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109节

  首先大明军器制造的计量单位就很特别。

  这是因为明朝吸取了宋朝官僚玩弄数据的教训,制造兵器以“副”为单位。

  宋朝官僚为了数据好看,会统计甲片和箭头(箭杆比箭头更贵,而且还不容易储存)的数量,然后把它们加到一块。

  也就是说某地今年上报说自己生产了10000件军械,会包括一套甲以及这套甲的头盔和几百个甲片、一支箭的箭头和箭杆

  宋朝官僚在财政方面也是这么干的,一围刍菱(干草)、一围蒿、一斤茶、一石谷、一贯钱、一匹绢啥的,虽然价值不等但都是“1”,故而才有上亿的总收入。

  明代的每一副兵器包括:头盔一顶、身甲一件,腰刀一把,弓一张、弓弦二条、箭三十枝、铳箭五枝、撒袋(装弓和箭的袋子)一个;

  每两副兵器又额外包括:长枪一根/斩马刀一把、团牌/长牌(盾牌)一面。

  朱厚烇带着侍从抵达了兵部,新任兵部尚书王琼亲自在兵部衙门门口迎接,他对朱厚烇的到来表现的很是恭敬和热情。

  他的前任陆完已经被朱厚照给下旨革职了。

  王琼这个人,工于心计、权术超人、喜擅结纳是他在朝中官员心目中的印象。正德之后,他就几乎一直在京城六部任职。

  与杨廷和一路走清贵无比的翰林官升迁不同,王琼这一路升迁的背后却充满了和内臣、幸臣勾结的影子。比如他现在就和钱宁、江彬交好,和杨廷和根本不是一路人。

  朱厚照把王琼放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就很引人深思了,连朱厚烇都不得不感慨朱厚照现在政治手腕越来越熟练了。

  一番寒暄之后,朱厚烇把几份商业合同递给了王琼,说道:“大司马,这是我拟定的兵部与大明皇家集团之间的军器制作的契书,还请大司马过目”

  朱厚烇虽然在京城名声很大,但很少与大臣结交,王琼这还是第一次和朱厚烇打交道,一见之下,只觉着朱厚烇为人谦和有礼,身上丝毫没有身为皇族的狂傲之气,不由的心生好感。

  “荆王殿下太客气了,以殿下的名声还弄什么契书啊”王琼接过商业合同,放到一边,十分客气的说道。

  “毕竟是国家之事,皇家集团对此极为重视,所以才拟定此契书,事先约定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以后有问题的时候照此契书约定的条款执行,这样还能免得伤了和气.”朱厚烇笑着说道。

  王琼听朱厚烇都这么说了,就拿起放到一边的商业合同开始看了起来,只见合同中非常明晰的说明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和遇到一些情况的处理办法,比如兵部交付原材料的时间、制作好军器的交付时间和交付标准等等问题。

  王琼越看越是惊讶,这契书写的是事无巨细,十分周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而且对意外情况的处理办法还都是不偏不倚,在这份契书中兵部和皇家集团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一等,谁借势压人的情况。

  这让王琼在心中松了口气,荆王比想象中的好相处多了,一点都不跋扈。

  不过保险起见,王琼还是多看了两遍契书,还让兵部的左右侍郎都看了一遍,这才正式签署了契书,并用了兵部大印。

  说实话此事并无先例,要不是看在大明皇家集团的面子上他才不会签这份契书呢,更别说用兵部大印了。

  朱厚烇也随身携带着大明皇家集团的玉印,也在契书上签名并用印。

  最后双方交换了合同。

  朱厚烇也通过合同弄明白了他每年要制造的军器数量,每年固定需要制造的军器有:

  朱红油铁圆盔3600顶、铁牌盔240顶、青甲3600件,腰刀3600把、长枪1800根、圆牌240面,撒袋1800个、腰刀带3600条。

  不固定的军器需求则每季度确定一次,火器就属于不符定的军器需求。

  这里面完全不涉及火药制造,因为明代对火器的制造方法完全不保密,但是对火药的制造配方极为保密,当然朱厚烇也不稀罕这个。

  有人可能说大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每年只生产这点军器是不是太少了,这是因为卫所也有制造军器的权利,加起来每年制造的军器数量不比京城少,而且边境卫所所制作的军器质量比京城制造的要好的多,因为边境卫所军器的质量真的关乎性命。

  除此之外京城里被征发过来用于军器制作的一万两千名工匠也被划归给大明皇家集团使用。

  其实就这点军器需求量,以大明皇家集团的制造能力,很快就能制作完成,而且制造的质量还能高出一个档次。

  同时也能从侧面看出匠户制度下,工匠们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的低下。

  这也扼杀了工匠们的创造力,让大明的军事装备在开国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没什么进步,很多装备开国的时候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其实对朱厚烇来说,承接兵部订单的意义在于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去进行军事装备的研发了,这些订单基本没什么利润,但是这个能进行研发的资质至关重要。

  朱厚烇在签完合同之后就直奔军器局下手的工坊,去接收那一万两千多名工匠,在任何时候他都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这些工匠的生活环境很多都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恶劣,但他们对朱厚烇的接手都非常的振奋,因为朱厚烇一直在工匠中有着特殊的声望。

  而朱厚烇也视察了各个军器制造的过程,实话说这些军器的制作在技术层面上真是乏善可陈,所用的材料也不太好,就兵部提供的那些提铁料质量,就算打折扣的制作,制造出来的军器在他看来也质量堪忧。

  随着视察的深入,朱厚烇心中一个想法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了——要不要给明军设计一套新的制式铠甲.

  新章节已经在写了,争取恢复正常的更新时间.

第207章 板甲

  2024-07-13

  明清两朝军队的披甲率都接近100%,现在大明最主流的铠甲是青甲(青衣铁甲,一种布面甲)。

  青甲穿甲片的线要用石灰处理过的鹿皮制作,一件甲要用领叶30片、身叶209片、分心叶17片、肢窝叶20片,甲外的布面要用又厚又密的青白色棉布、甲钉要用火漆小丁,打一件甲要用40斤8两铁,最终成品的重量在20-25斤。

  相对于唐宋流行的扎甲,布面甲的优点是加工成本较低,扎甲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编缀甲片,而布面甲只需要把甲片用甲钉钉在布面上就可以了。

  而且扎甲的皮绳暴露在外,容易被斩断,而布面铁甲则不会有这种问题,还能隐藏甲缝。

  而且布面甲相对扎甲还比较好维护,因为铁是会生锈的,一套扎甲有一两千片的甲叶,维护时都要拆卸下来进行打磨,然后再用皮绳穿好,维护很是繁琐,相对来说布面甲就好维护很多。

  不过扎甲的防御力比布面甲高,扎甲和锁子甲在明代被称为明甲,意思为金属甲片在明面上的铠甲,这种铠甲一般只有军官才会装备。

  相对的布面甲就被称为暗甲。

  可能很多人对布面甲的印象都来自清朝,把布面甲当做清朝的标志,但是清承明制,清朝的布面甲也是从明朝继承过去的。

  其实无论是扎甲和布面甲,要想继续提升防护力,只能往板甲方面发展了。

  板甲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在重量相等,材质相等的情况下,板甲防御力最强。穹顶结构因为不直接接触身体所以对钝击更有优势。

  板甲技术要求高,但消耗工时少。

  维护也比较方便,就前后两片钢片,上油保养什么的都很方便。

  所以朱厚烇准备搞一套板甲出来,准备的说是板甲胸甲。

  给普通士兵装备全身板甲的成本还是太高了,而且全身板甲需要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进行定制,要不然穿起来很难受的,需要定制的话就不太适合大批量的制造了。

  板甲胸甲则既降低了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需要定制和穿戴舒适性的问题。

  至于四肢的防御还是使用布面铁甲。

  很多人感觉板甲很昂贵,其实那是因为技术没达到要求,所以产生了很多额外的成本。

  如果在技术达到的情况下,其实板甲胸甲的成本能比扎甲和布面甲都要低。

  而在造板甲这方面大明皇家集团是有技术储备的,朱厚烇自从穿越之后就一直在和钢铁业打交道,钢铁产业也是他投入最多的产业,钢铁产业也在他的指点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无论在材料还是制作技术上都有着不错积累。

  最起码一体式冲压技术现在已经点亮了,这是造蒸汽机的汽缸的技术之一。

  用一体式冲压技术去制造板甲,制造方便不说,同等重量下,制造出来的板甲能防御力更高。

  朱厚烇也不准备把板甲胸甲造的太重,二十斤左右就行了,再加上四肢的防护和头盔,不要超过四十斤,再加上武器什么的不要超过五十斤。

  这是因为时代不同,面对敌人不同所做出的取舍。

  唐宋时期流行重甲,中国古代的重甲更是在宋朝的时候达到了巅峰,步人甲就是其中的代表,光甲重就77斤。

  那得看看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敌人了。

  唐朝中后期面对的最主要的敌人是安史乱军和各地军阀,双方都有一样的冶铁技术,所以都不约而同的造出重甲对抗。

  宋朝面对的也是类似的情况,无论辽金西夏,他们都有成熟的冶铁业,在冶铁的技术上没有形成代差,在火器不成熟的情况下,双方只能搞军备竞赛,不断的加厚铠甲。

  而到了明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了,明朝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蒙古人和西南的少数民族。

  西南地形崎岖,重甲不太适合。

  蒙古人机动性很强,而且蒙古人被赶回草原之后,冶铁技术断崖式下跌,现在连铁锅都造不出来,每次南下抢掠,铁锅是被重点抢掠的东西。所以轻便的布面甲已经足够应对蒙古人的武器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明军基本抛弃了重甲,选择增加机动能力。

  朱厚烇也顺应这种情况,不会把铠甲造的太重。

  所以朱厚烇会先停造布面甲,反正布面甲的交付日期还早,他准备造出来一些板甲胸甲让朱厚照和兵部看看效果。

  当然这一切都是过渡,等到足够威力和射速的火器出现之后,铠甲这种东西终归会退出舞台。

  考察完情况,朱厚烇回到了南宫,却惊讶的发现朱厚照已经等在那里了,正在他书房翻看着一本书。

  “皇兄怎么来了?”朱厚烇惊讶的问道。

  “我来看看你这还有什么好东西”朱厚照合上手中的书微笑着说道。

  “我刚从兵部回来,聊了一下军器制造的事情。”朱厚烇扬了扬手中的合同说道。

  “嗯,这大明没有比你更适合进行军器制造的人了,最便宜和优质的钢铁都是你弄出来的,我对伱进行军器制造也寄予厚望”朱厚照缓缓的说道。

  “多谢皇兄夸奖了,但我怎么觉着今天皇兄兴致不高呢?”朱厚烇察觉到朱厚照的异状,就直接问了出来.

  “被弟弟看出来了,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就是在烦心京营的事情”朱厚照的脸色不太好看,“京营问题由来之久,积弊已深,我曾想恢复京营战力,从十二团营之中选精兵三万,立东西官厅,初时还算精锐,但慢慢的战力就开始下滑了”

  朱厚烇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倾听着。

  “然后我又调边军入京,想借边军精锐改变一下京营风气,结果这些边军不仅没改善京营的风气,他们自己反而被京营给影响了,失去了一开始淳朴的风气”朱厚照不断的叹气道。

  “弟弟你主意一直都很多,你对这京营的事怎么看啊?”

  “啊?哥哥怎么想起来问我京营的事啊?我就是纸上谈兵,也不通兵事啊”朱厚烇惊讶的问道。

  “我在京城各处都感觉暮气沉沉的,只有在你这才感觉是朝气蓬勃的,你虽然没掌过兵,但是你精于驭人之道啊,两者有相通之处,所以我想听下你的的看法”

  呃最近一直在加班,所以昨晚就写出来一章就顶不住睡了,今天还要加班,所以先发一章,第二章在晚上发.

第208章 京营之殇

  2024-07-13

  朱厚烇悄悄的观察着朱厚照的神情,确定他是在真心问他京营的事,心中才放松了一点。

  他知道自己身份敏感,所以政治和军事上的事基本都不掺和,先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事情就行了。

  但他并不是对政治和军事上的事漠不关心,他对大明政治和军事上的问题非常的关注,他已经在京城这个政治中心了,不关注这些纯粹是掩耳盗铃、取死之道。

  所以他对大明的政治和军事问题还是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的,也因为他知道在朱厚照身边,政治和军事上的事情是免不了被问到的。

  他看朱厚照一副诚恳发问的样子,决定还是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大明京营的问题很复杂,在朱棣时期,大明京营无比的强大,是大明京营的鼎盛时期,最多的时候京营有七十万人之多。

  那时的京营是明军战力的标杆,凶悍无比,指哪打哪,但是过了鼎盛期之后的京营战力就快速的滑落,战力退化之快,可谓是空前绝后。

  至于原因,大家熟知的土木堡之变就不多说了。

  后续京营战力继续快速退化的原因却是因为于谦建立的一个临时性的制度。

首节 上一节 109/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