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24节

  但其实这是个误区。

  堑壕战的发明人,姓曾。

  没错,就是结硬寨,打呆仗的曾国藩。

  曾国藩在最初平太平天国时,军事实操上败的是一塌糊涂。

  先败石祥祯于湖南,让打了个全军覆没,自己差点儿投湖自尽。

  然后,在江西,曾国藩遇到了他一生的苦主,翼王石达开。

  先在九江败于林启荣,然后在湖口一败于石达开,在鄱阳湖二于败石达开,被烧了所有后勤水师。

  第三次在樟树镇,曾国藩想打个伏击战,然后让石达开反手火攻,三败。

  屡战屡败后,曾国藩直接被咸丰下了指挥权,回乡给父奔丧去了。

  在给老爹守丧期间,他开始了自己的悟道。

  曾国藩复盘了平定太平天国战争的项目流程,拆解了双方势力的共通打法,定位了南北双方的差异赛道,聚焦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最终,曾国藩得出一个结论:不能硬碰硬打野战。

  在曾国藩自己主持编纂的《贼情汇纂》,他这样描写:(太平军)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背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者。

  通俗的说就是,太平军熟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用兵颇有法度,诡计百出。

  面对这个问题,曾国藩的思路和教员挺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既然太平军擅长野战,那么湘军就不应该和太平军打野战。

  太平军因为武器装备不足,最怕打攻坚战、消耗战,那么湘军就偏要和太平军打攻坚战、消耗战。

  太平军的一切都围绕着江宁来进行,那么湘军的一切行动都指向江宁。

  这就是后来人们总结出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思路。

  在这里,就不得不感叹施耐庵与罗贯中这对儿师徒,两人早年都是给张士诚做谋主,但最终都没成事,以写书聊慰余生。

  自己本人在造反场上都没做到功成名就,但他们的作品,最终却又都在造反圈子里混出了名堂。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两书,前者教你如何收买人心,后者教你排兵布阵。

  李自成、张献忠、努尔哈赤,到最后的太平天国,无一不是将两书奉若圭皋。

  而曾国藩在结硬寨、打呆仗过程中,在战场上修筑的大量堑壕哨塔,最终被法国人学去,在一战中打出了凡尔登绞肉机的威名。

  而明军现在的打法,对于建奴来说更是克制。

  简单来说,堑壕对于建奴,是一种需要越过的障碍。

  而对于明军,堑壕还有一种人所不知的重要作用——锁士气。

  堑壕这种东西,需要用大量的人命去填。

  同样以凡尔登之战为例,法国投入七十五个师,约一百一十四万人,最终损失五十四万人,阵亡十五万人,伤亡率接近百分之五十。

  德国投入五十个师,一百二十五万人,损失四十三万人,阵亡十四万人,伤亡率百分之三十四。

  在如此之高的伤亡率下,法国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溃败,迅速的举起白旗,堑壕的作用不可忽略。

  一组组的明军士兵,躲藏在堑壕之中。

  当建奴发起冲锋之时,远处的敌人由火铳手负责,先消耗一波。

  而当建奴冲进堑壕之中后,要么扔掉火铳,拿起长刀,要么是有刀盾手进行近身肉搏。

  在堑壕之中,明军的士卒就会陷入一个境地:野战之时,还能有地方跑,但堑壕之中确实是跑都没地方跑去——堑壕中还有武德使和军法使,敢逃跑,反手就是一刀赏你。

  而在堑壕之中投降建奴就更不可能了。

  在野战中,人还有兴趣抓你回去做奴隶,但在堑壕里,人正缺填堑壕的物什呢,你填在这儿不是更好,都不用我回去搬了!

  在以上种种因素下,堑壕里的明军被自己亲手挖出的堑壕,逼迫着和建奴进行决死拼杀。

  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赵括他爹)有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

  当手中有武器,打有活命的可能,不打直接就是死,拼命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第二天攻势从天蒙蒙亮时发起,双方在两座山头,一条河谷中,一直纠缠到午时。

  躲藏在堑壕之中,一组一组的明军火铳手和刀盾手,成为了建奴的噩梦。

  对于这个问题,努尔哈赤的选择也很简单,人海战术。

  一千不够就两千,两千不够就三千。

  只要派遣的人够多,老子就不信填不下来一个小山头。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往上派人,明军的堑壕阵地一次又一次的变的岌岌可危。

  “将军,建奴已经上了最少一万人,战线已经推到了中段,弟兄们顶不住了。”

  刘威来到周遇吉的身前,他的肩膀上还有一道往出渗血的伤痕。

  顾不得身体的疼痛,刘威看着周遇吉焦急的道。

  “还有援军吗?援军再不来,我们就真的顶不住了。”

  “有援军老子早就上了,还用的着你来催我。”

  听到刘威的话,周遇吉通红着双眼看着对方。

  “孙将军的亲卫队都已经填进去了,胜败在此一举。无论如何,给老子顶住!”

  “将军,让我们团撤下来歇一歇吧。”

  听到周遇吉的话,刘威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

  “我们团已经战没了三个都头,再打下去,整个团都要打没了。”

  听到刘威的话,周遇吉不忍的别过头去,正当他想要说什么的时候,一阵急呼从身后传来。

  “周将军,好消息周将军,援军到了。”

  “援军?哪儿来的援军?”

  听到这话,周遇吉转过头去,就看到郭培民急匆匆的跑来。

  “川。。是川军。”

  跑的气喘吁吁的郭培民来到周遇吉的身前,大叫道。

  “是秦家兄弟率领的三千川兵到了。”

  “快快快,让他们进入战场。”

  听完郭培民的话,周遇吉连忙说道。

  不待郭培民再说什么,周遇吉就已经高声呼喊了起来哦。

  “弟兄们,坚持住,川军的支援来了!”

  有了周遇吉带头,他身边的人也都纷纷跟着喊叫了起来。

  而随着他们的喊叫,堑壕之中明军的抵抗力度随即就有所上升。

  当一个个骂着瓜娃子的土司士卒,持着特有的白杆长枪冲进战壕后,明军这边直接就发起了一轮反击。

  有了白杆兵的生力军加入,建奴直接就被打的节节败退,要么被赶出堑壕,要么就直接填了堑壕。

  “守住了。”

  望着远方已经开始退去的建奴兵,周遇吉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干瘪的嘴唇喃喃的道。

  而与劫后余生的周遇吉相比,此时的努尔哈赤就是截然不同的心境了。

  自他起兵以来,少有败绩。

  但是今天,明军在正面战场上,的的确确的击败了他的八旗兵。

  听着明军阵地上传来的一阵有一阵高呼,努尔哈赤最终没忍住,哇的一下,一口鲜血就从嘴边流了出来。

  “父汗!”

  “大汗!”

  看到摇摇欲坠的努尔哈赤,跟在他身边的儿子、将领们纷纷上前,扶住了他。

  “收,收兵。”(本章完)

第405章 明军的图穷匕见:目标黄台极!

  在华夏的历史上,女真人留下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然后,岳武穆就用背嵬军告诉了女真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而在崛起后,努尔哈赤不但学习了完颜金家的猛安谋克,还同样将这句话从历史中给翻了出来。

  多少年了,女真八旗战无不胜,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等等话语,被他们奉为纲目。

  尤其是在萨尔浒大败明军后,整个八旗上上下下都坚定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那支军队,能够在人数相差仿佛的情况下击败他们。

  然而,历史上浑河血战中,三千新营浙兵加上四千川兵,分上下两场,在配合不利的情况下,硬顶几万八旗兵,打的八旗怀疑人生。

  浑河血战证明,女真的这话,纯属吹牛。

  在训练充足的明军面前,八旗也就那样。

  事实证明,历史上有名的强军,如秦军、细柳营、背嵬军、川中的无当飞军和土司兵、广西的狼兵、初期的女真兵以及后来的索伦兵,都具备一个共同的条件:军纪严明。

  这些强军分为两类,第一类,经过了严格的训练。第二类,比较的憨,不对,比较的淳朴,就称呼为土兵吧。

  当然,没淳朴到非洲河马的地步。

  和如岳家军、戚家军这种经历了严格训练的士兵相比,以女真八旗为代表的土兵,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凶悍,一个是听话。

  凶悍,是在深山老林里,饥一顿饱一顿,整日渔猎为生所锻炼出来的。

  而听话,则是来自于落后,什么事都听头人的,头人说能做就能做,说不能做就不能做。

  为什么蛮夷总说汉人狡诈,是因为自己本身的文明开化不够,脑子他就转不过来那个弯儿,汉人的精打细算,锱铢必较,在这些人眼里就成为了奸猾狡诈。

  所以啊,越是聪明的人,在冷兵器时代就越难以成为精兵。

  后世,在军事现代化前,很多将帅征兵时,都是优先选择农村子弟,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节 上一节 424/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