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60节

  最终就会在朝堂上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相互之间争夺话语权。

  但新上来的小皇帝,突出的就是一个精明和强势。

  对于内阁辅臣一点的尊重都没有,他这个内阁辅臣,做的可谓是相当的憋屈。

  别说是像张居正这种名辅一般,权压六部了。

  就是像万安、刘珝、刘吉三人,这种纸糊阁老都做不到。

  人那三人起码还能时不时就和皇帝见上一面呢。

  他呢?一个多月没见过皇帝了。

  现在随着毕自言的入阁,恐怕他的权力也就剩下起草圣旨了。

  就在韩爌感叹自己权力被削的时候,官应震的府邸上。

  “吴兄,我已经致仕,这些事情,还是别来寻找我了。”

  看着来寻自己的太常寺卿吴亮嗣,官应震有些无奈。

  “那陈鹏的案子我也听说了,敢在皇帝盯着的时候玩这出,死的不冤。”

  “道理我都懂。”

  听到官应震开口就拒绝了自己,吴亮嗣也不意外。

  万历留下的朝堂,是干净的。

  齐楚浙宣昆诸党。

  齐党只剩下个亓诗教勉强能提的起来。

  浙党自沈一贯倒台,给事中姚宗文因为跪请天子回京,被下了刑部后,几乎散伙。

  而他们楚党,也就剩下官应震和吴亮嗣等大猫小猫三两只了。

  现在官应震已经上书致仕,接下来楚党在朝中就将更是势弱。

  “如今天子振奋,想要再兴大明,官兄就不欲一显胸中抱负,承张江陵之志,振兴大明吗?”

  看着脸上写着颓废的官应震,吴亮嗣不由道。

  如果说东林党的章程是啥事儿都想管。

  那么楚党的章程就是效仿张居正,再行变法。

  当然,变法过程中,出点儿意外什么的,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嘛。

  “昔年,江陵相公有言,吾非相,乃摄也。时至今日,我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闻言,官应震沉默一会儿后,长叹一声道。

  “其变法能有成效,乃是因为天子年幼,他又与冯保想善,窃了天子权柄。”

  “当今天子,你我也都是见识过的,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恐怕张江陵在世,也要落的个狼狈而归的下场。”

  听到官应震的话,吴亮嗣也跟着点了点头。

  “是啊。”

  皇帝有主见,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看到的。

  特别是张居正在前面开了一个的头后,他们这些自诩楚党的人,当然想要权倾朝野了。

  “你失了锐气,我却没有。为臣者,自当以忠君办事为上。”

  想了一会儿官应震致仕不干的原因,吴亮嗣也跟着情绪低落了一会儿。

  但不久之后,吴亮嗣就突然抬头道。

  “如今天子振奋,有再兴大明之志,新的内阁首辅毕自严又颇有才干,又是陛下的讲筵官,我自当舍命相助。”

  听到吴亮嗣的话,官应震猛的抬起头来,看向对方。

  “你想做什么?”

  “我做了一辈子的给事中,言了一辈子的事,劾了一辈子的人。”

  从椅子上站起,吴亮嗣理了理自己的衣袖。

  “此番新政,必是要留下我的名的。”

  话说到这里,意思也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

  他吴亮嗣,投毕了。(本章完)

第236章 武略院演武

  日当正,西苑,皇帝的御书房内。

  “有多少了?”

  放下手中的笔,朱由校舒了一口气,看向身侧的刘时敏问道。

  “回皇爷,已经有一百三十多道。”

  闻言,在皇帝身侧另外一张小桌子上办公的刘时敏抬头,数了数自己桌上已经有的奏本,小声的道。

  “俱是弹劾董应举与邓士亮的。”

  “言曰他们当街杀戮朝廷官吏,有损国体。”

  在刘时敏身前的小桌上,摆放着司礼监送来的奏章。

  因为刘时敏要在皇帝身侧听用,所以司礼监的批红都是几个秉笔太监批红后,简单写下条陈,送到刘时敏手边,方便他在皇帝问起时,对事情有个了解。

  “三十多道,真闲啊。”

  闻言,朱由校摇了摇头。

  “谨守本职。”

  提笔写下了四个字,递给刘时敏。

  “全都批这个字。”

  “奴婢遵旨。”

  从皇帝的手中接过皇帝写下的条子,刘时敏一躬身,连忙回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往奏章上誊抄。

  对于这种一群人一起因为一件事而上书的事情,这是一直以来,皇帝的处理方式。

  现在他往官员奏本上批示的这四个字,他这些日子都已经看过太多了。

  如今的大明,有太多的人想要兜售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其人的奏本,进了司礼监后,往往就会得到这么个批示。

  虽然在处理一些“垃圾”奏章,但刘时敏的眼神却忍不住往皇帝桌案上的那堆奏章上瞄。

  那堆奏本,可都是弹劾毕自言的。

  不知道刘时敏在想什么,朱由校此刻的注意力都在董应举的新政报告上。

  有了国子监监生的帮助,顺天府的田亩清丈工作执行的非常迅速。

  短短半月,就已经清丈出三十多万亩田地,进行造册。

  而与此相对的就是,被举报的贪官污吏数量呈现一个直线上升的趋势。

  “各个该杀!”

  看着董应举对贪官污吏的奏报,朱由校忍不住暗骂一声。

  他此刻体会到了雍正为何在晚年,会怒骂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他根据最初的大明俸禄,翻了三倍给发放实银。

  别的地方且不说,这顺天府的官员,拿到手的可都是实打实的银币,在市面上,一枚银币能当二两花的真家伙。

  就这样,居然还有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贪污受贿,给他搞事儿。

  而且,根据董应举的奏报,这些人玩的还挺花的。

  和清丈科勾结的大户,把百姓田亩划分到自己名下的,这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更多的是指着荒山说是田亩,然后应给百姓多造地契的。

  更有过份的,居然有一队国子监的监生,居然敢改动量具。

  对着朝廷做出的标准弓,又多弄出了大弓小弓两种测量工具。

  大户的田亩用大弓,这样测量出的田亩数量就比实际田亩数要少,地契也有了,账本也做了,但结果却能少缴税。

  而对小民,则是用小弓来量,这样测量田亩就比实际田亩要多,地契上虽然写的多了,但百姓承担赋税也更多了。

  “队伍混进了坏人啊。”

  看着这五花八门、手段齐出的搞事人才,朱由校这个后世人都忍不住感叹一声,还是你们会玩。

  在这个没有遥感手段进行监测的年代,丈量田亩这件事上,猫腻太多了。

  “感觉这些个生员用起来也不是很顺手啊。”

  看着董应举在奏章的最后强调,这些个生员存在偷懒的问题,顺天府的清丈工作可能还需要一个月后,朱由校又感叹一句。

  “要不让武略院的生员去?”

  突然,朱由校脑子里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但随即,朱由校就将这念头抛之脑后。

  军官培养学校,现在还是先以培养军官为主,别搞幺蛾子了。

  手指在奏本上敲动,朱由校思索着该如何解决丈量田亩过程中的问题。

  想要完全杜绝贪官污吏,肯定是做不多的。

  当年朱元璋剥皮实草,各种手段齐出,最后官吏不够用,让犯罪官员戴着枷锁上工的手段都出来了,但贪官依旧如同飞蛾扑火一般的往上涌。

  手指在桌面上轻点,朱由校心头突然冒出了一个词语,用魔法打败魔法,让当官的自己想办法。

  顺道看能不能再捞一两个那种,只想着要官帽子,不顾同僚死活的人才出来。

  “将朕圈出来的这段话,抄录出来,交给通政司。”

  思考了一会儿后,将手中的奏本递给身侧一个司礼监当值的太监,朱由校吩咐道。

首节 上一节 260/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