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67节

  “见过英国公。”

  “刘掌柜。”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还是给宫里办差的笑脸人。

  张维贤对刘正阳也行了一礼后,转身挥手让人开始将自己来世马车上装着的箱子卸下来。

  “五万两白银,存在这兴旺银号。”

  张维贤是个干脆人,直接就表明了今天来的目的。

  “谢英国公捧场。”

  听到张维贤的话,刘正阳连忙拱手笑着道。

  “英国公放心,银子存在这兴旺银号,丢不了,不管英国公何时要用,保证立马都能给您提出来。”

  “想来英国公也是听说了,我们这兴旺银号还兼着给朝廷兑换银币的活儿。”

  “英国公是今日第一个来的,小人就做个主,给英国公兑五千枚银币,您若是要用,立马就能为您装箱。”

  “那可就谢谢刘大掌柜了。”

  闻言,张维贤当即笑了起来。

  这些是早就商量好的,两人现在是特意站在大街上说这话,给别人一个信号。

  银号刚开业,让人来存银子给你捧场,肯定是要给好处的。

  为此,刘正阳可是拿了不少的银币份额出来。

  随着英国公拉着银子来存,紧接着就是不少的在京勋贵来存银。

  而且数量还出奇的一致,没有一家存银的数量高过五万两。

  个顶个的,都是人精。

  皇帝开银号,虽然让宫里的太监来和大家打过招呼,让他们捧场,并且说了不是要贪各家的银子。

  虽然大家要给皇帝这个面子,但也怕被皇帝给阴了钱财,所以都经过了商量。

  存肯定是要存的,但不能存多。

  每个人意思意思就行了。

  随着到场的勋贵、商人越来越多,兴旺银号也就忙碌了起来。

  而再当这些人离开时,一个个都带着装银币的箱子,一个消息也在京城传了起来。

  在兴旺银号存银,能拿到兑换银币的份额。

  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京城更多的商人也开始往兴旺银号汇聚,试图打听兑银币的事情。

  当时间来到傍晚,兴旺银号封铺之后,后堂。

  “把这个小子丢出去,连算盘都拨不清楚,当什么账房。”

  “账房,再来几个账房先生,这边的人手不够。”

  “这个算错了,找几个人,重新算。”

  “快点,今天是第一天,账目一定要算清楚,千万不能马虎。”

  “谁敢给老子捅出个篓子出来,老子弄死他。”

  后院,随着各个柜台掌柜的吼声,一群账房在忙忙碌碌的打着算盘。

  “对账,快对账,晚上要封箱的,提前演练了那么多遍的规矩你们都忘了吗!”

  “现银封条贴好,那边押运的已经在等着了。”

  “新来的银币加紧入库,谁敢爪子乱伸,老子给他剁了。”

  “账目都拿过来,算好之后呈上来。”

  后堂里,几乎没有一个人闲着,每一个人都很忙碌。

  而各个分科的执事,更是在大喊大叫。

  此时,刘正阳满头是汗,不停的拿着一本本账簿对账。

  在他的不远处,坐着的是冯祝。

  冯祝这个太监,对于账目不太纯属,但他有本事,那就是知道什么人,该用在什么位置。

  这给皇帝开银号,他还特意找内财府的杨成秀要四五个熟于算盘的账房。

  “公公,总账出来了。”

  经过了一个时辰的敲打,刘正阳得到了今日的总账。

  “今日共计兑换银币十二万枚,存银七十五万两。”

  虽然知道今天来存银的人都是来捧场的,但对于这个数量,冯祝还是很吃惊。

  “这可真是个捞银子的好门生。”

  看着名册上写着的一行行存银记录,冯祝心里不由的暗叹道。

  但随即想到自己把兄弟冯才脸上的熊猫眼,他脸上的笑容就变的幸灾乐祸了起来。

  这么多的银币,可都是要宝泉局铸成银币的。

  宝泉局主事赵晗忙碌,宫里派去监督的太监自然也是闲不下来的。

  心里笑了一会儿,冯祝就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他可没忘了他来这里的目的——盯着统计大明南北商人的分布。

  “都是什么人来存的银子,分清楚了吗?”

  “分清楚了,这是账簿。”

  闻言,刘正阳连忙将另外一本账簿捧到了冯祝的面前。

  “很好,让人将总账再造一册,送去内务府。”

  “是!”

  ps:读的时候注意下这章的章节号(本章完)

第242章 对外情报工作一定要抓紧

  拿出一张宣纸在桌子上铺平,示意刘时敏开始研墨,朱由校开始构思如何才能完整的将晋商的商业网络划拉到自己的碗里来。

  首先,锦衣卫的密探肯定是要渗透进去的。

  只有慢慢的摸到对方核心人物,尤其是那个青史留名的“范进都斗”的身边,才能掌握对方的商业秘密。

  其次,晋商的商路也要想方设法的利用起来。

  如果说大明的经济政策是脆弱的和春天的冰面一般,一脚踩上去就有可能踏空。

  那么蒙古人的经济政策,只能说约定于没有。

  自从和大明开了互市,察哈尔等部的蛮子就已经让驯的差不多了。

  可惜的是,历史上是让螨清摘了这个果子。

  最终,还要考虑到朝堂上的影响。

  晋商不单单是一群商人,这群人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庞大的政治团体。

  代表人物就是在张居正逝世后,接任了内阁首辅的张四维,这个首鼠两端的人。

  不过,此事要往前推到隆庆年间。

  自徐阶回乡后,高拱当政,和当时的兵部尚书王崇古一起弄了一件大事儿:奏准封横行塞外五十余年,威制草原诸部的俺答为顺义王,双方开了互市。

  然后,边关大同安稳了。

  这个王崇古是谁呢?他是张四维的舅舅。

  《明史》中记载,张四维家里是晋商的一员,非常的有钱,他家当年读书的时候,买书都是论车拉的。

  此外,因为王崇古和高拱的关系,张四维也和高拱有香火情。

  哎嘿,你就说晋商的这波秀不秀吧。

  “朕记得,韩辅,也是山西人吧?”

  提着笔,看着笔思索了半响,朱由校突然向刘时敏问道。

  “他是山西哪儿人来着?”

  “回皇上,蒲州的。”

  闻言,刘时敏当即回答道。

  皇帝问起来的时候,随时能答的上来,这都是他这个司礼监大珰应该有的职业素养。

  “万历皇爷爷时,内阁首辅张四维,是哪儿的人?”

  感觉自己的记忆有些混乱,朱由校又问出了一个名字。

  “这。”

  对于这个问题,刘时敏眨巴了下眼睛。

  这几十年前的人了,有些超纲。

  “奴婢让人去查查。”

  然而,还未待刘时敏走远,就听到正在堂中的骆思恭道。

  他六十四了,张四维当首辅的时候,正是他爹骆安任职的时候,所以他还记得。

  “微臣记得,张四维也是山西蒲州人。”

  “嗯?!”

  听到骆思恭的话,朱由校的瞳孔瞬间就缩小了。

  好家伙,弄了半天,晋商就在我身边?!

  “你方才说,那范家,是在天津买的粮,然后北运卖给建奴的?”

首节 上一节 267/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