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第168节

  “先锋所言甚是。”朱武点头附和曰:“这样既能安抚翼城官民,还能起到震慑敌人的效果,也算为泽州主力起了牵制作用。”

  杨长对朱武点头肯定,跟着问道:“知县说翼城之敌,主要来源于北边的浮山,其兵力至少有万人之多,朱兄可有破敌之策?”

  “我们没有攻城器械,只能想办法诱敌出城,但浮山不通大河水路,所以得胜就要马上离开,否则容易被困住,最好能诱敌至翼城厮杀,这样方便设伏、以逸待劳。”

  朱武分析浅显易懂,杨长听后深以为然,当即派出朱仝、陈达、杨春三人,引百骑往浮山做军情侦察,又命曹正、周通引兵巡逻翼城周边,如果发现形迹可疑者就及时扣下。

  杨长此时将多兵少,所以遣将时很舍得用人。

  部署完这一切,杨长想起翼城百姓那饥饿面孔,一时间心中于心不忍,便向武松询问:“二哥,咱们的粮草还有多少?能不能匀出部分给翼城百姓充饥?”

  “这只怕不行吧?”

  武松蹙起眉头,为难说道:“两千水军有州府管代,剩下的粮草也就两月之用,如果迟迟打不下贼军城池,咱们自己补给都成问题,不如找州府再要一批粮食?我们可以帮忙护送。”

  “对哦,不过”

  杨长先喜再忧,摇头喃喃说道:“翼城税赋要其余县均摊,只怕州上现在也捉襟见肘”

  “三郎要是不忍州上调粮,眼下情况也只能各扫门前雪。”武松作为杨长的副手,这种时候要阻止他‘爱心泛滥’。

  而朱武听了两人对话,竟捋着长髯点头肯定。

  “杨兄不愧光明天尊,为百姓着想可收民心,此举让我想到楚汉争霸,刘邦、项羽相约攻入咸阳,最后刘邦能后发先至,也是靠着这一点势如破竹,所以调粮资民完全可行。”

  “可行也得自己有,三郎又怕为州府添麻烦.”

  “呵呵。”眉头紧锁的武松,被朱武呵呵打断,“其实没有任何麻烦,像这种有寇患的州,余县非但不用平摊税赋,朝廷还会直接减少全州赋税,所以绛州没丝毫钱粮压力,否则早被田彪给吞并了.”

  “这可能吗?”

  武松话没说完,朱武便指着宣赞说道:“都头不妨问问宣保义,他以前在步司衙门任职,对御寇多少有一定了解。”

  宣赞听罢颔首附和:“朱军师所言非虚,朝廷对边境或有战乱的州县,通常会给予充足扶持。”

  杨长暗忖自己杞人忧天,遂叫住宣赞嘱咐曰:“有劳宣兄去趟正平,让知府准备一批粮食,就说是我们打浮山要用,然后让小五哥经浍水运来,我会派人去河边接应。”

  “是。”

  朱仝、曹正、宣赞等人各领任务,杨长又命林冲、鲁智深就地练兵,自己则与扈三娘、朱武,外出到翼城周边勘察地形,看看有什么地方适合伏击。

  根据翼城知县的情报,浮山守军会精准赶来劫粮,这就说明要么翼城有细作,要么州上有田彪的眼线。

  杨长打算利用粮草为饵,对浮山守军展开一次伏击。

  可惜没等到他用谋,朱仝带回的浮山‘舌头’供述,一举打乱了之前的计划。

  原来杨长路上这段时间,宋江、卢俊义连取两城,目前已围了泽州治所晋城。

  平阳的田彪收到钮文忠求援,派出帐下猛将王进提兵两万去救,王进则就近抽空了浮山守军。

  林冲用兵素来谨慎,听了情报蹙眉提醒:“既然怀疑绛州有细作,那就更需提防田彪设谋,他一定知道我们到了,咱们这路只有八千兵,其中有两千还是水军,如果不是万无一失,建议不可冒然轻近,别忘了当初曾头市,晁天王是如何中计的.”

  “你们怎么看?”

  杨长听后犹豫不决,遂向武松、朱仝等人问计,而这些人皆蹙眉不说话,唯有朱武捋须站了起来。

  “无论是计非计,滞留在翼城总不妥当,我倒认为可能性很大,泽州现在也该有动静,杨兄若准备牵制,就应该出兵浮山,不放心可尽选骑兵,有情况也能随时撤离。”

  “有道理。”杨长欣然点头,“那么我与朱节级,引五百骑兵先行,林教头、朱军师则统大军,跟在后面接应.”

  “不可。”

  “官人不可。”

  “不可!”

  林冲、扈三娘、武松同时出言阻止,三人顾盼左右后都看向林冲,意思是让林冲来总结发言。

  就在杨长面带诧异时,他听到了晁盖同样的话。

  “杨兄乃一军主将,未可轻动,还是让我去。”

  “林教头说得对。”

  “奴家也赞同。”

  三人出奇一致的观点,显然与宋江当时情况不同,他们是真的担心杨长安全。

  杨长苦涩一笑,心说这就是甜蜜的烦恼,也是当主将的无奈,肩负着八千儿郎生死,再没法从心所欲。

  随即以林冲为先锋,陈达、杨春为副将,引五百骑兵前方开路,杨长自引四千步骑在后,留下曹正、周通在翼城,以防田彪有诈要回撤。

  林冲出发之前,朱武附在他耳旁叮嘱。

  杨长行军途中好奇追问,才知那是朱武的诱敌之计。

  六月初十正午,后军行至浮山城南五里外。

  朱武见周边有丘有林,正打算在左右设下埋伏,突然前军斥候飞马来报,言林冲已经夺下城池。

  这么快?

  杨长不禁一愣,心说林冲不是以谨慎见称么?怎么靠五百骑兵就夺了城池?

  他不敢相信。

  直到大军开赴浮山县外,看到那一地闪光的尸体,才知道刚才斥候所言非虚,这时跳涧虎陈达策马迎出城,满脸兴奋讲述夺城经过。

  原来林冲得了朱武叮嘱,故意让那五百骑兵弄乱衣帽,列队时也要显得懒散凌乱,给人战斗力低下的表象,引诱浮山守军出城来战。

  倘若守军与己方相差无几,则故意败阵引入后军伏击圈,如果守军兵力远超六千之数,就果断撤回翼城再寻机会。

  结果成功诱出三千人,但是林冲想诈败都没有办法,那浮山守军战斗力低得可怕。

  三千守军本想以多欺少,却被梁山五百骑兵照面就冲散,之后很快如鸟兽般惊慌往城内退走。

  林冲从未捏过如此软柿子,于是趁势追赶掩杀夺下城门,进城后也没发现有兵来援,一问战俘才知道刚才那三千人,就是浮山县守军的全部。

  “如此低下的战斗力,谁给他们的勇气?”

  “梁晋儒。”

  “你说谁?”

  “据抓获的俘虏交待,是浮山知县梁晋儒下的令,不过他破城前已从北门逃了”

  杨长听完一脸尴尬,心说天下还有这么巧的事?

  朱武见他想出神,旋即上前小声提醒:“先锋,我们也快些入城,林教头前军人手不够,得尽快安抚百姓,谨防贼军去泽州的援军突然回来。”

  “哦好.”

  杨长深以为然,遂令大军入城安民,自己留在后方偷偷捡尸,借口检查是否有活口。

  【获得枪棒经验,使用之后能提升枪棒技能熟练度,请选择使用或丢弃。】

  【获得刀剑经验,使用之后能提升刀剑技能熟练度,请选择使用或丢弃。】

  【获得拳脚经验,使用之后能提升拳脚技能熟练度,请选择使用或丢弃。】

  不出杨长的意料,几百个尸体没一个好掉落,也许是守军实在战力实在低,一个武器技都没提升。

章 凤翅镏金镋,开张(6k)

  浮山的知府、主簿等伪官,在林冲破城时仓惶逃走,他们与翼城的富户类似,遇上了天灾人祸,会毫不犹豫先跑。

  杨长捡尸进入县城,城内秩序已经相对稳定。

  林冲也根据朱武的建议,迅如派人封锁四座城门,防范援泽州的兵马回转,同时清点县城府库物资,为下一阶段战斗做准备。

  两个时辰后,武松、朱武联袂回县衙复命,武松看到杨长就满眼兴奋。

  “三郎,咱们这次发财了,王远轻装去援泽州,每人只带了七八日口粮,后续的粮草全存在浮山,足够兄弟们吃上三个月。”

  “哦?这么巧?”

  “终于知道浮山守军不堪一击,原来他们是后备的勤杂兵,是负责给援泽州大军送补给的,梁晋儒看上了林教头的战马,想仗着人多抢下一部分运粮,却不成想踢到铁板上。”

  “呵呵,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杨长捏着下巴感叹之时,朱武又上前抱拳提醒:“梁晋儒之前弃城逃脱,很可能会引来田彪大军,那王远的援军又断了粮,也有可能提前撤回平阳,浮山现在粮草虽然充足,但城垣低矮不利于守城,是去是留,得尽快拿主意。”

  “打了就跑?”杨长蹙眉反问:“浮山城墙再矮,总比野外优势大吧?咱们为何要舍去优势?”

  朱武解释:“城池是优势也是桎梏,我们毕竟只有数千兄弟,倘若田彪、王远以数倍兵力围城,最后打入相持局面,我们的处境就极为不利,届时不但要抵御城外之敌,城内数万百姓也是大负担”

  “你有何高见?”

  杨长扭头看向朱武,只见他亮出右手三根手指,左手捋着胡须说道:“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即驱赶浮山降卒,把缴获的粮食运往翼城,再用田彪的对付绛州的方法,频繁袭扰平阳边境各城,等待公明哥哥打下泽州,再配合其分兵合力攻取平阳;

  中策即假扮浮山运粮队,尾随王远的援军跟去泽州,趁其不备消灭他们,提前与梁山兵马汇合;下策即以浮山为据点,吸引平阳方向的进攻,为公明哥哥减轻压力,等待他们后续攻入平阳。”

  “上策太怂,下策又太保守”

  “那就中策?”

  杨长凝眉自言自语,被一旁武松着急抢话。

  “从浮山追去泽州,听说山路崎岖不好行军,我们还要携带粮草辎重,感觉没必要自找罪受,且与与水军也要中断。”

  “所以三郎要选.”

  “上中下三策,我都觉得差点意思,不如以不变应万变?”

  “嗯?”

  看到武松、朱武都不理解,杨长微笑着给出自己观点。

  “我们已经出招了,不应该等田彪出招么?眼下不如暂时按兵不动,只派斥候到各地打探情况,等到敌人有了新动静,再思考应对之策也不迟?”

  “这个办法也不错。”朱武颔首肯定,跟着提出自己担忧:“只不过浮山官员都逃了,咱们的军队驻扎在此,还得接下其治理之责”

  “这个简单。”

  杨长抿嘴一笑,看向武松介绍道:“二哥、朱节级都当过县都头,就由他们负责浮山治安城防,林教头、鲁大师管住军队不扰民,浮山想乱都乱不了。”

  “那民生及政务.”

  “量此百里小县,能有多少繁杂政务?朱军师兼顾着处理就行。”

  “好吧。”

  杨长虽没听朱武之策,但并没像晁盖那样武断莽撞。

首节 上一节 168/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朕的大明朕做主

下一篇: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