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第338节

  金人二次南下之前,钦宗层遣王云为使至燕京,商议以税赋抵三镇,依旧想用钱买城池。

  斡离不断然拒绝,他不但要求割让三镇,更是要河东与河北,与北宋以黄河划界。

  这苛刻条件,与金军第一次的伐宋时,最高要求一模一样。

  而王云回汴梁的途中,真定府正在被金人攻打,斡离不甚至邀请他观战,威胁意味十分浓烈。

  钦宗闻言手足无措,欲再派出求和使团,想用割让三镇止戈,在群臣畏首畏尾之际,又是康王赵构站了出来。

  但赵构北上没多久,朝廷就连续收到坏消息。

  种师道病逝汴梁,太原府陷落金军之手,斡离不攻克占领潞州,刘韐逃回东京

  桩桩件件,都预示着河东、河北不保,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钦宗心中已想放弃,但不想独自落下骂名,于是用集中考试的办法,让朝臣一起群策群力。

  作答结束,统计意见。

  以唐恪、耿南仲、范宗尹为首等七十人,都认为朝廷已失了真定、太原,之前阻挡粘罕的威胜军,现在面临南北夹击,须臾之间就会沦陷。

  如果不同意金人要求,东西两路金军就会南下汴梁,形势不允许朝廷不同意。

  而以梅执礼、孙傅、吕好问、洪刍、秦桧等三十六人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祖宗之地不可丢。

  眼看结局已经明了,赵桓正准备拍板定案,但宰相唐恪却画蛇添足,建议钦宗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偷偷逃到洛阳或者陕西避难,留下太子赵谌守城。

  这剧本,与去年徽宗出逃,禅位一模一样。

  太子赵谌年仅十岁,让他守城等于还政徽宗,这是钦宗心中的逆鳞,遂压下此事没及时表态,并且对唐恪生了疑心,又有再换宰相的想法。

  初八下午,求和副使高世则突然回京,他带回一则难得的好消息。

  赵构联合相州知州汪伯彦、磁州知州宗泽,这段时间在两州募集了数万兵勇,通过袭扰斡离不的补给线,迫使东路金军撤出潞州,并在磁州武安伏击取得小胜,东路金军此时已撤回真定。

  与此同时,高世则带来两州官民荐书,书上大夸康王有统兵御将之能,希望赵构能出任宋军元帅,之后统御诸军抵御金人。

  大宋亲王历来不掌兵,前一个拥有兵权的亲王,正是徽宗偏爱的郓王赵楷,他在钦宗上位不到一個月,就被明升暗降夺了军权。

  兹事体大,要授康王如此实权,不由得钦宗不斟酌。

  赵桓想到国家危亡,与其被求和大臣裹挟割地,不如让康王去试一试。

  而赵构由于母卑,在徽宗诸子中存在感很低,此时朝中也没积蓄力量,钦宗经过两天甚至思考,认为自己能控制住局面。

  初十午后,赵桓在福宁殿用膳期间,召见反对割地的心腹孙傅,问计可否委康王以军权。

  钦宗上位不到一年,朝中重要官员起落频繁,孙傅接替李纲任兵部尚书不久,很快又因北方战事不利,改任同知枢密院、兼太子少傅,深得皇帝信任且无话不说。

  孙傅经过短暂思量,觉得大宋对外屡战屡败,而康王能打出难得的胜迹,建议钦宗可放手一试,如不行还可再换。

  主仆二人商议停当,正准备明日召群臣宣布,钦宗的另一名心腹,殿帅府太尉王宗濋,突然持赵福金书信来见。

  雷震此前回京复职,曾在王宗濋麾下当差,也正因有这一层关系在,赵福金才想到派他送信,倘若由正常渠道提交书信,最后都未必能到钦宗手中。

  见王宗濋不请自来,钦宗与孙傅中止对话,并满怀好奇询问:“舅父,有事?”

  “嗯,好事,大好事。”

  王宗濋扬起信封,欣然对曰:“威胜军也有捷报,此乃茂德帝姬写给陛下的信,您看后便知。”

  “哦?快呈上来!”

  钦宗手指王宗濋看向孙傅。

  孙傅立刻会意转身,小跑上前接信再转呈。

  “好。”

  赵福金写得言简意赅,赵桓看后忍不住拍案叫好,“粘罕也对退兵了,河东也已成功保住,这杨长真一员虎将!”

  “康王打退东路军,杨长打退西路军?局势变得好起来了?”

  “你自己看看,此乃茂德亲笔所书,她不会骗朕。”

  “臣遵旨。”

  孙傅双手接下书信,一目三行快速看完,读出赵福金内容有问题,随即蹙眉小声提醒:“陛下,高世则言康王击退了翰离不,帝姬却在信中说是杨长所为,东路金军退出潞州,究竟是谁的功劳?”

  “若非少傅提醒,朕险些没想起来,这不就是一女嫁二夫,有一方在冒功?”

  赵桓捻着胡须喃喃自己,随即向王宗濋招手问道:“舅父,伱看过茂德书信否?”

  “帝姬给陛下的信,臣不敢僭越偷看”

  “来来来,舅父作为武官,见解必定中肯。”

  “是。”

  王宗濋接下书信当众读出,言罢即悠悠说道:“按照臣的推测,威胜的驻军不多,应没能力同时对付两路金军,或许他以为收服接管潞州,就算把翰离不逼走?不过能杀大将娄室,这也是天大的功劳。”

  “这么说”赵桓颔首对曰:“翰离不是康王逼退?”

  “臣只是推测,不敢肯定.”

  “无妨。”

  赵桓大手一挥打断王宗濋,面露喜色喃喃说道:“社稷存亡之际,看来还是自己人靠得住,朕决定好好封赏他们,金国有粘罕与翰离不,朕现在也有康王与杨长,祖宗之地不会丢了,明日在朝堂之上,你们要帮朕说话!”

  “是。”

  “臣遵旨。”

第234章 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十一月十一,钦宗摆驾宣德殿,与群臣分享喜悦。

  孙傅、王宗濋提前得了授意,于是先后出班奏事请封赏,分别提议封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封杨长为太尉、领威胜、平北、潞州三镇节度使。

  二人言罢,偌大的朝堂,鸦雀无声。

  杨长的驸马身份,现在已经不是秘密,之前任两镇节度使,已被言官奏其权重,一旦生出二心,将是一大祸患。

  但当时李纲受宠,他对能抗金的将领,极尽保护之能事,所以杨长并没受影响,而此刻李纲不在朝堂,再没大臣为他说话。

  亲王掌军情更是大忌,但按照与赵桓亲疏远近,朝臣们即便有意见,也只能先拿杨长说事。

  朝臣们面面相觑,最后齐齐看向唐恪。

  作为时任宰相,皇帝的第一副手,他自然要先带头。

  唐恪见众人表情奇怪,特别是同为求和派的耿南仲,此时正蹙着眉满脸愁容。

  “陛下,杨长功劳虽然不小,但授三镇实权节度使,太祖开国之时都少见,所以王太尉刚才提议,臣觉得尚需斟酌”

  “斟酌?如何斟酌?有功不赏?”

  钦宗一句三问,他那生硬的口吻,给群臣释放出信号,表明自己赞同加封。

  唐恪被怼得老脸一红,同是求和派阵营的耿南仲,见状立刻出班替他解围。

  “陛下,唐相刚才所谓斟酌,是现在拜杨长为太尉,按制应解除兵权召回朝为官,他就不能在坐镇山西御敌”

  “那不行,杨长能数次挡住粘罕,若是把他调回朝堂为官,谁替朕防守西路金军?”

  钦宗回答得斩钉截铁,并在下方一堆武官之中,找到兵败回京请罪的刘韐,随后盯着刘韐质问:“把你放在杨长位置,你能斩杀金军大将娄室,并击退其元帅粘罕?”

  “臣有罪,臣无能”

  刘韐惊得连忙出班,对着钦宗下拜叩首。

  就在这时候,左侧的一众文官之中,两日前应试同意割地,且言辞最激烈的范宗尹,突然也跟着出班叩拜,并伏地流涕哭诉。

  “金军未得地而退走,迟些必定卷土重来,眼下大宋国力大幅衰退,民不聊生、贼寇四起、百业萧条,陛下若加封杨长与康王,必然给金人决战的错觉,这仗,再不能打下去了,国家会越打越弱”

  “胡说八道!”

  户部尚书梅执礼,出班喝止范宗尹,并对钦宗奏曰:“陛下,杨长任威胜、平北节度使以来,未曾向朝廷要一颗粮食,此次康王击退东路金军,也是集相、磁两州之力,何谈国家越打越弱?”

  “梅尚书,您上朝散值没看么?御街还是以往的御街?潘楼街还是以往的潘楼街?窥一斑而见全豹,东京汴梁尚且如此,下面地方哪有好日子?仅仅一次两次小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不如据黄河而守”

  “你”

  听了范宗尹所言,梅执礼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喝问:“哪有打了胜仗,到头来还要主动割地?简直强词夺理!”

  “陛下,打胜仗割地求和,才更容易谈成,您要三思.”

  范宗尹怀念汴梁的繁华,迫切想通过求和手段恢复经济,二他没有在北宋禁军中待过,不知道那些繁华需要付出代价。

  当时的北宋军队,除了西军与西夏常年作战,军队能保持纯粹与战斗力,而其余的禁军、厢军则早就完全变质,各州军队从将军到士兵,大部分都在一门心思搞钱。

  各军都有为自己‘造钱’的作坊,麾下士兵领着朝廷一份俸禄,却在军中从事纺织、铸造、木工等手工活儿,他们生产出来的货物,最后都流入到东京的市场,为京城的繁荣添砖加瓦。

  底层士兵领双工资,都不会暴露军队‘搞三产’,而地方和朝中的文官们,也按时能收到各种孝敬,自然不会举报弹劾。

  士兵长期在军中‘打工计件’,上了战场遇到职业军人,哪有半点机会获胜?

  范宗尹涕泪俱下,钦宗看得心烦撇过头,虚着眼询问宰相唐恪:“唐相,你也认为打了胜仗,还得割地求和?”

  “呃臣.”

  唐恪沉吟想对策,突然眼前一亮来了灵感,随即抱拳对曰:“陛下,割地之事可再商议,但杨长切不可再行加封。”

  “理由!”

  “陛下忘了郭药师?先帝对此人也恩宠甚厚,他也在加封太尉不久,便举众转投了金人”

  “混账!”

  钦宗拍打扶手起身怒斥,同时沉声质问唐恪:“一个是三姓家奴,一个是大宋驸马,郭药师拿什么与杨长比?若没有杨长把粘罕挡住,这汴梁城只怕已经丢了!”

  “臣”

  “好了,你这个宰相不要做了,潞州知府被乱民所杀,你去补这个空缺。”

  “啊这.”

  唐恪欲哭无泪,心说自己做这個宰相刚月余,屁股都还没有坐热,而且直接降到知州,这处罚太过严厉。

  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当众提及徽宗,这是钦宗背上的芒刺。

  钦宗当众贬谪唐恪,殿上群臣哪敢再言?

  于是,杨长、赵构加封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伏地的刘韐与范宗尹,也只能附和山呼万岁。

首节 上一节 338/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朕的大明朕做主

下一篇: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