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第217节

  此刻的造船厂,还无比的忙碌,造船厂的负责人,乃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宋应星!

  这位大佬在今年正月的时候,觉得时局已经不可为,于是直接辞掉了正五品的知州职务,回到了老家江西奉新。

  后来朱慈烺来到京城之后,指名道姓要他来,他自然也就来了,毕竟太子殿下对他这样会‘奇技淫巧’的人有多重视,整个天下的人,都知道。

  没看见那陕西的王徵,太子殿下花费了数万两白银,也要把他给弄到南京来,还给了他极为重要的任务。

  所以这样的机会,他要是不抓住,那完完全全就是傻子行为了!

  于是乎,太子殿下相召之后,他屁颠屁颠的就来到了南京城,刚到南京城,太子殿下就交给他了一个任务。

  制造蒸汽机船。

  说实话,他觉得太子殿下有些太强人所难了。

  他对蒸汽机并没有什么研究,于是乎急忙到了南京科学院,找院长方以智和教授王徵等人,学习关于蒸汽机的技术。

  去了之后,宋应星对太子殿下的敬佩,更是浓烈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大明科学院的风气非常之好,不学什么经史子集,只学一门名为语文的课程,这其中只有有些极为浅显的儒家知识。

  他们学习更多的,是事物之间的道理、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放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以及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如果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应该如何嫁接,又应该如何修剪枝条。

  还有母猪如何产后护理,如果得了口足蹄病,应该如何解决等等。

  他们不谈论那些假大空的儒家知识,他们只谈论那些‘奇技淫巧’。

  他曾经看到几个学生为母猪配种的事情争论不休。

  说实话,宋应星在这,感受到了什么是组织,他太喜欢这里了,他想一辈子都待在这里。

  而且他发现,哪怕这大明科学院只是成立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在太子殿下充足的研究资金的支持下,他们当真是研究出了不少东西来。

  很多东西,都是他宋应星不了解的。

  比如蒸汽机,比如飞梭,他完全不懂,还有一些小而巧妙的东西,也是他以前没见过的,却能在生活之中发挥出极强的作用。

  而且他还发现,这南京城对这些奇技淫巧的接受程度极高,他们不称这位‘奇技淫巧’,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科学!

  而科学院里面的教授们,都被他们称为科学家。

  有些人哪怕已经中了举人,可以当官了,也愿意舍弃官途,来大明科学院学习,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也是一条极好的出路。

  他不得不感慨一句,时代变了。

  他有些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于是乎,他认真而学习关于蒸汽机的知识,终于,他掌握了太子殿下关于蒸汽机的知识。

  他知道了太子殿下给他的蒸汽轮船,他的运作原理是什么。

  而这个时候,他也忍不住感慨,太子殿下的脑子,实在是太好用了些。

  只能说天马行空,只能说强大无匹,只能说精妙绝伦!

第313章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船?

  据说,这些关于蒸汽机的知识,以及太子殿下关于蒸汽机衍生的一系列工具的阅历,都是太子殿下最先发现的。

  而这些,可以说是跨越整个时代的科学技术!

  太子殿下,他是怎么想到的?又是怎么将这心中所想,变成了现实?

  他现在是真的怀疑,太子殿下和太上老君有些关系了,他的这些成就,或许真的是太上老君传给他的。

  这样的钢铁巨兽,毫不夸张的说,要是有一百艘,几十年前犯边的倭寇,将不敢靠近大明之土半步!

  看到了这蒸汽轮船之后,他觉得自己无比的渺小,他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他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个世界的奥秘,他只是初窥一角而已!

  于是乎,他答应了太子殿下安排他做的事,带着人来到了这处,开辟了一个内湖,搭建厂房准备造船。

  他可以通过造船的过程,学到更多的东西。

  于是乎,他开始在这废寝忘食的造船,学习关于机械的相关知识。

  太子殿下也是离谱到了极点,他竟然早就准备好了造船所需的各种材料,他需要做的,只是将这些材料加工出来,然后组装在一起就行了。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他带着这么多人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太子殿下规定的时间内,制造了二十艘蒸汽轮船出来。

  为此太子殿下也嘉奖了他,他成了南京科学院的教授,一月有一千两银子的俸禄,而且太子殿下暗地里还给了他一块美轮美奂的琉璃。

  当然,这件事他是不会往外说的,太子殿下说了,这琉璃只有他有,要是让其他人知道了,难免会升起嫉妒之心。

  就比如此刻来的这位,听说已经是得了圣眷,直接从白身变成了南京户部右侍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但他得了琉璃吗?肯定没有,上万两的东西,哪怕是太子殿下,手里也不会太多。

  “来人可是户部右侍郎,黄大人?”宋应星拱了拱手,迎了出去。

  他是举人出身,论身份地位官职,都比不上眼前这位黄道周,但是他想象,在太子殿下的带领之下,他会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他的社会地位,到最后,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三品户部右侍郎能够相比的。

  但是现在,还是得低调些。

  黄道周看着眼前的人,他的年纪和自己相仿,都是天命之后要到花甲,没有走正经科举正途的人,放在以前,他是不怎么能瞧得上的。

  但是现在,他已经收起了小觑之心。

  毕竟外面停泊的这些大船,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是眼前这位的。

  这些蒸汽轮船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就比朝中许许多多的文官士大夫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

  他哪有什么资格瞧不上眼前这人?朝中的衮衮诸公,也没有资瞧不起。

  如果你有本事,那你也想办法将这些粮食运到武昌?

  毫不夸张的说,衮衮诸公们,没有一个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时代变了,当奇技淫巧变得如同神迹一样的时候,工匠已经不是士大夫能够随意看不起的存在。

  “是宋先生吧,久仰大名!”黄道周也是无比的客气。

  宋应星有些高兴了,他现在已经这么吊了吗?连眼前这个正统儒家弟子,都对他如此的客气。

  要知道以前,他面对进士出身的人时,都是执弟子之礼,他要是跟人家讨论自然科学,那人家就会用圣人之道告诉你,这些不是什么好东西,读书人还是要走堂皇正道。

  现在……嘿嘿。

  “正是正是,当不起先生称呼,黄大人莫要折煞我了。”宋应星说道。

  黄道周摇了摇头,指了指外面的那些大船,“就这些船,先生就足以当得起先生二字,不必妄自菲薄。”

  宋应星看了看这船,说实话,他在其中的功劳,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

  原理是太子殿下说道,制作材料是太子殿下早就准备好的,他说到底,其实付出的劳动并不多。

  但是看着眼前一位三品部堂官的热切,他就不打算解释这些了。

  殿下没有争功,就是让他独占这个功劳,既然如此,那就收下,他从来不是一个迂腐的人。

  只是以后,他得加倍努力,回报太子殿下了,不然怎么对得起太子殿下的大恩大德?

  “对了宋先生,这是朝廷给而调船公文,这是太子殿下给的信物,你看一下,要是没问题,咱们就做个交接。”

  宋应星当然没有意见,这件事朝廷已经下了公文,他只要配合就好。

  但他还是认认真真的看了黄道周带来文书,确定没问题之后,才开始做交接。

  “来,黄大人,我带你参观一下这些大船。”宋应星说道。

  这些船可以说是宋应星最重视的东西,它的强大,外人可能根本就不理解,如果黄道周没能好好用这些船,对他而言是一种损失。

  黄道周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这是一种和以往的船只完全不同的船,他的内在构造,可能也和其他的船只不太一样。

  如果他不了解,以后可能还会闹笑话,宋先生愿意带他参观,他求之不得!

  宋应星带着黄道周朝着其中一艘船走去。

  黄道周在远处,都能看到这些船的强大,走到近前,他更是整个人都有些说不出话来。

  他这一生,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

  在他的印象中,船不就是一个船舱,一个船头一个船尾?

  一般情况下,能让他三五好友一起小聚,在船舱里面坐一坐,喝喝酒,等到喝的差不多了,在船头或者是船尾躺着,念叨着什么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再大些,也不就是上下两层,能让好些人在上面玩乐,或者像是漕运的船只一样,大,但是不高。

  可眼前这船到底算什么?他又高又大!又长又宽!

  起码有自家房子三层楼那么高!长起码有十丈!宽也有两丈之多,这个体量,实在是太可怕了。

第314章 天河水兵用的神船?

  难怪能装那么多的粮食!

  只是这么大的船,当真只用石炭,就能够行走了吗?

  “黄大人,我第一次见到组装好的蒸汽机船的时候,表现也和你一样,我当时就在想,这样的东西,到底谁才是他的对手?”

  “那些水贼见到这样的大船,怕是魂都会没了吧?”宋应星笑着说道。

  黄道周苦笑着说道:“的确是让人无法想象,我一开始还在想,为什么太子殿下让臣去做这么重要的事情,却只给了臣这么一点兵马,现在我算是明白了,有这些东西在,闯贼无论如何是奈何不了他们的。”

  这样的大船,他实在是不知道,那些人要如何对付。

  火攻?

  拜托,你没有看到这些船外面都是铁皮做的?什么火能将铁皮都给烧没了?

  撞?

  说实话,就太子殿下这蒸汽轮船的吨位,如今这世上所有的任何种类的船,都不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甚至绝大多数的船撞上去,都不能给蒸汽轮船造成哪怕一丝一毫的伤害。

  唯一可能会造成一点伤害的,可能就是用红衣大炮了,因为只有他,可能会将伤害打在蒸汽轮船的甲板上。

  但是其实威胁也可以说是非常之小,只要人不在甲板上,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

  毕竟你以为铁皮只是在表面?

  这蒸汽轮船大多数地方,都是用铁皮做的,木头在这艘船里面的比例不能说小,只能说非常之小。

  “确实,有这个大家伙在,大明在江面上,可以说是无敌,李自成想从武昌一路向东而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来,黄大人,我们到船上去看看。”宋应星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17/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