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154节

  “无人接手?你是说朝廷的储备人才不足?”朱厚烇问道。

  梁储都以为说动了朱厚烇,正要再加把劲时候。

  “如果这种情况很严重,孤会考虑开一次恩科的,以应对这种情况”朱厚烇毫不客气的说道。

  “恩科?”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你一个监国藩王竟然要开恩科,你真的是拎不清啊,这项权利是你一个藩王能碰的吗?你为什么要这么猛啊!

  而朱厚烇而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他现在巴不得朱厚照把这个监国亲王的名头拿走呢.

  梁储出神的看着朱厚烇,脑海里不知道忽然浮现出朱厚照的样子.

  他忽然发现,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念朱厚照了.

  他在心中呐喊道:“陛下,你快回来吧,这日子快没法过了”

  这一章卡了我快四个小时,写的我睡着了两次.

第299章 皇权是怎么被限制和架空的

  2024-07-13

  大明的人口流动性还是太低了,让信息的流通速度也降低了很多。

  再加上皇权不下县,一个州县有正式编制的官员不过四个人罢了,分别是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有的县连这四个官员都凑不齐。

  所以这几个官员要是勾结在一起,那县里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而他们只要再勾结上级,就能把当地是否有灾情的事情给掩盖下来。

  而往中央上奏疏,一直到中央批复,这中间经手的只有十几个人罢了,这十几个人分布互相相隔百里或千里,减免赋税的消息根本传不到底层,地方官也能提前把消息拦截下来。

  虽然朝廷还有邸报这种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但版面有限,流通范围也有限,像一个州县遭灾的事情根本没有资格上邸报。

  再加上明朝中期官场风气渐渐败坏,民间奢靡享乐之风兴起,官员们想办法贪污搞钱已经挺多了

  所以只要胆子够大,这种谎报灾情的事情风险比想象中要小的多。

  晚朝结束之后,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京城都哗然了,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这还只是在北方四省倒查三年,就查出十几个地方的官员谎报灾情,还有几个地方的官员在灾时征税,那要是把范围扩大到全国,那能查出多少地方官有问题啊!

  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他们的上级和监察机构的官员肯定也会受到牵连,这个人数就得上几百了

  所以很多人都慌了起来,但他们也没办法说什么。

  朱厚烇给出的证据太扎实了,朱厚烇因此做出的决定也无可指摘。

  能在大明为官的人哪个不是饱读圣贤书,圣贤书里可没教他们这么残民害民的,他们越是整日里把仁义道德、广施仁政,爱民如子挂在嘴边,那这道回旋镖返回来击中他们的时候就打得他们越痛,越不敢说什么.

  皇家集团也发动了宣传力量,旗下的几家报纸长篇累牍的报道着这件事的进展,弄的是人尽皆知,而且这些消息还以京城为中心在急速的往周围扩散

  这个时代的民政部门还没有太高的保密意识,这些报纸把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锦衣卫的关于此案的行动都搞得清清楚楚,直接刊登在报纸上,让百姓们都能看到这四个机构在处理此案的积极性.

  有对比,就肯定有伤害,动作慢的,处理消极的部门直接被骂惨了,这也是这些部门第一次经受这种强度的媒体监督,他们也因此感受到了切实的舆论压力.

  面对这么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些部门的主官们还是要脸的,而且这个时代名声和声望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样毁了那就全完了,这些部门的主官也犯不着为了一些不认识的官员而让自己的名声和声望受影响。

  所以这四个部门在舆论的压力下都加快了处理这个案子的速度,锦衣卫都已经到各地抓人去了

  这一件事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了朱厚烇。

  之前盐业战争朱厚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他在商场上的狠辣,但这件事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他在政治上的狠辣

  “荆王是在通过这件事告诉天下众臣,他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啊!”梁储负手而立,站在栏杆旁看着外面雨中的景色.

  屋内有淡雅的琴声传出,也充满了阵阵茶香.

  “荆王不仅不好糊弄,而且还很勤奋呢.”杨一清依靠在软榻上欣赏着美人弹琴

  他们正在一个酒楼的三楼,整个三楼也只有他们

  “唉——”梁储叹了口气,“大明出了荆王这样的人物,还这么年轻冲动,也不知道是不是社稷之福啊.”

  杨一清面色微动,没有说话,他听出了梁储的潜台词——荆王的出现不是社稷之福。

  但不得不说朱厚烇这样的人出现监国的位置上,已经触及到文官们最根本的利益了

  要说清楚这件事,就要讲一下文官们在大明是如何制衡甚至是架空皇帝的。

  权力是要靠人来实现的。

  皇权再至高无上,你一天能批几本奏折?能见几个基层官员?

  真像祖龙那样每天看一百二十斤奏疏,像朱元璋每天早朝圣心独裁几十件政事,哪个文官能制衡你?更别提架空了。

  但是像祖龙、朱元璋这样超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皇帝都是凡人,他们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守成皇帝的意志也远不及他们的祖先。朱元璋每天早朝独断几十件事。后来的皇帝就只能拿前天内阁写好的条子照本宣科的批红,甚至连批红都让宦官代劳了.

  这能不被文官架空吗?

  而文官作为制度的解释者,又特别擅长切香肠式夺权。任何有利于他们的变革,都会被冠以祖宗成法之名保留下去。不利的则都是恶政,一定要拨乱反正。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这个矛盾特别突出。明朝只从小户选后妃、驸马的制度,实质上禁绝了外戚参政的可能性。

  靖难之后把宗室当猪养,土木之后武臣兵权逐渐被督抚道侵蚀,共同造成明朝中后期严重缺乏对文官集团的制约力量。

  明代文官集团的膨胀,并非直接挤压、限制皇权,而是隐性地架空皇权。

  明朝的皇帝权力是很大的,拥有近乎无限的人事权,比如崇祯在位17年有19任首辅,换了50多位大学士,但他的人事招募池里有且只有文官,无论换多少次都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文官通过科举建立的师生、同年纽带,使得皇帝很难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人事权力。

  就像朱厚烇要严查谎报灾情之事,他只能通过文官们掌握的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去查,他也知道这三个部门肯定有不少人与此案的案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他也没办法,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权力无非人、财、事。

  没有实质性的人事权力,自然也就没有实质性的财政权。

第300章 还不够

  2024-07-13

  不服气就像万历一样派太监收税,结果交上来的税不到实收十分之一,骂名却要皇帝背几百年的锅.

  言归正传,朱厚烇这样的人绝对是文官们最不希望看到的皇帝人选。

  朱厚烇监国半个多月就向文官们展现出了他的两个特质:精明和勤奋。

  皇帝要不想被文官们限制和架空,这两个特质是缺一不可的。

  在这方面,朱佑樘和朱厚照两父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佑樘够勤劳但不够精明,结果就是就被文官们牵着鼻子走…

  朱厚照是够精明但不够勤劳,他在自己不感兴趣领域非常的懒散,比如说朝政,他一天处理不了几件朝政,那朝政就被文官们把持了…

  朱厚烇则是把这两个特质都集齐了.

  朱厚烇的精明并不是完全指性格上的精明,也有一部分是他有着不被糊弄的底气,那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皇家集团。

  皇家集团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和骨干人员,每天都会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到京城,被勤奋的拥有超人记忆力的朱厚烇给吸收到脑子里,有了这个可靠的信息来源,文官们在很多事上根本糊弄不住朱厚烇,因为一个谎言需要更多谎言去掩盖,但面对朱厚烇,谁都不知道会被从哪一点看破谎言

  从某种意义上皇家集团收集各种信息比明朝的各种特务机构都合适,虽然不像特务机构那样有煊赫的权势,但却更加的低调和隐蔽,而且每一个特务机构都是一个吞金兽,需要不断地花钱,而皇家集团本质上还是商业机构,能不断地盈利,收集各种信息只是顺带手的事.

  像朱厚烇这种有着自己的信息来源,头脑又不糊涂,而且又能肝的人,要是当了皇帝,文官们根本架空不了,会让他们非常难受.

  说到肝,朱厚烇虽然感觉自己比不上朱元璋,但是他会用各种现代的方式去提高效率去减少精力消耗啊。

  这样的朱厚烇完全是六边形战士,哪个文官见了不迷糊?

  不过朱厚烇也有自知之明,他偷偷给自己增加了防卫的力量,增加了每日就寝的随机度,毕竟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火的传说太可怕了,虽然他现在只是监国亲王,但还是多防着一点而好

  虽然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火的传说是后世人臆测出来的,但这臆测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还是有一些依据的。

  毕竟一个平庸的皇帝才符合文官们的利益,让文官们能够利益最大化。

  按照这个标准,朱厚熜的性格特质也是文官们不喜欢的类型,从历史上朱厚熜的遭遇来看,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火的传说还真就不像是空穴来风.

  朱厚熜南巡时,一路上在行宫遇到了三次火灾,最后一次烧的很大,还是半夜起火,最后还是陆炳背着他才逃出火海

  其实按照历史的发展来说,文官限制和架空皇权是一种进步,但从后世的历史进程来看,文官们很明显不能使用好他们通过限制和架空皇权而获得的权力。

  朱厚烇既然已经准备不在监国一事上摆烂了,想要用皇权干出一些成果,那他就得从文官手里夺取权力,不然他将什么都干不成,因为他干的事要触及士绅们的利益。

  虽然文官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座足够高的壁垒去限制皇权了,但朱厚烇还是要尝试一下。

  他对权力的认知也是很深刻的,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也很简单,那就是先通过肝奏疏去尝试夺取事权。

  谎报灾情事件只是一个开始,大明到现在已经快150岁了,表面看着还挺光鲜,但很多地方已经烂透了。

  不上称四两,一上称四千斤都打不住的事情有很多,朱厚烇就是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慢慢的把这些毒疮都掀开。

  这也是朱厚烇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他不屑于用什么阴谋诡计,他一直以来就是用堂堂正正的阳谋去对付敌人。

  朱厚烇看着整个京城因为谎报灾情事件而闹得鸡飞狗跳,感觉还是不太够,这才只有三个部门活动起来,朝廷还有其他的很多部门还如往日那样岁月静好呢

  得让他们也都动起来!朱厚烇在心中暗想。

  但怎么才能让他们都动起来呢?朱厚烇逐渐有了主意

  一天早朝结束后,参加早朝的重臣在礼乐中退去。

  朱厚烇忽然站起身来,“石玠石大人请留步!”

  户部尚书石玠一下子僵在原地,周围的大臣闻言反应各异,有不少人向石玠投去了自求多福的目光,现在没人敢小看朱厚烇了。

  “殿下可是在唤我”石玠转过身,立刻换了个表情。

  “正是。”朱厚烇走到石玠身边,笑着说道。

  “请问殿下唤老臣何事?”石玠不亢不卑的说道。

  “石大人可是要回户部衙署?”

  “正是。”

  “那孤就和石大人一起走一段路吧,咱们边走边聊”

  “那是老臣的荣幸.”石玠心中开始警惕起来了。

  等两人走出奉天殿,朱厚烇才缓缓的开口.

首节 上一节 154/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