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165节

  到时候,皇帝过了打胜仗的瘾,便可宣传成为一场大捷,太监和边将人人皆可立功升迁。

  朱厚照想打大仗,但他手下将领只想打小仗,君臣双方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列阵!”

  王勋一声令下,大同府官兵立即展开阵型。

  副总兵张輗是一员老将,他的孙子张钰都已经担任参将,并且统率仅有的千余骑兵,行军时负责哨探工作,打仗时负责遮掩侧翼。

  “贼寇要跑!”

  两千蒙古骑根本不接战,王勋列阵之时,他们立即转身开溜。

  张輗对孙子喊道:“张参将,你把敌人留住,不可擅自接战。”

  张钰立即集结千余骑兵,朝两千蒙古轻骑追去。追不片刻,蒙古轻骑突然杀回来,张钰连忙带兵撤退。

  双方你来我往,追来逐去好半天,根本就没有打仗,只随便乱放了几箭。

  然后,蒙古骑兵就走了,大同府军队追都追不上。

  王勋和张輗继续向前行军,但速度并不快,如此复杂的形势,让他们不敢全力行军,一路散出哨骑,免得被大股蒙古骑兵包围。

  连续三天,双方接战无数次,看似打的很热闹,但是烈度并不高。

  蒙古骑兵只死了一个,还是因为马失前蹄,掉下来摔成重伤,被张钰冲上去砍了脑袋。而明军骑兵也死伤数人,有的不慎落马,有的则不慎中箭。

  “我感觉不对劲,”张輗也是员老将了,对蒙古人的习性却非常了解,“这些天遇到的鞑靼贼子,似乎主动慢下脚步,在引着我们往南边跑。”

  王勋也是宿将,立即醒悟过来:“前方怕是真有敌军主力,想设伏引我们过去。”

  张輗说道:“撤吧。”

  王勋犹豫道:“陛下的军令怎办?”

  张輗也犹豫了,咬了咬牙说道:“此地在大同和应州的中间,陛下手里应该有大军5万,算算日子已经快到大同府城了,要是陛下接到我们的消息之后,能立刻派大军支援我们,我们最多只需要坚守三日就能得到陛下的支援,要不我们就在此处寻找地利之处安营扎寨,固守待援吧!”

  王勋快速的思考了一会儿,也说道:“那就赌一把陛下能不能快速援救我们!蒙古人也没那么容易能吃下我们”

  今年蒙古人来的太多了,他们两个实在是不敢往南走了,把营地扎在这个地方,也方便得到朱厚照的支援。

  而且在和蒙古人在野地浪战,有没有硬寨差别很大的。

  所以两人就这样达成了一致,开始安营扎寨。

  此时达延汗正在大同军主力的南方集结军队,三天时间已经聚集了四万多蒙古骑兵,其实这个速度还是比较慢的,达延汗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蒙古骑兵被撒的太散了,再加上各部的蒙古骑兵都抢了很多战利品,这些战利品大大拖慢了蒙古骑兵们的集结速度。

  “让他们把战利品全都抛下,快速来我这集结,只要把这股明军吃掉,整个大同都是我们的!速度慢的就别怪本汗不客气了!”达延汗下令道。

  大同军主力的动作很快就被报到了达延汗那里,他顿时惊讶万分:“这些明军有古怪,行事怎么这么奇怪?先是敢出城就很奇怪,然后和我军接触之后竟然就安营扎寨了,他们要是察觉我的意图不应该转身就跑吗?”

  不得不说达延汗是沙场老手,一下子就嗅到了不一般的东西。

  “管他有什么古怪,这些汉人懦弱不堪,我们兵势如此之盛,他们既然敢出城,一并杀了就是!”一个蒙古少年突然接话。

  此人名叫卜赤,年仅十多岁,是达延汗的长孙。

  由于达延汗的长子已死,卜赤乃是蒙古汗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不过嘛,达延汗的十一个儿子当中,尤属第三子实力最强。如今统治着一半地盘,官职是济农(副汗),一旦达延汗猝然死去,他的第三子和长孙必然武力争夺汗位。

  达延汗一直把长孙带在身边,就是为了教他如何打仗,如何协调和统治各部。

  当即训斥道:“你是未来的蒙古大汗,不是普通士兵,别只想着杀来杀去,伱要重视战场上敌人每一个异常的动作。”

  卜赤毕竟只是个少年,他说:“那些汉人有再多的小动作都没用,在这旷野上我们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再说汉人的动作也逃不过额伯各(爷爷)如雄鹰般锐利的双眼,”

  达延汗被逗乐了,他想了一下说:“你说的也对,无论他们有什么小动作,只要他们出城了,那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

  卜赤高兴道:“那正好。以前明军都不敢出城,这次就陪他们决战,杀光明军之后,就能占领整个大同!”

  达延汗点了点头,教育孙子说道:“你是未来的蒙古大汗,你要多思考战略上的问题,你要考虑怎么才能让我们鞑靼部更加的壮大!”

  “多来抢这些懦弱的汉人就行了,用他们的财货供养我们的族人。”卜赤立刻说道。

  达延汗摇摇头说:“我们南下劫掠可不仅是抢夺财货和人口那么简单。西边的商路,早已被瓦刺部落隔断,而明国也不跟我们交易,我们连茶叶都买不到。”

第329章 阵前教孙

  “那就不吃茶叶!”卜赤说。

  达延汗道:“一直不吃茶叶,人就会容易生病,打仗也没有力气(缺乏维生素)。”

  卜赤有些不信,他认为吃肉就有力气了。

  “其实我一直带领部族南下劫掠,甚至去占领大同,就是为了把明国的皇帝和官员打痛,打得他们害怕了,他们就会允许边境互市,将茶叶、食盐、丝绸和铁器卖给我们”达延汗说道。

  “我们的部族那么多人,光靠劫掠和走私贸易获得的物资是不够的.要是能从明国源源不断的获取到我们急需的物资,那我们的部族就会更加的壮大,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击败西边的瓦剌部,重新打通并控制丝绸之路,掌控了东西方贸易的我们才能更加的强大!我说的这些也是你成为蒙古大汗后要做的事情!”

  “所以你要记住,普通将士抢的是财货,我们是为了逼迫明国互市。你是未来的蒙古大汗,千万不要把事情搞混了。”达延汗严肃的说道。

  “额伯各(爷爷),我记住了。”卜赤点头道。

  达延汗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这个年纪在草原上已经不算是壮年了,所以他最近心中总有一种紧迫感,总想去多多教育下一代人。

  不得不说达延汗作为蒙古的中兴之主战略眼光还是很不错的,他能清楚的认识到蒙古的实力和大明的实力,选择了对蒙古部落最优的路线。

  事实上也是如此,蒙古各部尽管这几十年占尽了优势,给明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他们也清楚自己已经不具备入主中原的实力了。

  毕竟当年瓦剌部一下子击败了那么多的明军,还把大明的皇帝给抓了,最后的也只能乖乖的退到草原上去。

  而现在的鞑靼部肯定没有实力和运气复现当时的战果了,所以他们现在只想取得和大明同等的政治地位,并攫取经济利益。

  他们也清楚只靠劫掠是并不能真正解决蒙古日用品缺乏的严重问题,而明朝定期组织烧荒对蒙古的游牧经济也有相当的打击。

  其实达延汗的战略一直延续到他孙子俺答汗时期。

  在那场让嘉靖颜面尽失的庚戌之变中,俺答汗提的条件也是开放互市。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领十万人通过古北口杀到大明京城附近,在此之前俺答汗已经六次请求大明开展互市了。

  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于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骚扰了八日。

  占据了那么大的优势,这时候俺答汗提出的条件还是互市,而且不求什么和大明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了,请求向大明朝廷称臣。

  嘉靖被逼无奈才答应和俺答汗通贡互市,最后俺答汗带着抢的财物和人口仍由古北口退去。

  庚戌之变给嘉靖的声望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被嘉靖视为奇耻大辱,从此嘉奖在写“狄夷”二字的时候,都会把这二字故意写小,可见庚戌之变让嘉靖一直念念不忘,只能通过这种精神胜利法来排解内心的郁闷。

  这次通贡互市只持续了一年,明朝就反悔了,明蒙之间战事再起。

  一直到了隆庆四年,明蒙之间才通过隆庆和议恢复了通贡互市,明蒙之间才有了几十年的和平。

  由此可见蒙古人是多么重视和需要与明朝的互市。

  “走!我们去会会那些大同镇的明军”达延汗说道。

  四万多蒙古骑兵也跟着达延汗浩浩荡荡的向北方进发。

  等他赶到大同镇边军扎营的地方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大同镇边军已经开始摆出了乌龟阵,不求杀敌,只求自保。

  达延汗一看这阵势就有所明悟,“这些明人是在等待援军,这些明人背后肯定有一个总督,正率领着大军赶过来。”

  “那我们赶紧趁着汉人大军没来,赶紧把这股汉人吃掉吧.”卜赤兴奋的说道。

  达延汗心中感觉一阵无奈,又开始给孙子上课,“我们现在集结的大军是能吃下这股明军,但是我们却不能去这么去吃掉这股明军,伱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会有很大的伤亡”卜赤想了一下说道。

  “对,哪怕我们兵力上有很大的优势,打这种军阵还是会有不少伤亡。最重要的是,能在接到我命令之后扔下战利品快速的集结到我身边的人,都是对我们最亲近和忠诚的部族,如果这些部族伤亡惨重,那就算我们取得的这场战斗的胜利,对我们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会动摇我们的统治的根基的.”达延汗耐心的说道。

  草原上的法则是弱肉强食,孛儿只斤的姓氏有用,但前提是有足够的实力。

  “那我们该怎么办,明人的大军不是要赶过来了吗?”卜赤问道。

  “明军在等援兵,难道我不是在等部队集结吗?”达延汗冷笑着说道。

  “等我们再集结几万人的部队,就能一股气把这股明军杀得片甲不留了”卜赤笑道。

  “我们不着急,就算明军大部队赶到,主动权还在我们手里,这两天我们先消耗一下这股明军.”达延汗望着远处的明军阵势说道。

  卜赤会意,立刻领命而去了,不一会儿一支上千人的蒙古骑兵就冲向大阵。

  他们之间的距离拉的很开,大部分人跑到明军阵前五十步的地方忽然转向,和大阵保持平行,然后射出一支支箭矢落到明军军阵里,引起了军阵里的一阵骚动和几声惨叫声。

  这个时候明军也开始用弓箭还击了,射出一阵阵箭雨,但面对高速移动的蒙古骑兵收效甚微。

  有几十个蒙古兵分的更散,艺高人胆大的跑到离明军军阵三十步的距离上,快速的射箭,有的还骑在马上各种的挑衅。

  明军军阵里的火铳响了,冒出一阵阵白烟,有些明军由于紧张而打响了火铳,带着军阵里的不少明军都打响了火铳,但这些不成规模的射击对蒙古骑兵伤害也很有限。

  蒙古人这是在消耗明军的远程打击力量,他们很清楚,有远程打击能力的明军和没有远程打击能力的明军完全是两个样.

第330章 接战

  其实游牧民族虽然骑兵众多,但是打中原王朝的军阵也不是很好打。

  不少人因为元清两朝,总会有一种在这个时期骑射无敌,弓骑包打天下的想法。

  这是因为我们离那个时代太远了,所以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比如这些:

  大秦踏张歼星弩;

  古希腊贫铀穿甲投石兵;

  蒙古核动力弓骑兵;

  赫梯偏导护盾战车;

  这些堪称史吧四吹。

  混过历史类贴吧的人都知道这个,与此类似的还有水冷诸葛连弩,大唐斩舰刀,大宋反物质神臂弓,罗马力场盾等等各种传说装备,这些都成梗了。

  回到蒙古弓骑兵,其实所谓的风筝战术只存在于欺负盔甲薄弱的流民山匪,什么边跑边射射死重装部队基本都是做梦,现实世界可没有血条,没什么射中了就强制扣一点生命值的设定,你射不穿盔甲、射不中要害就是没伤害。

  其次,中原王朝的军阵并不仅仅是一人一根祖传长枪就上阵捅人了,军阵永远配套精锐骑兵和远程打击力量,可能有些朝代骑兵不足,但是远程打击力量可是一点都不缺的。

  最后,骑兵的骑弓也不寻求更高的力量,因此面对步兵,真比较射程和力量的话,骑兵弓反而吃亏。因为在马上骑射,哪怕有马镫的存在,开弓的话也只能依靠双臂的力量,不像步兵站在地上,可以脚踏实地的借助腰腹发力,可以开更硬的弓,所以骑弓在这方面怎么都比不过步弓的。

  所以弓骑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种骚扰性力量,并不是主力。

  而明军军阵对蒙古骑兵伤害能力最大的就是各种远程打击力量,所以面对这样的军阵,蒙古人肯定会先行派骑兵用最散的阵型去消耗明军的远程打击力量。

  这种程度的骚扰看似热闹,但其实对明军造成不了多少伤害,但是明军却不得不还击。

首节 上一节 165/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