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425节

  “亚圣骂你们果然没错!”

  毌丘兴的一番言论,无疑踩在儒家的痛脚上,立即引起强烈反应。

  作为儒家的死对头,自有一番烟瘾在其中,儒墨双方在许多观点上都相左。

  “肃静!肃静!”

  眼看着群臣吵起来,太监立即出言呵斥,大殿随即安静下来。

  钟繇开口道:“陛下,千万不能被墨家这群人蛊惑!”

  曹冲摆摆手,道:“令君言重了,朕并非不提倡孝道,孝是治国根本所在,必须重视。”

  儒家众人闻言松了口气,但曹冲话锋一转道:“不过,孝道也不能流于形式。”

  “例如一个不孝子,生前不奉养父母,等到父母过世之后,大肆操办葬礼,再守孝三年。”

  “如此能称得上孝子吗?朕看这是借父母之死,成全自身的名声,此乃大不孝也!”

  “再例如,孝子勤恳服侍父母一生,从无任何忤逆,奈何囊中羞涩,无法给双亲一个体面的葬礼,难道就要被称为不孝吗?”

  “孝事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曹冲缓缓说道:“这才是朕的本意。”

  “何况是否要守孝三年,孔子与宰我早有定论。”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宰我答:安!

  子曰:汝安则为之。

  宰我说三年孝期太久,三年不为礼,则礼崩;三年不为乐,则乐坏。

  孔子问减少孝期,你能心安吗?

  宰我说心安。

  孔子说既然心安,那你就减少孝期吧。

  宰我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而是孔子的学生,并且还是著名学生,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者之一。

  连这样的人,都认为三年孝期太久,儒家该如何反驳呢?

  果不其然,曹冲搬出这个典故之后,儒家众人沉默不语。

  说什么?天子看书太多,学问太大,不好糊弄啊。

  “陛下,事关重大,不如再议?”钟繇硬着头皮建议。

  说又说不过曹冲,可又不想妥协,那么就只能先拖着,日后再想其他办法。

  “也好。”曹冲并未坚持,给了对方台阶,道:“孝道关乎国本,确实是大事,理当谨慎一些,这个事儿你们下去后再研究研究。”

  “陛下圣明!”儒家群臣顿时松了口气,想着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再说一件事情。”曹冲“图穷匕见”道:“朕欲实行陵邑制度。”

  群臣闻言头皮发麻,如果说刚才的孝期之事,是踩在他们的痛脚上。

  那么陵邑制度,无疑是直刺心脏,世家百官头皮发麻,不寒而栗!

  世家,通俗讲就是地头蛇。

  地头蛇,顾名思义,在自家地盘上才能横行。

  倘若实行陵邑制度,被强行迁徙到京城周边,无疑会导致世家失去根基,也就没有横向的资本。

  毕竟京城是真龙盘踞的地方,地头蛇来到这边也只能盘着,老老实实。

  “陛下,大魏岂能实行前朝的旧制度?”

  “陛下不可,陵邑制度劳民伤财。”

  “强迁天下富户入京,恐有伤民心。”

  事关切身利益,这波人展现出的态度,比刚才涉及孝道还要强烈。

  曹冲坐在龙椅上,眯眼笑而不语,就这么静静看着群臣咋呼。

  不知过了多久,嘈杂的群臣自发安静下来。

  龙椅上的天子可不是软柿子,这天下有一半都是这位曾经的“太子爷”打下来。

  看似温文尔雅,实则大权在握!

  “你们...”曹冲轻声道:“不孝啊。”

  轰!

  曹冲轻飘飘的一句话,对于百官而言如遭雷击。

  陵邑制度,核心目的是遏制地主、豪强、乡绅、世家,从根源上解决这拨人。

  但明面上的目的是什么?

  陵邑,给先帝守陵寝啊!

  这才是明面上的目的,把这些人迁徙到曹操的高陵上,让人们在陵寝上居住,起到守陵墓的作用。

  而现在这些人不愿为先帝守陵寝,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人不孝!

  尤其刚才谈论过守孝三年之事,所有儒家大臣都在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前脚刚说了孝道如何如何重要,后脚就不乐意为先帝守陵。

  前后态度截然相反,世家官员的脸都被抽烂了,而且还是他们自己抽自己。

  守孝三年、陵邑制度。

  曹冲把这两件事儿放在一起说,今天势必要通过其中一项,不然儒家、世家无法做到自圆其说。

  要么,同意削减孝期,让孝道不必流于形式。

  要么,同意陵邑制度,老老实实去给先帝尽孝。

  又想要保住儒家在孝道上的话语权,又不想给先帝守陵寝,两者前后矛盾。

  曹冲虽然没有明说,但此举无疑是在告诉群臣。

  今天!

  这两件事情,必须通过其中一项!

  百官顿时感受到来自新君的下马威,一个头两个大。

  当面对一个有军功、有智慧、有威望的天子时,才能明白这样的领导到底有多么棘手。

  “¨. 嗡嗡嗡...”

  万般无奈之下,群臣又开始窃窃私议。

  这次曹冲并未制止,群臣显然是在商量同意哪一项,或者说在哪一件事情上对新君妥协。

  两害相权取其轻!

  相较于孝道上的话语权,各家各户的利益才是真真切切。

  减少孝期,说来说去也没啥关乎利益的影响。

  但若是迁徙到陵邑,则会失去在地方上的大量利益,真金白银的那种利益。

  故而没有任何意外,群臣选择反对陵邑制度,通过削减孝期。

  “陛下,臣等认为孝道确实不该流于形式,三年孝期未免太久,极大耽误民间生产劳动,阻碍国家良性发展,对于贫苦百姓(诺好的)不太友好。”

  曹冲微微一笑,道:“传旨昭告天下,日后民间不必守孝三年,七天足矣。”

  “当然,若有人自愿延长孝期,属于个人行为,朝廷同样不会阻拦。”

  朝廷规定孝期是七天,日后民间只要做到守孝七天,就不应该受到道德层面的谴责。

  同样,若有人感觉七天不足以缓解哀伤,想要多多守孝一些时日,朝廷同样不会阻拦。

  “至于陵邑制度之事,既然诸位爱卿不赞同,那么此事暂且作罢。”曹冲缓缓说道。

  既然大臣们对孝期做出妥协,那在陵邑制度上,曹冲就不能继续揪着不放,这是心照不宣的政治规则。

  “当然,若有人自发愿意为先帝守陵,朕也是乐见其成。”曹冲临了又补充一句。

  群臣闻言不以为然,心想脑子有病才会自发迁徙到高陵定居,无异于自毁根基。

  但这些人万万想不到,今年过完之后,他们就会为一个陵邑制度的名额抢破脑袋,到时候争着抢着,嚷嚷着要为先帝守陵。

  曹冲既然把问题提出来,自然有着一套手段在等着。

  例如提出陵邑制度,就是削减孝期的后手。

  同理,还有其他事件作为陵邑制度的后手,只不过曹冲暂时没抛出来而已,但已经在曹冲的计划当中。

  “今年是太和十年,虽然距上次科举不满十年,但朕刚登基,自然要施恩天下学子。”

  群臣闻言纷纷眼睛一亮,难不成要重开科举?

  要知道,上次科举世家可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大量家族子弟得以进入官场,他们期盼科举已经很久了。

  毕竟过去了近十年时间,家族中的后辈子弟都已经成年,需要这样一个契机进入官场。

  曹冲没有让他们失望,开口说道:

  “朕意,于今年秋收之后,重开秋闱,科举取才,诸位爱卿意下如何秆?”

  “陛下圣明!!!”百官齐齐欢呼.

第282章 民智开!世家末路!

  洛神宫。

  退朝之后,曹冲径直来到此处。

  曹冲履行当年的约定,在登基之后将甄宓接回宫中,正式给了名分。

首节 上一节 425/4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选大小乔,貂蝉你哭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