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25节

  “有五万是给南直隶准备的。”

  见状,赵涵双手一摊,无奈道。

  “前些日子,袁世振袁侍郎不是提议要现在南直隶推广嘛。”

  “这四万枚借用的是内帑的料,被压在宝泉局,等到南京户部的存银押解进京后,就会还给内帑。”

  “要不,你先借给我们度支司?”

第140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背

  2023-12-11

  “要不,你先借给我们度支司?”

  随着毕自严的话音落下,两人之间的气氛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

  “。。。”

  “这,不妥吧。”

  最终,还是赵涵先出声打破了沉默。

  “这本来呢,是要等南京户部的存银押解进京后,我们才能生产,而后承兑。”

  “但是袁世振觉得,等到南京户部的银子押解进京,生产出来都到猴年马月了。”

  “特此上奏,陛下御批,借内帑银给南京户部,先承兑,后给银。”

  “而且,这些银币月底就要起运,到时候我们拿不出足够的量,我们这宝泉局上下都要持挂落啊。”

  说着,赵涵的脸上写满了委屈。

  “这个袁世振。”

  听到是袁世振抢了自己的银币兑换量,毕自严顿时就来了气。

  南京户部分了户部权责,你这个下一任户部尚书不想办法把南京户部的权给抢过来,反而帮着他们兑银?

  气冲冲的来,气冲冲的去。

  毕自严上了马车,就向着户部而去。

  当毕自严来到户部后,直接进了户部尚书李汝华的班房。

  “李尚书不在?”

  进入班房后,毕自严就发现本该属于是李汝华的座位上,坐着的人却是袁世振。

  “李尚书告病,皇上批了。”

  抬起头看了眼毕自严,袁世振的目光又放在眼前的公文上。

  “我听说,你特意上奏,从内帑借银料,替南京户部铸币?”

  “对。”

  闻言,袁世振没有反驳,点了点头。

  “给南京兑银,伱是怎么想的?”

  都是京官,毕自严觉得,他们对南京户部的看法,两人不能说是背道相驰,那也是不约而同。

  那就是一定是想要废了南京户部,然后度支司和户部分了其权柄。

  “看看这个。”

  闻言,袁世振出声解释,而是将身前的公文递给了毕自严。

  “这是。。。盐册?”

  接过公文,翻开看了几眼,毕自严的目光就变了,看向袁世振惊讶的问到。

  “你从哪儿弄来的?”

  大明的盐政,是南京户部在管,户部是没有确切账本的。

  这就算是圣旨去要,南京户部也会想办法给你拖上一两个月的。

  “我曾改两淮盐政,这就是我的功绩,是我从任上带回来的。”

  简单的解释了毕自严的疑惑,袁世振严肃的看向毕自严道。

  “陛下令我改大明盐政,你觉得,就凭一道诏书,我就能做到吗?”

  “不能。”

  闻言,毕自严默默的摇了摇头。

  自从纳粮开中被叶淇改为粮开中那天起,大明的盐政就算是废了。

  盐这条线上的利益,基本被地方官、盐课提举司、盐商给分食了。

  为了朝廷弄银子,袁世振是搞出了纲盐法这个办法,重新确定利润划分。

  一是通过经销权分化商人,二是打击私盐,三是提高盐户产量。

  但,纲盐法的本质,还是小民的钱三七分成,大户的钱原路退回。

  “你打算,用这银币承兑之事,换到南京户部的盐册?”

  捋了捋胡子,毕自严不确定的问道。

  “不,我打算用银币敲打敲打江南之省,夺南京户部之权。”

  我要的东西,比你想的要多。

  摇了摇头,袁世振从座位上站起来,拿出一份舆图,放在桌子上。

  “自月港开港以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你在南方也是做过官的,应该也知道,浙江、两广、福建诸地,银价一日三变。”

  说来也是奇怪,舆图这玩意儿如今居然这么普及了。

  “前些日子,皇上与我们说清了货币的作用,我就想着,能不能用银币,从江南诸省,给朝廷捞到银子。”

  “如何做?”

  闻言,毕自严有些意外,用银币怎么捞银子?

  “重启金银之禁,兑银再加两成乃至三成火耗。”

  闻言,袁世振斩钉截铁的说出了他的打算。

  “禁止民间金银交易,官府开铺以高火耗向民间兑银,从巨商富贾手中,将白银掏出来。”

  “那底层小民呢?”

  听到袁世振的打算,毕自严睁大了眼睛。

  这人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点儿。

  “再加三成火耗,那可就是四成,底层小民能出的起这个火耗吗?”

  “你知道现在民间火耗是多少吗?”

  听到毕自严的话,袁世振无奈的摇了摇头。

  “南方有的州县,火耗已经是两倍于正税了。”

  “嘶。”

  闻言,毕自严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高?”

  “不然,你觉得为什么南直隶会欠税。”

  袁世振在两淮待了三年,对于南直隶诸州县的情况相当的清楚。

  “朝廷官吏不齐,地方豪族横行,官府根本不能,或者说不敢和那些人收税。朝廷加的辽饷,全都被分摊在了百姓头上。”

  “百姓交不起赋税,这才有了欠税。”

  “这。”

  闻言,毕自严眨了眨眼睛,这个还真的是不知道。

  “此事你和皇上说了没?”

  “没有。”

  闻言,袁世振摇了摇头。

  “正德年间,浙江钱塘有起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钱塘知县上报,此人系自杀。卷宗上报刑部,刑部以案理不通驳回重审。杭州府重审后,仍以自杀上报,刑部再次驳回,并报送大理寺。此案遂上达天听,武宗令锦衣卫查处。最终查明,行凶者乃为钱塘知县之妻侄。”

  “那知县将当地豪绅的税赋分摊到了小民的头上。那个死者乃是个落魄秀才,听闻此事后,说要到京城告御状,这才有了杀身之祸。”

  说完,袁世振自嘲道。

  “我要是将此事上报了,恐怕也要身中五刀而自毙了。”

  “。。。”

  闻言,毕自严点了点头。

  这个事不能这么给捅出去。

  诚然,以现在皇帝的脾气,要是知道下面的官员这么干,肯定是要掀起一波腥风血雨的。

  但这么干也太得罪人了。

  地方士绅、在外官员、当地官员都要给得罪上一遍。

  “可是,若是依你之法,对小民又是一轮盘剥啊。”

  “世事多艰,为了大明,这骂名就由我来背吧。”

  闻言,袁世振长叹一口气,道。

  “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ps:上述之案,武宗闻讯后,勃然大怒:岂有身中五刀自毙者?欲将朕比晋惠乎?

首节 上一节 125/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