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83节

  听到皇帝的话,一直站在大堂中的两人连忙拱手谢恩道。

  “如今军改,四川那边暂且不好动,但还是要做些准备。”

  看向童仲揆,朱由校接着到。

  “童将军在四川总兵任上多年,因辽东事急,才调遣出川,如今四川的事,恐怕还要多劳烦童将军啊。”

  “为陛下效劳,臣万死不辞。”

  闻言,童仲揆连忙站起来拱手道。

  “好。”

  点了点头,朱由校对童仲揆的表态很是满意。

  “传诏,童仲揆迁重庆总兵官,听四川巡抚王三善调遣。”

  “这次其他一起回来的川中将领,与童将军一起回去。”

  “臣领旨谢恩。”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众将纷纷站起来拱手道。

  “朕要安排的事情,也就是这些,接下来,诸位就同朕一起,去南苑吧。”

  又同众将说了些鼓励的话后,朱由校一挥手,带着众将领离开了西苑,向着南海子而去。

  而早在前日,熊廷弼就已经带着众军到了北京城,高级将领等着献俘,而中低级将领则是带着军队,到南海子扎营,等候赏赐。

  当皇帝带着众人到达南海子时,气氛正是热闹。

  早在皇帝下令让熊廷弼率军回京献俘之时,南海子就已经在做准备了。

  能够容纳下两万人的军营,以及崭新的军服被褥、猪牛鸡鸭等等。

  这边皇帝在和众将领聊天,那边南海子里,虎贲卫武德司临时上阵,同后勤司一起,给这些川军发放,拉拢军心。

  “陛下有诏,许众将苑中射鹿!”

  当皇帝换上了一身劲服,来到校场之时,随着一阵太监尖锐的声音,早就听说过天子苑中射鹿事迹的童仲揆等人,也纷纷挎弓上马,打算一展身手。

  高台之上,刘时敏已经挥手示意身边的太监们都离开,只留下了皇帝和熊廷弼。

  “熊爱卿觉得,杨镐这个人,能接任辽东经略吗?”

  示意熊廷弼在椅子上坐下,朱由校开口问道。

  “回陛下,杨镐此人,独领一军尚可,然不可统领全局。”

  听到皇帝的话,熊廷弼低头思索了一下后,方才开口道。

  “领一军,杨镐敢拼敢杀,可立奇功,然若统领全局,杨镐便会左支右绌,以致方寸大乱。”

  “是了。”

  听到熊廷弼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熊廷弼意思很明白,杨镐军事能力,也就是个兵马使,说不定还能打出成绩来,但再往上就不行了。

  他没就没那个全局观。

  “朕本打算,让熊爱卿来主持大明的军事变法,但如今的辽东,若是熊爱卿回来,就没人能够接班,让朕很是困扰啊。”

  “。。。”

  听到皇帝的话,熊廷弼陷入了沉默。

  如今的大明,处于一个老的将领,找不出来,年轻的将领没威望,一根筋两头堵的状态,很是让人难做。

  “朕打算搞变法,但是担心闹出大乱子来,需要一个压舱石,保证大明的这艘船不会翻了,你能替朕稳住辽东的军队吗?”

  转头看向熊廷弼,朱由校问道。

  “能。”

  听到皇帝的话,熊廷弼肯定的点了点头道。

  “其他地方臣不敢保证,但辽东军队,臣可以做保,只听陛下一人之言。”

  身为一个在明末这个比烂的时候,让东林、阉党两边唱双簧往死里弄的人,熊廷弼的道德值,相比之下,那不是高了一点两点,而对于现状的不满,也早就堆积了一肚子。

  如今,大明有了一个想要改变现状的皇帝,熊廷弼打心底里是高兴的。

  尤其是在进京时,到大明门下,瞻仰了一下,因为弹劾他,而被皇帝给活剐的冯三元、顾造的骨头架子之后,熊廷弼更是坚定了心中跟着皇帝走的想法。

  “有熊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

  熊廷弼是个什么人?

  这是一个单纯的人。

  他的官场生涯,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绝不过问。

  在接下一个人物前,熊廷弼可能会不想去做,可能会推三阻四,可能会东拉西扯。

  但一旦他接下职位,那么就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去做,哪怕是得罪一群人,也在所不惜。

  又同熊廷弼闲聊了一会儿后,朱由校终于是满意了。

  老熊这人,还是很识颜色的啊。

  当皇帝和熊廷弼“交心”完毕之时,得到了皇帝准许涉猎麋鹿的众将,也带着各自的猎物回来了。

  结束了交谈后,朱由校下了高台,同众将一起,开始了一场野炊。

  犒军这种事情,即便是皇帝有意甩开兵部,但兵部还是要派人来的。

  南海子可以出物资犒赏军队,但升官的消息,还是需要兵部官员来宣布。

  次日一早。

  带着一堆圣旨来到南海子,看着正在校场之上,就地起灶,正与众多辽东回来的将领一起吃着烤肉的皇帝,兵部尚书黄克瓒只感觉到一阵的落寞。

  “变了,彻底的变了。”

  从皇帝以熊廷弼为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统帅精兵这件事情上,黄克瓒已经明白了,皇帝对军队的规划。

  兵部可以管兵,但只能管二线部队,一线部队皇帝是要通过五军都督府捏在手中的。

  从今天开始,大明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文管武的局面,将会结束。

  “阁老,陛下整日同这些将领在一起,你就不担心吗?”

  看向身侧的毕自严,黄克瓒小声的问到。

  在场将领太多,黄克瓒没敢说丘八。

  “担心什么,担心陛下穷兵黩武?”

  闻言,毕自严转头看了眼黄克瓒,眼神古井无波。

  “君不见,昔年土木堡之祸哉?”

  “陛下不是英宗。”

  闻言,毕自严摇了摇头。

  “对于军事,陛下只管往哪儿打,而不管怎么打。”

  察觉到这位黄尚书的思想不太对,毕自严伸手拉着对方往边上走了走,小声吩咐到。

  “而且,你没有发现吗?陛下所有的动作,都是有所准备,待到万事俱备后,才会行动。”

  “当你看到察觉到陛下的动作时,一切都已经迟了,谁都无法阻止。”

  “可是,这。。。哎。”

  听着毕自严的话,黄克瓒想说什么,但却说不出来。

  的确,皇帝做事,都是先准备,后动作,当宣布的时候,说什么都迟了。

  没有再和黄克瓒说什么,毕自严拿着已经草拟好的圣旨,前去找皇帝下印。

  “这里改一改,应该写,迁孙承宗为辽东行省,黜置大使。”

  看着宣布任命孙承宗为辽东黜置使的圣旨,朱由校指着上面对毕自严道。

  “变法,就先从名字上开始,将省改为行省,正式的确立下来,作为变法的标志。”

  “可是陛下,我大明用省字,已经两百余年。而且昔年太祖明旨废除了行省制,若是再用,恐怕。。。”

  作为一个实干派官员,毕自严看的书自是不少,对于一些称呼上的改变,自是知道。

  如果用行省两字,恐怕就会被别有用心之人说是倒反天罡。

  “那就改成道,用唐朝的称呼,叫辽东道。”

  闻言,朱由校想了想后,掰着指头说道。

  “变法,就先从称呼上开始,这次变法,朕送你一句话,你给记牢了。”

  “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头。”

  “敢反对变法的,贬官都是次要的,谁做的过分了,敢给朕做打着变法的名头反对变法,朕送他十族去辽东砍大树去。”

  “臣明白。”

  见到皇帝又提到送别人十族,毕自严赶忙低头应声。

  孙承宗说了一次里辽东在组织人手伐木,这皇帝还上心了。

  看完了毕自严送来的一堆需要下皇帝大印的圣旨,送走毕自严后,朱由校才得空继续吃饭。

  “这粗米吃着有个好处,就是能预防脚气病。”

  坐在个小马扎上,口中咀嚼着糙米饭,看着一个个正在洗刷锅碗的士卒,朱由校眯着眼睛,心里琢磨道。

  吃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要是吃的单调了,很多毛病就会莫名其妙的找上门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夜盲症、脚气病等等。

  后世人都知道明治维新的倭瓜天皇睦仁,但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倭瓜有个人才军医,叫做“森鸥外”,这位仁兄是倭瓜陆军省医务局局长,中将军衔。

  在二十世纪初的倭瓜——黄毛战争期间,脚气病弄死了至少两万七千倭瓜士兵。

  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就是倭瓜将士兵的粮食从糙米换成了精米,造成摄入维生素B1缺乏。

首节 上一节 483/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