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89节

  眼前放着的是刘时敏亲手写的开场词,朱由校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

  而底下的士子,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听到皇帝的纶音,此刻一个个都将耳朵竖的跟兔子似的。

  不过好在,皇帝手中的铜皮喇叭有放大声音的作用,而且皇帝本人也是中气十足,字正腔圆,每个士子都能听的清楚。

  “前元暴虐,方有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吊民伐罪,驱逐鞑靼,重开华夏之天。”

  “我大明国祚传今已历十四帝,爱民两字,乃我大明之根本。这四个字,尔等要铭记于心,倘或有失,则朕无颜见列祖列宗,尔等亦不为我大明臣子!”

  说着说着,朱由校突然话锋一转,说到了“爱民”的执政纲领。

  大明驱逐鞑靼,吊民伐罪,解万民于吊悬之苦。

  这个政权的本质,就是保证下层百姓有条活路。

  然而,经历了两百年的世事变迁,爱民两字早已从官员的脑中离开。

  时至今日,朱由校就要再次将这个理念重新提起来。

  皇帝的执政根本是爱民,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当皇帝爱民时,下面那些有心做事的臣子自然也就有了一个指引方向。

  今日,朱由校的话不仅仅是给这些士子说的,更是说给大明上下的官员们。

  听到皇帝的话,本来只是陪同新科士子觐见皇帝的官员们,立马在内阁辅臣韩爌的带领下,纷纷离席,庄重的带着太学生们稽首应道。

  “臣等谨遵圣训。”

  又在后面补充了几句需要心中有老百姓、不得贪污受贿的鼓励词之后,朱由校就反身回了西苑。

  今天他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吏部将这些人按照各科成绩分配到相应的职位上了。

  内阁之中,六部九寺庙的主官此刻都集中在此。

  “这次官考,我们户部要二十人。”

  双手插在袖子里,袁世振看着周应秋,笑呵呵的道。

  “最初只是定下,要将这批士子分配到顺天、天津两府之中。”

  闻言,周应秋也不给袁侍郎面子,当即脸色一板。

  “顺天府有四个县,天津那边又新增了七个县,下面新设的各乡、各衙门都有官员。但京中各衙门缺官也是常态,为此我与孙尚书方才联袂上书,请求陛下将本次官考的士子再补充一部分到京中各衙门。”

  “不错,陛下心念天下万民,在顺天试行新政。此番官考,也是为了保证顺天府新政,能有足够的官员来执行而举办的。”

  听到周应秋的话,顺天知府董应举当即出来帮腔道。

  “可不能因为诸位的衙门里缺少了书吏,就想着从下官这里抽调官吏,若是误了新政,可是会令陛下大失所望的。”

  “董知府言重了,新政重要,但如今朝廷运转也很重要。”

  听到董应举的话,工部尚书徐光启笑眯眯的站出来道。

  对这个另类的京城知府,在场众人都知道,这位是皇帝新政的执行者。

  皇帝可是在上面一直盯着呢。

  “常言道,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若是京中六部官吏不足,则天下诸郡县政务难畅。”

  说着,徐光启看了眼周围的诸位同僚。

  “如今天下颓废,可万万不能只着眼于一地得失,而至天下诸郡县于不顾,因小失大啊。”

  听到徐光启的话,周应秋心中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当他不想给这些人补上啊。

  但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给不出来人手啊。

  于是,周应秋伸出一只手道。

  “五个,不能再多了。”

  “五个人?神庙、光庙的帝陵,宫中的三大门,南海子那边最近也在动大工。”

  闻言,徐光启一抖胡子,无奈的问到。

  “你给我五个人,你让我往哪儿用?”

  “对啊,人太少了,算账都不够。”

  听到徐光启出声,度支司的毕自言与兵部的黄克瓒两人也纷纷出言。

  “这点儿人手,派出去巡视各卫所都不够。”

  看着周应秋,黄克瓒直接耍起了小性子。

  “伱直接告诉我,五个人怎么做到能巡视四百多个卫所,要巡视几年。”

  “哪就十个。”

  见到六部尚书中有三个都出言反对,周应秋也只能无奈的再加道。

  “再多真的没有了。”

  说着,周应秋仿佛是捂盘子的孔乙己般,摆着手道。

  “多乎哉?不多也!”

  “哈哈哈~”

  见到周应秋的动作,在场的众人则是纷纷大笑了起来。

  诸衙缺人,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这次皇帝开官考补人,大伙儿都很兴奋。

  比上次往县里补吏员与县令都要兴奋。

  上次是从国子监招考,明确了往下面诸县补人,没他们的份。

  但这次不一样,是往顺天、天津两府补人。

  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这京城衙门也是顺天府的衙门啊。

  就在前廷为生员分配问题而争论时。

  西苑之中,皇帝正在请阅卷的诸翰林学士用宴。

  大明卫所吃空饷严重,但光禄寺吃空饷的问题也不轻,光禄寺账面上养了两千多庖厨,但实质上有实人的,却不到七百。

  前番,皇帝下了特赦诏旨后,光禄寺进行了一轮清汰,总算是恢复了上千的规模。

  坐在上首,手里拿着个满头,就着自己媳妇儿做的酸辣土豆丝下饭,再看看下方翰林学士吃的烩三牲,朱由校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敢吃,光禄寺的厨子做的菜,他是真的不敢吃。

  也只能给这些大臣赐宴的时候,这些厨子才能用的上了。

  这要是吃死人了,他睡觉都能笑醒。

  待送走众翰林学士后,从宫女的手中接过毛巾,擦了把脸,朱由校不经意的向刘时敏的问到。

  “平日里看你,总是板着个脸,今日怎么如此高兴?”

  “回皇爷,今日奴婢是看到皇爷又得如此多的贤才,为陛下高兴。”

  听到皇帝的问话,刘时敏当即就小小的拍了一个马屁。

  “治国不易。”

  手中拿着个茶杯,朱由校对刘时敏的马屁直接免疫。

  “有没有人因为要被分配到新设的乡官,而感到大失所望,心有怨言的?”

  “据说是有些。”

  闻言,刘时敏也不瞒着,当即给皇帝道。

  “乡下小民多不识教化,愚顽成性。那些个士子中有些是举人,如今却要去乡下的乡官、税官,乃至于县城六房的书吏,这种本是贱籍的职位。”

  “这些人,要么是畏难、畏偏,要么是心有不甘,觉得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最终却是连祖上是贱业的人都不如。”

  “朕已经废了六房的贱籍,哪儿还有贱业。”

  闻言,朱由校淡淡道。

  对这些异议,他并不在意。

  爱做不做,不做滚。

  “好日子过惯了,一个个好高骛远。”

  “不用理会他们,昔年朝廷举官过少,这才给了些进士以高位。听多了鲤鱼跃龙门的事,就会有些不符情理的想法,个个都觉得自己也可以。”

  “下诏给吏部,让他们直接行文诸衙,除非是家里有丧事,否则胆敢违令不去、自作清高的,都要严惩,直接剥夺功名!”

  “这种自作清高的风气,一定要严令禁止。”

  “奴婢领命。”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连忙躬身道。

  皇帝的话,虽然针对的是这轮新选出的官吏。

  但实质上,却是对满朝文武说的。

  孝宗过后,文官抬头,大臣们往往都有视朝廷诏书于不顾的举动。

  别的不说,从孝宗实录开始,辞新命不允这种话,就多了起来。

第192章 踏青遇蝗虫

  吏部,周应秋正拿着一本名册,一个个的对着人名。

  突然,他身侧正统计人名的孙如游转过头来,道。

  “听说有人被分配去做了乡长,很是不乐意?”

  “不乐意又如何?”

首节 上一节 189/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