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94节

  至于说人为制造残疾,上街乞讨?

  那个不叫贩卖人口,那个叫采生折割,属于要被活剐的重罪。

  手在桌面上敲动,朱由校在思索着为什么会出现鬻儿卖女的问题。

  很明显:百姓太穷了,上层太富了。

  “要消灭的,是贫穷本身,而不是因为贫穷而活不下去的人们。”

  嘴里呢喃着后世的一句话,朱由校下定了一个决心。

  当夜,顺天府城中。

  千户沈炼邀请了几个锦衣卫百户过府议事。

  不过,本该主持会议的沈炼,此时却是在书房同过来串门的陆文昭喝茶。

  “皇爷让你去查的是啥事儿啊?你叫来这么多人。”

  盘腿坐在沈炼的对面,陆文昭捻了颗花生米丢进嘴里,看向沈炼问道。

  “皇爷今天出城踏青,回城的时候,遇到个卖了女儿给人牙子的老头儿,他进京来寻据说是今年进宫的女儿讨赏。”

  给陆文昭倒上一杯茶,沈炼看着对方的眼睛,严肃的道。

  “但今年宫内没有再进过民间秀女,皇爷觉得是有人打着皇爷选秀女的名义,从乡下搜揽俊俏女子。”

  “皇后千岁知道瘦马的事情,给皇爷说了,皇爷让我们去查查,是真的假的。”

  “瘦马的事儿?”

  听完了沈炼的话,陆文昭嚼花生米的嘴顿时就听了下来。

  “那些养瘦马的人,背后都是有背景的,伱查的时候,小心点儿。”

  “嗯。”

  闻言,沈炼默默的点了点头。

  这个他当然知道。

  能养瘦马的,肯定不是小门小户。

  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将大明的最底层、长的俊俏的女孩子,甚至于男孩纸,收买回去后,培养技艺。

  培养什么技艺,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技。

  然后,会被分为上等和下等。

  下等就会被送进各种私妓娼馆之中,四处贩售。

  而上等,则是会被安排,传出艳名,进入上层社会,组成风流士子的美名。

  到了崇祯年间,乃至于皇帝都被拉进了这条产业链中。

  崇祯起码是收过来两个扬州瘦马的。

  一个是他后宫的田贵妃,这位曾今弄的崇祯和周皇后正面起冲突。

  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让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的陈圆圆了。

  顺便一提,陈圆圆能进京,就是田贵妃之父田弘遇献给崇祯的,然后崇祯将陈圆圆赏给了吴三桂。

  顺便一提,历史上的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全都是扬州瘦马。

  这八个人可谓是扬州瘦马的顶峰了。

  不过,就算是名扬天下,能得到善终的也没几个。

  大多数的瘦马,都是一个被送到烟花柳巷之中,以卖身为生,最终疾病缠身,无人照顾,死后一张草席就是终结。

  而在培养过程中,为了防止这些小丫头逃跑,就出现了一种让现代人无法理解的“美感”——裹小脚。

  下层社会的妇女是不缠足的——缠了足还咋干农活,农村的妇女可是要顶半边天的。

  最初的裹小脚,就是流行在上层社会。

  而这些裹小脚的女子,就是被人为培养出的瘦马。

  然后,上行下效。

  人都是羡富慕贵的,这外面的不敢弄,家里的还不好弄?

  在这种风气下,裹小脚就莫名其妙的流传了开来。

  对于这种浪费劳动力的行为,就算是螨清官府用杀脑袋的方式阻止,都停不下来。

  “瘦马背后的事儿不好查,你从具体的事儿上查吧。”

  摸着自己的下巴思考了一会儿,陆文昭看着沈炼道。

  “先查是谁活得不耐烦了,敢假借皇爷的名义收揽女子。”

  “查出来后,将情况报上去,看皇爷会如何处理。”

  “受教。”

  闻言,沈炼对陆文昭拱了拱手。

  这就是背后的问题太严重,如果做事儿太殷勤,会被人记恨。

  所以选择抽陀螺,一抽一动了。

  “你慢慢喝着,我先将活儿给这些人安排下去。”

  “去吧。”

  闻言,摆了摆手,陆文昭示意对方且去。

  次日一早,西苑之中,朱由校召见了户部侍郎袁世振、宝泉局主事赵晗、工部尚书徐光启、宝源局工部主事王源。

  “陛下,京师商户最近有屯币之风,宝泉局每日放入京师的三万枚银币不够用,远远不够用。”

  被皇帝召见来后,度支司正卿毕自严当即就抱着手对皇帝说道。

  “刚开铸的时候,产量很低不算,但产量提高后,每日往民间兑银三万枚,都已经到现在了,怎么还会有人抢?”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感觉到很是不理解,出言问道。

  皇帝的话音落下,堂中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宝泉局主事赵晗的身上。

  “回皇上,现在不止是京城的商贾在兑,整个北直隶,乃至于河南、山西、山东的商贾都在往京师赶,想要兑换银币。”

  见到众人的目光,赵晗当即回答道。

  “特别是听说了,虽然宝泉局给南直隶诸省兑多的银币,但抽的火耗却更多的事情后。”

  说着,赵晗的脸直接就苦了起来。

  “铸不完,根本铸不完。”

  “陛下,大明缺钱啊。”

  见到赵晗说铸不完,毕自严拱着手道。

  “自洪武元年(1368年)起,至今(1621年)已有两百五十三年。”

  “然洪武年间有宝钞发行,永乐年间,成祖广铸铜钱。但自此之后,直至世宗嘉靖年间,朝廷再未广泛铸造钱。”

  “后世庙初年虽广铸新钱,但也没坚持几年,及至万历初年,张太岳推行一条鞭法,用白银收税,这银子也就成了大明实质上的钱。”

  “今陛下欲推行银币,再行金银之禁。”

  说到这里,毕自严偷的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而后接着道。

  “就需要将历代先帝年间就该铸造的银币都给铸了。”

  “臣查阅史册,前宋之时,年铸钱量在百万至三百万贯,乃至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五百万贯。及此,前宋依旧钱荒。”

  很明显,毕自严是做过功课的,当即就用数据和皇帝说话。

  “民间百姓多喜存银,若想要银币在民间畅通,百姓皆用,臣以为全天下需要放入一万万枚银币,才能保证银币流通。放入五万万枚银币,才可禁止纯银交易。”

  毕自严的意思就是,大明欠下民间的钱太多了,现在要再想要禁止纯银交易,推行银币,就需要先将历年欠下的钱债还上。

  若是铸造量不够,百姓是不会听朝廷的,全都使用银币的。

  “五万万枚?五个亿?”

  听到毕自严的话,在场的众人都忍不住手指掐算了起来。

  宝泉局为了提高产量,可谓是用尽办法。

  四班倒、流水线,这些能提高产量的方式,宝泉局都用上了。

  现在日产量是最低十五万枚,高的时候能达到二十万枚,月产量在五百万枚左右,年产量就是六千万枚。

  那么要铸完这五个亿银币的订单,就需要不停的铸造十年。

  对于毕自严所说的五亿枚银币估算,朱由校表示怀疑。

  他隐约记得,根据后世统计,明朝民间的存银量起码在八亿以上。

  不知道哪儿来的史料,李自成抄北京,抄出了七千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不知道有没有夸张,但若是属实,北京城的存银量就应该在亿两以上。

  这现在推行新的货币政策,四舍五入一下,这就是两百年的钱债要还啊。

  “陛下,这还只是新铸。”

  看到堂内众人沉重的脸色,毕自严又补充道。

  “若是朝廷不新铸银币,则民间就会钱荒。”

  “较之前宋,我大明又多辽东、燕云之地。”

  说着,毕自严停顿了一下道。

  “还有北方的蒙古诸部与我大明互市,他们每年的卖马银也不是个小数目。”

  “若依前宋年铸铜币三百万贯之数推算,我大明想要民间再无钱荒,则每年就需多铸最少五百万枚银币。”

  “一年十二个月,这五百万枚银币,就需要一个月时间去铸,剩下的十一个月若是用之还旧钱,则需宝泉局铸造十五年。”

  “。。。”

  听到毕自严的话,堂中的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194/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