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549节
“……”
我建错了,我掏钱?
这不是贴着自己的钱干公家的买卖吗?
如果真重建……别说几次,就算只重建一次,姚广孝十几辈子都要给老朱家免费打工。
但这件事朱瀚已经安排下来,再拒绝恐怕就是打朱瀚的脸,姚广孝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并且在第二天和朱瀚告辞后,便匆忙北上前往燕京。
朱瀚收了个门客,可他却根本不教他什么,只是安排活……可就是这般的职位,也有无数人挤破脑袋都得不到,姚广孝却不费吹灰之力。
不得不说,历史名人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
至于姚广孝担心的,建设燕京城大明国库里有没有那么多钱,完全是瞎操心。
倭岛布政使司府邸,方国珍看到了来自大明的命令。
命令很简单,今年倭岛要为大明,贡献三千万两白银。
白银,还不是银币。
倭岛上没有铸币权,他们只能把开采出来的银矿烧成银锭,然后运往大明,再由大明本土隶属财部的铸币厂铸成银币。
三千万两白银,比去年的产量多了一倍。
方国珍看到后没当回事,写下一句话后,直接交给石见银山上的学生们去做。
不要过程,他只要结果。
当石见银山的刘彬和周林,看到方国珍的命令后,脸上露出苦涩的表情。
猛地增加一倍产量,这得增加多少人手?
如今石见银山的开采已经到了饱和,可大明却突然压下来这么重的任务,他们怎么可能完成嘛?
可方国珍却又是不讲道理的人,大明命令后面的一句‘不看过程,只要结果’就足以表明方国珍的态度。
怎么完成?
刘彬和周林思来想去,却始终找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只能求助于他们的同窗好友沙启亮。
沙启亮三人,来到大明也已经有接近四年的时间,倭岛上的种种人间炼狱般的惨剧,沙启亮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慢慢的接受,现在他已经能坦然面对。
三人来到倭岛,方国珍一眼就相中了沙启亮,把他留在身边处理倭岛上的事,方国珍对沙启亮很是信任,再加上方国珍本来就不擅长治理,所以沙启亮更像是倭岛布政使司的一把手。
周林和刘彬两人,也成为了石见银山的主要负责人,他们两人联袂来见沙启亮,说明缘由后,沙启亮不由得蹙起眉头:“朝廷猛地要我们增加白银的开采,足以证明咱们朝堂又要有大动作。”
“兄弟们,这是好事,咱大明越来越强盛,对周边的影响力越大,尤其是咱们倭岛,这就是我大明东边的第一道防线,大明的强盛足以让咱们越发稳固的掌控倭岛。”
等沙启亮逐渐分析清楚大明突然传来命令的缘由,沙启亮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神情中带着激动:“兄弟们,这件事,咱们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可能的超额完成。”
刘彬和周林听到沙启亮的话,不由得苦笑起来。
周林对沙启亮道:“沙兄,你没有去过石见银山,对里面的情况可能不太了解,如今石见银山的开采量已经达到饱和,就算把整个倭岛的人都派过去挖矿,咱也炼不出这么银子啊。”
然后,刘彬和周林两人把石见银山的情况告诉了沙启亮,并且表示今年能冶炼出来两千万两白银已经很不错了。
“刘兄、周兄,你们两个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眼前的困局是产量跟不上去,而不是其他原因,不能只在眼前寻找办法,我们可以再想想其他办法嘛。”
沙启亮似乎已经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看着周林和刘彬两人:“你们想想,倭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什么?
刘彬和周林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开始思考……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让沙启亮干着急。
这俩同窗挺有能力的啊,怎么在倭岛上锻炼了那么久,越活越回去了啊?
沙启亮只好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你们还想不明白吗?倭岛的最大优势,是和大明本土近啊!”
“这……这是什么解决办法?”
刘彬双手一摊,表示自己没听明白:“大明还能给我们帮助不成?”
“为什么不可以?”
周林却表示自己明白了,对沙启亮说道:“咱们大明有成熟的工匠,我们只要把他们引到倭岛来,只要有足够多的工匠,我们就可以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
沙启亮点点头:“没错,二位再想想,我们倭岛有什么?”
刘彬和周林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银山!”
第388章 大明现在缺少的是什么?人才!
倭岛,弹丸之地。
再加上他距离大明很近,大明本土的很多人都没把倭岛当回事。
就算要出海,肯定也要找大地方啊,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耕种多好,哪里像倭岛似得,什么都没有。
所以,倭岛不是大明百姓首选的出国地址,可如果要把白银的产值达到三千万,就必须从大明本土招募足够多的工匠和工人。
而沙启亮和刘彬、周林经过简单的商谈,立刻从银子作为突破口。
大明本土的百姓,不都是在着力发展经济,每个人都奔着赚钱嘛?
现在在倭岛,有更多发财的机会,你们要不要来?
就问你们,要不要!
“来了就给钱,薪酬要高,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工匠,薪酬更多……”
一连串的优惠政策从沙启亮口中说出来,刘彬和周林听到后,心里都生出另外一种想法:早知道当工匠能挣这么多钱,老子还读什么书?当工匠岂不是很轻松的家财万贯?
失策!失策啊!
不过,在激动过后,刘彬也提出来了他的担心:“沙兄,如果按照你的想法,我们在前期会花很多钱,这方案能通过吗?”
计划是好的,但结果可真的不一定。
但沙启亮却显得没那么担心,摆了摆手对两位同窗说道:“布政使虽然是武人,但他却是个明白人,知晓其中利弊,想要马儿跑又岂能不喂马儿吃草?我们到最后能完成大明给予的任务,这就足够了的。”
前期必要的投资,还是应该被满足的。
沙启亮看着刘彬和周林:“刘兄、周兄,你们两个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写出来交给我,我去找布政使汇报,但一定要快,我们今年能干活的时间,真的不多。”
刘彬和周林听到沙启亮的话,异口同声的说道:“好!”
方国珍说过,他只要结果,不问过程,万一到时候没完成任务,再被方国珍怪罪到自己头上,谁也承担不起这个压力。
刘彬和周林很快就把自己的计划交到沙启亮手中,沙启亮看过后又自己加了一些,然后拿着自己的计划给方国珍去看。
方国珍不太懂这个,他看到沙启亮递给自己的计划后,询问道:
“你确定,咱这一百万两银子花出去,能在一年内收获三千万两白银?”
“问题不大。”
沙启亮没敢保证,只是对方国珍道:“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熟练工人,如果能有足够多的工匠,我们就能完成任务,大明本土很多技术比我们这儿要成熟,如果能从本土招募足够多人手,很有可能超额完成任务。”
“我要的不是可能,是一定!”
方国珍虽然是武人,但他毕竟也是当老大的,不好糊弄:“钱可以花,权力我也可以给你,但我要一定完成任务!是一定!”
至于可能之类的话,方国珍是不认同的:“你的计划我同意了,去执行吧,该花钱就花,我也会给英王殿下写封信,让他在我们招募工匠时,能够给予一些方便。”
“好!”
有了房沟镇的帮助,沙启亮完成任务的决心又足了不少。
英王如果能提供便利,那任务基本上就十拿九稳!
……
其实,不光倭岛,其他的几个海外飞地,也得到了差不多的命令。
不仅是输送到大明本土的金银,就连粮食、钢铁、畜牧等设计民生以及大明工程方面的要求,也都下达了不少。
比如说澳洲。
如今的澳洲已经彻底平稳下来,整个岛屿上大概有三千大明学子在管理各个方面的事情,而周围小岛屿上的俘虏、土著,也会源源不断的运到澳洲这块土地上来。
开荒耕种,寻找金属矿藏……澳洲已经成为新的热土,他们的任务更重,今年要起新起二十座炼钢的钢炉,并且要向国内输送矿藏。
并且要让澳洲成为大明海外驻军的一个新的粮食供应点,与印度一样,要承担起粮草供应的重任。
朝堂给与海外各个地方的任务,让他们都感到苦不堪言,觉得朝堂给的任务太重,完成起来想当不容易,可他们也要积极的想办法,尽快把朝堂给与的任务完成。
这就是痛并快乐着。
说实话,大明的海外扩张并不像历史上那般伴随着血与火,也没有造那么多的杀戮,可大明的开外扩张,从实际上说依旧是侵略的一部分,本质上依旧是吸血。
只是天性善良的大明人,在扩张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野蛮杀戮,而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驱赶那些还未开化的土著为大明服务,而且土著还对大明感激涕零,认为大明的出现带给他们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就是大明的外侵战略,顺便将这些土著进行同化。
等过个几代人,他们都开始学习大明的知识,又有谁会反对大明呢?
大明本土突然加强对海外飞地的控制,让各地驻军的将领嗅到一丝不同寻常。
很快,大明要把本土改国号为华夏,其他海外飞地也会逐渐修改国号,让其纳入大明的统治,大明作为一统世界的国家,会重新选址建皇宫……一系列的消息传出来,这些海外将领立刻意识到,自己要飞黄腾达了啊。
在海外各个驻地的将领,有不少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乡,但他们这些人当中,也有高低之分。
朱瀚就不提了,比如徐达和常遇春,还有刘伯温、李善长等人,他们的功劳实在太大,其他的文臣武将根本没办法取代他们的地位。
可现在大明要把海外飞地重新修改纳入到大明的‘管辖’范围,这就有很大的可操作性性了,再怎么样也比原来掌握的权力要大吧?
大家都开始激动起来,等待着朱元璋下达新的命令。
……
在燕京的姚广孝,可没管这些,他来到燕京以后,开始绕着燕京城开始走,先是在城内转,然后又去城外,一连转了好几个月,姚广孝终于可以确定,这个燕京城……的确是龙兴之地。
可作为皇宫的选址城市。
按理说,燕京作为一个新的王朝国都,历史存在感并不强烈,和长安、汴梁、应天这些历朝历代都有定居的皇都比起来是有点不起眼,但就这个新,却给了燕京城无限可能。
燕京城是什么样的皇都?
历朝历代都绝无仅有的,这是包含着世界各地的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宫,就像当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一样,咸阳不是有个阿房宫吗?燕京城里也要有一个类似的宫殿,用以记录朱元璋征服天下的丰功伟绩。
当然,还有朱瀚。
姚广孝在对燕京进行考察后,立刻确定了一件事:要把燕京城全都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