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48节

  至于距离更为偏远的乡县,许辰就不急于一时了,先把吃进肚的消化好,才好留下肚子继续进食。

  此战黄巾堪称大胜,将士们的精气神自然也十分高昂,回程之时,大军在自然教旗帜的率领之下,高歌凯旋,那扫清天下的气势直冲云霄。

  许辰同样是意气风发,黄巾这一抻手脚,总算是打开了一些局面,多了一些生存空间。

  从一县之地扩张到几县之地,土地人口资源量级完全不同。

  此前在渔阳,虽说许辰已经尽可能减少黄巾的治理成本,连几千黄巾都直接放归垦田去,最终真正要养的,实则只有军屯的一些什长屯长以及核心的一千五百余军官建制,但即便这样,养起来也十分吃力。

  若是没有一路搜刮世家豪族攒下的家底,黄巾根本撑不过这几个月,就连这次作战,都是靠着向治下百姓借粮才支撑起来。

  而此战获得大胜,情况就要好得多了,相当一段时间内,黄巾都可以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张纯必定不会甘心就这么丢了老家,但要重整旗鼓再度杀回来,却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外郡豪强只怕没几个愿意拿自己的家底去帮他报仇。

  可以说,黄巾暂时已经没什么外部压力,如今有钱有闲,已经到了新的发展窗口。

  此战除了张纯虽然最后带走许多财货,但多数都是金银器物这种贵重物品,对眼下的黄巾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意义,反而是留下的粮草货物,才有实在价值。

  至于潞县和犷平两县,那财货保存更是完整,就等着自己去提现了。

  那都是世家豪强不知道几辈子积累下来的财富,只要把这些财产全部清点没收,黄巾就能从赤贫状态一下奔向小富。

  有了这一波肥,不论是招募兵民的饷钱,还是向百姓借取的钱粮,也能轻轻松松兑付偿还。

  当然,这些财产终究是能消耗完的,真正重要的资产,实则是人口和土地。

  只要黄巾在治下完成第一波秋收,就算是彻底摆脱靠搜刮豪族度日的境况了,那也是宣告黄巾大业走上正轨的时候。

  许辰策马而行,只觉天地广阔大有作为,自己又朝着那宏大事业前进了一步。

第90章 兄弟们,回家了

  渔阳城外,当黄巾的身影出现在地平线的第一时间,早早就在这里等候的百姓们一下子沸腾了。

  这个时候,他们是欣喜欢呼的,但也是惊慌担忧的。

  早先几天,先一步送回来的伤兵们,已经带来了黄巾大战胜利的消息,这让整个渔阳都欢欣鼓舞。

  黄巾赢了,也就是自己保护住了自己的家园,不必担心官兵杀回来剥夺自己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这不仅仅只是黄巾军的胜利,同样也是这些给黄巾借钱借粮的百姓们的胜利。

  面对官兵的威胁,他们完完全全与黄巾保持着一条心,没有一丝一毫的掺假。

  站在这里的百姓,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他们手里提着食篮,已经想好了各种办法要让黄巾士兵吃上几口。

  上次送行的时候,这些犟娃娃嘴上说着什么纪律,愣是不愿意接受,可把百姓们气的够呛。

  当然,这种欣喜的背后,就是百姓们对家人的担忧了。

  之前,已经陆陆续续有好几拨伤员和遗体送了回来,这些都是在战场产生的伤亡,而这也是他们家属极致的伤痛。

  百姓们可以看到,各家去黄巾那里认领遗体的时候,别人是如何的撕心裂肺,毕竟那是他们家里的儿子、丈夫、父亲.

  没人愿意这种事情降临在自己头上,哪怕是跟那些断手断脚的重伤士兵一样,也总比人直接没了要好。

  今天等在这里的所有百姓,都知道黄巾主力大军要回来了,而一起回来的,也有最后一批的伤亡将士。

  他们都在祈祷着,自己家里的儿子、丈夫、父亲是活生生的走回来,而不是冰冷的躺在担架上。

  百姓们翘首以盼,直到烟尘越来越近,当只有几百米远的时候,百姓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欢呼着迎接着义师归来,然后箪食壶浆主动往大军跑了过去。

  很快,黄巾军就与百姓人群整个交汇在了一起,原本还算齐整的队形,一下子就被完全冲散,士兵们也彻底被淹没在百姓的汪洋大海之中,然后他们看到的就是四面八方送过来的茶水吃食。

  虽然他们遵从纪律不敢张嘴,但架不住一只只手愣是把他们的嘴掰开,然后各种东西就塞了进去。

  一旦百姓们成功一次,必定会有一场放肆的哄笑,似乎是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一般。

  而士兵们则是苦着脸一副慌乱的模样,在许辰的持续建设和监督下,纪律已经慢慢深入到士兵的习惯当中,哪怕是许多进入军队不久的士兵,往往也只需要几天就能培养出这种足够严格的意识。

  如今被乡亲们把吃食全塞进嘴里,无疑就是违反了纪律,担心受罚的士兵皆是心中惶惶。

  好在这热闹和嬉闹场面之后,他们各自再看同伴,才发现中招的远远不止自己一个,从上面的军官到下面的士兵,就没有一个逃出去的,每个人嘴角都沾了不知道多少东西。

  不是有句话叫法不责众吗,既然这样,这次或许就不会处罚了.

  大概吧.

  士兵们并没有过多纠结这点,就算到时候要挨罚,也是大家一起挨罚,那也认了,至少乡亲们的心意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

  或许那些从渔阳招募的青壮和民夫感觉还好,但是原本的那些黄巾,实则却是从冀州或者涿郡一路跑来的。

  作为外地人,如今也能感受到本地乡亲这么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喜爱,这种纯粹的感情让他们很多人眼眶都红了,而这也无疑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使命感和心中信仰。

  这场属于黄巾也属于渔阳百姓的胜利,让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他们尽情的表达着自己积极的情绪,只不过当欢庆持续许久之后,百姓们慢慢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义师班师这自然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只不过只看到将士的话,似乎少了什么。

  咱们救苦救难的大天师呢!

  不知不觉的,百姓和士兵就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往大军后方看去,只看到一杆巨大的旗帜飘扬前来,那土黄色的旗面上,是自然教那独特的教徽。

  扛着旗帜的田石头紧紧随同在许辰一侧,而在他们身后的士兵们,则默默抬着担架,担架上尽是没了声息,裹着白布和草席的阵亡战士。

  原本的喜悦瞬间消散一空,严肃和沉重的气氛扑面而来,百姓们的心,也一样跟着揪住了。

  此时人群混杂,百姓多半都没有找到自家亲人,他们都很害怕自己没看到的亲人,最后出现在那些担架之上。

  许辰神色肃然,士兵和百姓自发让开道路,行至渔阳城门之下的时候,他才停下脚步,而身后士兵们则小心翼翼把担架放置在地上。

  许辰转过身,目光落在这一具具的遗体上。

  白布和草席并没有掀开,这是给阵亡将士最后的体面,此时不过停置一会儿,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腐臭气味,可想而知其下是个什么模样。

  只不过这并不让许辰觉得可怖和不适,因为这些将士死的磊落而伟大。

  他们是守护这片土地的人,即便以森森白骨面人,那也只会使人安心。

  “兄弟们,许辰送你们回家了好好安息,未来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的。”

  神情肃穆,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出这句话之后,许辰嘴里出现明明低沉,但气势坚决的似诵念似歌唱的声音。

  老黄巾们都恍神,他们想起来了,这是教主度化战士的方式。

  其他人虽然第一次见,但看到这种场面,却也明白是在做什么,他们的神色也一下跟着悲戚起来。

  且不说这些躺着的人,可能是自己的家人,就算不是,那他们也是为了守护自己战死的,他们看在眼里,一样觉得心疼。

  杀千刀的大汉朝廷,还有那些杀千刀的贵人老爷,为什么就不能让俺们过好日子!

  当许辰的声音落下,这不知是别致还是不伦不类的法事也就结束,随后许辰蹲在一个遗体旁边,拿起了一个轻薄的木牌,上面刻录着战士的姓名籍贯。

  这是出征之前,黄巾命令那些降官,给士兵们特意做的身份铭牌,而现在许辰就一个个念着上面的名字和地址,通知着家属来认领。

  他要亲自把每一个人,都送回家。

第91章 道统

  黄巾挟大胜而归,乃渔阳军民共庆的喜事,虽然战争带来的牺牲给这份喜庆增加了一分沉重,但生活终究是要往前行进,即便是遭受伤痛的百姓家庭,也只能收拾心情为生活奋斗。

  战争胜利,是他们安定生活的保障,现在是所有人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

  春耕已经结束,百姓日日观察庄稼长势,每日都要下地除草除虫,只期盼秋日到来能有个好收成,这种安定生活,已经是他们所追求的幸福了。

  家有良田,没有苛捐杂税来打扰自己,不必担心战争降临,这就足够了。

  百姓的生活平静安定,黄巾的工作却也轻车熟路,此一战尽得平谷、潞县、犷平三县,有了许辰在渔阳修炼完全的内功,此时不必他事事操心,组织也能自行运转。

  原本在渔阳安置不下的诸多黄巾,立即被补充到三县当中,然后分置军屯,开始清理豪族,问罪用刑,并清查资产分田制法,一切都与渔阳如出一辙。

  这一套操作下来,黄巾以最快的速度收拢几地人心,然后开展组织建设。

  其余三县人口不一,最终黄巾按照人口,另在三县共置军屯二十二个,合渔阳七个军屯,则黄巾治军屯二十九个,共治人口近十三万,实实在在控制住了渔阳半郡之地。

  当然要把这些工作全部做完,并不是短短几日之功,只能留待黄巾慢慢去做。

  倒是许辰这个教主,却是在战后少问事务,只日日请来张仲景密谈,其中所说内容完全不为外人所知。

  但其实两人说所,只不过是延续曾经在军医营的话题而已。

  静室之内,许辰与张仲景相对而坐,旁边是一个炭炉煮着茶水,两人中间则是放置着一卷卷的空白竹简,张仲景知道,这是许辰要创作《自然经》的文字载体。

  自己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许辰委托自己帮他记录文字。

  按照许辰的说法,是他这个教主不擅文字,只能让自己来帮忙了,如今自己和他关系尚好,也不好拒绝,便也答应下来。

  如今竹简备好,旁边也摆放着笔墨,只待许辰诵述经文内容,他就可提笔撰写了。

  其实他也很好奇,许辰这《自然教》究竟是个什么路子,较之张角老道信奉的《太平经》究竟谁优谁劣。

  《太平经》由于吉创作,乃二十多万字的巨著,实则是当世一时显学,在黄巾起事之前,天下士人乃至宫廷大儒,都对此经颇有研究。

  此经不仅仅只是道家信仰论述,实则也可以认为是道家对皇帝献出的治事方案,是道家往皇权靠近的一次尝试,只不过最后结果不是皇帝采纳《太平经》以道代儒,反而是张角这个反贼头子扯着太平道的名号开始造反。

  若是张角成功当了皇帝倒也还好,那么往后道家治世则成必然,道家的努力也就成功了。

  只是如今黄巾大业陨落,《太平经》的地位一下就变得尴尬起来,如今已然成为大汉禁书,即便是现在冒出来个许辰打着黄巾旗号,想的也不是继承《太平经》衣钵,而是要借壳上市另起炉灶。

  以张仲景对《太平经》的了解,这部道家著作实则很有水平,不然也不会成为一时显学。

  许辰这么个毛还没长齐的家伙,真能创做出超越《太平经》的东西来吗?

  这一点他十分怀疑,如果许辰做不到超越的话,那么另起炉灶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太平经不仅有道家对世界认识的经典论述,也有对君主治事之道的论述。

  当然,儒道彼此互相抄袭融合,里面少不了有许多和儒家观点相合的理念,比如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而太平经也说德仁义礼文武法,这些内容双方查重率十分之高。

  但不管怎么说,太平经对世界、社会、国家、君主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解释,绝对算得上是一套优秀的治世之说。

  也就是现在学术端被儒家牢牢把持住了,不然换上这一套,一样能指导社会运转。

  不是张仲景看不起许辰,而是他知道要完成这样的著作,必定需要对世界和社会乃至国家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这都是需要阅历的。

  你一个十五六岁的家伙,凭什么超过于吉大半辈子的呕心沥血之作。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许辰微微一笑,随后安静的房间里,便响起他平静且自信的声音。

  “自然神者,不可名状,不具意识,是为道理法则,始有法则,方有万物演化。

  宇宙万物,不论星辰生灭、日月轮转、四季更替、生老病死,皆由法则定理而生演运行,唯观察归纳总结认识法则定理,而可窥见万物机理。

  求索真理,明知世界,此人类者修行自强之道。

首节 上一节 48/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