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235节

  祖大寿闻言大惊。

  没想到这位鬼面将军也不是善茬!

  “林将军.......”

  硬着头皮出列的祖大寿,想要搬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来解释。

  无外乎辽东边军将领里面有二心之辈,方才不敢有动作。

  说着。

  祖大寿就要让外甥吴三桂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人头一用。

  “拿下!”

  然而。

  祖大寿万万没想到,林尘忽的变脸。

  在一帮辽东边将愕然之余,早就准备在四周的羽林卫士卒持枪据弩。

  弩矢直指在场所有辽东边将。

  如此距离在劲弩面前,哪怕在场之人都有武道修为,也不敢乱动。

  弩矢威胁是其次。

  更重要是这个时候反抗,怕不是要被扣上造反的罪名!

  形势所迫,祖大寿眼中阴晴不定,却也咬牙跪伏在地道:“林将军,某家所见千真万确,还请明察!”

  当然。

  像祖大寿这般识趣之人不是全部。

  有愣头青大怒。

  “某家也是朝廷命官,林尘甲,难不成你想射杀同僚不成!”

  “同僚?”

  林尘闻言,冷笑一声。

  “尔等先前坐视京营被建奴围攻时,为何不想想同僚二字?!”

  果然。

  听闻林尘这话的京营各将。

  原本脸上的表情从惊愕诧异,变成愤然起来。

  “林将军说得没错,俺家看来,你们辽东边军就是有二心!”

  一名京营军将嚷嚷起来。

  “就是!”

  “你!”

  那刚刚开口的辽东军将表情一僵,脸颊抽动,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唯有祖大寿跪伏在地,低头不语。

  先前他们坐视京营不管。

  如今京营得救,他们就该知道会有这一出。

  还不如听听眼前这位林将军到底想要做什么。

  认错认罚,都得等后面在细说,眼下服个软没什么。

  真要闹大起来,被这位林将军砍了脑袋,闹到皇帝那也没人替你说话。

  祖大寿看得分明。但不代表所有辽东边将都如此,自然就想要反抗的。

  “没想到林将军听信小人之言,诬陷忠良,恕某家不奉陪了。”

  此话一出,祖大寿嘴角微抽。

  想要离开的那辽东边将,却见四周羽林卫看他眼神如看死人。

  都不用林尘招呼,石秀冷着脸,一拳头攮在其脸颊之上。

  “呸!”

  被石秀啐了一脸唾沫。

  他最看不惯就是这等贪生怕死,袍泽有难,自个不动如山之辈。

  真当自家大人什么都不知道吗?

  林尘早在几日前,就在此处四周徘徊,等待蓄水完成。

  自然知道辽东边军所作所为。

  如今还要拿大,石秀可不会同他客气什么。

  “一并拿下,若有冤枉的,待班师回朝后再详查!”

  林尘话音刚落,祖大寿等人就被一拥而上的羽林卫士卒扣下。

  祖大寿算是看出来了。

  这位林将军,目的是打算夺了他们的兵权。

  名义上是审查,实则就是关押。

  这是自然。

  林尘太清楚这帮辽东边将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原定时空,崇祯帝就是被这帮虫豸坑死的。

  当然。

  对祖大寿一行人的处置,他懒得管,交由李曌这个皇帝去处理就是了。

  眼下出征的辽东边军建制齐全,满打满算还有四万有余。

  处理好辽东诸将,林尘这才看向京营这边,态度百八十度的转变。

  语气有了笑意的林尘,安抚道:“诸位数日苦战辛苦了,且先下去休息吧。”

  对比起来。

  林尘对于京营可谓是好到家了 ,这让京营军将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可见的是。

  此处战场的水势散去,起码要数日时间。

  在此之前,林尘选择撤军。

  先行将这支疲军撤到河岸对面休整。

  不只是林尘在后撤,老奴那边同样在撤退。

  账内。

  “皇阿玛,儿臣失职!”

  皇太极一身狼狈的来到努尔哈赤面前跪地请罪。

  原定他在河岸埋伏李唐想要渡河的军队,却不想被一场凌汛冲了个透心凉。

  努尔哈赤正用帕子擦拭额头,面无表情道:“先起来吧,此战非你之罪。”

  皇太极闻言,方才恭敬起身。

  ……

第212章 后金国势不太妙

  的确。

  皇太极没有什么过错。

  倒是努尔哈赤,此时心境远不像脸上这样平静。

  实则内心波涛汹涌!

  大军损失出来了。

  先前调动后金主力想要消灭赵匡胤所率中路军。

  要知道此番大战,在他调度之下,女真士卒拢共都未曾损失超过三千!

  然而!

  一场凌汛,淹死冲走女真士卒过两万!

  其中更有努尔哈赤最为看重,由野女真组成的精锐部队。

  更有被他视作大将的鳌拜身死,尸骨都还没有找到。

  两万人,对于李唐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反观总人数都只有六十多万女真本族人的后金而言,无异于是伤筋动骨了。

  他这番拼凑出来十二万大军,已然是压榨的结果。

  后金能够维持的常备军力,也就六万人左右。

  即便如此,也是十丁养一,算得上穷兵黩武。

  要在有不少包衣奴才以供驱使,方才不至于让后金国内出现问题。

  一想到损失两万能战士卒的努尔哈赤,便心痛不已。

  “都下去吧…!”

  努尔哈赤用着一种有气无力的声音挥手。

  账内,努尔哈赤的儿子们,以及随军重臣面面相觑。

  半晌后方才听命退下。

首节 上一节 235/4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