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28节

  分步骤生产、管理,很新颖的管理方式。

  这是徐光启的对石景厂的第一印象。

  石景厂的生产方式,是一厂挖矿,二厂炼铁,三厂加工。

  三厂互不干涉,却又紧紧联合在一起。

  根据赵爽所言,这是皇帝亲自设定的。

  而同样由皇帝提出的管理方式,还有工钱的发放。

  重体力劳动的工钱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而工匠的工钱,则还引入了一条叫做“工级”的东西。

  根据工匠所属级别不同,每月能拿到不同的基础工钱。

  而除了基础工钱后,还有绩效工钱,是按照劳动量发放。

  皇帝的这套工钱政策出来,据说石景厂上下的劳动积极性非常的高。

  看着路边走过的工匠,徐光启有些感慨。

  皇帝是舍得花钱的。

  将这些历代都是匠籍的工匠从户籍簿上解脱出来,然后又给增加了收入。

  这些人对皇帝的感恩戴德,已经不能言表了。

  突然,徐光启见到一群工人推着一辆辆车,运着一节节铁条,进入了这间工厂。

  看着这些工人车上的铁条,徐光启忍不住上前在一车的身前站住脚,拦住对方,伸手摸了摸车上的铁条。

  “你们这是要做何事?”

  “嗯?”

  被徐光启拦住的那壮汉抬头一看,就见到一个身穿粗布衣物的老者,正在双目紧紧的盯着自己。

  看到对方脑袋上的乌纱帽,这壮汉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我们要铺设铁轨。”

  “铁轨?”

  闻言,徐光启皱了皱眉头。

  这又是什么东西?

  “是皇爷的发明。”

  就在徐光启还想问什么的时候,郭真跟个鬼魅一般,突然出现在了徐光启的身侧。

  “杂家带徐大人长长见识。”

  说着,郭真对徐光启做出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见状,徐光启眉头跳动,跟了上去。

  上好的铁料,打造成没用的铁条,这不是浪费么。

  带着徐光启一路向着后山走了许久,一行人才算是到了目的地。

  然后,徐光启就睁大了眼睛。

  “就是这个,徐大人没见过吧。”

  指着正被一头头骡子拉着行驶在铁轨上的矿车,郭真自豪的道。

  虽然是皇帝的主意,但却是他亲自监督弄出来的,郭真当然有自豪的资本。

  “有了这些铁轨,现在石景厂的矿石运输可快了。”

  “铁轨是这么个用处?”

  看着被骡子拉走的矿车,徐光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矿石的运输,是一个重复、劳动量大、繁杂的工作。

  用轨道在固定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构成一个循环。

  虽然耗费了很多的铁料,但的确是提供了方便。

  “这都是皇爷想出来的,虽然造起来很贵,但运输矿石确确实实是方便了很多,也节省了很多的人力。”

  看到徐光启恍然的脸色,郭真耸了耸肩膀接着道。

  “目前,这个轨道和矿车,还只是在测试阶段,只在石景山的铁矿到炼铁厂有这么一段。将来我们还打算在西山那边也建一套,方便运输。”

  “能增加产量,是好事。”

  听着对方的话,徐光启点了点头,然后一转话头道。

  “不过,这上好的铁料铺在路上,你们就不怕有人给偷了?”

  “偷?谁敢偷?”

  闻言,郭真翻起一个白眼。

  “铁轨哪怕是在晚上,都是有专门的护卫巡查的。”

  “再说了,偷铁轨可是要被罚去西山做三年苦工的。”

  “。。。”

  听到郭真的话,徐光启的额头上浮现出几条黑线。

  这是皇帝的惩罚规则吧。

  这肯定是皇帝的惩罚规则吧。

  皇帝这是罚人去做工罚上瘾了吧。

  ps:别说什么马拉火车这种事可笑,轨道交通最早的用途,就是为矿场提供畜力运输。

  还是没思路,明天接着整理。

第213章 矿税又来了

  回京之后,先归家洗漱休息一日后,徐光启方才至西苑面圣。

  被太监领着进了西苑,徐光启就看到皇帝正一边吃着早点,一边手中拿着份报纸在读。

  “臣徐光启恭请圣安。”

  来到皇帝龙书案前,徐光启躬身道。

  “平身。”

  挥了挥手,朱由校示意对方不必多礼。

  而后,朱由校将手中的报纸递给刘时敏道。

  “朕圈出来的几个地方,让宣政司改一改,然后刊印吧。”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一躬身,从皇帝手中接过报纸,而后匆匆而去。

  大明邸报的外刊,又名《京报》。

  现在是由通政司下的朝报局负责刊印管理,由通政司初审,皇帝终审后,方能发行。

  两人擦肩而过,徐光启眼神微移,看到了刘时敏手中报纸上被圈出来的税和死两个字,徐光启心中微微一冷。

  上期的报纸他看过,上面写的是朝廷对偷税漏税的举报措施。

  这期税和死来两个字放在一起,不由得让人心下一寒。

  “徐爱卿,今日进宫,是为何事?”

  放下手中的勺子,用丝巾擦了下嘴角,待宫女将碗筷等物拿走后,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问道。

  “回陛下,臣为朝廷开支而来。”

  见到皇帝已经结束了用饭,徐光启当即就拿出一份奏本,交给身侧的太监后道。

  “自陛下废匠籍以来,兵部开支尚且不知,但工部开支已近五万两白银。”

  “工部如今在兴各种大工,臣估计后续还会增加。”

  “这个啊。”

  翻看了两眼奏章后,朱由校叹了口气。

  “徐爱卿难不成以为,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情,能长久吗?”

  “这。”

  闻言,徐光启也跟着叹了口气。

  大明的工匠连年都在流失。

  为什么?活不下去了呗。

  那些个工匠,为了活命,渐渐的也就只能沦为勋贵富豪的家仆了。

  “可是,朝廷岁入连年减少,长此以往,恐怕会入不敷出。”

  “该增加的增加,该减少的减少,不能因噎废食。”

  从身侧拿出自己总结出的一份条陈,让太监转交给徐光启,朱由校接着道。

  “这是朕从前朝要典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徐爱卿看看。”

  “臣遵旨。”

  闻言,徐光启从太监手中接过皇帝的读书笔记,仔细的看了起来。

  嗯,字一如既往的糟糕。

  “前汉少府、大司农。”

  “李唐少府,工部。”

首节 上一节 228/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