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176节
刘三说道:“陈大哥,你这个想法可绝对是错了,现在朝廷皇帝都已经死了,百万大军在扬州一战全灭!蒙古人哪还有本事返回江南,就算是他们还有兵马,恐怕也再难进兵长江以南了,咱们福建人,犯不着这个时候给蒙古人陪葬。”
刘三的话即可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意,他们都早已经觉得蒙元的气数已尽,特别是对于南方的汉人来说,对于蒙古人更是仇视,像是陈友定这种愚忠蒙元提拔之恩的人,那可是属于极少数。
“刘三哥说的没错,蒙古人都已经是自身难保了,哪里还指望得上啊!”
“这些泉州的色目人,杀我们的亲人,抢我们的田地房屋,不报此仇,我们誓不为人!”
几名将领说道,其余的人听到之后,也都是纷纷拔刀高呼。
叫嚷着要杀回泉州,杀掉所有的回回人,替自己的死去亲人兄弟战友们报仇。
一时之间,呼喊报仇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屋子里,陈友定等人心中虽然不愿意,见此情景,也是不得不同意向北面的红巾军投降,请求援兵帮助他们收回泉州。
正当陈友定和刘三等将领们商量着,如何去寻去见红巾军,才能求来援兵的时候。
一个消息传来。
天完红巾军元帅陈友谅,已经率军从湖北杀进江西。
消息传到福建武夷山里面,陈友定等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全都大吃一惊。
因为江西聚紧挨着福建,若是陈友谅的天完红巾军占据了江西,那距离福建就仅有一山之隔了啊。
一时之间,许多人觉得应该去求陈友谅,天完红巾军的援兵应该比朱元璋兄弟来的更快。
而且,此前江浙行省投全体投降的时候,福建等人全都是割据自保,没有积极响应,真要是去了金陵府求援兵,恐怕也不会见得很顺利。
陈友定刘三等人早就知道南北两派红巾军相互之间不对付的事情。
所以对于像哪一支红军寻求求寻求援兵,让他们再一次陷入了争论当中。
正当陈友定和刘三等人在争论的时候,又从江西传来消息。
天完红巾军的东征大元帅陈友谅,在率军攻破了江州、龙兴等地后,在当地大肆屠杀蒙元旧官吏和将领,把所有数千名蒙元旧部连同他们的家眷,全部一律投入了鄱阳湖当中淹死。
消息传来,陈友定、刘三等人都是大为惊骇。
因为陈友定和刘三等人也都是蒙元的旧将,还有他们手下许多的蒙元官吏,全都是携家带口追随。
这个时候,若是投奔陈友谅的天完红巾军,怎么看怎么都是找死的行为。
如此一来,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啊,他们只能是派人去金陵府寻找朱瀚,打算抱朱瀚的大腿。
毕竟,朱瀚除了在战场上杀掉许多蒙古人和色目人之外,被俘的还有投降的蒙古官员将领们都是完好无损的活着。
特别是伯鲁等人,不仅活活着,而且还获得了爵位,如今都在苏州当富家翁的。
陈友定刘三等人并不知道朱瀚已经率军离开了金陵府去征讨高丽,他们的使者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北上,经过千辛万苦地抵达的金陵,却扑了一个空。
留守金陵府里的刘伯温,立刻派快船立刻把福建的消息传报给买朱瀚,还有传给在定远的朱元璋,请他们作出定夺。
得到消息的朱元璋毫不犹豫立刻派徐达率领水陆军一万人从金陵向南出发,准备沿着崎岖的山路去支援附近。
此时,陈友谅等人攻占许江西的消息,朱元璋也已经是知道了,要是不去救援福建,说不定陈友谅拿下江西之后就会顺道进入福建。
与此同时,刘伯温派遣的快船也已经抵达了山东,正在山东做好准备,即将出发的朱瀚也是得到了这个消息。
山东,海阳县。
海阳县城外的海滩上,朱瀚正在欣赏着海景。
渔民们在落日余晖下赶海捡拾贝类和小鱼虾等,真的是好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日美景。
只不过这些正在劳作的赶海女子们,全都面色黝黑,丝毫不能让朱瀚有另外的遐想。
忽然。
在赶海的人群当中,一双修长苗条的嫩白腿映入了朱瀚的眼帘。
刘三娘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竹篮子……里面充满了赶海捡拾的贝壳,螃蟹,小鱼虾。
“瀚哥,你看我捡了好多!”刘三娘兴冲冲地说道。
朱瀚见状也是露出了微笑,“不错,看来你的收获不小啊,今天晚上可以吃你做的海鲜大餐,好好补一补了啊!”
“我这最近两天亏空的厉害啊!”
刘三娘听到这里,不禁羞红双颊,脸上露出了的难得的娇羞表情。
竟然丝毫看不出是一个打家劫舍的女土匪。
“瀚哥,等你这一次回来,会带我回金陵吗?”刘三娘赶忙岔开话题说道。
不过,她自己的声音依旧很小,就跟蚊子哼哼一样。
如今的朱瀚,已经是身长七尺有余,而且多年的军伍生活,也让朱瀚看起来非常的成熟,不像十四五岁的少年,反而像十八九岁的青年。
两天之前,朱瀚对于早已倾心自己的刘三娘,也是毫不客气的下了手。
如今的朱瀚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啊。
他与刘三娘如胶似漆在一起已经好几天,明天就是舰队启程开往高丽耽罗岛的时候了。
刘三娘虽然比朱瀚大了那么一两岁。
但是在朱瀚面前,这个往日的女海盗却是一副娇羞的小女人模样。
看到刘三娘这副样子,朱瀚微微一笑,然后说道:“你放心吧,等我从高丽回来肯定会带你回金陵的,只不过,等到一去了金陵府,你若是想要再回海阳县这里,恐怕就不会再那么方便。”
对于这个问题,刘三娘可谓是把女子外向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听了这话,立刻就是笑了起来,对朱瀚说道。
“瀚哥,我早已经跟我爹说了,等我去了金陵府安顿下来,就把他们接到金陵去享福,到时候回不回海阳县这里,全听瀚哥的。”
朱瀚一听,顿时乐了起来,“你去了金陵,你爹也去金陵,那海阳卫这里的官职是由谁来当差?”
第116章 吴王府和征高丽
他们海阳卫,可是属于七大卫所之一,不仅有驻军,而且还有一座海洋县城。
七个卫所里面实力最强的一个就是海阳卫,原本的海盗头子,如今的海阳卫指挥使老刘,正是占据了这个海阳卫的指挥官职。
刘三娘笑着说道,“不怕,我跟我爹已经说过了,等我去了金陵,把他们也接过去之后,就把这里的官职差遣什么的,全都让给我小弟。”
朱瀚听了之后,又是笑了了起来,“你开什么玩笑?我记得你小弟今年好像才八岁吧,八岁的孩子怎么当这个海阳卫指挥使?”
刘三娘却是根本不担心朱瀚所说的问题。
“瀚哥,这你不用担心,我小弟虽然才八岁,但可以让我大师兄他们留在这,他们可以辅助他呀,只要能够把这个海阳卫所上上下下打理好,什么八岁,八十岁的还不都是一样。”
山东这几个卫所的义军头目们,原本都是当地的土豪土匪,或者是贫民这一类的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是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借着一个红巾军‘皇叔’的名头,混个富贵。
现在有一个更好的金陵府可以去,那可是个纸醉金迷的好地方,他们自然不愿意继续呆在山东这里,提心吊胆地充当前线的炮灰。
朱瀚却是不能答应他们,如今可是用人的时候,怎么允许这些见惯了风浪的海盗去金陵当富家翁呢。
他笑着对刘三娘说道,“让你爹他们去金陵享福,这个我可以答应,不过也不能单纯的享福吧,你爹年纪也不大,现在正是我需要用人的时候,你的那些师兄弟,还有你爹,那些人可都是航海海上的老手了,绝对不能浪费呀,我等到时候给他们一些新的差遣,让他们在金陵领一份俸禄,岂不是更好!我说的对吧!”
刘三娘听后顿时高兴了,朱瀚的这一番话,可是充分说明朱瀚并没有嫌弃她的出身问题。
刘三娘立刻好奇的问道,“瀚哥,你打算给我爹他们安排什么样的差遣?”
朱瀚揽着刘三娘柔和的腰肢,沿着海滩一边往回走,一边笑着说道,“我刚才刚刚接到了军报,福建宣慰司的泉州,已经爆发了叛乱,那里的回回人把持着南洋西洋一带的海贸,如今他们接着已经叛乱了,将来肯定会把他们斩尽杀绝!但是,南洋一带的海贸,却必须得有人接手,所以你爹他们就很合适啊!他们都是跑惯了海上刀头舔血的买卖,干起来的话,自然是顺手的。”
对于泉州的蒲氏家族等色目人,不论是嚣张跋扈,还是忘恩负义,朱瀚早已经是有所耳闻。
这一次他们占据泉州叛乱,朱瀚是一点也是不意外的。
所以,他打算在回到金陵之后,就立刻着手清扫福建,把泉州一带的回回教余孽全杀光,然后彻底把南洋西洋的海贸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这样不仅需要当地的福建海商们合作,还需要有拥有自己的班底。
朱瀚算来算去,感觉山东一带的海盗收编之后,完全可以代表自己去参与。
耽罗岛,也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它在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州胡,岛上的人叫做州胡人。
他们与高丽人,还有东面的倭国人并不是相同的起源,也从来不是一个圈子。
历史上的耽罗岛一直都是独立的存在,他们拥有自己一个岛国,叫做耽罗国,国君被称为星主。
一直到宋代的时候,半岛上的高丽才吞并了这个小小的岛国。
随后不久,蒙古人崛起,他们为了去攻打东面的倭国,就从朝鲜半岛进兵耽罗岛,设置了耽罗军民总管府。
蒙古人在岛上大量的养马,在此地建设牧场,很快成为了蒙古人东征倭国的根据地。
半岛上的高丽人一直把耽罗岛看成是自己的领地,对于蒙古人的强占行为,一直都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哪怕是在如此弱小的时候,高丽人也经常是向元朝皇帝请求耽罗岛的主权,但一般都是遭到蒙古人的无视。
耽罗岛属于一个火山岛,面积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崇明岛,略微稍大一些罢了。
岛上的地形属于中间高,四周低。
耽罗岛最高峰的汉拿山,属于大概有一千多米,差不多相当于泰山一样的海拔高度。
远看起来的话也算是巍峨壮观。
岛屿四面包围着海洋,带来了温暖湿润的雨水,再加上火山岛沉淀的大量的火山灰,此地的土壤非常的肥沃。
想比于贫瘠的高丽半岛来说,简直是一块风水宝地。
蒙古人在此地设置的养马场,正是利用了当地肥沃的土地种植牧草,养活了将近十万匹骏马。
作为耽罗军民总管府的总管,伯颜帖木儿最近的心情却是一直非常的抑郁。
根据从大元朝传来的消息,大元军队在中原面对各路起义军节节败退,甚至于连高丽人都是对于大元都是开始不尊重起来。
高丽人对于耽罗军民总管府的态度,不再像之前的恭恭敬敬,让伯颜帖木儿察觉出了一些异常。
这些平日里对于蒙古人畏首畏尾,如同鹌鹑一般老实的高丽人,最近却是对于耽罗军民总官府的要求一再推脱,不仅拒绝向耽罗岛继续提供粮草、布匹等日常用品,而且还一再要求耽罗总管府开放牧场。
高丽人想要以购买的名义,用岛上必须的布匹和粮食,来换取总管府的马匹。
这岛上的马匹,可都是大元朝的财产,耽罗军民总管府当然不会把他们轻易交换给高丽人。
对于高丽人想要吞并耽罗岛的野心,伯颜帖木儿的蒙古人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他们下令在耽罗岛上戒严,以三千名蒙古骑兵在耽罗岛周围四处巡查,不允许高丽船只靠近耽罗岛。
但是,耽罗岛上必须的生活用品,比如布匹粮食食盐等却很快面临了不小的短缺。
对于这个情况,伯颜帖木儿只能下令咬紧牙根坚持下去,同时派遣快船,向北方的大都朝廷请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