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178节
在召集众臣之前,朱厚烇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宣传这次应州大捷,但一直没想好一个很好的宣传方向。
结果现在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最重要的是这个说法是彭泽主动提出来的,如果这个说法是皇家集团内部提出来的,那宣传起来总有些自卖自夸的感觉,而且有映射太宗的嫌疑。
但现在这个说法是彭泽在这种情形提出来的,那完全就不会有那样的嫌疑了…
朱厚烇现在看彭泽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宣传奇才?
唉,没想到我竟然在过渡章节卡文了,可怜我早早的爬起来写书,先发一章,另外一章还在写。
第355章 大胆的想法
“彭总宪说的有道理啊!”朱厚烇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嗯?
朱厚烇的话让彭泽有点懵,不仅彭泽有点懵,在场的众臣也有点懵。
众所周知,朱厚烇算是朱厚照的铁杆了,他也公开在很多方面都支持朱厚照,按照正常的逻辑朱厚烇是最希望朱厚照能取得那么大战果的人,而现在朱厚烇却说彭泽说的有道理,彭泽刚刚可是在公开质疑朱厚照的战果啊!
众人一时搞不懂朱厚烇的心思了。
“诸公以为彭总宪刚刚所言如何啊?”朱厚烇完全不给大臣们思考的时间,直接开始问起了其他大臣的意见了。
众臣虽然搞不清楚朱厚烇的心思,但见他刚刚都不怪罪彭泽,自然就更加的敢说了……
“老臣认为彭总宪说的很有道理,太宗前三次北征漠北,所率大军有五六十万之多,后两次所率大军的人数少一些,但也有三四十万人,当时太宗所率之军皆为百战老卒,而今陛下所率大军不过五万新军,而且还都没经历过大战,军报上如此大的战果……恐怕难以让天下人信服啊!”一个大臣出列说道。
朱厚烇一边点头一边在心中赞赏:这波碰瓷太宗碰的好啊!要是我都不太好意思去碰,这下全都被你给代劳了…
其实他也知道朱棣带的五六十万大军里有一半是当民夫用的,一半是用来保护后勤道路的,能投送到漠北的也就勉强五万人而已…
虽然明白这里面的缘由,但朱厚烇却不会去点破这个,就这么碰瓷挺好的…
看到朱厚烇这样的态度,大臣们的发言更加积极了起来。
“宣德年间,宣宗带三千骑兵巡视边关,在宽河遇到一股北虏,宣宗亲自上阵,亲手射死北虏三人,大破敌军,所斩不过数百人…”一个大臣出列说道
嚯,都开始碰瓷朱瞻基了!
“成化年间,宪宗令大军去建州犁庭扫穴,所斩不过六百多人…”又一个大臣出列说道。
嗯,朱见深也碰上了!
文官们纷纷出列发言,历史本来就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他们纷纷把大明对外的战绩给列了出来,用来证明军报里的战果的不靠谱…
自从永乐之后,明军对蒙古人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战果,文官们把比较大的战果都列了出来,用来佐证他们的观点…
当然没人提正统和景泰年间的事,孝宗在军事上没什么建树,也是没人提…
文官们甚至还说到了洪武朝,除了那几个战绩太硬的人外,其他的基本都提了一遍…
朱厚烇一脸严肃的连连点头,心中则是乐开了花,虽然接下来大臣们的发言没彭泽那么吸引人眼球,但都是不错的对外宣传素材。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是文官们主动说出来的,是他们在主动碰瓷,这个到时候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朱厚烇已经在心中记住了每个发言者的名字。
彭泽在一边观察着朱厚烇的表情,心中有所明悟,他猜测朱厚烇也是感觉这个战果太离谱了,所以估计朱厚烇现在就在想办法找补呢
就在殿中群臣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太监匆匆的走进殿中,在魏彬的耳朵边耳语了几句,把一个包裹交给了魏彬。
魏彬则小心的交给了朱厚烇,朱厚烇打开一看,又是一封军报.
殿中人也注意到了这一切,都变得安静了起来
朱厚烇迅速的看了一遍军报,就让魏彬诵读。
这第二封军报虽然到达京城的时间比第封军报要晚上半天,却是江建功在第一封军报发出的一天之后写的.
这份军报就比较长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了战斗的过程,最后的俘虏和斩首数量比这第一封军报又多了一些,还提到了新军的伤亡.
其中新军死亡两千二百四十三人,伤八千四百二十一人,可见最后一战的惨烈程度。
第二封军报读完了之后,奉天殿里又开始热闹了起来,虽然第二封军报写的更加的详实,但却让群臣们感觉更加离谱了.
四万新军竟然压着人数更多的蒙古人打?
阵斩那么多蒙古人,自身的伤亡人数却只有那么点?
很多文官早就看不惯新军了,就趁着这次机会去指责新军.
“诸位,这封军报更加离谱了,竟然说俘虏了蒙古小王子的长孙”彭泽敏锐的从第二封军报里找到了重点。
奉天殿里响起了一阵轻笑.
“这一封军报说俘虏了蒙古小王子的长孙,我看下一封军报就该说阵斩了蒙古小王子了.”彭泽继续说道。
这话引起了群臣更大的笑声
解散了会议之后,朱厚烇也准备回到南宫了,他已经召集各部门的负责人去讨论如何宣传和迎接朱厚照取得的此次大胜。
他对今天奉天殿里群臣的反应并不在意,他在看完第二份军报之后,知道详细的战斗过程之后,就更加确信应州之战新军战果的真实性了,让他安心了下来。
朱厚烇的仪仗穿过午门,正准备穿过承天门,却忽然想到了什么,抬头看向了上方巍峨雄壮的承天门.
“我们上去看看吧!”朱厚烇说道。
这么点小事肯定没人阻止朱厚烇。
朱厚烇缓步走上承天门,凭栏而立,望着这个时代的京城,心中是思绪万千。
但是他很快就感觉到有些别扭了,他思考了一会儿,发现是长安街被街道上的长安东门和长安西门分割成了三段.
这个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忽然跳入了他的脑海,而且这个想法迅速的在他心里迅速的扎根发芽了.
朱厚烇是越想越觉得合适,没有什么比这个仪式更加的能炫耀武功了.
于是他指着不远处的长安东门说道:“你说我们把这两道门拆了怎么样?”
“拆了?殿下怎么会有如此想法?好好的城门拆他干嘛啊?”随行的陈弘连忙说道。
“就是感觉这两道城门很碍眼,而且这两道城门的作用也很有限,还不如拆掉”朱厚烇露出神秘的微笑。
第356章 阅兵的构想
陈弘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朱厚烇了,但他也清楚朱厚烇提出这样的想法肯定是有他的用意的。
朱厚烇没有再说什么。
而是在心中认真的盘算了起来。
东西长安街的宽度是足够的,一点也不比后世的双向十车道窄,但长度却没后世长,东西长安街加起来也不过3.7公里,就是从后世的西单开始一直到后世的东单的那一段,所以被称为十里长街,不过这个长度也应该够用了。
不过这其中碍眼的就是长安东门和长安西门了,极大的阻碍了城楼上的视野,而且要想搞阅兵,这两道城门最好还是拆掉,古代的城门都比较狭小,不利于大队展开,这也是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但是要阅兵的话这一点就显得有些致命了,阅兵就是要展开宽广的队列。
不过这两道城门不在皇城的防御体系里,只是起到防止人们窥视的作用,要拆除肯定是有阻力的,但他应该可以搞定.
其实站在城楼上往南看的视野还是有点局促的,因为缺了朱厚烇熟悉的那个广场。
未来广场的区域现在则是由三个区域构成的,中间的御道和御道两边的官署。
御道的尽头是大明门,大明门再往南则是正阳门(前门)。
御道的西侧是中、左、右、前军都督府,东侧则是宗人府与吏部、户部、礼部官署。
大会堂的区域现在则是后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和锦衣卫的官署。
国家博物馆的区域现在则是兵部和工部的官署。
不过朱厚烇没有太多的感伤,他走下承天门,场地区域够了,他开始考虑阅兵这件事的切实的可能性。
现在长安街的路面只是用砖铺就的,要想阅兵的效果好的话,还需要给长安街的路面进行硬化,不过这对皇家集团现在的施工能力来讲这只是一个小工程。
然后还要在城楼前面搭建观礼台,这个工程量也不太大。
想到这朱厚烇才真正的下定了决心要举行一次阅兵,毕竟在这年代得胜还朝的庆祝活动在朱厚烇看来还是挺单调无聊的,比如什么郊迎、太庙献俘、犒赏三军、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等等,其隆重程度、体验感和沉浸感都不太高,所以朱厚烇才想着要高一场盛大的阅兵。
一场盛大的阅兵的意义绝对不止是庆祝胜利,除了巨大的宣传作用之外,还能凝聚士气民心,增加民族认同,推进国族建构,威慑敌对势力的作用。
不过决心是下了,但在这个时代举行一场阅兵式还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考虑。
比如受阅部队的军服服装,这个时代军服服装的颜色和样式绝对不能像后世那样低调,其实后世军服也不是低调,其科技含量还是不低的,颜色的低调是出于战场的需要。
而在这个时代军服一定要浮夸一些,在这个时代颜色浮夸的军服往往也代表着国力,也能有效的提振士气。
所以朱厚烇需要根据不同的兵种设计几套常服出来,毕竟那么多军阵没一个都穿样式差不多的盔甲就显得太单调了。
不过大明是火德,最尚红色,弄不好最后设计出来的军服就有点像英国的龙虾兵了.
不过这种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吧。
另外还有军乐队的问题,在这种开阔的场地,一支比较庞大的军乐队是必须的,而且军乐队也能起到调整士兵步伐节奏的效果。
这一点朱厚烇倒不是特别的担心,因为在这块皇家银行是有着储备的。
乐理这个东西的本质就是数学,乐器的本质就是机械(或者说是物理学的玩具)。
而这两项都是皇家集团极力推广推动的东西。
后世的西方音乐为什么那么发达?
其原因是因为近现代西方工业和数学的发达。
正是因为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思想解放带来的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腾飞,才给西方音乐带来了大繁荣。
朱厚烇对文宣部的期望绝对不是排演一些戏曲那么简单,他期望文宣部能够在各个方面去推动大明各种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各种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来整个民族在思想上的解放。
文宣部现在已经在他的推动下弄出了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在历史上是大明皇族朱载堉发现的,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朱厚烇的儿子辈。
十二平均律是什么?
它是通过对声波的物理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乐理,
看不懂没关系,我也不是很懂。
你只要知道它是现代音乐的基础,没有它,现代音乐就像是计算机没有二进制就行了。
但是钢琴如果没有十二平均律,那钢琴就不可能被发明出来,或者说,没有十二平均律,一切键盘类乐器都不可能被发明出来。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