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66节

  听着皇帝对辽东军事的安排,在场众人心中纷纷掀起风浪。

  都不是傻子,很多人一眼就看出了,皇帝这是在借着熊廷弼的手,整顿辽东军镇。

  孙传庭这个出身振武卫的进士,是皇帝的人,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结论。

  而孙传庭手下的那支豹韬卫,其中混杂着徐光启的新军、旧的京营、辽东的精锐。

  战斗力不能说顶尖吧,起码也是二流。

  皇帝现在是用这支军队镇着广宁,好对广宁本地的军镇动刀子。

  “臣明白了。”

  琢磨清楚了皇帝的意思,黄克瓒躬了躬身,拿起笔在自己的“会议纪要”上开始书写。

  从皇帝讲解钱的作用那天开始,他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第四件事,是天津水师。”

  见到黄克瓒这个刺头不再有问题了,朱由校转头看向天津知府袁可立,和他身后的天津水师总兵沈有容。

  仔细的一看沈有容的面貌,这人犹如关二爷在世,张三爷复生。

  面容黝黑,身形粗壮,颌下一尺黑须,可谓是油光瓦亮,看得出平时很是注重保养。

  宽松的朝服穿在身上,犹给人一种紧绷的感觉,很是魁梧。

  “去岁末,朕令组建辽东转运司,又令整合天津、登莱二地水师,至今如何了?”

  听到皇帝的话,袁可立顿时就精神了起来。

  这是要他做工作汇报了。

  “回陛下。”

  依旧是从袖子中拿出奏章,交给小太监,袁可立站起来道。

  “臣奉诏,改天津卫为天津府,协助辽东转运司杨嗣昌、天津水师总兵沈有容,组建两司,今具本上奏。”

  “臣任天津知府,下设七县,依圣上之诏,官吏合流,提拔能力卓著之吏为官,今各县官员已足,粮草颇丰。”

  “去岁,陛下令臣总督天津水事,然沈总兵未至,且辽东之战水师难为,故此臣调登莱水师先助杨嗣昌,组建辽东转运司。至沈总兵到任,方才归还部分船只。”

  袁可立也不避讳自己将军舰用来给杨嗣昌运粮的事,直接在大堂上给说了出来。

  “今辽东转运司有万石大船五艘,千石小船二十四艘,每次可运粮草过十万石至辽东。”

  “辽东水师则有万石大船四艘,炮船、兵船十七艘,艨艟诸舰六十一艘,可堪一用。”

  “长芦盐场改归内务府后,每月能给天津知府衙门白银一万四千两,俱为买船所用。”

  伴随着袁可立的铿锵有力的声音,朱由校渐渐的对于天津的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而言之,天津府除了因为贪污腐败问题,往京城送了一堆贪官、贪将外,其他的都已经步入正轨。

  运粮、水师招募,这些事情已经足够让皇帝放心了。

  袁可立的行政能力,那是得到过历史的证明的。

  能在辽东建奴占优的情况下,干出成绩,让建奴恨的牙痒痒,入关后将相关资料给烧了个精光。

  这位仁兄在历史上,绝对干了不止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这一件事。

  “袁师可谓是劳苦功高啊。”

  看着袁可立面容被海风吹的有些发黑,朱由校拿起茶杯感慨道。

  “朕以茶代酒,敬袁师一杯。”

  见到皇帝拿起茶杯一饮而尽,袁可立也不是个矫情人,接过太监递来托盘上的茶盏,对皇帝一谢后,亦是一饮而尽。

  “臣谢陛下恩重。”

  “天津的事儿,交给袁师,朕是放心的。”

  示意对方平身后,朱由校接着道。

  “但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与孙师协同去做。”

  “请陛下吩咐。”

  听到皇帝的话,袁可立与孙承宗对视一眼,连忙拱手道。

  “昔年高淮乱辽,致使辽东人心向背,虽有孙师安抚,但想来短时间也是难以平复。”

  “内帑出五万两银子,购买工具,再从天津等地,通过海路迁移一些无地民众,到辽东屯田吧。”

第178章 许天子苑中射鹿

  能考上进士的,那就不是个蠢货。

  听到皇帝让从天津等地招揽移民,去辽东屯田。

  再结合前面的那句高淮乱辽,辽东人心向背。

  大伙儿对皇帝的意思算了心里有了个明镜。

  这是用天津等地的移民,把辽东的本地人数量稀释一下,提高一下辽东的忠诚度。

  “臣领旨。”

  看着太监已经在草拟圣旨,袁可立躬了躬身,对皇帝道。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若是辽东可屯田以自足,朝廷可免粮秣转运之苦。”

  袁可立方才说完,孙承宗也站出来拱手道。

  “积贮储蓄,乃安民之根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辽东募民屯田,可使辽东游食之民,转耕田亩,假以时日,必畜积足而辽东定矣。”

  朝廷如今的屯田政策,最早是由搁辽东穷疯了的熊廷弼提出,由他代为上奏。

  自去岁杨嗣昌开始从京城运输屯田器械到辽东开始,他就已经组织人手,在辽阳以南地区开始做了。

  “《淮南子》有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a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孙承宗刚夸了一句皇帝让屯田的善政,转头就讲起了故事。

  “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治洪水,保生民,终成至圣。”

  “今辽水未治,浑河泛滥,致使田亩被淹,黔首无以为家。”

  “臣以为,辽东想要屯田,要先修水利,保旧田,而后新垦之田才可永固,不致沦为镜中花,水中月。”

  听着孙承宗绕了一大圈,说要治水,朱由校面色未变,心里却觉得有些怪。

  辽东,治水。

  这两个词组在一起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孙师觉得,谁能做此事?”

  将喝完的茶杯递给刘时敏,朱由校看向孙承宗问道。

  “臣。”

  忐忑的看了一眼接过茶杯的皇帝,孙承宗低头道。

  “臣举荐工部侍郎袁应泰。”

  “袁应泰啊。”

  听到这个名字,在场众人脸色俱是一变。

  这孙承宗是在辽东待了段时间,飘了吗?

  这姓袁的在辽东招降纳叛,惹的皇帝在廷议上大怒,虽未治本人的罪,但却牵扯的内阁辅臣刘一燝这会儿还在大牢数耗子呢。

  这孙承宗你还敢举荐这人回辽东?

  “这个袁应泰最近在做什么?”

  拿起茶杯盖,在杯子摩了两下,朱由校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听到皇帝问袁应泰在干什么,同样在场的魏忠贤有些摸不着头脑。

  袁应泰的工作是皇帝亲自安排的,这是明知故问啊。

  魏忠贤还没想明白,就听到刘时敏回答道。

  “回皇爷,在以工部侍郎衔,领着城建营在南苑给清水河修沟渠呢。”

  “哦。”

  听到刘时敏的回答,朱由校放下茶杯,低着头并未说话。

  闻弦音而知雅意,听到刘时敏说袁应泰在南苑给清水河修渠,孙承宗就知道这事稳了,连忙又拱手道。

  “陛下,袁应泰曾治临漳、永平等地治理水患,又在辽东经年,对辽东地势颇为了解,此事非其不可。”

  “可这人在辽东招降纳叛,不分敌我,差点儿将辽东葬送,朕思之不放心啊。”

  “回陛下,袁应泰善治水,能足粮,此番至辽东,仅为治水、屯田,辽东军事有熊廷弼主理,万不会再生此事。”

  听到皇帝的话,孙承宗就知道有戏,连忙道。

  “前番,袁应泰在辽东时,足丁足粮,熊经略也曾言其有稳定后方之才。”

  “熊廷弼也说这人有稳定后方之才?”

  听到孙承宗的话,朱由校脑门上飘过几个问号。

  熊廷弼差点儿让袁应泰给替了,怎么会给袁应泰说好话?

  “确是如此。”

  看出了皇帝的疑惑,孙承宗解释道。

  “萨尔浒战败后,熊廷弼初至辽东,缺丁缺粮,是袁应泰在后方为辽东招募民丁,运输粮草、火药。方才有去岁熊经略两败建奴之绩。”

  “原来如此。”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看着堂中众人感慨的道。

  “这袁应泰虽无率军平贼之能,却有厘定后方之才啊。”

首节 上一节 166/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