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412节

  “甚好,给吕将军松绑。”林尘轻声一笑。

  然后吕文焕就见对方亲卫捧着笔墨书信走了出来。

  “将军,您这是……?”吕文焕小心翼翼问道。

  “那鞑奴酋首已被本将斩杀,这是给吕将军将功折罪的机会啊。”林尘不以为然道。

  “什么?!”

  吕文焕大惊失色。

  “忽必烈被眼前之人斩杀了?”

  吕文焕惊慌之余,就见不远处堆放的大汗军帐,以及不少过去都在忽必烈帐下听用的同僚大臣。

  只是这些人,都只剩个脑袋了。

第367章 南宋局势

  吕文焕咽了口唾沫,眼神挣扎犹豫起来,陷入抉择。

  林尘见此并不急,等着他想清楚。

  只因吕文焕此人,乃是抗蒙名将吕文德的族兄。

  这位吕文德算得上南宋名将,曾在川蜀,湖广等地与金朝蒙古交战三十年。

  在南宋军中,吕文德声望极高,死后被南宋朝廷赐予谥号:武忠,还被追封和义郡王。

  足可见吕文德在南宋军中地位之高。

  其死后,吕文焕自然也继承了自家族弟在南宋军中人脉旧部,也顺理成章被任命镇守襄樊这南宋命脉。

  可随着吕文焕带头投降蒙古,那些旧部故吏们也纷纷跟风而动,瞬间就让整个长江防线倒戈!

  这些随吕文焕倒戈的旧部,也都被忽必烈编入蒙古汉军,用作攻灭南宋。

  所以林尘没有直接杀了吕文焕。

  他接下来的一个惊天谋划当中,需要对方配合才是。

  此番忽必烈统帅来与贾似道一决高下的大军,除开各地维持新占疆域的士卒,还有足足三十多万!

  如今这些蒙古军队失去了忽必烈的指挥,势必会混乱起来。

  可即便如此。

  也不是林尘不过三万人能吃下的。

  这都不是蛇吞象了,而是蚂蚁吃老虎!

  于是,林尘盯上了吕文焕的旧部。

  只因在那三十多万大军中,除了北方汉地侯和蒙古军队,吕文焕旧部投降的南宋士卒,就占了三分之一!

  吕文焕并未犹豫太久。

  这是自然,毕竟他小命都在林尘手里,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

  他也清楚林尘打算让他做什么。

  无非是书写密信,让尚处于蒙古军中的旧部故吏再次叛变。

  若是忽必烈没死,吕文焕定然不可能只靠书信让其倒戈。

  可按照林尘所言,忽必烈已经死在其手中了!

  如今蒙古水军全没,难道让这些渡河的蒙古军队游回来不成?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蒙古大军补给断了!

  要知道,他们数十万人的粮草补给,那可是个天文数字。

  更何况蒙古多骑兵,每日喂养一匹战马的消耗,足够七八个步卒一日所需。

  简而言之。

  渡河追击南宋溃军的蒙古大军,眼下成了瓮中之鳖!

  于是。

  还不清楚后方发生什么事情的各路蒙古军将,在没有收到忽必烈军令之前,都停了下来,派出信使询问下一步该怎么走。

  然而,一连三日,都没有任何回应。

  这下,深入南宋腹地的蒙古军将不知所措。

  自然有军将率部而归,想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然而。

  等他们到了长江沿岸,就见一支水军封锁江面。

  这支水军的旗帜和装束,显然不是自家人的!

  军将们心中一惊,已然意识到情况不妙。

  同时,一则流言在蒙古军中不胫而走。

  此番他们中了宋军诱敌深入之策。

  有一支奇兵袭击大汗军帐,将其斩杀,余下大臣也没逃走多少。

  这个消息一出,蒙古军心大跌。

  起先,还有蒙古军将严禁这类流言散播。

  可当封锁江面的水军船队将蒙古大汗军帐以及不少大臣贵胄脑袋悬挂出来时。

  蒙古士气已然不可挽回!

  那斩杀忽必烈的宋将名字,也开始在这些蒙古士卒口中流传开来。

  林尘!

  与此同时。

  吕文焕所写的书信也被锦衣卫送到了蒙古军中。

  收到信的南宋降将们,一个个脸色变化不定。

  因为吕文焕在林尘的授意下,夸大了目前局势。

  说忽必烈身死,南宋调集了百万大军,在羽林将军林尘的统帅下,将他们这三十来万蒙古主力包围。

  只待粮草断绝时,便展开围剿。

  届时,他们这些降将定然没有活路。

  好在吕文焕与林尘将军有旧,特此写信让他们拨乱反正。

  若是功成,不但没有惩罚,反而有功!

  看完书信的吕文焕旧部们,表情不可谓不精彩。

  再结合最近消息封锁,粮草不济的情况,这些南宋降将顿时明白过来。

  原来是这样啊!

  要说这些降将,本就是墙头草。

  之前能毫不犹豫的投降忽必烈,如今也能在必死之局下再次反叛。

  林尘看着吕文焕旧部们的回信,心中安定下来。

  他的谋划,成了大半!

  *

  *

  *

  另一边,

  乘小船离开的贾似道,不过两日,就从丁家洲一路沿江而走,跑到了扬州。

  不得不说,这位促织宰相跑得倒是挺快的。

  反观被贾似道抛弃的南宋士卒,被蒙古大军一路掩杀一百五十里,死伤惨重!

  若不是林尘抄了忽必烈军帐,蒙古大军可一鼓作气,直扑南宋都城临安。

  即便如此。

  这个消息传到南宋朝堂,也引起轩然大波。

  “这贾似道丧师辱国,臣请斩此獠!”

  “陛下,需征调各地勤王之师,拱卫临安啊!”

  新继位的宋恭宗赵?不知所措。

  是的。

  宋度宗赵禥在得知丁家洲战况后,也不知是肝胆俱裂,还是沉迷酒色导致身体亏损严重。

  消息传回来后,直接暴毙!

  于是赵禥次子赵?在朝堂诸公的紧急拥护之下,坐上了皇帝位置,年仅五岁。

  因而真正能在朝堂说得上话的,乃是太皇太后谢道清。

  宋恭宗年幼,谢道清垂帘听政。

  这位太皇太后,倒是在南宋有几分贤名。

  不过南宋这一烂摊子事,谢道清哪怕是武则天、萧太后在世,也无济于事。

  在得知贾似道战败逃至扬州后,谢道清便下诏将其召回。

  只是贾似道称故拖延。

  看样子,这位促织宰相也知丁家洲之战,自己罪责甚大。

首节 上一节 412/4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