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299节

  地方官员焦急而不能制止.

  这一切纵然有军队军纪败坏的原因,但从更深层次原因来讲,还是南京政府后勤组织能力低下造成了这一切.

  维持上百万军队的补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通信手段如此落后的时代,南京政府里自然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他们的后勤补给简直是一团糟。

  而且他们面对的部队番号还是如此的驳杂,南京政府有着足够供应百万大军的物资,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些物资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这件事看似很简单,但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光是一个把如此多的物资运输到前线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大明十几年之前就开始漕运改海运,导致京行大运河的重要程度大大降低了,这也导致了对京行大运河的维护投入降低了很多。

  之前京杭大运河可是大明的命脉,为了维持京杭大运河的运输能力,朝廷可是下了血本,在维护运河方面投入了很多,疏浚河道之类的工作就不用说了,为了维持运河的水量,朝廷还不允许在旱灾时两岸的百姓引运河的水进行灌溉总之为运河的运输能力付出的代价很大。

  而现在的大运河完全没有这种待遇了,短短的十几年不少河道就开始淤塞,而且现在还是秋冬季节,很多河段的水量也不足,进一步降低了运河的运输能力.

第614章 恶性膨胀

  这导致了大运河的运输能力根本不能满足百万的大军物资需要。

  面对这种情况,南京政府只能一边投入力量对运河进行维护和疏浚,一边开始用其他交通方式运输物资,海运就不用想了,海权牢牢掌控在北京政府手中。

  南京政府为了防止北京政府的海军战舰冲长江还在长江上造了好几道拦江铁索,在要害之地修建了炮台

  所以南京政府只能用陆路作为物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运输成本很高。

  南直隶是没有太多的铁路的,就算有足够的铁路他们也办法很好的利用起来,毕竟他们一是找不到足够的火车头;二是找不到会开火车的人;三则是找不到足够的修理维护人员,毕竟这个年头的火车故障率并不低。

  好在大明科技的整体提升还是给南方政府带来一个便利的,因为水泥的推广和钢铁价格的降低,南直隶的桥修建的很不错,干道的桥都是钢混的

  为了提高陆路运输能力,南京政府征发了大量的民夫,民夫们不仅要承受艰苦的劳动,还可能受到军队的虐待和剥削。他们的家庭也因为失去了主要劳动力而陷入困境,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这一切都让南直隶军民之间在短短的一两个月里开始对立起来了

  可是就算是南京政府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对前线军队的后勤工作做的还是不尽人意,因为在组织调度这方面做的很糟,导致总是有不少军队不能按时收到自己队伍的物资补给。

  军队可是暴力组织啊,根本不愿意去受这个气,他们带着人就把附近的州县给围住了,州县的官员们只能紧闭城门,他们可不会放这些客兵入城,自古以来就没有放大军入城的规矩,但是地方官员也拿不出足够的物资给这些军队.

  面对这种情况,军队的军纪更加败坏,这让民间矛盾更加激化.

  南直隶已经乱成一团糟,有的军队甚至都开始对当地的士绅下手了

  偷士绅的东西和偷普通百姓的东西那可是两回事,普通百姓只能忍着,但是士绅们可是不惯你这个臭毛病,他们可没受过这种气,特别是南京政府都是在士绅们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这让士绅们更加有心理优势了,根本不鸟这些军队

  直接带着家奴们打上了军营,把犯事的士兵们找出来,搞个插箭游营

  而那一营兵也不惯着士绅们,直接杀了士绅全家,杀完之后还要集体北上投北京政府,但被其他南军给拦了下来

  这件事极大的震动了南京政府,一边是支持南京政府的士绅们,这是南京政府的根本;一边是北上作战的士兵们,南京政府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兵事,贸然处理这部分士兵会打击所有士兵的士气

  最后南京政府还是让在南京的魏国公徐鹏举坐镇前线,想靠魏国公的声望去缓解军民矛盾,同样派去前线的还有在二线训练兵士的郭勋

  此时南京政府已经征召了一百五十万人左右,但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有能力去野战,能去野战的都是装备精良、训练充足的精锐,这部分是由郭勋去训练的,初步准备训练五十万人,至于剩下的一百万人则是战力比较弱的队伍,这部分就是填线的部队,用于守御某个地点,基本没有野战的任务。

  其实就算是经济状况好很多的北京政府也无力训练太多野战部队,在北京政府的军队序列中甲种师是能进行野战的部队,乙种师就是打下手的填线师,现在北京政府现在甲种师的数数量在六十万左右的样子,剩下的则都是乙种师。

  魏国公徐鹏举和武定侯郭勋依靠他们的威望还是缓和了不少矛盾

  但他们的这种解决方式还是没办法去减轻南直隶百姓身上的负担,也不止是南直隶,南京政府控制的一京六省之地的百姓们的负担都很重.

  就这样南京政府磕磕绊绊的来到了共和二年,这个年很多南方百姓过得并不好,南京政府强制将黄金、白银兑换为金圆券。但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大量城市中产因此破产,导致政府民心大失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人还囤积居奇,制造各种物资的短缺,以谋取短期利益

  这一切都让南京政府大为头疼,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人为制造物资短缺,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困苦.

  刚开年,南京、松江等地竟然发生抢米风潮。至初十,仅南京一地即被抢大米 2505石,被抢米店 22家。南京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戒严令”。

  很多人已经看明白金圆券必定失败了,朱厚熜和严嵩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随着面额“一百万圆”的金圆券发布之后,其发行和印制就如同决堤的洪水,一泻而不可收拾,而其发行总额几乎是以天文数字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

  他们已经破罐子破摔,准备榨干金圆券最后的价值。

  金圆券以无比迅猛的速度贬值着,各地市场一片混乱,物价如同断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一日数变。南京的一家店铺曾经在一日之内更改商品标价达 16次之多。

  这迅猛的贬值速度也让皇家银行这边看傻了眼,直接让皇家银行的假币计划破产了

  不破产不行啊,从北边印刷好的“一万圆”面值的金圆券刚运到南方,就发现南方金圆券的主流面额变成了“一百万圆”,而一张“一万圆”面值的金圆券只能够买七十多粒米

  到了共和二年正月底,金圆券已经基本买不到什么东西了,南京大米的价格是每石 4.4亿元金圆券,若以每石米 320万粒计算,则买 1粒就要花费 130多元。

  随着金圆券一起贬值的还有南京政府卖的各种爵位,为了给前线一百五十万大军筹集足够的物资,南京政府陆续开卖伯爵和侯爵之位,现在更是已经开始卖国公的爵位了

第615章 观摩

  虽然这些售卖的爵位都是不能世袭的,但是买的人还是不少,就算这些东西是虚名,但这种虚名也能带来一些特权,还能在死后把墓葬的规制拔高很多。

  为了避免手下真正干活的勋贵们因此而不满,朱厚熜还贴心的给他手下的勋贵们加官晋爵了,魏国公徐鹏举被封为郡王,武定侯郭勋也受封国公。

  这让南京政府更加不得人心,但是一百五十万大军的军需像一块千钧巨石一样压在南京政府的头上,朱厚熜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他不断的召见各省的士绅,向他们说明现在的情况,请求他们多捐助粮饷,这样确实有作用,但是也引起了士绅们对南军将领们的怀疑.

  在士绅们看来,南军的将领们都有着养寇自重的嫌疑。

  奉天靖难的旗号已经打出来半年多了,除了一开始三个月在南方各地势如破竹之外,等到了战线推到了北边,就再也推不动了,然后就是无尽的要钱粮,要增兵。

  南京政府的钱粮是不断的给,猬集在战线上的兵力也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之巨,但还是推不动战线,前线的将领没见打什么大仗,也没见取得什么像样的胜利,就在那不停的要钱粮,要兵员。

  要知道他们在战线上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啊!武昌政府在北伐一事上还是很配合南京政府的,他们征召的军队也达到了80万人,顶在了河南南部一线。

  南京政府和武昌政府的兵力加到一起都有230万之巨了,而对面的北京政府的军力只有一百五十万的样子(他们情报有误)。

  这么大的兵力优势却打成了现在这样,这怎能不让士绅们心中生疑?要知道大军的军需的大头还是他们出的啊!

  一时之间,无数弹劾徐鹏举和郭勋的奏疏被送到朱厚熜手中。

  朱厚熜也是大感头痛,他知道的情况比士绅们要多很多,他也知道前线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他和士绅们解释不清楚啊,而且士绅们也不想听这个,所以他面对的压力也非常的巨大.

  为此他只能下命令给徐鹏举和郭勋,用严厉的口吻让他们近期打上一场胜仗,要不然南京的舆情真的压不住了

  于是还在二线窝着练兵的郭勋匆匆赶到了前线。

  徐鹏举看完朱厚熜的命令,深深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和兖兖诸公都不知道前线的情况啊,我军士气不高,北军却咄咄逼人,气焰嚣张,我军能维持住现在的战线就不错了,要想往前推进实在是太难了.”

  郭勋听的感觉有些奇怪,他知道近卫军的战力很强,但是他也辛辛苦苦练出了二十多万精兵啊,这些精兵比着近卫军也差不了多少,徐鹏举手握如此精兵怎么却说出了“北军却咄咄逼人,气焰嚣张”这样的话呢?

  郭勋犹豫了一下,还是用比较委婉的话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徐鹏举听完之后又叹了口气,说道:“也多亏了老弟你练出的那么多精兵,要不然形势比现在还要差.至于原因,老弟你去观摩一次战斗之后就明白了.”

  郭勋带着心中的疑惑退下了,没过多久,徐鹏举的传令兵就找了过来,说前线有一场战斗将要爆发,请他去观摩。

  南直隶北部是平原地形,在这南北对峙的半年里,双方不断的交战,互相控制的地方也变得犬牙交错起来了。

  南军的兵员素质比北军要差不少,为此他们修筑了很多防御工事,壕沟、夯土墙等等,用来抵消双方在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北军也很讨厌这些防御工事,他们虽然能攻下这些工事,但是要付出比较大的伤亡,而且北京政府也不太提倡这种强攻工事的行为。

  所以在战线很多地方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平静的,南军固守不出,北军也很少主动进攻,但只要南军敢出来,肯定会迎来北军的迎头痛击.

  但在如此长的战线上,总是会有些例外的地方的,双方会积极的争夺这些地方,而小石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小石村之所以被双方这样争夺,完全是因为它的地形,小石村背靠一个在平原上很少的小山,这座小山叫小石山,小石村也因此得名。

  小石山的海拔并不高,只有二百多米,放在多山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坡,但是放在平坦的平原上就是形胜之地了

  南北双方都想夺下小石山,在小石山上建立哨望点,去观测敌军动向,所以经常在此发生争夺战

  小石村就在小石山的山脚下,村里的村民早就逃散一空了,村里的房屋也在双方的反复争夺下变成了废墟,不过就算是废墟也能作为防守的工事,双方争夺的焦点还是小石村。

  郭勋赶往的地方就是小石村

  昨晚南军利用夜色刚夺下了小石村,而现在小石村外出现了一支北军,他们的意图很明显,他们要趁南军没有修筑好防御工事攻下小石村.

  郭勋没有进入小石村,而是登上了小石山,看着山脚下的战斗

  他一眼就看出小石村里的南军是他训练出来的精锐,这让他心里放松了不少,心中也多出了几分期待之情,他期待着那些他亲手训练的精锐能够取得胜利

  而远处的那一支北军还是熟悉的红色军服,排着整齐的队列做着战前准备

  他们只有四千多,将近五千人的样子,按照近卫军现在军改后的新编制,应该是一个旅。

  在完全取得的军权之后,朱厚烇就开始对近卫军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军队的编制问题,明军旧编制,什么小旗、总旗,千总部等等已经不适合现在纯火器装备的近卫军了,所以朱厚烇就把后世他更熟悉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编制给拿过来用了,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近卫军的武器优势.

  而对小石村发起进攻的就是近卫军甲种师第十六师下的一个旅。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全线压上,而是在第一波进攻中就投入了两个团三千人发起了进攻,剩下的一个多团作为预备队。

第616章 散兵

  两个团,六个营,组成了六个空心方阵压了上去。

  可能有人提起空心方阵就以为要去防御骑兵,其实空心方阵方阵的作用不止是防御骑兵。

  空心方阵的好处有很多,在现在的火器时代一是能防火炮攻击,空心方阵还是比较薄的,每面是四排人,一颗炮弹一次最多只能打倒四个人;二是有助于指挥官在中心进行战术调度;三是有助于军医进行救助;四是可以把物资车放在中间,有助于物资的分发

  进攻的部队中有营属四磅炮6门,虎蹲炮6门,团炮队的团属八磅炮8门。

  其实旅属火炮还有十二磅炮,不过那玩意就太重了,也不太灵活,不太适合今天的场景。

  随着方阵开进,漫野的燧发枪晃动起来,如同海风吹过树林,这片燧发枪树林的背后,配属野战炮车在马匹拖动下跟随在阵后。

  郭勋紧紧的看着不断前进的近卫军,他的心中有些紧张了

  近卫军的方阵在行进中依然整齐,阵前三十步左右是一排队形稀疏一些的士兵,郭勋忽然想起之前听人提起的近卫军分遣队,这是近卫军每个方阵营都有的分遣队,他们的作战方式灵活,使用刺刀燧发枪,能担任侦查、前锋、掩护、正规攻击等多重任务,在阵战时往往是担任散兵角色,在大阵之前与敌交锋,掩护方阵兵的接近,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那些野战炮被拉到了两翼

  “干啥把炮摆在两翼?”郭勋的侄子郭侃摸着下巴问道,“咱们都是摆在中间阵前。”

  周围的人也弄不明白这一点,在他们想来,正面是最容易打到人的,为何近卫军要把大些的炮摆在两翼。

  “这近卫军花样百出,一个炮也能摆出学问来。”郭侃用粗豪的大嗓门道。

  “你们懂个屁!”郭勋怒声说道,“斜向打击,打到的人更多!”

  众人恍然大悟

  “北军还是有钱啊,三千人竟然拉出了二十门炮…”郭侃继续说道。

  郭勋没有在说话,举起了望远镜看向了战场之上…

  近卫军的六个方阵沉稳的前进着,突然旗帜舞动,接着一声鸣金响起,全军齐声大喝一声停止下来,此时距离小石村仅有一百五十步,军官在队列间命令整队,跟在后面的炮兵纷纷从阵形间隙中穿过,飞快的放下炮车,又从炮车上取下装弹清膛的工具,高速完成了射击的准备工作。

首节 上一节 299/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