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90节

  至于这个石油海运路线倒是和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重合了。

  《这都可以治病[捂脸]》

  《未来有没有能替代石油的》

  《你以为石油只是用做燃料啊.》

  《北宋的沈括在陕北最早发现了石油,如果加工利用历史将会重写。》

  【盘点世界最繁忙的八大海上航线】

  【第一条要说的是最繁忙的航线:北大西洋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了世界上两个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北美和欧洲】

  【航线西起加拿大东海岸的魁北克,以及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切尔良等地,横跨大西洋进入欧洲,然后分为南北两线,北线入波罗的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南线沟通西欧】

  【或入地中海到达南欧、北非各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运在这条航线上】

  【第二条,要说最重要的航线,肯定是亚欧航线,因其通过苏伊士运河,又被称为苏伊士航线】

  【航线西起北欧,过英吉利海峡,穿直布罗陀海峡,跨地中海再过苏伊士运河,穿红海进入印尼洋】

  【之后也是分为两线,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东南亚和东亚各国,向南则可以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这条航线是连接西欧的最短航线,不过因为地区问题给这条航线带来了诸多的不稳定】

  【.】

  【第四条是连接中美的航线,北太平洋航线,航线西起亚洲东部及东南部,途经日本,航渡北太平洋抵达北美西岸的温哥华、旧金山以及洛杉矶等地】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的贸易量逐年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航线随着季节的变化会有些波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洪武年间,金陵城。

  随着天幕的讲解,同时还配备了相应的世界地图,每条航线不仅标注了起始地、目的地,还将航线画了出来,从中可以窥探到后世跨国贸易的繁荣,那就是跨国跨海贸易的盛行。

  第一条是美欧航线,第二条是亚欧航线,第三条是欧洲石油航线。

  其中又以第二条航线最为漫长,绕了大半个地球,穿行通过英吉利、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马六甲海峡等。

  “这也太长了”众人都知道天幕的地球是缩小的,各种宝船放到上面恐怕比蝼蚁还要渺小,如此渺小的宝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横跨大半个地球,想想也知其中艰巨。

  “这亚欧航线来回一趟恐怕要两三年!”朱元璋眯着眼睛打量着这条航线,这条航线和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有大半重合,剩下的恐怕是郑和都来不及北上探索。

  “爹您忘了,后世宝船使用分离后的石油驱动,航行速度必然不是现在可比拟的。”朱标认真说道,其实郑和下西洋来回一趟差不多也是1-2年,主要是停船修整的时间也多。

  这么一说众人就想起来了蒸汽机,虽说目前造出来的火车还不如一个人跑得快,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如果把蒸汽机挪到宝船上,速度必然会快许多。

  况且,后世还有比蒸汽机更好的动力装置:内燃机。

  如此一来的话,航行效率会大幅提升,具体的时间还是不好估算。

  当然朱元璋如此在意这条航线的原因,一是贸易需要,二就是渡海登陆美洲大陆。

  后世走的是第四条航线,但以大明如今的宝船,想渡船横渡茫茫大海实在是太冒险了,这不仅仅是航线的问题,还有动力问题,粮食淡水补充问题,海上定位问题,船员卫生健康问题,宝船维修修整等问题。

  以及如果碰上恶劣天气、海浪等,那几乎和送死没区别。

  以及沿途.海盗问题也得防范。

  相对来说,逆着欧亚航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从欧洲登陆美洲大陆要近很多,也安全许多,可这条航天距离大明就太远了

  还有另外一条就是不经红海,经非洲南部好望角,直接横渡.

  胡惟庸、刘基等大臣都皱眉,土豆、红薯、玉米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然这美洲大陆也不是真的非去不可.

  【第五条是和上一条互补的航线南太平洋航线,该航线西起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地途经新西兰、火农鲁鲁等等,之后可抵达北美西海岸以及墨西哥等地,也可向南抵达南美西海岸各国】

  【第六条是对美国最重要的航线,巴拿马运河航线,该航线是连接美国东西海岸各港口的重要航线】

  【第七条则是连接欧洲与南美洲的航线.】

  【最后一条是对俄罗斯十分重要的航线,北冰洋航线。】

  【该航线东起海参崴,经太平洋北上穿过白领海峡,绕俄罗斯北部航行,途径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口摩尔曼斯克,再之后抵达北欧,再抵达西欧等地区,是连接俄罗斯东西部的重要航线,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出海航线】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虽然知道后世工商业极为繁荣,跨国贸易是常态,但也没想到是如此的疯狂啊

  以如今的宝船技术,想支撑渡海登上南美洲大陆,简直比登天还难。

  可就算再难,也得硬着头皮上啊,粮食是国之根基,马虎不得。

  “或许最后一条航线可以利用?”有人小声建议道。

  李世民也陷入了思索当中,此事极其重大,绝非一时半会能决定得了。

  洪武年间,金陵城。

  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沿海渔民,其中不少有丰富的下西洋(东南亚)的经验,或许有可用的人才也说不定。

  如今宝船已经在造了,各项事宜也在紧锣密鼓地处理中,是时候挑选合适的船长和船员了。

  朱标对此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将注意力放在评论区中。

  《南美到中国主要是太平洋航线,东海岸过好望角这两条》

  《中国和美国海运路线能横渡太平洋?》

  《应该不是直接跨越,是走到日本方向再横渡太平洋吧,如果走最广阔的水域,可能遇到的风险更大,我猜的》

第78章 台风

  洪武年间,和兴茶食店。

  “这宝船下西洋,船员们平时都吃些什么?想要解手该怎么办?”

  “非洲这边的人说什么话的?到时候听不懂怎么办?”

  “欧洲那边的皇帝叫什么?那边的百姓也吃粥吗?”

  “那边看得到天幕吗?”

  万掌柜乐得看到食客们高谈阔论的场景,只不过他们探讨的问题大都比较幼稚罢了。

  对于一生都没走出过应天府、或者说没走出过下辖八县的老百姓而言,大海是什么的都是需要想象的存在,更别提航行中的生活。

  他们唯一清楚的是,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比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上元、江宁等大几百倍都不止,而海上航行的生活更是难以想象,也更精彩。

  来回一趟恐怕需要两三年,非洲那边的人一般读什么书?

  一个个问题时不时蹦出来,大家都畅想有一天能亲自看到、了解那边平头老百姓的生活。

  【这是每年夏天台风肆虐东南沿海的场景】

  【我国古代关于台风最早的记录见于《吕氏春秋有始览》,那时候还不叫“台风”,而被称为“八风”,也就是东南西北八个方位的风】

  【但直到南宋时期才开始出现较多和明确的台风记载,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台风多发于东南方向,而南宋以前的国家,其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而史书又以记载皇帝及中枢事项为主,因此对台风几乎不会记载】

  【等到南宋之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关于台风的记录也就越来越多了】

  【比如说明朝时期的记载:明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初一飓风,扬沙拔木,漂没三州,一千七百家尽葬鱼腹。崇明沿沙庐舍尽没,民溺十之七八。松江府溺死二万余人。】

  【明万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飓风,海溢,水高一丈四五尺,漂没庐舍数千家,死二万余人,六畜无算】

  【直到今天,每年的台风都会对东南沿岸的居民、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在提前预报、防范措施不完善的古代,那造成的经济、人员伤亡更是难以想象】

  【那么你知道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天幕一开头就播放了台风过境的场景,只见天幕中暴雨如注,强劲的风力扫过,电线杆被扯倒,树木连根拔起,小区的阳台、玻璃更是被吹倒塌破碎成渣。

  简直就是摧枯拉朽的画面。

  金陵城中,不少百姓都看呆了。

  金陵城溯江而下,不远处就是大海,每年夏季自然也受台风(飓风)的影响,只不过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猛烈、台风肆虐下的场景罢了。

  “要不是提前疏散人员,后果不敢想象。”

  “洪武二十三年会有大台风?”万掌柜神情严肃,望着天幕给出的史料,那几句轻飘飘的话下,是几万人的性命。

  奉天殿前,朱元璋面色凝重,在这等天灾面前,人力真的很渺小。

  看天幕台风过境的场景,也只是采取疏散人员的办法,难道说对这种恶劣的天气也毫无办法吗?

  刘基面色凛然,他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对天文气象之学尤其精通,同时还兼任过钦天监的监正,能力可见一斑。

  然而就算是他,对台风的认识也很少很少,更不用说民间了。

  他知道后世有一套认识世间万物的方法论,想必在台风的研究和认识上,要精准和深刻得多,因此不敢怠慢,凝神静听。

  【台风是由于赤道附近的热带或副热带海域海水温度,造成暖气团上升,暖气团的密度和压强较低,又形成了低压区,使周围的空气被吸进来,维持上升气流】

  【但从四周来的空气并不能直线到达,因为地球在自转,南下的气流在前进时,前方地面向东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低压区不断向气流左侧移动,于是气流就跟着偏转以弧线到达】

  【而北上的气流,前方地表向东移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低压区还是向气流左侧偏移,导致气流不断偏转成弧线,所以本该直线到达的气流,由于地球自转,实际路径都偏向了两点连线的右侧】

  【对低压区形成了利偶,推动上升气流逆时针旋转,这就是热带气旋】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要超过26.5度时才能形成台风,这就是为什么台风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如果中西风速超过17.2米每秒,在西太平洋就叫做台风,在东太平洋或大西洋则被称为飓风,也就是把猫叫成咪】

  【从云图看,台风是个直径几百到上千公里的漩涡,中间还有个小洞,这是由于螺旋上升的气流携带了大量的水蒸气】

  【上升时温度降低,凝结成筒形的云墙,到达顶部后就变成了冷空气团,堆积起来形成了冷高压】

  【于是又推动空气向底部的低压区垂直下行,气温不断升高,所以出现了直径三四十公里的圆孔形晴朗区域,叫做台风眼】

  【而风眼周围的冷高压则不断将水蒸气向四周推挤,水蒸气在前进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仍然会持续向右偏转,形成了螺旋形的凝结轨迹,于是出现了巨大的白色漩涡】

  【.】

  贞观年间,长安城。

  天幕给解说配有相应的动画,而且是从一开始平静的海平面上讲起,从海面问题升高,水蒸气蒸发讲起。

  由于气压不平衡导致的气流扰动,地转偏向力等等一系列原因,形成了从太空上都能看到高速旋转的、巨大的、壮观的白色气旋。

  天不怕地不怕的程咬金神情比较复杂,在这种灾害面前,人类都是渺小又无力的,只能苦苦挣扎求生,看看史料记载就知道了,简直是血泪史。

  而所谓的天灾,根本不是什么上天发怒,只是很自然而然的现象,这比上天警示/惩戒天子失德更让人难以接受,就像路边的蚂蚁哪一天被踩死了不是因为它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仅仅是因为我走过这条路。

  程咬金不是那种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之人,但是在这种天灾面前,他真的深深震撼于自然力量的宏伟,也对后世那种通天的手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后世的手段真的都无法避免台风的侵害吗?”御史台有人不相信,他并不是不清楚这之间的力量差距,只是心中有个信念,哪怕不是完全控制打散台风,稍稍牵引和引离将损失降至最低也行啊。

  李世民自然也将这些议论听在耳边,打心底的他自然也是希望后世能战胜台风的,哪怕只有一次。

首节 上一节 90/1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

下一篇: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