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412节

  “继续刊印,一直刊印,不要怕花钱。”曹冲开口道:“今年年关前,作为大魏给百姓的礼物送出去。”

  马上就是秋收,然后就是秋闱,也就是第一次文武科举。

  等到世家在科举制上吃到甜头后,年关前大量吩咐书籍,给这些世家大族来一个大大的惊喜,让他们过上一个“好年。”

  作为大魏的太子,曹冲看过的书籍不计其数,并且都在脑海里。

  毕竟曹冲想看谁家的书,也不会有人敢于拒绝。

  等到未来,世家大族就会发现,他们世世代代珍藏的传家学问,就如同“倒垃圾”一般,扔满整个天下的所有角落。

  届时,不知道这些世家贵族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

  “当当当...”

  曹冲扯响警铃,站在三楼上俯瞰下方的学子,沉声道:

  “孤宣布,大魏首次科举正式开始,请诸位考生有序进入考场。”

  “凡舞弊者,一经发现,斩!!”

  不得不说,处罚有些过重,但毕竟是第一次科举,绝不能有任何丑闻,未来肯定不会如此严厉,相应的降低惩罚.

第274章 年关临近,爆炸的火药以及爆炸性事件!

  考场内。

  曹冲两手负后,在考场中不断巡视,考试被坐在一个个隔间内奋笔疾书。

  此次考试为期三天,吃喝拉撒都得待在里边。

  好在,此番参加科举的人并不算太多,数千而已。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百姓们没参加进来。

  世家大族的适龄子弟,外加寒门学子,然后就没有了。

  而且作为第一次科举,持观望态度的人也不在少数,想着让其他人探探路,先稳一手再说其他。

  不过这些人日后肯定会无比后悔,因为在普及教育完成之前,不能快速开启第二次科举考试。

  而等到普及教育完成后,在民间庞大的基数下,就会涌现出无数天才来占据名额。

  第一次科举其实纯纯就是红利,给世家大族发的甜头。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绝对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在考场转了一圈下来,曹冲也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自己虽然是主考官,但也不可能真在这里待上三天三夜。

  “不疑,这边就由你亲自盯着。”曹冲开口吩咐道。

  “殿下放心,有臣在,绝对不会出现差错。”周不疑抱拳领命。

  让主管校事府的周不疑来盯着,也算给足这些考生面子。

  离开考场之后,曹冲骑上战马去往城外。

  科举既然开始,自然文武两样同时进行。

  相较于‘寥寥无几’的文举,武举人这边的考核真可谓人满为患。

  无他,相较于被垄断的文化知识,武举的门槛显然要低太多。

  毕竟百姓们虽然不认字,但绝对有把子力气。

  尤其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中,总会有一些天赋异禀的存在,比如天生神力者。

  此次武举不仅仅选拔军官,同样选拔士子。

  在曹冲的建议下“九三零”要扩编虎豹骑,此番武将还有募兵的意思在内。

  所以设置的门槛非常低,但凡你觉得自己身手不错,或者感觉自己力气很大,就能前来参加武举考试,也就造就当下人山人海的场面。

  不仅参赛选手多,并且连评委都来了不少。

  太学兵家学院全体出动,外加朝中武将纷纷前来。

  曹冲挤开人群后,甚至发现老爹曹操都亲自到场。

  可见,在武德充沛的大魏,武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要更高一些。

  相比于某朝代的‘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男儿’,大魏显然更倾向保家卫国者为好男儿。

  “麟儿来了。”曹操见到爱子后露出慈父微笑,“文举那边已经开始了?”

  “开始了。”曹冲微微颔首,笑道:“不过跟这边比起来,就显得有些门庭冷落,武举这边真热闹啊。”

  “对了,阿翁怎么有闲情逸致来这儿?”曹冲颇为好奇。

  目前自己主管太学,国家政务方面都是老曹负责,理应没有这么清闲才对。

  大魏开国不久,百废待兴,方方面面需要忙碌的事情很多,曹操远比想象中的要更加忙碌。

  “虎卫营的人年纪偏大,为父有心让他们退伍休息,就想着来武举这边挑选一些杰出后辈补充。”曹操出言解释道。

  曹操的年纪不小,护卫曹操左右的许褚,如今胡子也都白了。

  虎卫营的人,全是当初随许褚一起投奔而来,岁数上基本差不多,都是一群爷爷辈的存在。

  天下太平后,曹操就有心思让这些老伙计退伍,回家含饴弄孙,享受一下晚年时光。

  同时如此年岁,也确实不适合再继续担任护卫,需要更换一批年轻人上来。

  又在武举这边看了会儿,曹冲借故溜走,没有继续待下去。

  离开之后,曹冲直奔城西小庙而去。

  近来太过迷恋江东五美,东宫的妾室不敢说什么,但小庙那边有意见了。

  主要还是甄宓有意见,其他就算有意见也不敢说。

  尤其想到佛门飞天、道门女冠外加儒家先生的组合,曹冲也是颇为意动,况且还有一位女列侯,妥妥的制服大秀。

  ...

  时间一天天过去,文举三天就结束。

  结果没有任何意外,世家大族满载而归,除了些许有才的寒门之外,八成的中举名额都被世家包揽。

  朝廷方面也没含糊,更不会赖账,凡是中举的学子,清一色安排到地方上任职,全都是八九品的小芝麻官。

  别小看八九品的小官,至少一步登天成功出仕。

  而且以后慢慢熬资历,官职肯定会不断进步。

  科举对于世家而言,无疑是一条稳定进入官场的通天大道。

  毕竟以前举孝廉,仕途起点也就这样而已,并且举孝廉的名额太少。

  反观科举没有报名限制,可以让家族中的适龄子弟一起出仕。

  只要有真才实学,考中并非太难的事情。

  一方面是这些世家子弟确实有才华,另一方面是科举还没开始“卷”。

  这次报考不过数千人而已,待到日后发展到数万、数十万人时,那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世家子弟中举就不会如此轻松。

  文举结束的很快,反观武举持续了很长时间。

  除了选出一些低层军官外,足足招募了四万猛士充入军中,成为大魏虎豹骑的一员。

  加上原有的一万虎豹骑,五万铁骑瞬间成型。

  招募的四万猛士素质很硬,基本上都是弓马娴熟之辈,稍加训练就能成为合格的骑兵。

  以老带新,原有的一万虎豹骑,直接原地全部升任伍长,带领新加入的四万将士适应、训练。

  灭掉南匈奴之后,虎豹骑就从西北撤回来,当地驻军换成了步卒。

  杀鸡儆猴,随着南匈奴的覆灭,胡人得到消息后瞬间夹紧尾巴,西北的羌人想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闹什么幺蛾子,避免步南匈奴的后尘。

  大魏立国也快两年,地方上基本全都安定下来。

  汉末乱世持续这么长时间,此刻民间百姓普遍渴望和平,希望过上太平安定的日子。

  再加上免税以及减税政策,百姓们也没闹事的理由。

  各地方的驻军陆陆续续撤回来,只留下少部分维护地方安定。

  大部分军队撤回后,也都纷纷被裁军,让他们各自返回家乡享福。

  打了这么多年仗,也是时候享受享受,总不能在军队待上一辈子。

  中央只留下十万精锐步卒,再加上五万虎豹骑以及五万海军。

  二十万军队对大一统王朝而言很少,但目前内忧外患都没有,该裁军还是要裁军。

  而且还有武举在,不同于文举的十年一次,武举是年年都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魏的兵力还会恢复过来,不会一直保持二十万的数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魏自上而下,各个阶级对于目前都非常满意。

  统治阶层方面,国家统一,天下太平,内忧外患都没有,自然非常满意。

  官员、贵族阶层,满意于科举制度的出现,有了更好更稳定的出仕路径。

  寒门、庶民阶层同样满足,前者也能依靠科举出仕,不会受到打压和不公正待遇,考好就能超越那些世家子弟。

  后者能走武举的路子,并且大魏轻徭薄赋的政策,也让百姓们非常满意。

  目前没什么急需用钱的地方,大魏也没再发行直百钱。

  虚值货币有利有弊,在能不用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别用。

  真要是缺钱了,再大量发行不迟,随时都可以变现。

  故而大魏的三十税一,是真真正正的三十税一。

  除了口赋和算赋之外,就没有任何其他赋税,百姓基本没什么压力。

首节 上一节 412/4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选大小乔,貂蝉你哭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