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72节

  “到时候我们可就真的万死难辞了。”

  “可是,这么好的机会。”

  见到杨镐杨镐这么怂,毛文龙眉头一皱,有些不满。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作为一个和军将经常打交道的人,杨镐自然是看清了毛文龙的情绪。

  “剿灭建奴的大部队,必定是要熊经略麾下的主力来做,我们不能越俎代庖。”

  “否则你就算是立下了功劳,有的人也能定你的罪!”

  “谢兵马使大人教诲。”

  听完了杨镐的话,毛文龙一颗躁动的心总算是安稳了下来。

  朝中有人好做官。

  现在他能靠上的,也就只有杨镐了。(本章完)

第246章 毕自严的第一策

  建奴又去掠夺朝鲜的消息传回顺天,从皇帝到内阁,再到六部,反应出奇的一致——好的,知道了。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对于朝鲜这个逆子,如今朝廷各部高官的看法与皇帝一般:当年爹出钱出力,帮你把闯进家门的匪徒轰走,你现在也是时候给爹回报了,吸引好火力。

  他死不死,谁儿子啊。

  如今的大明根本就顾不上朝鲜,自己的事儿都掰扯不明白呢。

  现在大明朝堂上的首等事,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毕自严。

  新政的执行需要三个部门的配合:吏部、户部、度支司。

  毕自严是个经济之才,他的变法,首先就要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入手,用经济制度的变更,给吏部创造一个整顿吏治的机会。

  否则吏治不整顿,别说变法强国了,能再像万历后期那样,硬挺下去都是好的。

  整顿吏治,可不仅仅是什么反腐倡廉。

  这是一个涉及到了人材挖掘、任人用事、事务监督、职责考核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而反腐,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环。

  这根本就不是喊几句口号,上几道奏章就能焕然一新的。

  这需要一个实际的执行过程。

  现在,毕自严就决定,将当年张居正和王国光走过的路,再给走上一遍。

  而要这么走,必然是要先过程序。

  于是乎,由内阁首辅毕自严上书,请开内议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天启元年,五月廿一,戊午日。

  宜结亲、会亲友、出行、乔迁、纳财。

  忌行丧、上梁、作死。

  六部九卿的主官,外加内阁首辅毕自严、内阁辅臣韩爌,在西苑与皇帝共商国事。

  是的,韩爌时隔多日,终于又见到皇帝了。

  看着龙书案后阅读奏章的皇帝,韩爌感觉鼻子有些发酸。

  这个皇帝,太不把他们这些顾命大臣放在眼里了。

  如今的朝堂上,旧人不在,俱是新人。

  “这六册记账法,既然是你与周应秋根据昔年是昔年张江陵变法之时所留文献所定,就由你与周爱卿来给诸位臣工说说吧。”

  放下手中的本子,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问道。

  理科生看账目条理,有些头晕眼花。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问话,毕自严从椅子上站起,拱手道。

  “议事,坐下说。”

  见状,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毕自严坐下。

  这要是每次都站起来,很费膝盖的,大明如今缺少财务人才,可不能累着了。

  “昔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以考成法课六账法,清天下钱粮,方才致政通人和。”

  “在下才学浅薄,只能萧规曹随,请行此法。”

  说着,毕自严就开始给在场众人解释起了什么是六册记账法。

  内阁手中拿一本记录中央朝廷和地方钱粮流转的《外册》。

  户部手中拿一本记录所有钱粮收入的《总账》。

  布政使和下级各府县官员手中拿一本《鱼鳞册》和一本记录本省内部钱粮流转、征收的《内册》。

  度支司手中再拿一本记录钱粮进出的《度支册》和一本记录交付凭证的《堪合册》。

  虽然他如今的政策是在王国光的政策上进行调整,作为在崇祯时,能将天启后期,阉党搞的收支不平衡的朝廷重新理的能运转的人,毕自严的能力是充足的。

  他留下的《度支奏议》,影响了后来的清代财政政策,很多具体的施行条目,更是雍正执政的重要依据。

  随着毕自严讲完,周应秋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账目考成条例》,给众人讲起了考成法的实际应用。

  巡抚和管财政的衙门,要将钱粮的进出堪合造册,送往度支司、户部核查。

  堪合册与凭证,要写清具体的内容、时间、经办人等事项。

  然后两部会将核查结果送到吏部,供吏部考功司选优任能,罢劣黜贪了。

  若是最终送到的堪合册,算出来的账目,与各部手中的账本对不上,那可就别怪吏部动手无情了。

  “诸位爱卿对此法,有什么看法?”

  待到周应秋讲完,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问道。

  “。。。”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这两人的联手,是早有准备的。

  而且看看这熟悉的一幕,吏部、户部、度支司三方合作,这不就是当年张居正变法的阵容么。

  沉默了没一会儿,身为内阁辅臣的韩爌出声道。

  “如此记账,是不是繁琐了一些?”

  手中有毕自严的奏本的抄本,韩爌看了好大一会儿,还是不得要领。

  但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么记账,很是浪费人力。

  而且,确实不好贪污。

  “繁琐是应该的,防止贪污嘛。”

  听到韩爌的话,坐在他对面的户部侍郎董应举出声道。

  “每笔钱粮出入,必存于两本,乃至于更多的账册之中,有借必有贷,有出必有入,出入必相等,如此才可保证国家钱粮不会入了私人腰包。”

  “可是,此账法颇为繁复,若是不用心研习,恐怕难以掌握,若是想要推行天下,恐怕不知多少人要精心学习才能上任。”

  此时,韩爌也是站在推行政策的方向上考虑。

  “韩辅多虑了。”

  听到韩爌的话,毕自严笑了笑道。

  “度支司查国帑账目之时,很轻松就雇佣了一些精熟账目的账房先生,地方若是行次法,没什么困难的。”

  “嗯。”

  听到毕自严的话,韩爌沉默了下来,没有再说什么。

  他想不出什么阻止的理由了。

  “此法的本意,是为了杜绝地方官吏上下起手,绝徇私舞弊之举,然而此法一出,各方官员走动必然频繁。”

  突然,工部尚书徐光启出声道。

  “可若是各方官吏沆瀣一气,将账本做平,不依旧能欺上瞒下,侵吞朝廷钱粮吗?”

  “徐爱卿多虑了,朕这御书房就这么大点儿,十来个人议政,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地方官吏要真能将这么多的账都做平,上下沟通顺畅了。”

  对众人露出了一个开朗的笑容,朱由校出声道。

  “那朕就该派虎贲卫去到地方上,将能把这么多账目都给做平的人带来京师,让朕好好的瞧一瞧,有什么本事了。”

  朱由校说话的时候,虽然脸上是带着笑容的。

  但在场的众人那个不是人精,皇帝话里的意思分明是:地方若是真的能做到这种程度,就该调军队去平叛了。

  “陛下此言有理。”

  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徐光启拱手应道。

  “臣还有一问,此法是先在顺天府试行,再推行天下。”

  “亦或是,直接颁布天下?”

  徐光启的这个问题,就是先试点,再推行,还是直接推行。

  “先试点,再推行。”

  还未待皇帝说什么,毕自严就出声道。

  “待理清顺天及周边府县账目,就可以推而广之,施行天下了。”

  说着,毕自严还补充了一条。

  “考成法亦是如此。”

  随着毕自严说完,堂中陷入了一阵沉默。

首节 上一节 272/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