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第130节
玩呢?你们的气节呢?你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节操呢?
所以很快,舆论便开始发酵,在京城百姓的眼里,那一百多大臣一定是被崇祯皇帝的糖衣炮弹给腐蚀了,以至于并没有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这些人已经叛变了,已经不是真正的读书人了。
于是很快,这一百多人便上了一个名单,一个让京城百姓无比唾弃的名单。
舆论不断发酵,很快,就变成了群情激愤,无数人联名请愿,请求陛下拆除银行,这其中以国子监上万的学生为首。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竭力阻止,这部分人,就是当初在朱慈烺那购买了太子金银券的人。
要是银行拆了,殿下还不了钱,那他们找谁说理去?
但相比庞大体量的京城百姓,这些购买太子金银券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并没办法掀起什么风浪。
而且对于京城百姓来说,这些人将钱给太子殿下本身就是错误的,拿不到钱更好,他们就可以看好戏。
自古以来,百姓都爱看别人倒霉。
所以在种种力量的推动下,这舆情,还是滔滔不绝的朝着朱由检和朱慈烺父子俩涌来,和陈演说的一模一样。
要是真的不管不顾,这京城之内,也会起大乱子!
好在这个时候,宫内传来圣旨,不是崇祯皇帝最喜欢发的罪己诏,而是一封所有人的意想不到的圣旨。
圣旨中高度赞扬了大明银行对朝廷经济做出的积极贡献,肯定了大明银行对国家经济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因为大名银行的存在,朝廷经济变得不再那么捉襟见肘。
因此,废除三饷。
但如果要拆除大楼,那银行将无法运转,以上提到的那些积极贡献,就会变成虚无,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恢复三饷。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京城百姓受教育的程度还算是不错,很快,大多数人都品出了这圣旨的意思。
三饷废除了,但完全是因为大明银行的建立,如果大明银行没了,那不好意思,这三饷,还是得继续收。
这下,围在宫门外的人,顿时少了不少。
开玩笑,银行跟三饷的征收与否息息相关,要是银行真没了,那三饷不就还得收?
这世上,有的是被三饷害惨了的人,这些人自然不愿意继续征收三饷。
这些人一走,剩下的人,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而且,他们也缺乏继续闹事的理由了。
三饷是善政啊,现在三饷的存在与否跟银行的存在与否挂钩,你反对银行,岂不是说明你想陛下征三饷?岂不是说明你不想天下百姓有好日子过?
他们这些士大夫的确是这么做的,但是一定不能这么说。
所以,他们不能反对,甚至在明面上,他们只能支持。
所以这另外一些人,哪怕是因为这件事而利益受损,也只能选择偃旗息鼓,不再针对银行大楼。
与此同时,孔兴聘的舆论团队,又开始造势,在历史上寻找相关理论依据,结合银行进行宣传,将大明银行包装成一个能利国利民的好机器,它的存在与否,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几番操作之下,银行大楼的危机,就彻底解决了。
即便是那些早就准备好怒喷银行大楼的修建到底有多么大逆不道的大儒,在此时此刻,也只能选择偃旗息鼓。
现在这种情况,谁喷谁死!
但他们同样不认为朱由检和朱慈烺这一对父子赢了,拆除银行大楼不致命,但废除三饷,却是致命的。
这完全就是杀敌一百,自损一万。
他们倒要看看,这朱由检朱慈烺两父子因为三饷没收而财政彻底崩溃的时候,又是如何作态?
莫非又像早些时候一样?开口求朝中的大臣们慷慨解囊?
那样的话,就休怪大臣们的鞋底脏,将你们二位脸踩脏了。
但朱慈烺却非常高兴,这次银行大楼修建超出仪制,本就是他故意为之,就想试试这些群臣的容忍度。
等着他们发难,然后逼着他们退让。
退让了第一次,自然就会有第二次,这一次我修建七层的高楼你能理解,你没法反对,那下次我修建八层高楼,你应该更不会反对吧?
那等下下次,我做出更出格的事情,你是不是也只能顺从?然后一次一次的屈服顺从,直到本宫将你们这些愚蠢文官的头盖骨给掀了?
所以这次的结果,他非常满意。
解决掉这件事之后,朱慈烺在京城也没有太大的事情要做了。
看到院内土豆长势喜人,甚至挖开之后,下面已经挂着一串串小土豆的时候,他的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
很好!
土豆的生长周期并不算长,两三个月就能够长成,从得到土豆种子奖励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月。
这个时间当然不足以土豆生长成熟,但却已经结果,只是这果子不大,只有拇指大小。
但同样能说明很多问题,可以证明这玩意儿,的确是非常成熟的作物。
同样的,朱慈烺可以通过种植的土豆,确定自己的种植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又有哪些地方,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荒谬。
朱慈烺让人将东宫这处院子里面的土豆,和泥土一起全部挖出来,放在特制的大缸里面,装上船,准备南下。
这些大臣这一次也没有再反对,说什么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国本不可亲涉险境之类的话语了。
朱慈烺说要去南直隶,他们也一个屁都不敢放。
很快,朱慈烺就带着他还没怀孕的妻子们,还有一个陈圆圆,然后顺着漕运河道,一路南下。
第179章 太子殿下还有顶级厨艺?
从北直隶到南直隶,足足两千里路程,按照漕运的速度,起码得要半个月。
朱慈烺急于道南直隶,种植土豆已经是迫在眉睫,甚至已经是有些失期了,所以必须得抓紧时间。
但即便朱慈烺凭借自己的威势,让沿途的漕关提前放闸,从北直隶到南直隶,同样需要最少十天的时间。
这十天的时间,朱慈烺也无事可做,只能躲在船舱之中,和妃子们尽情玩耍。
毕竟还有好几位妃子肚子里面还是空落落的,得抓紧时间,让他们都怀上。
当然不是为了奖励,只是单纯的喜欢小孩。
“唔唔唔……哇!”
船舱内传来奇怪的声音,朱慈烺收工之后,系好腰带,然后走出船舱,让吃饱喝足的白贞好好休息。
他看着运河左右两边,过了山东之后,两岸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完全就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一旦过了淮河,那更是一副繁荣景象,两岸有太多因为漕运而兴旺的城镇,酒楼勾栏,应有尽有,到了晚上,依旧是灯火通明。
朱慈烺暗暗咋舌,这就是江南吗?
还别说,这些士大夫别的不行,在享受这方面,还是很有些水平的,这一幅景象,完完全全可以说是人间天堂。
朱慈烺收回目光,然后自顾自的架起锅,准备做些美食。
自从得到周芷若之后,他同样得到了周芷若的厨艺精通,精通八大菜系,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毫不夸张的说,朱慈烺就算是不当太子,光凭这一身厨艺,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原本朱慈烺下厨,妃子们还不愿意,毕竟是太子殿下,这样尊贵的身份,怎么能亲自下厨呢?
尤其是周芷若,她虽然出身将门,但却并没有将门子弟的恶劣习气,从小洗衣做饭,什么都干。
因为喜欢研究美食,练就了一身厨艺,从小到大,几乎没有遇到对手。
她为了打消太子殿下亲自下厨的念头,于是亲自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厨艺,让船上的众人连连感慨!
她们出身虽然都不同,但都在东宫呆了一段时间,毫不夸张的说,芷若姑娘的手艺,已经超越了尚膳监的大厨!
当时周芷若略带轻蔑的说道:“殿下,您确定还要继续做吗?”
朱慈烺当时看着周芷若那张清纯无比的脸,也是激起了好胜心,打算让他们感受一下八大菜系各自的魅力。
等到那些饭菜出炉,妃子们吃到嘴里的时候,就再也没人能反驳什么了。
与太子殿下做的饭菜相比,周芷若做的饭菜,就只能说是非常一般,无论是色香味,都已经到达了巅峰!
不是周芷若做的不够好,实在是殿下太强,他做的东西,简直就不像是人间能有的东西,反而像是天上神仙应该吃的东西。
自那以后,没有人再反驳朱慈烺做饭菜这件事了,一个个早饭刚吃完,就在期待中午要吃什么了。
一路上,什么糖醋鲤鱼、红烧大虾葱烧海参、麻婆豆腐、蜜汁叉烧、蟹粉狮子头等等,那是换着花样的上。
直接是吃的这些妃子们满嘴流油。
连周芷若都跟着享福,她也算是见过世面,相对于北方,苏杭一带的美食自然要强上许多,而她作为一个名伶,自然是不愁吃,可以说是遍尝美食。
但相比较太子殿下制作的美食,那些人制作出来的所谓美食,就变得非常普通了。
这位太子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精力,在这么小的年纪,掌握了这么多的技艺?
连那些君子都嗤之以鼻的厨艺,都夸张到了如此地步?
唉,如今吃惯了太子殿下的吃食,又没学到太子殿下的厨艺,见了冒郎之后,要是还想吃太子殿下的饭菜怎么办?
想到这,她还是有些忧虑。
不过这些忧虑,很快就被即将见到冒郎的喜悦冲刷。
朱慈烺又做出了雪菜大汤黄鱼,组庵鱼翅,直接将这些人馋到没办法。
吃饱喝足之后,朱慈烺就去查看土豆苗子,在朱慈烺的精心呵护下,也变得愈发的茁壮,基本上没有受到南北气候变化的影响。
朱慈烺脸上带着可喜的笑容,按照这个进度,等他开始推行土豆种植的时候,这些土豆就已经刚好成熟了。
肯定很多人不愿意种植土豆,怕因此颗粒无收,但这些大缸里面的成品,将给足天下百姓信心!
十日之后,六月二十,朱慈烺终于到达了长江,远远的看到了南京的城头。
南京的文武百官自然也都出城迎接,这位太子殿下在京城搞出的事情,他们也都有所耳闻。
遇到这样的太子,那可是稍不注意,就会人头滚滚,所以还是尽量的顺从他,不要和他起什么争端。
至少在明面上,不要起什么争端,背地里怎么互相推诿、让他碰软钉子,那都是背地里的事情了。
朱慈烺看着这些恭恭敬敬的文武大臣,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有意思,真有意思。
通常情况下,这些人越是对你毕恭毕敬,那越是说明他心里憋着坏。
上一篇: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