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80节

  而后的十年里,张居正一人,上顶皇帝,下压朝臣,压的整个大明都喘不过气来。

  乃至于,张居正“嚣张”的说出了那句“吾非相,乃摄也”。

  从大明两百余年的历史,乃至于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说。

  对于这么个权的不能再权的权臣,不一直是皇帝最为厌恶的存在吗?

  怎么会有皇帝想给平反呢?

  事情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是朝臣们上奏,说他张居正坏事儿没少干,但也干了那么一丢丢好事儿,应该给人家一个体面吗?

  这皇帝亲自出面给张居正平反,这不是助长某些人擅权之望吗?

  理解不了,真的无法理解。

  最终,赵南星挠破了头皮,也没想清楚住在西苑的小皇帝是怎么想的。

  而与赵南星一般,看不清皇帝是如何想的人,在京城中可谓是大有人在。

  但无论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礼部尚书孙如游已经在准备流程了。

  至于说下面意见不一致,封驳圣旨。

  稀罕事儿。

  大明历史上最后一次封驳圣旨是啥时候?

  天启,刚登基的时候,不知道哪个损种出的主意,为了不给李选侍封贵妃,天启自爆家丑,把李选侍给钉死在了耻辱柱上:由皇帝亲口说出,李选侍虐待天子亲母。

  看到这圣旨时,内阁辅臣方从哲人都麻了。

  亲自去找天启,劝这位爷别这么说:李选侍再咋滴,那个也算的上是你后妈,给留个体面,这么爆皇家丑闻影响不好。

  就差明说,爷啊,伱这么干虽然能堵死李选侍干政的路,但掉的是你的威望啊。

  但最后呢,天启坚持,这句话还是留了下来。

  李选侍是没再能翻的起啥大浪来。

  但天启也暴露出自己是个政治雏鸟的面目,朝堂上直接就掀起了一轮驱邪用正潮。

  而现在,从登基到皇帝大婚。

  朱由校绕过内阁,直统六部,直接握住了大明钱袋子和印把子,谁敢小看这个十六岁的皇帝。

  而随着礼部差人将给张居正平凡、恢复名誉的圣旨通行天下。

  而在后世的史书上,对于此事的评价是,大明正式走出“万历摆烂”时代,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叫做——天启再兴。

  不管后世人对此的评价是什么,横竖朱由校这会儿是顾不上。

  “这就是包谷?”

  看着手中小巧玲珑的玉米棒子,朱由校气急而笑,看向徐光启问道。

  “回皇上,这就是包谷,民间又称玉蜀黍、包米、包粟。”

  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气什么,但徐光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至今也已无法查考,是武宗由葡萄牙人带来的,还是隆庆开海后,由西班牙人带来的。不过臣听那些西夷人言,是从哪个什么美洲传来的。”

  “。。。”

  看看徐光启,再看看也就成年人一掌,十几厘米大小的玉米棒子,朱由校头上俱是问号。

  虽然早有预料,但这后世的高产作物看的多了,再看原始种。

  还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呢。

  “花生呢?”

  放下手中的玉米,朱由校又出声问道。

  “这个。”

  闻言,徐光启忙不迭的给皇帝递过一个托盘。

  在托盘上,放着的是正是后世酒鬼的下酒必备之物。

  花生在大明已经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多种医书中都有他的身影。

  拿起一颗花生米,用手捏了捏,直到捏出油水来,朱由校才将那粒米放回托盘。

  这个时候,因为思维问题,花生油料作物的本质还没开发出来。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问道。

  “那些西夷传来的,还有什么?”

  “还有番薯、土豆、烟草、葵花籽、番瓜、辣椒等物。”

  徐光启说着,连忙转身对身后的官员示意,让他把托盘端上来。

  看着只有拇指粗的番薯和只有弹球大小的土豆儿,朱由校脑袋上的黑线更多。

  看着眼前的这些作物,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突然想起了后世一本书——《枪炮、细菌和钢铁》中的论调。

  美洲文明的演变,之所以停滞不前,除了西夷人的入侵。

  另外一个原因,自己天生发育不良。

  众所周知,支撑人体的三类物质。

  组成肌肉的蛋白质、大量储存能量的脂肪、作为快速反应能量的糖类。

  而延伸出来的,就是一个强大文明的三种食物来源。

  以华夏文明为例。

  麦、稻提供糖类,豆类植物提供蛋白质,大豆、油菜以及张骞优选出的“胡麻”(西北地区)则是油料作物。

  而美洲,你不能说它没有这三种作物的平替。

  只能说在遗传学发展起来前,想要聚集发展,太难了。

  第一个原因是太难驯化了,不像亚欧这种,有水稻、小麦这种能轻易驯化出的作物。

  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原始品种的玉米,玉米穗只有人手指粗细,产量很低,而且玉米粒外面还有一个坚硬的壳。

  哪怕是到欧洲人到达美洲时,玉米也才被印第安人驯化成到玉米穗有二十一世纪三分之一大小。

  而土豆、番薯、葵花籽、南瓜等作物,同样没有后世吹的那么高产。

  番薯也就两根指头粗细。

  而哪怕是给皇帝的御贡土豆儿,也只有拳头大小。

  要知道,这可是一层一层挑出来具有上好品相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儿太分散了。

  整个美洲,从北美到南美,不是找不出来能提供糖分、蛋白质和油料的作物。

  问题就是,凑不到一起。

  美洲地域狭长,三种作物的可驯化品种呈现分散式分布,距离相隔颇远,无形中就拉长了文明发展的时间。

  “看这作物的产量,谁特娘再说能大规模推广美洲作物,朕铁定送他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心里暗暗发狠,朱由校忍不住拿着个土豆儿在桌子上扔的弹了几下,心里开始计算这些东西的用途。

  番薯、土豆儿、玉米等物,不经过本土化改良育种,肯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

  一个是饮食结构问题,一个产量问题。

  历史上,螨清再是不务正业,但康熙、雍正两人对农作物改良的功劳还是不能抹灭的。

  另外,薯类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不顶饿。

  在产量上去前,它是不能代替稻麦这种主食的。

  哪怕是以本作者这种甘肃人来说,以土豆当主食的卜拉,也是要切成条,裹上面粉,上锅蒸着吃的。

  就算这样,本作者不能说吃个肚饱吧,饭量也是从一碗米翻成两碗卜拉。

  就算这样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了。

  ps:在此推荐这种吃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北京的土豆儿价太高了

  “这个。”

  将那粒被自己用指甲刮过的花生递给徐光启,朱由校吩咐道。

  “朕轻轻一刮,就能看到油水,你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用来榨油。”

  “臣遵旨。”

  接过皇帝递来的这粒印皇帝指甲印的花生,徐光启拱身道。

  皇帝的这个指甲印,就是给这个在儒学里,显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背书了。

  “辣椒。”

  拿起一串虽然早已晒的脱水,但却不失其鲜红的辣椒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就递给了刘时敏。

  “籽留下,就种在西苑里。”

  “外面的皮给皇后送去,就说朕晚上想吃点儿辣的。”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楞了一下,在皇帝耳边小声的请示道。

  “此物要不先让奢员试试毒?”

  “试什么。。。”

  闻言,朱由校没好气的刚想呵斥这货,但随即就停了下来。

  大明的辣味发展史,才算是走出朱元璋、朱棣时的胡椒乱政,还没正式的步入后世的“全民辣椒”年代。

  对于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接受度不高。

  而且,对皇帝的饮食问题,谨慎是正确的。

首节 上一节 180/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