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13节

  “王爷容禀,近日有一股流民流落到蕲州城外,荆府向来乐善好施,所以下官前来请求王爷赈济灾民.”余忠不卑不亢的说道。

  原来是来打秋风的啊!

  朱厚烇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看向了两位长史,“对于流民之事,府中以前是怎么处置的?”

  詹彬立刻站了出来说:“禀告殿下,之前府中都是在城外设立粥棚去赈济灾民。”

  “那就照旧吧,此事就交由詹长史负责吧!”朱厚烇淡淡的说道。

  “下官领命!”詹彬抱拳道。

  “下官代城外百姓多谢王爷赈灾之恩。”余忠也抱拳说道。

  “本王藩守一方,自当为百姓做些事情。”

  “王爷高义!下官不及也,既然此番事了,那下官就告辞了。”

  “余知州且慢!”朱厚烇喊住了余忠。

  “王爷还有何事?还请示下”

  “其实流民之事本王已有耳闻,本王今年得沐天恩,承袭王爵,皇兄之恩德本王无以为报,只有多行善事为皇上祈福”

  “王爷所言甚是!”余忠以手捻须,不断地点头称是。

  “所以本王怜惜流民之中的孩童整天要流浪颠簸、餐风露宿,极易夭折,遂命人去将他们都收入府中,让他们免受饥寒交迫之苦.”

  余忠一不小心扯断了一根胡须,他心中闪过很多个念头,他忽然发现他有些看不懂王座之上的少年了

  殿中两位长史也面面相觑,这事他们不知道啊!小王爷这是要干啥?

第24章 滚!

  null

第25章 开学和新戏

  存心殿的宫人第一次见小王爷发这么大脾气,一个个噤若寒蝉。

  而灰溜溜溜走的于六则想破脑袋都没想到他哪个地方做错了,让小王爷发这么大的脾气。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于六也不敢用于承泽这个名字了,就改回了于六。

  朱厚烇用了三天的时间把小学的教材给弄出来了,然后让人刻印了上百份出来。

  他计划让孩子们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去学完小学的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两科,其他课都砍掉了。

  至于学习时间换算成24小时制每天都要学习十二个小时,一周只能休息一天。

  可谓是填鸭式教育了。

  不过这在大明还是真的福报,相比大明绝大部分孩子,他们的生活质量绝对能称的上福报,而且还有受教育的机会。

  就这样,大明第一所新式小学就这样非常仓促的开学了。

  没有什么开学仪式,一切都非常的低调,甚至这个小学都没有正式的一个名字。

  一百二十三个孩子被分成了三个班,十岁以上的一个班,十岁以下的一个班,女孩单独一个班。

  毕竟大明还是封建社会,男女一起读书还是太惊世骇俗了。

  看着屋里上百个挤在一起的孩子,朱厚烇心中充满了喜悦,这些孩子经过几天的休养,状态都好了很多,朱厚烇也和他们混熟了。

  朱厚烇都对这些孩子很满意,这些孩子大多都经历过艰苦的流浪,也就经过一番自然的选择,能活下来的大多都有过人之处。

  “大家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朱厚烇语重心长的说道。

  “那好好学习能不当太监吗?”人群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屋中轻松的氛围一下子就消失了,变得愁云密布起来,几天的休养让他们没了那种麻木的状态,变得活泼了很多,但在他们的内心之中都有一片阴云挥之不去。

  就是他们是以预备太监身份入的府,早晚都会挨上一刀,但是没人想挨那么一刀。

  朱厚烇闻言一愣,才意识到他只和余知州、王府里的高层说过关于这些孩子未来的规划,这些孩子还以为他们会被净身呢。

  他想和孩子们解释一下,但是话到嘴边却停住了。

  这件事好像可以利用一下啊!朱厚烇摸着下巴想。

  “能!”朱厚烇大声说道,所有的孩子都紧盯着他。

  “府中内使缺额有限,但王府外面产业很多,也非常缺人,所以男生中成绩最差的20名会被留在府中当内使,其他的男生在毕业之后会送到府外的产业当伙计,都有月俸可领。”

  朱厚烇决定不做人了,用这个谎言来激励男生们去努力学习。

  朱厚烇话音刚落,整个屋里的男生都沸腾起来了。

  生存和繁衍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现在他们生存的问题被解决了,如果还能保住繁衍的能力,那他们就会为此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而且净身的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明代的时候不到20%,到了我大清的时候就猛然拔高到了40%。

  这是因为明朝的太监净身是不去根的,只是把蛋蛋去掉,类似于现在给小猫小狗做绝育。

  而清朝的要求就更加变态,要求把根也去掉,创面更大,感染的几率也更大,死亡率也就更高了。

  朱厚烇微笑着开始了今天的课程,相信在他的各种鞭策之下,他的学生们进步的速度会很快的

  他其实给自己排的课并不多,还都集中在数学课上。

  他提前几天已经从账房和承奉司挑了一些识字的太监,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起码现在教一些小学的课程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朱厚烇实在是太忙了,各处都需要他。

  时间已经转眼之间半个月过去了,罗大匠已经用朱厚烇给出的土法炼焦的方法炼出了十几吨的焦炭了。

  他还把这些焦炭运到了大冶铁矿,用矿上的高炉和焦炭炼了一炉铁。

  结果发现确实如朱厚烇所说的那样,虽然品质比木炭冶炼出的铁差一点(因为木炭比较纯净,还是比现有条件炼出的焦炭杂质少),但焦炭的价格却比木炭要便宜很多,而且来源稳定。

  整体算下来换用焦炭能让冶铁的成本降低一成,对于铁这种大宗商品来说,降低一成的冶炼成本的利润提升是巨大的。

  其实明朝是中国古代冶炼的高峰,无论是产量、质量和技术上都是最高峰,更是早早的掌握了高炉炼铁,只是古人一直没找到再次提高炉温的方法,只能用炒钢法和灌钢法出钢。

  所以现在朱厚烇的之后的技术方向一是继续改进炼焦技术,提高成焦率,提高焦炭品质,降低焦炭成本。

  而是改进炼钢炉,想办法提高炉温,达到铁的熔点,这样就能一炉直接出钢了。

  焦炭的成功也让罗大匠对朱厚烇心服了很多,认为朱厚烇真有神人相助,也更加配合朱厚烇了。

  靳铜他们的大马士革锻造计划进展并不大,虽然不同的钢片能够融合在一起,但是里面的花纹却变得凌乱了起来。

  朱厚烇认为是融合拉长的时候是用大锤敲的,每一锤的力度是很难做到统一,从而导致了这个问题,还是得用锻压的方式进行融合拉长,所以他就设计出一个简单的锻压机。

  至于木匠们则在不断地去打造飞梭织布机,飞梭织布机这东西是没什么技术门槛的,属于看一眼就会的改动,如今也在蕲州城慢慢流传开来了。

  而就在这一片忙碌之中,于春来来拜见了朱厚烇。

  “王爷,奴婢今天来是奉太妃之命,邀请王爷去听戏的.”于春来递上来一个小册子。

  “听戏?”朱厚烇惊讶的说道,“不去!”他非常干脆的拒绝了,他可是听过大明朝的戏曲,不能说是无聊透顶吧,也只能说是平平无奇。

  “王爷,这可是太妃特地派人去南京城请的当红的戏班子,今天演的可是这个班子排的新戏,这新戏在南京很受欢迎呢,王爷就去听听嘛,就当去陪陪太妃。”于春来把册子递到朱厚烇的面前。

  朱厚烇还是不太想去,他这还忙着呢,但也不太好拒绝,就翻看小册子准备从新戏上找理由拒绝掉。

  “就这些戏啊,看名字感觉也没什么.”朱厚烇忽然停住了,他的目光定格在册子上的一行字上。

  “我去!”朱厚烇说道。

  只见册子上有一行写着:

  新排神仙戏:西游记之女儿国。

第26章 改编不是乱编

  明代神仙戏其实还是很多的,不过都是什么《八仙庆寿》、《群仙朝圣》之类的,看名字就知道是以热闹喜庆为主,最后再上点封建主义价值观。

  亲王府作为大明最豪华的囚笼,里面的各种娱乐配置自然是不缺的,或者说配置都是很高的,比如荆王府就养着一个戏班子,只是最近两三年因为在先王的孝期,所以戏班子已经好久没演出了,也好久没有排练新戏了。

  也就前一段时间朱厚烇出于好奇才让王府的戏班子演了几场,结果直接让朱厚烇对大明的戏剧失去了兴趣。

  因为实在是拉跨了,故事俗套,情节没有反转,看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唱腔什么的他更是不懂。

  要知道这个时间点可是连后世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的昆曲都还没发展成型呢。

  所以现在大明流行的戏曲唱腔朱厚烇真是欣赏不了,感觉还不如直接说白话呢,那样还能听的更明白。

  但是哪怕有再多不想去听大明戏曲的理由,但是在看到那个名字的时候,朱厚烇还是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西游记之女儿国》!!!

  在大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排演这个戏了吗?

  朱厚烇就是带着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王府里的戏楼。

  在明朝,家戏是一种很主流的表演场所和形式,基本达官贵人家里都会有戏楼这个东西。

  等到朱厚烇赶到戏楼的时候,刘太妃已经等在那里了,身边还跟着好久不见的刘有容,只是刘有容根本不和他有任何的眼神交流。

  台下的座位已经坐满了,王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似乎都来了。

  众人见朱厚烇来了,都向他行礼。

  “蒙太妃恩典,告知我们府中从南京请了名戏班子,就让我们都来看新戏”右长史詹彬笑呵呵的解释道。

  朱厚烇对此不置可否,因为刘太妃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吾儿最近身体强健了许多啊!”刘太妃感叹道。

  “谢母亲关心,儿子身体确实强壮了不少,每餐都比之前多吃上一碗饭呢.”

  “那就好!”刘太妃欣慰的说,“我知道最近你很忙,但是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今天你就好好的陪母亲听听戏.”

  “遵命!”朱厚烇坐了下来。

  于春来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

  “王爷,请选戏”于春来把托盘递到朱厚烇的面前。

  只见上面放着一个个红色木牌,木牌上写着一个个黑色的戏名。

  “母亲,您先选吧!”朱厚烇谦让道。

首节 上一节 13/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