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191节
不过,看这校事府将夏侯大将军团团护住的架势,多半…大将军所言非虚,是李藐…又一次救了他!
甚至这一次,都让大将军动了真情!
这时…却见得有校尉将夏侯子江的尸体抬了过来。
“大将军…子江公子的尸体…”
“吾儿…吾儿…”
这下,夏侯惇猛地哭了,哭声无比惨痛。
夏侯子臧仿佛也察觉到什么,他看了眼弟弟的尸体,又看了眼李藐…
却见得李藐“唉”的一声叹息着解释道,“方才老将军告诉我,说子江公子被臧霸那贼人突袭刺杀…也正是如此,老将军…老将军才痛不欲生啊!”
这下…夏侯子臧总算知晓,为何父亲会说出那句,“从今天起,李汉南便是你的大哥,犹如亲兄弟一般的大哥”
…原来如此啊!
原来,爹…又失去了一个儿子!
看着弟弟的尸体,夏侯子臧表情悲痛到了极致…他牙齿紧紧的咬住嘴唇,双拳也不由得握紧。
可看到父亲还好好的…这…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即,夏侯子臧拱手朝向李藐,“多谢李先生…不,多谢兄长救下父亲——”
这么一拜过后,夏侯子臧翻身上马…就要带着亲卫去追杀臧霸,为弟报仇。
这时…
一张孔武有力的手臂将他的肩膀抓住,是徐晃。
只见得徐晃神色无比凝重,“莫要追了,方才有探马传来消息,关羽率关家军正往这边杀来,还有一支荆州的兵马,已经过了东岭关…探马说,距离洛阳城也不足十里了!”
徐晃没有把话讲的太过直白,不过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
他们即便有超过万人的兵马,可拖下去…依旧是九死一生…
追?报仇!
不是不追!不是不报仇!而是追不起,命都保不住了,又何谈报仇呢?
“可…”夏侯子臧的神色痛苦,“臧霸那贼子杀了我弟弟…”
“闭嘴——”
夏侯惇的一句话打断了这个仅存的儿子,他无奈的摇头,然后“唉”的一声叹出口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日不是报仇的时候,洛阳一战…大魏已经败了,不能待在这儿了…走…走…”
听得夏侯惇这一番话,李典这才张口,“大王声东击西,已经往西北方向的关中长安那边撤离,那里有骠骑将军的神速营,有关中、雍凉募集的十数万兵马!”
说到这儿,李典顿了一下,方才接着说,“看来大王的意思…并不想退往邺城与那大耳贼南北对峙,大王既选择退到关中,那证明…这洛阳城,这司隶,大王还是要夺回来的!”
李典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惹得李藐、徐晃、夏侯惇颔首点头…
夏侯惇不忘带着悲痛向儿子夏侯子臧说道:“以后多与徐将军、李将军,还有你兄长汉南好好学学,大丈夫立于世,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不论遇到什么,都要冷静,都不能鲁莽、冲动!”
这…
夏侯子臧只能低下了头,拱手道:“孩儿记下了!”
李典看了看天色,不敢耽搁,再度提醒道:“大将军,我们必须要动身了,往关中走…一路并不轻松!”
李藐却寻得了一驾马车,他拱手道:“大将军,请…”
夏侯惇是在李藐的搀扶下上的马车,徐晃、李典、夏侯子臧亦是翻身上马,就在夏侯惇进入车厢后,李藐也打算翻身上马时,夏侯惇的声音突然传出。
“汉南,你也上来——”
这一句…在现在听来是意味深长——
可从长远来看,影响却是不可谓不深远——
…
…
“——二将军,已经探明,徐晃、李典、夏侯惇的队伍从北邙山脚下撤走,是撤往关中方向!臧霸将军与一干泰山军士安然撤离,除此之外…末将还…还…”
向关羽禀报的是赵累…
此番,他带先锋军先一步抵达北邙山脚下,但那时…泰山军与魏军都已经撤离,计划中的支援自也是无从谈起。
倒是这一地的尸横,不少军械洒满整个北邙山脚下。
于是,赵累一边派人去向关羽回报,一边就派人去巡查,将贵重的物品收揽起来。
需知…
在古代,特别是汉末三国,往往一场大战过后,收缴战利品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这所谓的“收缴”的程度,或者说是尺度…通常来讲,是一丝不挂!
也就是说,兵士们身上穿的,手里拿的,头上戴的,几乎悉数收回…用以嘉奖战场上的有功士卒,这些便是所谓的战利品——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赵累刚刚派人巡查,就有人将一具几乎流干了血的尸体给抬了过来。
尽管胸膛处千疮百孔,可面颊却尤是清晰…
是马钧——
他的画像传遍整个关家军,就是化成灰,赵累也认得…
而发现马钧,且是死透了的马钧,这在赵累看来…是一件大事儿,天大的事儿。
而且…
赵累从这尸体上发现了一些异样,这匕首刺入敌人胸膛的角度、狠度,让他想起了一个人…准确的说是一个已经死去的同袍!
是啊…
往往在战场上,他从来都是这么狠,都是这样去为敌人的死尸补刀,确保…没有敌人诈死!
这…
这…
如果说马钧死了是天大的事儿,那么,他赵累的这一个怀疑就…就是足以捅破天的事儿。
于是…
赵累当即亲自驾马,赶来向关羽回禀。
刚刚讲述完北邙山脚下的战况后,还不等关羽思虑,赵累接着说,“二将军,末将还有一事,可否单独向二将军禀报——”
…
…
第630章 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
魏军的彻底败退如期而至。
俨然,关羽并没有追逐的意思。
也因为如此,在赵累提出这一条单独向他禀报的请求后,关羽不假思索的同意。
两人都下了马,向一旁走去。
周仓带领的关家军则是刻意驻守在两人对话的五十步之外,确保他们听不到这些对话,也没有其它人能够打扰到将军。
“是何事?还需要私下里说?”关羽率先张口。
赵累的眼神中却是闪烁着复杂的神彩,仿佛承载着千言万语却又难以启齿。
他沉吟了片刻,像是在整理着思绪,又似在寻找着合适的措辞。
终于,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将整件事情的始末向关羽娓娓讲述。“二将军且先听我讲一件往事,是关乎…三公子的!”
——『三公子?』
关羽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他沉吟了一下,这才下意识的吟到。
“唔…竟是安国(关兴)?”
很明显,在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关羽的神色突然就凝重了一分,像是想到了某一条不堪回首的往昔记忆,瞬间涌入脑海。
终于,赵累将整件事情的始末向关羽娓娓讲述。“那还是在几年前,有一次我与安国公子一道去剿匪,那本是大获全胜的一场战役…但…”
随着赵累低沉而厚重的声音,一段有关关家三郎关兴的不为人知的过往…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关羽的眼前。
那一次,赵累带着年轻的关二公子剿匪,不出所料的大获全胜。
事实上,这种级别的对手,对于关家军而言不过是轻而易举。
但…变故就发生在战后。
那时候的战场,尸横遍野…所有叛乱的贼兵…除却少数被俘虏的,大多数倒在了地上,倒在了一道道血泊里。
大战结束,清理战场,赵累环视着整个残酷的战场,可关兴却已经开始拿匕首将这些倒地的敌人,一个个进行补刀。
这本是一个繁复的过程,对敌人补刀也可以有效防止敌人的装死,或者诈死!
但往往,因为工作量巨大,再加上胜利的一方大捷后都会有些松懈。
故而…这项补刀的行动,哪怕是在关家军中,往往也就敷衍过去了。
可关兴的补刀极其认真,每一个尸体,都要用匕首插上三次。
分别是胸口,小腹,还有肋骨——
这三刀下去,莫说是已经死透了的敌人,即便是有敌人诈死,也难逃厄运,一命呜呼。
赵累看着关兴如此卖力的样子,不由得劝道:“安国公子,你还是年轻啊,在我看来,这些贼子…谁是装死,谁是真死,一眼便能分别出,何须如此卖力的去验?补刀终究是伤阴德的…有这功夫,回去休整下,咱们该凯旋回去咯…”
对于赵累的提议,关兴不置一言,别看那时他仅十三、四岁,可在补刀的过程中极其认真。
甚至都顾不得去回复赵累。
“唉…”
赵累不由得叹出口气,心想着…今儿又得陪关二公子耗在这儿了。
危险往往就出现在最是花团锦簇的地方,也出现在最麻痹、大意之处。
上一篇:三国:武力升满,开局杀穿草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