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147节

  两人这一对视,都是一起愣住,他们都是认出对方身份来。

  赵云刘备关羽都曾一同在韩馥手下当差,后来袁绍入主冀州也是如此,直到此前一次大战才让赵云与这两人分开,谁成想这次再度相遇,却已经是战场之上了。

  而这时刘备也是掩护关羽杀至这里,一个扫眼顿时看到了与关羽对峙的赵云,顿时如遭雷击。

  相比于关羽的震惊,刘备看到赵云头上系着的黄巾,却是极为痛心和不解,也不顾战场混乱便冲至赵云面前大声质问:“子龙明明是忠节仁义之英杰,缘何要投贼自污?”

  关羽握紧了手里的冷艳锯,眼神渐渐冷漠下来。

  刘备还有心情痛惜和质问,但关羽就简单很多了,头上戴着黄巾,那就是敌人。

  赵云神情复杂的看了刘备一眼,毕竟曾经自己也把刘备因为至交知己,转眼却已经是这种境地,想要解释却不知从何说起的感受,更是难受。

  “有些事情玄德兄不明白,赵云只能说,我的一切选择都遵从本心。”赵云犹豫许久,最后反而坦然的看着刘备做出了回应。

  刘备却完全无法理解,眼看周边的士兵陆续后撤,他越发焦急起来:“你在说什么东西,子龙你现在回头还来得及,把头上的黄巾扔掉跟我回去,我在州牧面前为你求情!”

  赵云听闻刘备的话,脑海里忽然想起了乡村里百姓在淳于琼所作所为之下哭喊的声音,又想起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黄巾的样子,随后便平静的摇了摇头。

  黄色的头巾迎风飘舞,赵云没有说话,但态度却十分明显。

  刘备见状,神色变幻,他与赵云真心相待,如今赵云的选择,却让他有一种强烈的背叛感,这种背叛感不是来源于自己本身,而是来源于大汉。

  连这样的忠义之士都远离大汉而投靠黄巾,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

  他咬牙问道:“子龙,你被许辰那贼酋蛊惑了吗?”

  赵云叹了口气:“玄德兄切勿被偏见所扰,黄巾实乃仁义之师,吾教教主更非贼酋,他立玄夏而自废君主,一切皆为解救劳苦大众,某赵云钦佩这般英雄,也甘愿追随。”

  突然之间,刘备的脸猛地涨红起来,他的眼神包含不敢置信、愤恨、痛心、震惊、疑惑种种情绪,他的嘴巴张开似乎就要喝骂赵云。

  但最终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看了赵云一眼,留下一句“好自为之”便拂袖而去。

  这时候一直为刘备清扫周边来袭敌人的关羽,也得以解脱出来,此时周边士兵尽皆撤退,自己也不必继续缠斗下去,只是自己走之前,他还是冷然给赵云留下一句话:“下次再见,某不会留手,你我可分生死!”

  看着他们两兄弟离去,赵云也是悠悠长叹一声。

  想起许久前自己与刘备关羽相交甚密的时日,他此时心里满是唏嘘,但路是自己选择的,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如果真有一天双方要走向生死相博的时候,那也只能说时也命也。

  相比于自然教的宏伟事业,个人的情感实在是微不足道,如果真能给天下苍生一个光明的世道,我赵云纵死也要追随教主之左右!

  虽然刘备关羽与赵云的再度相逢充满了戏剧性,但这并不能影响战场的局势,结果是袁绍大军并未能击破黄巾的防御,反而是他们自身在黄巾的重骑之下发生溃散。

  不过袁绍大军之中不乏良将,不论张郃高览还是颜良文丑,都可以在乱战之中控制局面,不至于让己方形成溃败之势,当他们听到后方撤退的信号之后,还是把大军安然的带了回去。

  玄夏黄巾追击至敌阵之前,也只能下令撤退,双方就此偃旗息鼓暂停战斗。

  双方就这么遥相对峙,然后各自总结此战得失,而这一战的结果让双方都不是那么好受。

  袁绍这里虽然大军安稳的撤回来,但在这种大兵团作战中,伤亡也是高的可怕。

  此一战下来,伤亡已经达到了近乎五千余人,当这个数字送到袁绍手里,直接让袁绍倒吸一口凉气。

  他算是见识到黄巾的强悍之处了,在装备和兵员素质全面领先的情况之下,双方这种大决战的差距反而凸显的越发严重,黄巾哪怕是以兵力劣势进行防御,也能造成强大的战场杀伤。

  这时候袁绍他们的疑问就是,那么黄巾的伤亡有多少呢?

  然而黄巾这里也并不怎么好受,许辰看到黄巾的伤亡之后,也是一阵心疼,此一战伤亡也超出了他的预计,居然足足达到近乎两千人。

  事实上因为黄巾强大的战场表现,一直以来黄巾和敌人的伤亡比都在一比三左右,而且伤亡中死亡和重伤的比例都很低,这是优秀的兵员素质和装备优势带来的结果。

  现在许辰不知道袁绍的伤亡是多少,但凭借着对己方战斗力的了解,他大致也能预估到伤亡情况,这次的伤亡,就明显超出了他的预期。

  很快他就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了,这些额外的伤亡,几乎都来自于从淳于琼手里获得的俘虏。

  这些俘虏未及完全转化,战力并不能和黄巾的士兵相比较,也缺乏足够的装备,伤亡相对较高实则不是什么怪事。

  许辰搁下战损报告,有些头疼的叹了口气:“虽然击退了敌军,但咱们也着实不好受啊,我军毕竟兵少经不起消耗,而且咱黄巾士兵金贵,少一个本座都心疼。”

  王当冷哼一声:“那是他们趁我军尚未立寨强攻,教主放心,属下立即督促搭建军营,他们再敢攻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陆平也道:“我军难受,敌军只会更加难受,袁绍被打疼了,想来短时间不会轻举妄动。”

  “没错,只要接下来我军守备营地抗拒敌军,袁绍必定耗不过我军!”

  沮授成竹在胸,一边抚须一边笑道:“袁绍若真和我军对峙,只需出动骑兵截其粮道,他八万大军焉能久战,局势不对之后他们自会退走,如此,常山就真正落入我玄夏至口袋!”

  许辰闻言,也只能在心里感叹一句,想从袁绍手里拿两块地还真是费劲,好在结果总归是好的。

第241章 耻辱

  玄夏占据的骑兵优势,真正发挥的地方并非正面战场,他们更大的价值在于自身的机动性。

  四千精锐骑兵的战术价值绝对是袁绍所不能忽视的存在,而很快他就尝到了苦头。

  初次大战之后,袁绍与玄夏双方很快就形成了对峙局面,而随着玄夏一方立起营寨之后,袁绍更加觉得无从下手。

  占了以逸待劳的便宜先手攻击,精心准备的两个撒手锏也都用了出去,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如今玄夏黄巾都做好了准备,打起来只会更加痛苦。

  此战之后,袁绍营中众人无不是心惊胆战,也就是黄巾兵力有限,若是让那许光头弄出来个十来万这样的大军来,那真可以横推天下无敌了,而这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能供养多少军队取决于能有多少资源供养,以幽州如今的人口土地来说,按照黄巾现在的标准打造军队能弄出来三五万大军已经是极限,这还是在玄夏完全消除了境内士族豪强的中间阶层,朝廷收入结构空前简明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但若是再让玄夏拿下更多的地盘,比如占据冀州青州并州等地,那十万大军也只是轻轻松松而已,而且随着持续的扩张,军队规模也只会越来越大。

  按照玄夏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或许真有一日能看到他们挥师数十万鼎定江山的画面。

  只不过这样的画面,绝不是天下士族豪强愿意看到的了。

  “启禀州牧,黄巾立寨之后便遣骑兵进入我军后方堵截粮道,如此下去,我军恐怕要陷入绝境。”荀谌面色忧愁的向袁绍禀告情况。

  而袁绍一听这事儿,便是一阵头疼。

  黄巾骑兵在正面战场就是重骑,可当破阵突击之用,而走出正面战场,又可作为轻骑袭扰后方,而现在看来的话,反而是后者更加要命。

  只有真正与具备强大骑兵的对手交手之后,才能感受到骑兵的重要性。

  如果现在自己也有一只足够强大的骑兵,今日焉能受制于黄巾?

  如今黄巾精骑在自己后方横行无阻,自己愣是没有任何办法!

  冀州本就是大平原地形,是骑兵发挥的绝佳场所,仅靠自身的步卒想要逮住对方的骑兵,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大战之后,袁绍便与黄巾对峙,正面打不过他就只能拼消耗。

  毕竟常山经过一轮扫荡,很难支撑玄夏大军的长久补给,而从幽州征调粮食则太远了些,如此一来只要袁绍沉得住气,那迟早能把黄巾给拖垮。

  然而许辰却也与袁绍一样,打的是耗死对方的主意。

  玄夏固然不好过,但手握骑兵阻截粮道,如此一来更加难受的只会是袁绍,如今双方对峙不过七八日的时间,袁绍就有些坐不住了。

  军帐之中一片安静,显然在场所有人都意识到当下的局面有些无解。

  现实就是己方大军正面无法突破,又没有能够反制骑兵的手段,以至于后勤线路不畅,两头都啃不下来,那这饭也没法吃了。

  “州牧,我军该准备撤退了,要战胜玄夏并非一日之功,不如暂且退让,先吞并青、并、兖州壮大发展,再图安定玄夏之事。”

  最终,还是田丰叹了口气,率先站出来说了别人都不愿说的话。

  撤退、退让显然是袁绍所不喜的词语,田丰一说完,袁绍就皱起眉头来,虽然没有发作出来,但眼神里充满了对田丰的不满。

  袁绍以为,仗能打成这样,田丰应该负首要责任,毕竟最早自己采取的就是田丰的策略。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理会田丰,而是看向了其他人:“已经打到了这个地步,焉能轻言撤退,尔等就没有破局之法吗?”

  下方众人无不是面面相觑保持沉默,而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应。

  袁绍更加失望起来,其实他也不是不明白,只不过是不愿意面对而已,他不能接受雄心万丈的自己败在许光头这个神棍手里!

  以前一直都叫的欢的郭图,在这种关头却是闷声不语,最后还是荀谌硬着头皮出来劝导。

  “成大事者何必拘泥一时之长短,于州牧而言,玄夏并非现在应该执着的对手,待取得青、并、兖州之后,合四州之力,区区玄夏还不是覆手可灭之。

  如今我军已经陷入困顿,若不能及早决断,届时恐为其乱,一旦军中补给难以维持,一旁有玄夏大军虎视眈眈,我军则有全军覆没之危。

  只要及早撤走,以我军兵力,许辰也不能奈何,我大军尚可保存力量。”

  荀谌这话一说完之后,许攸审配等人都是出言附和,这个时候他们都不计较什么派系斗争了,再不撤大家都要倒霉,没人会跟自己过不去。

  如此众口一言,便是不甘心的袁绍,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他默不作声的走出营帐,看向远处的玄夏营地,那明黄色的玄夏旗帜十分刺眼,而自己将要对这面旗帜低下头了。

  这一退走,便是把常山中山拱手相让,虽然自己依然占据着大半个冀州,但那也跟吃了蚊蝇一样难受。

  而且袁绍并非愚夫,他们说先取并州青州兖州,难道就能那么顺利?

  岂不知青州并州同样与幽州相邻,自己要扩张,幽州同样也要扩张,将来自己根本就不能避免与黄巾的战斗。

  说到底,这种话也只是为了说服自己撤退的由头而已。

  但袁绍也知道,这确实是无奈的选择,他也只能无奈的挥手,喊出一句十分不甘的命令:“全军撤退!”

  听闻命令下达,众人都是齐齐松了口气,皆称遵命。

  就这么被玄夏硬生生夺去常山中山,这不啻于被许辰割下去两块肉,对袁绍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耻辱。

  现在他只能忍受这种耻辱,以期将来还给许辰。

  当然,这一战败了,却也给他打醒了,要和玄夏掰手腕,自己现在的力量还不够。

  骑兵!

  必须要有一支精锐的骑兵!

  没有骑兵,以后再面对黄巾的时候,还会出现一样的窘境!

  袁绍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付不同特点的敌人,需要不同的方法,而玄夏未来注定会是大汉这片土地不容忽视的对手,自己必须做出针对性的准备。

  除了骑兵之外,自己还要有足够多的装备,自己不能一直在装备上吃亏了!

  玄夏向外迈出的第一步,就已经让袁绍开启了军备竞赛,而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袁绍一旦开始被迫军备竞赛,立刻就会让周边豪杰感受到压力,他们只会跟着做出同样的选择。

  大家都开始卷,你不卷那你就只能等死,而这玄夏来说,并不是什么坏消息。

  以前不是大家不想卷,而是没得卷,没有那个生产力和技术,想要全军装备盔甲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但现在不管行不行,他们都必须强行上马了。

  一旦他们开始了,那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把一切资源都疯狂往军事上投入,这必定会变本加厉的挤压广大庶民的生存空间。

  可能短时间内这对天下穷苦百姓并不太友好,但长期来看,这更有利于广大百姓开始求变,也更有利于玄夏的事业推进。

  可以预期的未来,各地军队的着甲率都会慢慢提高,而且他们都会尝试打造骑兵以应对愈发激烈的军事压力。

  当然,对于眼前的许辰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值得考虑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147/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