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第481节

  哪怕放在大金,几个皇子都勇猛无匹,并不畏死,可这种事情怕也很难前往去做,因为几乎就是做不到的,可能最后还白白丢掉性命。

  所以金国满朝不相信耶律大石散播出来的消息,何况大金这边也听说宋国皇室没有武人,宋重文轻武,自上而下,皇室并不习练,但那刺客却是武艺超群,一击必杀,毫不拖泥带水,随后便远遁千里。

  所以根本不可能。

  那就是栽赃嫁祸,泼脏水意图破坏金宋结盟。

  但会宁那边还是传过命令,叫人过去与宋国朝廷交涉,意图以为此事给宋国压力,哪怕根本就是耶律大石捏造的谣言,也要借这谣言看能不能攫取一些好处。

  不过后来攻下燕京,耶律大石弃城突围逃走,却在他的府邸书房内发现许多来往信笺,那信装于檀木匣用绳吊在柱梁,似乎就是留给来人发现的。

  信被宗望得到,然后给众将观看,竟然是耶律大石和宋国秦王赵柽的来往密函,中间时间跨度长达七八年之久,也包括了最后的密谋刺杀太祖皇帝之事,信上全有。

  从纸张新旧,墨迹陈涸来看,这些信并不像假的,但是细算时间却有些太过荒诞,那秦王赵柽岂不是九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联系了耶律大石?这又怎么可能!

  这分明就是最大的漏洞啊!

  宗望疑惑无策,便派人送去了会宁,一是觉得先勿论真假,须上报完颜吴乞买决定,二是叫完颜希尹辨认一下笔迹,看看那所谓的赵柽来信上字迹,与那曾在会宁为官刺客是否相似相同。

  若是字迹相同,那么所有的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太祖皇帝就是这赵柽斗胆刺杀。

  但让所有人失望的是,当年那刺客在会宁确实留下不少笔迹,可和这耶律大石府上得到的书信字迹完全不同,许多在会宁做金国官的外邦读书人甄别过后,都是摇头,希尹看了,同样觉得并不一样。

  完颜娄室自家对此事也曾研究过,他不是个轻易就会下结论的人,但他比较了解耶律大石,曾亲手擒过,对其知之颇深,大石乃枭雄也。

  若他是耶律大石,想谋划栽赃陷害之事,纸墨做旧容易,书信内容好编,唯有这勾结时间,还有杀人动机不好谋定。

  潜入会宁,刺杀金国皇帝,该是辽国最想干的,关宋国什么事?金自起兵就从未与宋为敌过,甚至还做过几笔跨海马匹买卖,事实上直到去岁夺了十六州之前,两者一直睦邻友好,不说蜜里调油,可也是相互敬让。

  那么,这赵柽失心疯了,远跑去白山黑水,北地会宁,杀太祖皇帝?

  就算失心疯,估计也办不出这么离谱的事情吧!

  没理由,没道理,怎么说都不能叫人信服!

  耶律大石从被围燕京,放出这个消息,到最后留下的那些书信,都无有赵柽想要刺杀太祖皇帝的理由。

  因为根本就没有理由,万一事情为真也就不必分析,若为假,怕是耶律大石也编不出一个什么理由来叫人信服,所以才含糊不提。

  还有就是勾结时间,刺杀太祖皇帝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够两人刚刚认识,短暂通信,就会敲定吧?肯定是要交往经年,彼此信任,一点点试探,才好最后达成统一意见。

  这个经年该是多少年?至少五年以上,十年都不算长,毕竟如此大事。

  但太祖被杀那年这赵柽才十七岁,十七岁就敢潜入会宁杀人先不说,按照书信时间倒推,也就是说两人认识联系的时候,赵柽只有九岁左右模样。

  这似乎不太可能。

  如果这些都是耶律大石早就设计谋划好要栽赃诬陷的,为什么要留下这么一个破绽出来?

  因为这个破绽根本就没办法去掩盖,赵柽是宋帝二子,再往上就是太子赵桓了,耶律大石总不能编造是宋国太子和他勾结,然后孤身潜入会宁杀人吧?

  说书的都不敢这么编。

  所以完颜娄室自家一直是不相信的,哪怕他不会对什么事情轻易下结论,也觉得此事九成就是耶律大石设的一个局,一石二鸟,在辽破之后,依然能挑动两家不和,甚至金辽为太祖皇帝之死兵戈相见,打死打活,算是与辽报仇。

  他做此想法之时,无比佩服耶律大石,这招连环计简直太毒了,直到……

  直到大金这边接到了一则军情消息,宋国秦王赵柽,率大军自熙河入夏,指兴庆,破夏,夏帝死,都统军李察哥称帝,续自杀,夏灭。

  金国在西夏本来没有什么谍子,因为偌大辽国挡在中间,没必要跨一国给对方安插间谍,所以知道这个消息比较晚,但是这个消息却在金国之中引起不少争议质疑。

  首先是对宋军战力的评估,其次是对赵柽指挥作战能力的分析,但讨论来讨论去,中间争议越来越大,以宋军在辽战场上表现来看,根本不具备灭亡西夏的本领,何况还是两线作战,兵力吃紧的情况之下。

  金国并不知道赵柽与朝廷反目之事,此刻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西夏已经弱到极点,甚或远不如末日之辽。

  可后来回鹘的事情,东喀喇汗的事情,宋帝都昭告了天下,这就有些不太对劲了,这个时候金国内部再起争议,而他也开始怀疑起来。

  完颜娄室这时伸出手指拨动了一下灯花,又想起此番赵柽援东京,完颜宗弼大败亏输,接着宋帝禅让,传皇帝位与赵柽,赵柽改旗易帜。

  这就更加不对劲了,这赵柽手下的兵马怎么会如此之强?连重甲骑兵都能攻破,女真不满万,满万莫可敌的神话竟就此破灭,而且宋国是有太子的,怎么又换成他来接皇帝位,摄政国事?

  完颜娄室双眼眯起一线,莫非真是……

  当年真是这赵柽潜入会宁,蛰于希尹门下,一举刺杀了太祖皇帝?

  九岁筹谋,数年经营,十七跨海过山,行此大事,当真少年英杰,而且竟然……竟然还把官职做到了礼部尚书!

  完颜娄室伸手摸了摸胡子,礼部尚书……可是比他现在的官职都要大,自从大金立朝,朝堂制度一天天完整,如今朝上的礼部尚书,可是位尊地显,权威势重。

  但此刻也都是猜想,只不过把原来思索的耶律大石栽赃陷害的可能降至五成,另外五成就真是这赵柽所为了。

  不过只有见上一面,才能更好的判断,到底当年是不是此人,做下了此种胆大包天、骇人听闻的大事。

  完颜娄室又缓缓提起笔,继续写信。

  信不是写给完颜宗翰的,而是写给完颜拔离速。

  完颜拔离速此刻正驻守麟州。

  府州、麟州,边境之处两大要塞都驻扎了女真军队,他与拔离速各领了五千人镇守。

  他落笔在信上写下:

  焚城,往太原!

  最后想了想,又加上了一句。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第609章 阵法

  威胜军和太原府交汇边境,赵柽将手下十二万军队分成了三路。

  这十二万军队有自家十万,剩下两万则是折家带来的人马。

  折家就算再地头蛇,这两万人究其根本也是大宋军队,赵柽自然拿过来使用。

  其中一路人马八万,他自己率领,四猛跟随,军内还有一千铁浮屠。

  一千铁浮屠是临时组建的,女真的万人铁甲全军覆没,锁铠兵器都成了战利被赵柽纳入囊中。

  里面可用的重甲共六千余副,马匹能使的具装三千多套。

  虽然依据这些装备,理论上可至少配出三千名铁浮屠骑兵,但是东西虽有,符合重甲的人和马却凑不齐。

  重甲对骑兵身材体格有着极高的要求,战马也一样,两两都须符合,以现在军中状况,实在无法完成。

  人倒还在其次,主要是战马,当初在河西组建铁鹞子,万事俱备,最后便是被战马一项给卡住,实在凑不够只好去打可敦城夺取马匹,至今杨志还在那边镇守。

  而铁浮屠原本的战马,无一能用,死的死,伤的伤,钩镰枪下哪里还能完整无碍。

  最后四处挑捡,才选出一千匹来,组建了这支铁浮屠。

  这支只有千人的重甲,他分成四队,给四猛分别带领,鲁达、秦明、索超、李逵,四人各自领二百五十名铁浮屠骑兵。

  赵柽觉得这个数字很不错,听着也很猛,挺适合四人。

  另外一路三万兵马,则交给张宪,再将朱武配给了他,张宪这几年历练得差不多,可总归年岁还轻,一些老谋深算差些火候,就把朱武这个擅于计策的与他驱遣。

  最后一路叫徐宁领着,给他呼延灼和花荣为副,没有步兵,正好一万精骑。

  赵柽率主力八万直扑太原,张宪的三万人马则绕到太原以北的岚州忻州等地埋伏,防备府州、麟州等处驻守的金兵回援,同时切断太原金军退路。

  按照折寒梅的说法,太原城内原本大约有三万军,但是守城军民齐上,算上民兵工夫之类,怕不下十万,具备内外夹击的条件。

  到时只要城外杀起,打出旗号,城内王禀必然出城配合。

  太原不比东京,人多嘴杂,道君皇帝犹豫武断,大臣胆小怕死,难以把握战况时机。

  太原这里是王禀自家说了算,王禀大将之姿,又曾经是他手下,行事果断,见是他的旗号,九成九会直接杀出夹攻,所以不须特殊派人送信约定。

  徐宁的一万军则去汇合折家人马,拿着他手谕,调遣河东路所有在野军队,对太原府进行撒网式包抄。

  这也是他给徐宁全是精骑的原因,一方面叫折家人和在野的其他军队看看,自家兵马一个顶他们十个,另外一方面这种事情需要来往迅速,必须快马才能行事。

  此刻入夏,不过河东路因为太行山横亘原因,天气还算凉爽。

  赵柽将前方的斥候分为十级,每三十里一级,最远三百里,行至规定路程就回来报告,不得多前进一分。

  他这边军马向太原推进,东侧张宪带着三万人绕路而走。

  这支队伍除了张宪和朱武之外,下面大将还有樊瑞、项充、李衮、黄信和郭盛几个。

  这三万人都是陇右老兵,不是在京畿整合的军队,参加过西夏之战,回鹘之战,东喀喇汗之战,是赵柽特意拨给他的。

  临出发之前,赵柽把张宪和朱武叫到营帐细细嘱托了一番,张宪这路军是三路里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重的。

  他要负责将河东路战场切割开来,把太原女真军和边境女真军隔离,阻止两军汇合,断了太原女真军退路。

  能坚持到徐宁那边汇合折家军队、在野军队往中间包抄,才算此行成功。

  张宪这时骑在马上,对旁边朱武道:“军师,昨夜你听王爷言那完颜娄室善兵,有何见解?”

  朱武闻言微微一笑,他此刻颇有些心旷神怡感觉,看着两边山山水水,风景秀丽,天高云阔,胸臆开张。

  好久没这么舒畅过了,五年?亦或十年?总之自打上了少华山后就再没轻松过,后来又上了梁山,则更是沉重压抑,仿佛每时每刻都有块大石盖在心头,说话处处小心,行事节节谨慎。

  如今阴霾烟消云散不说,更迎来了陛下给与的第一个军中职务。

  自前岁同宋江投奔河西,他只仿佛幕僚一般赋闲,陛下什么也没叫他干,没叫他做,包括吴用这个对头也一样,只是呆着。

  他平日与安道全,皇甫端等人下下棋聊聊天,虽然自在了,可又有些不甘。

  一身所学于少华山落草后便耽搁,再入梁山更是无用,本来思索已经放下心中重担,若就这么逍遥一生也罢,没想到此次出征竟然被陛下带上,而且还任了这么个重要职位。

  确实是个重要职位,他昨日一听陛下派张宪的差事,就明白此位之重,这是要以此支军队为中心,然后南北协同,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河东会战啊!

  他们这支军队既要承南接北,又得抵南抗北,南挡围困太原的女真军逃跑,北抗边境女真军下来支援,捱到徐宁那边汇合本地散落在外的兵马形成大网,往中间兜抄才算完成任务。

  这是很艰巨的事情,而张宪是陛下的小舅哥儿,派自己辅助对方,可见陛下看他也重,不然怎么会叫他坐了军师位置。

  莫非真有身起的机会?搏一个封侯拜相,荫子封妻!

  这时听到张宪询问,心念转了又转,朱武开口道:“少将军,兵无常势,战无常规,而人力却有时穷,那完颜娄室就算再善兵知兵,可总得四方身边配合,可他却未在太原军中,反而驻守府州,可见不得粘罕之心。”

  张宪想了想,确实如此,如果按照陛下的说法,简直将此人说成金国第一名将,可却为何没有在太原参与攻城,反而驻扎后方?

  “军师的意思是,就算他本领再大,但没人使用,一己之力,也是徒劳?”

  朱武点头:“正是如此,想诸葛武侯草船借箭,没有鲁子敬配合,纵神机妙算又有何用?赤壁之战周公瑾没有孙仲谋信任,又焉能成功?”

  张宪道:“军师所言不错,陛下虽然特意提点此人厉害,但怕是没虑过这些,我等自是该小心翼翼,仔细对待,但却也不用过于把这人放到心中。”

  朱武看着张宪,微微一笑摇头:“少将军,你并未明白陛下的真正意思啊。”

  “陛下的真正意思?”张宪愣了愣:“陛下还有什么意思?”

首节 上一节 481/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