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108节
此事对三万都有好处,虽然要出点钱粮和人力,但并不会有太大的负担。
这支联合保卫军针对的是谁,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针对广袤草原上零零散散的鲜卑部落,这些鲜卑部落的劫掠目标从来不只是大汉,只要是能抢的他们都不会放过。
扶余以及高句丽,没少受过鲜卑人的罪。
也就是如今东部的乌桓部族被黄巾全部平定,不然各方势力混杂的情况下,周边不管是谁都别想安生。
如果只是固定出这么一点钱粮,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定,他们并不会拒绝这种合作倡议,而且这么做还有很大一个好处,至少他们作为合作方,比鲜卑更强大的黄巾不至于来打自己的主意。
除此之外,另外的条约则是开放互市,黄巾的盐糖布匹玻璃等等商品,都可以进入到他们的市场之中。
这一条对他们而言,更是完全没有理由拒绝的事情,辽东本就苦寒,高句丽扶余位置更加贫瘠穷苦,来自大汉的商品本就是他们渴求的东西,黄巾能开放互市,就能给他们带去很多他们无法获得东西。
当然这只是两个大方向,具体的细则就有许多需要通过谈判解决。
比如联合保卫军的将领任命,谁来负责训练,装备谁来提供,平日都是听谁调遣,互市的商品要如何定价,规模要怎么控制。
此类事情千头万绪,三方的臣子为了一个小事,都可以激烈的争吵半天,要全部商谈下来,却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许辰从来没指望靠这个条约去吸血高句丽和扶余,事实上他们穷的叮当响,也没什么油水值得自己去吸。
他只是要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弄出一支军队,来预防鲜卑对自己后方的侵扰。
联合保卫军若是建成,这个目的就可以达成,不敢说能完全把所有威胁拒之门外,至少也能让自己省很多心,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
至于互市之事,同样是对三方有利,高句丽的渔猎所获还有草药都是黄巾需求的东西,顺便还能促成条约谈成,何乐而不为。
第179章 董国相
“主公,属下几番谈判,缔约之事已经妥当,我方出兵四千,他们各出三千,合计一万兵力。
甲衣装备、训练操典均由我方负责,而粮草军饷则由他们担任大头。
三方也会各派出将领共同指挥军队。
联合护卫军在职责上以保卫三方安全为主,这种保卫不仅对外,同样也要对内。
若是三方内部发生叛乱,联军也有平息叛乱的义务。
当然,军事上的事情难以把握,除却保卫自身之外,难免要做远征讨伐的预想,若有此种情况,需征求三方一致认可方可出兵。”
……
听见沮授的汇报,许辰满意的点点头,如此一来黄巾后方可以不必再有忧虑。
把高句丽与扶余从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绑架,这本身就很大程度消解了他们可能对黄巾的威胁,而且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应对更多可能的威胁,本质上还是一种化敌为友的策略。
从幽州发展就是有如此好处,不必如中原四面交战,只要稳定住了后方,那么所有的力气都可以集中一处。
这支联军护卫军,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高句丽扶余本国军队的职责,所以在他们内部发生叛乱之时,联合军才有辅助平叛的需求。
这实际上是黄巾给他们的一点甜头,毕竟黄巾本身并没有这个需求,完全就是照顾他们双方。
一国之军队无非就是两个作用,一是对内镇压,二是对外防御。
如今联合护卫军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那么他们双方就不必在本国维持太多的军队,所以这个方案对他们来说同样是性价比极高的一个选项,这是合作能够成功的重要基础。
当然三方也都很清楚,这是在三方关系尚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朝一日三方翻脸,最终还是需要靠自己本国军队才能有所保障,所以现在三方虽然亲密,但各自也都留有后手。
“本座意以黄龙任辽东军长,掌辽东事,兼联合保卫军我方之统帅,既然合作事成,那咱们就不必在辽东辽西保留成建制的大军,往后的军力投放可以放心往中原而去。”
缔约成功之后,许辰当即就幽州后方军事做出安排。
联合护卫军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让黄巾以最少的代价保证后方稳定,把辽西辽东的军事力量全部解放出来。
当然在这之前,黄巾还有最后的一点尾巴需要清扫干净。
站在玄菟城墙之上,许辰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往北看去,从北方经过辽东,就可以抵达乐浪郡,只要拿下这里,黄巾也就彻底占据了大汉在幽州的东部地域。
等到一切隐患都被拔除之后,那也就是静待天时的时候了。
“出发,前往乐浪!”
许辰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黄巾军队,便从城门口鱼贯而出,从出征到拿下玄菟,已经过去三个月的时间,要把乐浪也全部拿下,时间不会比这更短。
黄巾的低调策略执行的非常彻底,此番对外的行动,完全没有引起天下人的注意。
此时天下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董卓一人身上。
虽然大汉崩盘了,天下野心家都在待时而动,但大汉几百年的人心也不是一朝就可以散尽,仍然有许多人都试图挽救局面。
董卓挟持天子,后又肆意诛杀大臣,彻底与中原士族决裂,反抗的力量已经在暗中聚集。
桥瑁不忍天下沦丧,以笔锋伪装朝廷三公,往天下州郡广发信件,号召天下豪杰共举义兵讨伐董贼,此举一时为天下所震动,讨董的呼声越发的高涨起来。
而不久后,也确实有大汉忠臣站出来,第一个举起讨伐董卓的义旗。
此人正是不愿意与董卓同流合污,愤而离京开始广散家财招兵买马的曹操。
曹操首倡讨贼的声音,顿时引得天下局势为之突变,一时间天下各地豪杰纷纷响应。
冀州袁绍自命车骑将军亦是举兵起事,却与冀州州牧韩馥陷入纠缠。
韩馥惊惧袁氏声望,对袁绍极为忌惮,十分害怕袁绍威胁自身地位,是以对袁绍举兵之事十分不配合,袁绍举兵所需粮草物资,韩馥均不予支持,双方关系愈发紧张。
不过这并不能影响天下讨董之势的发展。
这天下共同讨董的架势,直让董卓为之震怒,听闻袁绍袁术两兄弟接连起兵,他立马就把在京的袁氏一族尽数屠灭。
洛阳皇宫大殿,董卓扭动着自己的肥硕的身躯,慢悠悠的走下长阶,只不过随着他的走动,身后慢慢的就出现长长的血脚印。
他身后的吕布持剑随行,虎目往左右一看,两侧大臣无人敢与之对视,皆是畏惧低头。
而在高处龙椅上的少年天子,此时同样面色发白额头冷汗,看向董卓与吕布的背影充满了恐惧。
就在刚才,原本应该充满庄严的皇宫大殿,却上演了血淋淋的一幕,大汉太尉袁隗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董卓当场刺死。
当朝三公之一,就这样被戮首当场,大汉朝几百年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董卓现在完全是把大汉的尊严在脚底狠狠摩擦,这也让所有大汉臣子都意识到自身的处境,今天的袁隗,未尝不是明天的自己。
他们看向董卓的眼神是恐惧的,但当低下头的时候,又不知道多少人都生出了愤恨。
为了大汉朝廷也好,还是为了自己也好,都不能继续容忍董卓如此胡作非为!
群臣当中,卫尉傅燮看到少年天子惊惧的模样,自己的拳头就忍不住紧了紧,他真恨不得立马持追出殿外去与董卓拼命才好。
若是数年前的他,一定做得出来这种事情,但是在黄巾做了五年俘虏,如今他的性子早被磨炼的沉稳起来。
这个时候冲上去终究只能做第二个袁隗而已,根本不可能改变一丝一毫的局面。
唯有先保存自身,才能护卫皇帝,才能等待时机挽救局势!
回来京城之后,自己便与天子取得联系,终是得任卫尉一职以护卫天子周全。
但实际上自己手里根本就无人可用,周身左右无不是董卓的西凉兵卒,这情况简直让他绝望。
但为了天子,他依然怀有恒心和期望。
“某可以在黄巾忍受五年劳改,今日同样也能在这里蛰伏下去,不管是三年也好还是五年也好,无论如何也要辅佐天子扫平不臣!”
第180章 黄巾会来事
董卓当然知道自己的做法会引得众人怨恨,但他根本就不在乎,在他的脑子里,一切都是以实力为尊。
如今自己手握西凉铁骑,执掌天子威服天下,手握天下权柄,不论做什么别人都只有忍受的份。
回到自己的相国府,却见郎中令李儒随后赶了过来,却是带来一个特别的消息。
“董太师,今日竟有幽州刘虞遣使者前来求见!”李儒凑过来,拱手说道。
“刘虞?”董卓闻言十分意外,以现在的立场,刘虞与自己不可能有任何缓和余地,又怎么会遣使者来:“竟有此事,莫非刘虞要背弃他老刘家了不成?”
李儒摇头笑了起来:“非也,下官以为刘虞断不会做出此事,这使者多半也是冒名而已。”
董卓顿时来了兴趣:“既如此,所使者何人?”
李儒道:“使者已在相府,相国一问便知。”
董卓往府里看了一眼,随后点头,负手便往其中走去,李儒自然也是紧紧跟随。
两人进去之后,果然看到一个使者平静的站在正堂。
走近之后,董卓上下打量一眼,忍不住点了点头。
这使者见了自己不卑不亢,眼身也蕴含精神,身形高大体魄健壮,一看就是一等一的好汉。
这样的勇士,便是在西凉铁骑之中也十分难得,还真让董卓有些心喜。
“你代谁而来,给本相实话实说,否则立即斩你!”虽然看这使者顺眼,但董卓还是瞪他一眼,随后大马金刀坐在正位,语气若有若无带着几分杀意。
这使者却丝毫不惧:“我代黄巾而来!”
沿途假冒身份,无非就是借刘虞名头好赶路而已,如今已经见着正主,那自然不必继续遮掩,这使者直接了当便说明身份。
但这却让董卓与李儒有些愣神,这是完全出乎他们意料的回答。
这都什么时候了,黄巾早就不是神州大地的主角,如果不是使者主动提起,他们都快把这茬给忘掉。
董卓的神情一下淡漠下来,说起黄巾他也有不好的回忆,想当年自己也曾奉命去往冀州接任卢植去讨伐张角,但最后却大败而归,这一直都是他视为耻辱的事情。
自此之后,他对黄巾便没有任何好感,如今当然也没什么好态度。
李儒见状,倒是主动站出来发问:“黄巾贼寇竟然也敢堂而皇之站在这里,哪儿来的胆子,不知死乎?”
这使者虽然只是黄巾一个普通的中层军官,但是得益于黄巾的教育,他对当今天下局势却心知肚明。
如今大汉是个什么情况,董卓又是个什么情况,他全都明白。
见到李儒称呼自己贼寇,他还真想反驳一句。
要说贼寇,你董卓才是大汉贼首!
不过此行毕竟有任务在身,他倒也不会图这个嘴瘾。
“吾受命而来,实为相助董太师也!”使者沉声拱手。
董卓挑了挑眉,神色不以为然:“吾权柄在握何须他人相助,更何况你黄巾贼寇之身又能助我什么,吾不杀了你就算不错了!”
李儒想了想,看了使者一眼,还是选择多问几句:“你是哪里的黄巾?”
一说起这个,使者便忍不住挺起胸膛:“吾幽州黄巾是也,此行便是受命我教教主许辰而来!”
幽州黄巾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