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51节
眼下。
林尘在朝中官身,已经是实权五品武官了。
杨志魏成一行人闻言,脸上也带着惊喜之色。
虽说他们已经从林尘这里得知了晋升之事,眼下亲耳听见,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谢陛下隆恩!”
完成最后一个流程的林尘,这才起身接旨。
“林将军,陛下特批三日后离京讨贼,不知你有何计划吗?”
穆桂英在处理好诏书后,当即开门见山道。
林尘从对方语气当中听出一丝跃跃欲试。
“眼下林将军所部,只有五千能战兵卒,剩余两万人,不过民夫而已。”
穆桂英显然在来到营地这段时间,将兵卒情况调查了个清楚。
“哦?”
林尘眉头微挑,来了兴趣般询问穆桂英有何见教。
“若是某来,需大力操练,途中借土京畿匪盗练手,等和白莲教贼人相遇时,足以练出一支可战之兵。”
林尘闻言,不由在心里为穆桂英叫了声好。
对方这办法,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然而。
穆桂英的言下之意,让她来负责军队训练。
林尘毫不怀疑,这穆桂英能够在这段时间,接管整支军队。
他相信穆桂英有这个能力。
“穆副将,建议很好,可本将心中已经有了谋划。”
林尘语气不为所动。
穆桂英透过面具看向林尘,沉默不语。
看不透林尘心里打算的同时,也让林尘看不到穆桂英此时的表情。
但想来,这位女将军此时表情肯定很精彩。
毕竟穆桂英知道林尘似乎没学过兵法,完全是外行。
然而就是这么个外行要领着数万人去打仗,这不是去送死吗?!
【厌世尒詤φ 车专詀丿㈨ ㈣ ⑧ Э 二 肆 ○ ㈨②】
强忍着心中怒意的穆桂英,提枪甩手离开营帐。
毕竟陛下有言,她不可插手林尘决断。
上官婉儿倒是想差了。
这穆桂英,当真是李曌安排在危险时候,带着林尘离开的后手。
“若是这支军队交给我,我有把握把白莲教拖延在三府之地!”
穆桂英眼中闪烁着自信之色。
“白莲教贼子到底也只是群农民成军,若是寻一坚城据守,对方定然手足无措。”
穆桂英所看兵书中,便有类似案例。
例如东汉末黄巾起义。
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却拿不下由皇甫嵩坚守的长社。
最后却被皇甫嵩寻得机会,火烧十几万黄巾大军。
自然。
穆桂英也想效仿此法。
再加上守城的话,不需要兵卒多么精锐。
哪成想。
这个林尘狂妄自大!
想到这里,穆桂英眼中自信变为愤然,气得牙痒。
不过穆桂英倒也没有放弃,开始另寻它法。
在穆桂英这几天的暗中观察下,穆桂英对林尘绝望了。
只见这群民夫每日在林尘的要求下,根本不操练军阵战法,而是分成无数小组,命其专人负责训练站队,左右转向。
穆桂英自然对这种练兵之法闻所未闻。
只当这是林尘脑洞大开的产物。
更让穆桂英气愤的是。
林尘选了五百手脚灵敏的力士,让这群人每天拿着根竹棍,操练举枪,然后往里面填灌沙土。
彻底放弃林尘的穆桂英,选择从魏成这些军将入手。
因为她作为皇帝亲信,自然对于这些太子府侍卫,有天然号召力。
同样,穆桂英也知道自己作为女人,很难收拢这群老爷们。
所以穆桂英选择的方式是逮着魏成等人死命揍!
“服不服?”
“姑奶奶,我们服了,真服了!”
鼻青脸肿的魏成等人,心中再也不敢小觑穆桂英。
军中,到底是个强者为尊的地方。
每日就在大营中逮着魏成等人,以训练为名比武。
在普通兵丁眼中看来。
自家高高在上的校尉,被那红衣将军打得这么狼狈,自然也多了一丝敬畏。
“林将军,那穆副将。”
杨志望着端坐自己和自己对弈的林尘,欲言又止。
“不用去管她。”林尘轻飘飘的说着。
穆桂英心里是何等算计,他自然很清楚。
等出征那天,穆桂英自然能看到用地狱强度军训法子锻炼出来的兵丁。
或许不通拼杀,只是个样子货。
可令行禁止,方队军阵,绝对是古代军队的巅峰水准。
有时候,样子货也能拿来吓唬人,不是么?
三日已到。
这一天,便是林尘率领军队出京的时候。
这一天,李曌亲率朝臣前来观礼。
同样,赶着来看热闹的京城百姓无数。
城中文武勋贵都占据了最好地界的城墙,等着来看热闹。
自然,贾家也来了不少人。
除开贾母因为年纪大了未曾出门。
其余贾家子嗣,都来到城墙之上,等着什么。
“林妹妹,今日那位林将军,就会从这里率军出城。”
探春压低声音说着,不让不远处的贾宝玉听见。
林黛玉嗔怪的看了探春一眼。
自己只是对那林都统很好奇,在对方口中,好似成了思念情郎的深闺大小姐。
“来了,来了!”
忽的,一阵嘈杂声响起。
端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的林尘,身形挺拔,气质淡然。
让京城百姓哗然的却是。
那身披盔甲,手持刀兵的兵卒,以四人一列,好似排成一条线般,踏着整齐划一的步子前进!
给古代人,一点小小的阅兵震撼。
那仿佛汇聚成一声的踏步声,看得城墙上某些人捏碎了城砖。
……
第47章 神机营
这是刚刚招募不到四天的民夫?!
赵匡胤面无表情的望着街道步伐整齐,精气神凛然的兵卒。
毫不夸张的说,自己亲自训练数年时间的右营五卫拍马都赶不上!
赵匡胤松开已经化作粉糜的砖墙,眼神冰冷的望向那队列最前身穿将军盔甲的林尘甲。
嗯?
林尘感受到一股莫名杀意朝自己而来,
等他抬头环视四周时,却没有找到杀意来源。
上一篇: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