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71节

  没有正面去看杨嗣昌,朱由校的注意力一直都在眼前的沙盘上。

  杨嗣昌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小皇帝,但对于这位“任性妄为”、“虐杀朝臣”的事,还是略有耳闻的。

  谨慎的弯着腰,站在皇帝的身后,杨嗣昌大气都不敢出。

  “站旁边来。”

  身前是一个台球桌大小的沙盘,桌前站下几个人是绰绰有余,对于杨嗣昌的小心,朱由校有些不理解。

  我看起来像是会吃人吗?

  “抬起头来。”

  “。。。”

  被皇帝要求将头抬起来,杨嗣昌这才有机会看小皇帝的样貌。

  脸庞还显稚嫩,但双眼却是有神。

  “你上奏关于淮北粮荒之事,朕已经知晓了。”

  手在桌面上敲了敲,示意杨嗣昌站过来。

  “但朝廷做事,是有章程的,淮北布政使、南京户部都未上报,你属于越级上奏,这是越权。”

  “臣知罪。”

  闻言,杨嗣昌连忙跪下道。

  “起来,别在朕这儿跪来跪去的。”

  伸脚在杨嗣昌的屁股上踹了一下,朱由校接着道。

  “为人臣者,事君当以诚以真。伱看到淮北闹粮荒,越级上报,这是诚,让朕觉得很是欣慰。”

  “先帝驾崩前,从内帑出银犒赏辽东将士,然辽东如今物价居高不下,再运银至辽东,甚为不智。”

  将一份物资清单交给杨嗣昌,朱由校吩咐道。

  “故此,朕让户部将银子在京城买成物资,运往辽东,再加上要往辽东输送钱饷之事,特设辽东转运司,这差事就交给你吧。”

  朱由校说着,示意杨嗣昌看身前的沙盘。

  “新任的天津知府袁可立,是朕的老师,朕让他去负责天津卫的撤卫设府之事,同时构建一支渤海水师,统领天津、登莱水军。”

  “对于现在大明在登莱、天津到底有多少船,有多少人,朕是不知道,所以需要有人去看看。”

  “从顺天府到辽东,要走山海关、过辽西走廊,到广宁,再从广宁到辽沈,路途遥远,耗费甚广。”

  “而另外一条路,则是从登莱、天津出发,走海运,可在旅顺、锦州、盖州卫下锚,再经陆路,运至辽东诸卫。”

  “朕新设辽东转运司,专门负责往辽东运输物资,这个担子,朕希望你能挑起来。”

  “臣定不负陛下之望。”

  闻言,杨嗣昌连忙拱手行礼道。

  专门负责往辽东运输物资,不提手上过油水要沾多少,就是自己私下带点儿私货来回倒卖,都能赚不少。

  咳咳。

  皇帝专门为往辽东运输物资而设置一个衙门,突出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现在他因为路过闲的没事做上的一封奏章,而获得了皇帝的重用,哪能不感动嘛。

  “如今朝廷官员缺额严重,朕给不了你多少官员。为此,朕给你白银五万两,再许你自募官吏。人手齐全后,你上个奏章,朕看了之后让在吏部定档。”

  “臣领旨谢恩。”

  闻言,杨嗣昌又一次拱手道。

  又给杨嗣昌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朱由校看着杨嗣昌带着草拟圣旨离开。

  杨嗣昌的统筹能力,朱由校是不怀疑的。

  这货在历史上提出了十面拉网,四正六隅的剿匪策略,虽然最大的桃子让孙传庭黑水峪擒杀闯王高迎祥给摘了,但杨嗣昌本人的能力还是够的。

  杨嗣昌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天灾、人祸、官府失职,再加上手底下的将领人心不齐。

  一流的剿匪计划,配上三流的执行团队,你让韩信来统筹,估计这位多多益善的兵仙都得一个头九个大。

  ps:新封面咋样。

  养书的开个自动订阅,如何

第81章 盐法

  杨嗣昌走了不久,户部尚书李汝华、度支司的毕自严就联袂而来。

  “陛下,这是臣总结的大明赋税收入总览。”

  将一本奏章交给太监,而后就被递到了皇帝的桌上。

  翻开眼前的奏章,看了没几页,朱由校的眉头就深深皱起。

  大明的税制,一个是乱,一个是收的少。

  这需要好好的整理一下。

  明朝的国家财政主仓是太仓,皇室则是靠内帑。

  太仓的主要收入是农税,分为夏税和秋粮,两次税收又分为起运和留存,通俗的说就是地税和国税。

  起运分别运一部分进入太仓和内帑,解决皇室宫廷的日常消费、京官俸禄、九镇军饷以及其他国家支出,如赈灾、衙门费用。

  而留存则是宗室俸禄、地方官员俸禄、赈灾和教化所用的行政费用。

  其他的还有商税,主要分为过税(钞关税、进门税)和住税(官仓钱)、市肆门摊钞(营业税)、契税等十几种。

  不过,大明的皇帝们因为对宗室俸禄折钞,事情做的很损,所以就时不时把钞关赏给藩王。

  弘治、正德,乃至于嘉靖都干过这事。

  如弘治六年正月,赐岐王汉阳府刘家隔税课司课钞。

  另外,藩王还可以设抽分厂拦截百货。

  这种搞法,一个是伤税基,另外一个就是很容易让下面糊弄。

  这种混乱的管理,让朝廷对于各地的税务如何,一直都缺少一个明确的认识。

  而且,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税务管理,也就无法从全局大概的了解到各地区的发展情况。

  明朝盐税。。。额,别提了,崩了。

  商人交钱给朝廷买盐引,然后拿盐引去盐场提盐。

  但开中盐法被改后,朝廷印盐引和印钱一样,没个章法,大肆超发,盐业市场已经大改一次了。

  看着这记载的乱糟糟的税收记录,朱由校有些头疼的揉着脑袋。

  “朕想把税务之事,也从户部拆分出来。”

  揉着脑袋,朱由校将奏章放在桌子上,看着两人问道。

  “两位爱卿,可还有善于经济之学的人才推荐?”

  “这。。。”

  闻言,李汝华和毕自严对视一眼,都有些没头脑。

  还拆啊,这再拆户部还有啥权责?

  户部都没了国库钱粮管理权,这要是再把收税权也给拆出来的话,那户部几乎就是个空架子了。

  “户部掌黄册、鱼鳞册,管山川河流之事,行中央统筹之权,不易兼管税收之事。”

  看到两人的表情,朱由校也知道自己这么搞有些搞事,咳嗽一声道。

  “税务之事,关乎国家每年的收入。”

  “如今朝廷在辽东靡费甚广,朝廷缺银严重,两位爱卿不觉得,大明的税务之事,需要好好的整理、统筹一番了吗?”

  说着,朱由校一甩袖子,道。

  “此事是朝廷要尽快去做,两位爱卿可有人才推荐?”

  “经济之才。”

  听完皇帝的话,两人同时将反对的想法从脑海里丢了出去,思索起谁能担得起这个重任。

  大明别的不多,但言官和词臣一定是够的。

  但说到经济之才。。。

  “臣举荐两淮两淮盐法道按察使袁世振。”

  思来想去,李汝华最终想到了自己的老友,袁世振。

  “万历四十五年,袁世振以按察使疏理两淮盐政,任职盐法道。两淮官场收盐不足,商贾久候无盐。为销售往年所积盐引,其新立“纲盐法”,至今四年,其计助边饷及纳交太仓银已达四百余万两。”

  “哦?”

  听到是个能从盐上弄到钱的人才,朱由校的双眼瞬间就亮了。

  而且还是一年从两淮弄到一百万的人才。

  “给朕说说,这纲盐法。”

  “臣遵旨。”

  闻言,李汝华一拱手,开始给皇帝介绍纲盐法。

  “所谓纲盐法,就是将手中有盐引的商人,编入纲册,分为十纲。每年有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凡是纲册有名的商人,可获得盐业专销之权,他人无权销售。朝廷不再收盐,不再发放盐引,仅收盐税。”

  “嗯。”

  听着李汝华的一番介绍,朱由校眨了眨眼睛。

  这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是清朝的纲盐法,也就是销售权承包制。

  伸出手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朱由校觉得,这袁世振应该是个人才。

  听起来,这应该是螨清从明朝制度上照抄过来的。

首节 上一节 71/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