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63节

  本以为孔融听完后会震惊,但见他摇头晃脑道:“如此仙酿,自然要付出更大代价,不过些许粮食而已,能换来如此美酒,有何不可?”

  “饮酒乃是雅事,冲公子如此计较粮食损耗,有失风范,徒惹人笑耳。”

  我知道很浪费粮食,但我还是想喝,这就是孔融的态度。

  此言一出,曹操脸色直接阴沉下来,道:

  “尝就不必了,元日过后,治下禁酒,任何人不得触犯!”

  气愤之下,曹操当场颁布禁酒令。

  “万万不可啊!!!”孔融听到后立马跳起来阻拦.

第76章 群臣站队嗣子,选曹丕?选曹冲?

  孔融的情绪非常激动,听闻曹操要下禁酒令,几乎是从座位上蹦跶起来,大声出言反对。

  如此举动,对于上位者而言,可是说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曹操面沉似水,不自觉握紧双拳,显然对于孔融已经达到容忍极限,压着怒火说道:“酒后误事,且酿酒浪费粮食。”

  “今,天下大乱,食不果腹,与其浪费粮食酿酒,不如禁酒以节约粮草。”曹操沉声道:“孔少府,此令有何不可?”

  “司空此言差矣。”孔融好似没察觉曹操的怒火,开口反驳道:“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桎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

  “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

  “樊哙解厄鸿门,非彘肩卮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

  “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

  “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铺糟歃酶,取困于楚。”

  孔融非常有学问,侃侃而谈,并举例说明喝酒的好处。

  酒是美德,古代的先哲圣王,祭天帝祀祖宗,平和精神安定人心,用来通济万国,都需要用到酒。

  天上有酒旗星,地上有酒泉郡,人因为酒而培养了德性。

  尧帝千盅不醉,建立了太平天下;孔子百觚不倒,才被称作圣人。

  樊哙正是因为喝酒壮胆,才解了鸿门宴之危;赵王武臣养的士兵正是因为喝了酒,才去燕国迎回赵王。

  刘邦如果不是醉后斩白蛇起义,哪里能当上皇帝?汉景帝不是因为醉酒宠幸唐姬,就不会有后来的汉室中兴。

  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为汉“四九零”朝建立了不世功勋。屈原就是因为不懂得与世俗同醉,才在楚国混不下去。

  这就是当世的顶级文化人,出口成章,典故信手拈来。

  孔融学问之高有多夸张?以前数次用典故骂曹操,曹操有时候都听不懂何意。

  曹操可不是文盲,学问也很高深,但听不懂孔融在内涵他,可见孔融学问之高明。

  “夏桀、商纣皆因酒而灭国。”曹操反驳道:“岂不闻酒池肉林?”

  “非也!非也!”孔融连连摇头,“夏亡于妺喜,商亡于妲己,乃以妇人失天下者,非酒也。”

  “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曹操闻言脸都绿了,但面对孔融之言又无法反驳。

  夏商二朝亡于妺喜、妲己,但时下却并未禁止婚姻,这句话把曹操说得哑口无言,还讥讽曹操故作冠冕堂皇,说到底还是吝啬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眼见曹操被孔融说得哑口无言,曹冲当即站出来,吟诵一首《悯农》。

  “孔少府说的不错,我父就是吝啬粮食,不忍浪费,有什么问题吗?”曹冲质问道:“孔少府圣人之后,钟鸣鼎食之家,想来不知百姓耕种辛苦。”

  “你一杯琼浆下肚,不知要多少百姓、多少汗水才能换来。”曹冲怒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恬不知耻,数典忘祖,老匹夫枉为圣人之后!”

  “我且问你,孔夫子若非留下传世经典,单凭喝酒就能被尊为圣人乎?!怕不是一介醉鬼矣!”

  “你你你...”孔融瞠目结舌,没想到被一介孺子当众辱骂,气得话都说不利索。

  “你什么你?!小爷还没骂完呢!”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禹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孔融知道典故,曹冲同样知道。

  舜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酿造出美酒,拿给大禹品尝。

  大禹喝过之后赞不绝口,但也知道喝了酒之后的醉感,于是说:后世肯定会有人因酒而亡国,让娥皇、女英日后莫要再酿酒。

  “周朝时,周公和成王立下《酒诰》。”曹冲继续道:“只有在祭祀先祖的时候可以喝酒,就算喝酒,也要记得约束自己,不要喝醉。”

  “最后说道:酿酒需要用粮食,希望百姓们别浪费,要爱惜粮食,减少酿酒。”

  “今我父下《禁酒令》,如昔时周公下《酒诰》,有何不可?!”曹冲指着孔融骂道:“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

  “自家祖宗说的话都不记得?老匹夫安敢多言?”

  《酒诰》其实就是一道政令,目的同样也是禁酒。

  “哈哈哈~”曹操放肆大笑,“孔少府可还有疑问?”

  痛快!真痛快!

  曹操没能辩过孔融,爱子出来替他出头,骂得孔融狗血淋头,曹操此刻心里别提多爽快,狠狠出了口恶气,一扫之前的郁闷,丢掉的面子全被曹冲找补回来。

  如此麟儿,曹操怎能不爱?

  “强词夺理!”孔融满脸通红,但无法反驳曹冲的言论。

  别的还好说,但曹冲搬出孔子的言论,孔融纵有无双口才,也无法再跟曹冲辩论,不然就是对自家祖宗不敬,反驳的不是曹冲,而是孔子。

  “主公,子时已过,当祭矣。”

  荀彧眼看局面要失控,连忙起身转移话题,表示子时已经过去,可以开始祭祀新年。

  “传令!”曹操猛然从位置上起身,“即日起,非祭祀不得饮酒!”

  随着曹冲将孔融驳倒,曹操可以名正言顺推行禁酒令。

  其实历朝历代都出过类似律令,同时代的刘备入蜀后,同样下达过禁酒令。

  目的都是节约粮食,出发点都是好的,无可厚非。

  孔融脸色难看,可他又说不过曹冲,只能忍气吞声。

  曹操没去理会孔融这厮,继续说道:“今年我就不亲自祭祀,让我的孩儿们带来。”

  “子桓、子丹、子建、麟儿。”曹操沉声道:“就由你们四人代为父祭祀四方天地神灵。”

  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曹操如今有多偏爱曹冲。

  不喊仓舒,不喊冲儿,张口闭口都是麟儿,实在是曹冲深得他心。

  “喏。”四人同时起身领命。

  对于曹操一反常态的举动,群臣当下还没回过味儿。

  但等到四名公子离开铜雀台,各自站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群臣猛然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

  他们也要跟着一起去祭祀,那么他们该站在哪个方位呢?或者说站在哪位公子身后呢?

  等群臣回神时,这才反应过来。

  曹操是要利用这一次祭祀,来一次“不经意”的站队。

  说到底,谁能当上嗣子,文采武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支持率。

  支持率越高的人,上位自然越容易。

  曹操就是想通过祭祀之事,清晰观察一番诸子的支持率。

  曹真、曹植完全是陪衬,曹操最终目的是想看看,多少人支持曹丕,多少人支持曹冲。

  这无疑是在试探,试探群臣对“废长立幼”的态度。

  看看群臣是站在“长子曹丕”身后,还是站在“邺侯曹冲”身后。

  四名公子很快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站好,群臣走下铜雀台后纷纷止步,一时间不知该往何处去。

  “主公,您真有立仓舒的心思?”夏侯惇出言问道。

  大臣们需要站队,但宗室不需要。

  因为只要上位之人姓曹,那么宗室永远都是宗室。

  保持中立稳富贵,贸然站队反而有风险。

  而且宗室武将全都大权在握,曹操也不会让他们下去站队,影响太大,故而都留在曹操身边。

  “元让意下如何?”曹操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我绝的不好。”夏侯惇直言不讳道:“这会引起纷争。”

  夏侯惇身份特殊,故而言词之间并无避讳。

  一来他是宗室,二来他是曹操的“替身”。

  每当曹操出征时,夏侯惇就如同替身一般,代替曹操坐镇后方,从来不会例外,可见曹操对他的信任达到什么程度。

  “也就说,元让支持子桓咯?”曹操笑问,并没有因夏侯惇的言语而动怒。

  “非也。”夏侯惇摇头,“我并不支持谁,长幼有序罢了。”

  简而言之,夏侯惇并不是支持曹丕,而是支持长子身份的拥有者。

  若曹昂没死,那夏侯惇肯定支持曹昂。

  或者说现在曹丕死了,那夏侯惇就会支持曹彰。

  与其说夏侯惇在支持某个人,不如说夏侯惇是支持礼法。

  “你们呢?”曹操询问其他宗室。

  夏侯渊、曹仁、曹洪以及曹纯等人,全都面面相觑,没有作答。

首节 上一节 63/4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选大小乔,貂蝉你哭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