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372节

  唰!

  短刀刺入李忠腹部。

  王英一击得手,面露得意笑容,朝李忠啐了一口。

  “爷爷早就看你不爽了,多大的脸面,也敢当这个大首领?!”

  李忠先前突围时,就消耗不少力气。

  加上王英的本事与其只在伯仲之间,更有偷袭的先手。

  那短刀入腹,王英再一捣,顿时肠穿肚烂。

  李忠万万没想到,逃出了齐军营寨,却死在了自家人手里。

  连带解决李忠这帮亲信喽啰后,王英这才擦了擦手上短刀的血迹。

  “我等回去!切记大首领死在了官兵手里。”

  王英不忘叮嘱郑天寿,让其别说漏了嘴。

  后者嘿笑着点头称是。

  这下。

  李忠连带周通身死,桃花山实力大损。

  自家清风山说不定有机会将其吞并,也坐坐这龙头位置。

  “就是那梁山几人,不好对付……”

  王英一肚子坏水的想着,却不见暗处有一人惊怒交加。

  显然是把刚刚所发生之事看了个真切。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刚跑出来的白花蛇杨春。

  *

  *

  *

  一夜折腾过后。

  柴荣看着幕僚来报。

  山贼喽啰被斩杀四千余人,加头目一人。

  反观清风山,气氛有些古怪。

  主要原因就是那李忠、周通死了,杨春不知所踪。

  要知道桃花山仅剩的两个头领,乃是后面入伙的新人。

  因此,燕顺嚷嚷着要另选一个主事的大首领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这是打算毛遂自荐呢!

  朱武与陈达面面相觑,片刻。

  陈达起身拱手道:“此事,还得告知王寨主才是。”

  “不用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身白袍的林尘摇扇走进来。

  再看其身后,跟着的是铁面孔目裴宣,以及郭盛吕方等人。

  要说头目数量,可要比清风山三人多不少。

  只是燕顺倒是有恃无恐。

  毕竟他自觉得了神仙机缘,实力提升到了后天境界。

  再看梁山的这些头目,一个个气息平平,定然不是自己的对手。

  因此,燕顺目光挑衅地看着林尘,冷笑道:“王寨主!你也要争一争这大首领的位置么?”

  林尘闻言,心中只觉得好笑。

  好嘛,山贼就是山贼,眼界就到这里了。

  不过。

  燕顺说对了。

  他有意收服这帮山贼。

  不为别的,只为给齐王添堵。

  这帮有星宿加成的水浒头目,足够让柴荣头疼了。

  当然。

  这清风山三个头目,可不在林尘招揽名单当中。

  换而言之。

  留不得。

  陈达想要说什么,却被朱武拉了拉袖口,示意莫要掺和。

  朱武有意当渔翁。

  先让这清风山与梁山争个头破血流。

  王英与郑天寿走上前,表情不善,是要为燕顺站台。

  却不想。

  就在这个时候寨外响起一阵喧哗声。

  就见一身伤的杨春跌跌撞撞走了进来。

  “杨春兄弟!”

  陈达见状欣喜不已,连忙上前搀扶着,他都以为自己这兄弟折在了昨晚的夜袭呢。

  然而。

  杨春不看陈达,只是愤恨的看向那王英,看得后者脸色微变。

  “杨兄弟,你看俺作甚?”

  王英还想装糊涂。

  可杨春不管这个,当场便道出昨晚所见王英杀了李忠之事。

  “什么?!”

  此话一出,堂内皆惊。

  王英见此,故作气急败坏道:“你莫要血口喷人,那李忠死活与俺何干?!”

  陈达惊疑不定的看向王英。

  他自然知道自家兄弟不是信口开河的人。

  也就是说,这王英真下黑手了?

  王英脸色难看起来。

  他没想到昨晚背刺大哥之事,竟被杨春瞧见。

  这下,也只能咬死不承认了。

  毕竟暗害大哥,按照绿林道义可是要千刀万剐的。

  “俺看是你们桃花山容不下我等三兄弟。”

  燕顺见事情败露,有意抽身。

  他们清风山尚有几千精壮喽啰,何处不能去?

  只是。

  没等燕顺想要拉着王英二人离开,就见郭盛吕方挡在了门口。

  燕顺见状,皮笑肉不笑道:“王寨主,你这是何意?”

  ……

第332章 惨遭毒手

  林尘所想,自然是为民除害了。

  水浒原书当中,所谓好汉大多名不符实。

  其中这清风山三人,更是佼佼者。

  林尘瞧不上燕顺三人,但他的清风山尚有七千喽啰呢。

  “拿下。”

  轻飘飘二字从林尘口中说出。

  郭盛吕方早就等着呢。

  他二人这段时间得了林尘的指点,武艺大有长进。

  王英对上郭盛,瞧见眼前之人高大身影,眼中就闪过一丝嫉妒。

  他身形矮小,不然也不会被喊作矮脚虎了。

  正打算用手里兵刃,给郭盛截断一节身子骨的王英。

  却不想刚交手一合,脸色大变。

  “点子扎手!”

  郭盛手中兵刃乃是方天画戟,学的也是吕布那般大开大合的战法。

  不然也不会自号小温侯了。

  再看对上吕方的郑天寿,也瞪大眼睛。

首节 上一节 372/4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