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18节

  因为工厂和家庭手工业还是不一样,如果不能做到标准化,那维护的成本会很高,也会造成工厂的出品规格很乱。

  而今天朱厚烇终于觉着时机成熟了,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能力。

  朱厚烇开始着手制作珍妮纺纱机了。

  在纺织行业,纺纱是一件比织布更加麻烦的事情,会耗费比织布更多的人工,纺纱就是把棉花、麻、蚕茧等纺成纱线。

  在后世的历史上,随着飞梭织布机的出现织布的效率大幅提高,棉纱也就有些供不应求了。因为织布需要的棉纱,却还是依靠众多家庭手工业的纺车慢慢纺出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詹姆斯·哈格里夫在1764年发明了一种新式纺纱机。和原来的纺纱机不同,这种纺纱机将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极大的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哈格里夫以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纺纱机,这便是闻名世界的珍妮纺纱机。

  明代也有多锭的纺纱机,但是这些机器依然横置纱锭,最多只能排列五个纱锭,实际上大明市面上的纺纱机大多都是4锭的。

  珍妮纺纱机作为工业革命开启的标志性发明,它的图图纸、实物图、分解图、运行示意图等等自然经常会出现在各种科普读物上出现。

  有着超强记忆力的朱厚烇则把记忆中有关珍妮纺纱机的东西都翻了出来,互相印证,受过标准理工科教育的他自然也不难理解其构造原理。

  所以他召集了手艺最好,也最信任的几个工匠分别打造珍妮纺纱机的各个部件,最后在他的指导下把各个部件组装,花了两天时间便做出了一台三十二锭的珍妮纺纱机。

  这种珍妮纺纱机构造简单,但设计十分巧妙,纺纱的时候,只要操作者转动纺纱轮机的大转轮,带动转轴,转轴就会通过绳套转动锭杆。完成后这一步后,小小的倒转一下大转轮再顺转,使的纱线从锭杆钩上脱下。最后放下锭子压板使锭子与锭杆同轴转动,将纱线卷绕到锭子上,便完成整个过程,将棉花纺成棉纱。

  三十二锭的珍妮纺纱机已经把纺纱的效率提高到大明纺纱机的8倍,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最多的时候一台机器上能有上百个纱锭,然后就会被效率更加高的水力纺纱机给替代了。

  其实朱厚烇也在研究水力纺纱机,因为这玩意的结构原理图有现成的。

  在元朝王祯《农书》中,对于水力纺纱机就有翔实的记载,王祯把这种水力纺纱机称为“水转大纺车”,乃是发明于南宋后期,盛行于元朝的纺织机器。

  “水转大纺车”专用于长纤维加拈,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麻纺车较大且与人力纺车不同,装有锭子三十二枚,有转锭、加拈、水轮和传动装置等四个部分,用两条皮绳传动使三十二枚纱锭运转,水力驱动每车每天可加拈麻纱一百斤。

  王祯详细地介绍了其结构、性能以及当时的使用情况,并且附上了这种机器的简要图样,从而以确凿不疑的证据,证实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纺纱机,确实存在于中国。

  而这个水力大纺车传到西方之后,则被改进成了阿克莱水力纺车。

  朱厚烇原本想一步到位直接到水力纺纱车的阶段,但经过仔细考察之后发现步子大了还是容易扯着蛋。

  首先珍妮纺纱机和水转大纺车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以现在王府的技术水平造出来的水转大纺车并不能在所有方面压过珍妮纺纱机,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

  朱厚烇虽然可以提供主要的机械结构设计和原理,但是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还是需要工匠们去研究解决,比如如何提高纺出纱线的捻度、抗拉性能。

  而且由于是水力驱动,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而且还涉及农村灌溉水权的问题。

  所以以现在的技术条件,两者会并存挺长一段时间。

  “殿下,这机器也太神了!比我见过的纺纱机都要快,而且纺出来的纱粗细还十分均匀”侯森一脸震惊的看着快速转动的纱锭。

  “神人赐予的知识错不了。”朱厚烇微笑着说道,他现在推脱之词用的愈发熟练了。

  “这神人什么样子,咱们是不是应该给这神人修个庙,此物大利于天下人啊!”秦鸣也感叹道。

  “修什么庙!那个神人不在意这个。”朱厚烇瞪了一眼秦鸣。

  “侯伴伴,我有重任交给你。”朱厚烇看向侯森,这件事他不准备找白手套了,要让自己的亲信之人顶上去。

  “殿下请讲,侯森定拼尽全力。”

  “我准备建一间纱厂,准备让你去管理,你可愿意?”

  “纱厂?可是奴婢去了,殿下身边不就缺人伺候了吗?”侯森急切的说。

第34章 工厂

  “这你不用担心,本王身边不缺人伺候。”朱厚烇淡淡的说道,他看到侯森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神色变得有些暗淡。

  “但是本王身边缺少的是能够勇于任事,能挑大梁的人,你常跟随在我身边,最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我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也是为了锻炼伱,为了让你以后担更重的担子。”朱厚烇继续补充道。

  “殿下.”侯森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起来了,“奴婢就是有些舍不得殿下,自从入了府奴婢还没离开过殿下呢。”

  “侯伴伴,我也舍不得你,你是我最为亲信之人,这件事现在只有你去最合适,而且你是白天出府管事,晚上还要回府居住呢”朱厚烇温言宽慰道。

  “奴婢定不负王爷所托!”侯森收拾好情绪说道。

  在第一台样机被制造出来之后,朱厚烇就把样机的各个部件拆分成一个个标准件散给王府招揽的工匠们。

  一个工匠只制作一个部件,对加工精度有明确的要求,计件算钱,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工匠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匠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防止了纺纱机的泄密。

  验收的标准卡的挺严,这让两台纺纱机的部件能够互相更换(纺纱机的部件大多为木质,精度相对好控制),这大大降低了纺纱机的维护和制造成本。

  是的,朱厚烇准备这次要做好保密工作了,他准备靠这纺纱厂赚取发展资金。

  他现在摊子铺的太开了,耗钱的地方有很多,5000两银子有些不够用了。

  所以他还是需要纱厂给他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赚取足够的利润。

  毕竟银钱到了他的口袋里他只会继续投入工业革命之中,要是进了其他的人口袋里,只会被挥霍掉,用于享乐或者直接埋于地下。

  所有制造好的部件都被运到府中在秦鸣的监视下拼装完成。

  朱厚烇还特意把纺纱机关键地方都用木板给遮了起来。

  到了5月份的时候四百台珍妮纺纱机被制造了出来。

  朱厚烇已经让人在城外建了新的厂房,新机器被造出来之后就被送到了城外纱厂。

  侯森已经带着一堆王府护卫等在那里,他已经提前开始招人了。

  招人的对象佃租王府土地的农民们,且都招的是熟悉纺织的女性,这些佃农已经人身依附于王府了,最容易控制。

  不过如此,朱厚烇还是开出了包吃住,一个月8钱银子的待遇,这让愿意来纱厂做工的女工络绎不绝。

  这个年头,农民之家能省下一个大人的口粮已经是比较优厚的待遇了,再加上月钱8钱银子,这种待遇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纺纱厂在对新工人们培训了几天之后,纺纱厂便开始了运转了。

  培训的时候纺纱的女工都对新的纺纱机无比的惊讶,他们哪见过这么高效率的纺纱机。

  为了开这个纱厂,朱厚烇又去账房支了五千两银子,这次刘太妃没有阻止他,只是告诉他每个月只可以支取五千两。

  最后四百人多人,12000多锭的纱厂就被开起来了,加上采购棉花的所花的银子,一共只花了六千多两银子。

  这让朱厚烇开始感叹轻工业就是比较便宜,不像重工业的投入那么恐怖,罗大匠这一段时间已经开始用朱厚烇提供的新炼钢炉的图纸去炼钢了,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朱厚烇知道这是必需付出的代价,但是每开上一炉都需要耗费百两白银,好在炼废的铁料也有人收,能挽回点损失。

  十次失败之后,罗大匠被吓得都不敢再开炉了,但朱厚烇还是勉励他继续去尝试。

  而且和纺纱机相比,新式炼钢炉是不能建在府中的,朱厚烇这个囚徒看不到实物,自然也给不出有用的建议,只能让他们去继续尝试。

  纱厂刚开业一周就直接把蕲州城不断上涨的棉纱价格打下去了,不仅打下去了,还让棉纱的价格比着原本的价格跌了两成。

  因为这一个纱厂的产能就能顶的上蕲州周边所有纺纱家庭一半的产能了。

  蕲州的大多数家庭都织布纺纱,但几乎所有家庭都不可能把每天所有的劳动时间都用在织布纺纱上。

  因为织布纺纱只能作为一种副业存在,是家庭的主妇在忙完农活,做完饭,忙完家务、哄完孩子后,趁着天还没黑进行的劳动,一天能用来纺织的时间很有限。

  再加上要去进行棉花脱籽,纺纱、织布、销售等全流程,机器坏了也只能自己去修理。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明一个家庭主妇在家一个月只能纺织出一匹布的原因。

  这就是家庭手工业的局限性。

  而工厂的优势不仅是机器更加先进,而是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时间利用的全面进步。

  在厂子里的纺纱女工不用去操心家里那些琐碎的家务,吃饭有统一的食堂,不用关心原料和销路,机器坏了有专人去处理,而且处理的速度很快,每天的工作只是去做同一件事。

  这样算下来纱厂一个女工的纺纱效率顶的上几十个家庭了。

  纱厂的棉纱质量也很高,由于机器的各种部件尺寸比较统一,出品的棉纱质量也很统一,这对比家庭手工业又是一个优势。

  这让纱厂出产的棉纱极为受欢迎,绝大部分家庭已经不自己纺纱了,而是改从纱厂里买。

  但还是消化不了纱厂里出产的棉纱。

  而朱厚烇还在不断地给纱厂添置新的纺纱机,也就更加加重了这种情况。

  其实在后世的历史上也是如此,飞梭织布机的出现造成了棉纱的短缺,棉纱的短缺促使珍妮纺纱机的出现,而珍妮纺纱机又制造出了飞梭织布机消耗不了的棉纱,迫使英国人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水力织布机的高效率又造成了棉纱的短缺

  最后英国人发现用水做动力的局限性太高了,就把蒸汽机搬进了工厂.

  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之中逐渐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整个世界

第35章 最后的准备

  面对消耗不掉的棉纱,朱厚烇不甘心把这些质量很不错的棉纱直接卖出去,最后决定还是再开一个织布厂,用的就是再次改进过的飞梭织布机。

  不是朱厚烇不想直接跳到水力织布机,实在是技术条件还达不到,英国人从飞梭织布机到水力织布机用了50年,而他从制造出飞梭织布机到现在才过了两个多月。

  改进过的飞梭织布机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结构,一些易坏的地方都换成了铸铁部件,让织布的速度也提升了一些。

  他之所以这个时间才决定建织布厂其实是因为之前还没有统一计量单位和计量精度,不具备大量制造工厂用的飞梭织布机能力。

  他把这个织布厂的规模暂时定为一千台飞梭织布机,等机器全都到位之后,这样织布厂的一个月的预计产能就能达到一个月一万五千匹,由于飞梭织布机织出布的宽度是大明普通布匹的一倍,一匹顶两匹,就等于一个月的产能是3万匹普通大明棉布。

  这个数字看着挺高,但大明现在的一匹普通的棉布的价钱是一钱五分银子,也就是0.15两一匹布,三万匹的产能也就价值4500两银子。

  不过一个月的利润能有2000两,这是因为大明的棉布价格还没受到冲击,价格还没下跌。

  现在大明市场上每年棉布的流通量是4000万匹,其中松江府每年的产量就有2000万匹,这还没算麻布和丝绸。

  但朱厚烇相信现在大明棉布每年的市场容量至少在一亿匹以上,因为大明90%的地方都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自给自足,需求没被释放出来,随着他引领的纺织业技术革命的推广,棉布的价格肯定会大幅下跌,到时候这部分需求肯定会释放出来一部分。

  再加上周边国家的需求。

  所以这每月3万匹,每年36万匹的产能还真不够看。

  新建的织布厂机器到位、人员招募和培训还都需要时间,朱厚烇估计需要三四个月才能达到预定产能。

  而且他手下的这些人现在都还没有管理上千人厂子的经验,这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管理经验。

  “你这耍棍子的方式不对!”一个和善的声音在典乐所响起。

  典乐所的所有人都向门口看去,果然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

  “拜见王爷——”正在排演新戏的众人连忙上前见礼。

  朱厚烇因为建厂的事,好几天都没来典乐所了。

  “都平身,你们都知道我不喜欢这个”

  “谢王爷”

  朱厚烇挥了挥手,一个箭步走上了戏台,拿过周山手中的金箍棒,熟练的示范起来,“你得这么舞才好看.要点是.”

  模仿电视剧里的孙悟空耍棍子,是他小时候就会的技能,现在耍起来还挺好玩。

首节 上一节 18/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