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86节

  那长随闻言,一拱手就离开。

  返身回到班房内,在椅子上坐下,虽然身体很疲惫,但赵晗还是拿出一张宣纸,在上面开始写奏本。

  “时间,地点,人物。”

  思索着皇帝给朝臣定下新的上奏章程,赵晗开始写奏本。

  写了足足一刻钟,赵晗方才停下笔。

  在他眼前的宣纸上,有很多地方都空了出来。

  要等到长随调查过后,这些地方才能填上。

  接下来,赵晗就要开始每日例行的巡视工作了。

  宝泉局这差事真不是人干的。

  别的不说,光是盯着手下人,别让他们的手不赶紧就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现在皇帝给官员实俸,查贪查的比往前几十年都要严。

  月月都有官员因为贪污被杀,他可不想步了那些人的后尘。

  就在赵晗的长随调查时。

  顺天府知府董应举带着奏本进了皇宫。

  进了主殿,走过一般性见面流程后。

  董应举将自己的奏本交给太监,而自己则是立在堂中道。

  “启奏陛下,我朝开国以来,太祖鉴于前元以重税苛待天下百姓,故此所定赋税乃历朝以来最低,不过不过三十税一。”

  “但赋税虽轻,但赋税转运上,却是要求百姓将其运至县城,经胥吏贪官层层漂没,可谓是弊端广有。”

  “今陛下专设乡官,运输赋税,臣以为善。”

  总结了皇帝的政改,董应举问出了今天来的目的。

  “然,这赋税从县运至州府,再运至于京城,由那个衙门负责?”

  “赋税押解之事,由巡检局负责吧。”

  闻言,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思考了下后道。

  如今的赋税主要由卫所军兵负责,各地卫所每年差不多有十二万人在专门负责这个事情。

  “乡官征收赋税后,押送至县城,再由县中巡检局公人、衙役押送至州府,到州府后,再由州府巡检司负责派人押送至省治所,再由省治所押送至京城。”

  “臣明白了。”

  说出了自己构想的赋税押送路途,朱由校接着道。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眼下顺天府诸县赋税,直接由顺天巡检局负责押送吧。”

  闻言,董应举点了点头。

  “说到赋税押送之事,朕想来,前些日子本就应该说的一件事。”

  放下手中的茶杯,朱由校看向董应举到。

  “各地方截留赋税之事,朕思之深以为弊政,如今已经不合时宜。”

  “今后顺天府赋税,地方留三成,七成押送国帑。”

  “陛下,我朝赋税历来都是地方先留来年所用,剩余赋税再上缴朝廷。”

  闻言,董应举就是一惊。

  这是直接侵夺地方的财权了。

  大明和赵宋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

  赵宋实行强干弱枝政策,所有赋税运至开封,然后按照各地衙门上报的开支进行发运。

  这就导致地方官府孱弱无力,再加上宋朝的赋税历代最高,造反的常年都有,于是就经常发生乱民攻破县衙的怪事。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觉得将钱都弄到京城来,地方用的时候再分太麻烦了,这不是浪费钱嘛,留地方用吧。

  而为了确保地方没有瞎开预算,运粮和预算就需要和户部对账。

  然后就兑出个空印案来。

  虽然严厉惩治了空印案,但朱元璋对这种赋税截留地方的政策却是没改。

  因为保证地方官府能力,在防备民乱、天灾时候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而为了防止再发生空印案这种欺上瞒下的事,锦衣卫也就因运而生,督促百官,监督地方。

  但到了如今的这个时候,监督早就成了空谈,地方上缴赋税基本都成了定额,朝廷直接被糊弄了。

  看着皇帝,董应举谨慎的问到。

  “七成上缴国帑,此举是否有所不妥?”

  “地方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朕如同盲人摸象一般。”

  朱由校没有正面回答董应举的问题,而是靠在椅子上道。

  “京城里,朕的眼皮子底下,贪污之事屡禁不止。”

  “地方上,天高皇帝远,谁知道他们是怎么弄的,有没有贪污。”

  “朝廷定的税额,他们有没有多收。来年的预算,他们有没有多报。”

  “这些事情,你不知道,朕不知道,朝廷更不知道。”

  说着,朱由校摸了摸手上的扳指,看着董应举道。

  “以顺天府为例,先这么试试吧。”

  “臣遵旨。”

  “创业艰难,守业更是艰难。”

  看着立在堂中的董应举,朱由校长叹一声道。

  “大明至今已有两百年余,有的沉疴痼疾,要花费大力气怯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董爱卿,要珍重啊。”

  “臣谨遵陛下教诲。”

  闻言,董应举两眼一红,当即伏地拜道。

  皇帝这是问他能不能像屈原一样为国为民。

第190章 顺天府官考

  如果你现在走在顺天府的大街上,随即拉来一个路人,问他的生活安稳吗。

  你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安稳,非常安稳。

  不安稳不行啊。

  不安稳分子,这会儿都在西山挖煤呢。

  穿着便服,跟在一队衙役的身后,看着他们在给居民进行登记造册,填写新的户贴。

  袁世振满意的点了点头。

  没有刁民胡搅蛮缠,没有流氓阻碍公务。

  经过锦衣卫的多次严打,顺天府对朝廷,对皇帝维持着绝对忠诚。

  当然,这也有皇帝没事就带着几千军队在京城进进出出的功劳。

  隔段时间就有支军纪严整的军队从你家门口路过,伱也会对朝廷保持忠诚。

  “大人,这各坊的坊长虽然还未配齐,但有这些衙役在,这人口编册的进度却是颇快,这个月就能完成。”

  跟在的董应举的身侧,师爷刘意对董应举汇报道。

  “城内锦衣卫光是流民、乞丐就抓走了三四万人,没那些人在暗地里捣乱,统计起来当然快了。”

  闻言,董应举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而后到。

  “我现在担心啊,这些个衙役虽然有那些以前五军都督府,现在分配到各个巡检局的人负责管理,但却会固态复发,行那贪污索贿之事。”

  “这。”

  闻言,师爷顿时就沉默了下来。

  贪污索贿的问题。

  在大明是个事儿嘛?

  以前可能不是个事儿,但现在绝对是个大事儿。

  自从新帝上位,活剐冯、顾二人,严惩贪污后,现在就真的没几个人敢再像以前那样,光明正大的伸手了。

  但该贪的依旧照贪。

  只是将以前明面上的事放在了下面。

  “给这些衙役定的俸禄,够用吗?”

  见到师爷不说话,董应举开口换了一个问题。

  “回大人,每月给银币一枚,粮一石。”

  闻言,师爷立马就回答道。

  “足绝对够养活一家老小了。”

  “这衙役的俸禄是皇上依照士卒的标准定的,要严防发生喝兵血、吃空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顺天府内。”

  点了点头,袁世振严肃的嘱咐道。

  “我顺天府为皇上新政的首改之地,皇上可是一在看着。”

  “其他的新政执行的效果暂且不论,这贪污之事一定不能发生。”

首节 上一节 186/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