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241节

  正巧林尘新修锦州城防缺乏人手,就把这帮子高丽人动员起来。

  只消每日三餐,两稀一干。

  这帮高丽人已然是感恩戴德了。

  毕竟在此时的高丽,白米都是上层贵族吃的东西。

  “传他进来吧。”林尘微微点点头,开口道。

  得令告退的亲卫,不多时就将几人领了进来。

  若不细看。

  这几个高丽使者的打扮,倒是跟李唐文人相差无几。

  看来,高丽对李唐的模仿,当真到了狂热的地步。

  不知林尘心中所想的金善贵,小心翼翼学着李唐礼节,叩首行礼。

  他来之前就打听到,如今锦州主事的李唐官员,乃是一名武将。

  此人奇袭建奴国都,直接俘虏大半女真显贵。

  高丽这些年自然也跟女真人打过交道,毫无例外的,全都是吃了亏。

  更是出现过女真数百军士,击溃高丽国内两万大军的荒唐事。

  面对这个女真都讨不到便宜的李唐将军,金善贵心中暗悔。

  早知道就打听一番对方的兴趣爱好,献上礼物再来了。

  “尔等就是高丽使者?!”

  林尘语气平淡,目光落在金善贵等人身上。

  “藩国属臣金善贵,见过天将~”金善贵当即恭恭敬敬叩首,报名道。

  “起身。”

  金善贵听闻眼前天将语气平和,丝毫不带贵族做派,心中暗惊。

  不愧是天朝上国的官员,国内那帮眼高于顶的贵族子嗣,当真比不了啊。

  “此番前来是为何事?”

  林尘没理会眼前金善贵变化的脸色,视线重新落在手中文书上。

  “天将大人,是这样……”金善贵解释道。

  如他所想一样。

  金善贵此来,的确是为了那些被俘士卒。

  这三万人,总不能放任不管才是。

  林尘闻言了然。

  既然如此,他也正好去看看这帮子高丽人修建的锦州城防进度。

  之前锦州被后金强攻时,城防破损严重,自然需要修缮一番。

  但这苦寒时节,在工地劳作可是辛苦活。

  若是要征召辽东本地劳役,怕不是要激起不小民怨。

  所以林尘吩咐了,让手下监管工程的杨志,对这帮高丽人态度好点。

  缺衣少穿都补上,别累死了。

  不然到时候,还得征召本地辽东劳役。

  “大人!”

  杨志正和几个亲随缩在一处窝棚烤着火。

  瞧他甲胄当中穿着三层毛皮衣服,也依旧冻得脸色通红的样子,林尘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

  御寒这方面,还得看棉衣。

  当初从浮屠商会买到的棉花种子,如今已经让农植官培育了,想来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金善贵也看见那面容可怖,额角还有一方青印的杨志,下意识低头赔笑。

  “嗯?”

  杨志注意到金善贵等人,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这帮跟着自家大人的家伙,什么来头?

  “他们是高丽使者,为高丽士卒而来。”林尘提醒道。

  先前他可是叮嘱杨志,别累死冻死太多。

  杨志闻言,当即心领神会起来。

  “大人,近日只有病疮发作死掉的七十八人。”

  “哦?!”

  林尘不在意的点头后,看了一眼差不多修缮完工的锦州城墙。

  杨志也同林尘汇报起这帮高丽人修建的事宜。

  在杨志看来。

  如此天气修缮城墙到底是个艰苦活,先前就做好镇压这帮高丽人闹事的打算。

  却不想。

  这帮高丽人得知修缮城墙,没有闹事,很是乖巧的去了。

  在知道每日还管饭,发衣服后,那爆发出来的干劲,给杨志吓了一跳。

  林尘带着金善贵来的时间,正好是午时。

  “开饭了!”

  原本在忙碌的高丽士卒,忽的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一下子闹腾起来。

  一个个脸色激动,蜂拥而来。

  这给一旁金善贵看得脸色难看起来,心中暗骂这帮家伙有辱国体,丢了高丽民族的脸面。

  可当他看见那发放的饭食后,也不由瞪大了眼睛。

  “那是……精米饭食?还有酱菜炖汤佐餐?!”

  这放在高丽国内,也是只有中层官员能吃上的东西啊。

  哪怕是金善贵,也不由咽了口口水。

  馋的。

  不愧是天朝,连给底层劳工的饭食,都如此精致!

  金善贵不知道的是。

  单纯是林尘知道这种重体力劳动,不吃饱,很容易死人。

  每日消耗也就三百石而已。

  再看这些高丽士卒一个个脸上不见面黄肌瘦,隐约还有了一抹血色。

  好家伙,还长胖了!

  “金使者可要清点一番?”

  林尘注意到金善贵眼中的异样,倒也没多管。

  “不…不用!”

  金善贵连连摇头。

  只是。

  林尘望着花泾渭分明,排列成两边的高丽士卒,眼中露出一抹讶然。

  明明都是高丽人,却好似势如水火。

  若不是周边有羽林卫执勤,怕不是要打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林尘看向杨志。

  读懂自家大人这眼神意思的杨志,摊了摊手。

  在他接手这批高丽士卒后,就已经是这个情况了。

  ……

第217章 暗度陈仓

  林尘不知道的是。

  全州李氏虽名分上还是王族。

  但如今高丽半岛之上,兴起另外一方势力与其分庭抗衡。

  而此方势力便是伊氏一族。

  伊氏,乃是高丽开国重臣,传承至今。

  可在百年前,伊氏有女嫁入李氏王族担任王后。

  那届李氏君王是个昏庸之辈,宠信伊氏外戚。

  其执政三十载,几乎把朝中重要岗位,全都交给了伊氏外戚。

  毫不夸张的说,这伊氏成了事实的半岛统治者。

  到了晚年十分,这糊涂一生的李氏君王忽的清醒过来。

  他力排众议,想要废掉拥有伊氏血脉的大儿子为储君,换二儿子继位。

  自然的,此举引得伊氏大为不满,私下手段不断。

  这李氏二子倒也不是简单之辈,躲过数次暗杀,还掌握了国内亲君一侧的力量,与伊氏抗衡。

首节 上一节 241/4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