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51节

  【温暖期与小冰河区的温度差在2-3°之间,可别小看这2-3度的温度差,要知道这可是以地球为单位的温度上升】

  【在温暖期,温度上升带来的热量足以使陕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变成亚热带地区,就像我国如今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作物一年两熟,粮食产量大增】

  【比如先秦文献记载了殷商时期军队动用“象兵”对付东夷部落,所以河南也简称豫,意思是一个人牵着头大象,你能想象如今的河南有大象吗?】

  【又比如唐朝时关中是能种橘子的,国都长安年年都栽有橘树,而那句我们都极为熟知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使楚》,说出这话晏子是生在寒冷的春秋时期,由此可见春秋时期与大唐时的温度变化】

  【小冰河时期,气温的下降最直接的因素是降雨量的减少,雨水不足又会导致连年歉收,粮食歉收就会导致灾荒】

  【此后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灾荒死人瘟疫肆虐,而北方游牧民族也大受影响啊,为了生存只能南下抢夺生存空间于是祸乱四起】

  【而唐朝时期,百姓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生存比较容易,国家自然就强盛,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其唯一的辉煌,也正好处在唐朝时候的温暖期中】

  【后面到了晚唐,小冰河期再次降临,青藏高原又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吐蕃从此也就一蹶不振】

  明,金陵城,武英殿前。

  朱元璋和一众大臣都脸色大变,头皮发麻,一股战栗感直冲脑门,几乎站立不稳!

  这是数千年王朝兴衰的重要原因,然而却也是最为人忽视的一点,历代无数贤人总结王朝兴亡规律,却无人能堪破其中玄机。

  温度!

  仅仅两度的温度差,背后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按后世的说法,明清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

  朱元璋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金陵城,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听懂了,也都脸色大变。

  和兴茶食店,苏先生筷子都惊掉了,嘴巴大得能塞进鸡蛋,旁边的还是上次的年轻人,他也吓得脸色发白。

  原来我大明,开局这般差吗

  唐,长安城。

  李世民脸色也是悚然,在这种自然的伟力之下,人力是多么的渺小。

  而历朝历代苦苦追寻的兴衰之道,就藏在气候之中,就在人眼皮底下!

  灯下黑!

  “朝闻道夕可死矣!”有人叹息一声。

  也有人迷茫,在这种自然规律面前,人该如何抗争?

  房玄龄忙催醒一帮被吓傻了的小吏动手抄录相关资料,其中出现的一副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温度,可以看见夏商、春秋至汉、唐等几个时期温度都较高,其他时候基本都是较低,特别是明清时期。

  【那么小冰河期的古代中国,冬天到底有多冷呢】

  【明清是离我们最近也是气候最极端的寒冷期,明清的小冰河期从明朝中期开始,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1900年,清朝将要灭亡的前夕】

  【明清两朝的雪灾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频繁,据《中国气象综合大典》记载,建国前的17次严重潮寒灾害中,明清两朝就占了13次】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的景泰四年,大明全境都下起了罕见的大雪,那一年连广西省大雪都下了足足有一个月之久】

  【诸位想一想,处于中国相对最南方的广西都下了一个月的雪,其他地方雪灾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景泰四年这次雪灾,仅江苏苏州一地就冻死了上万人。河水断流,太湖上面全结满了厚厚的冰层,地面积雪达三尺之厚,也就是一米深,人走在外面半个身子都在雪里面埋着】

  【全国上下到处都是雪灾肆虐的景象,南方北方没有什么区别,路上穷人冻僵的尸体随处可见】

  【安徽等地大雪封门人出不去活活被困死在屋内,但伱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汉末南郡。

  刘备光是听描述就像置身于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里,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江河被冻住不见鱼群踪影,村庄枯寂,千里无人烟。

  而如此大规模的雪灾,冻死者肯定不计其数。

  庄稼、地里的作物等恐怕也难逃灾厄,而大批大批的作物冻死

  “还有更糟的情况吗?”张飞都有些不忍,语气也沉痛了许多。

  然而没有人能回答他,在场一片寂静。

  天幕继续娓娓道来,将那副乱世画卷彻底掀开。

  正如天幕所言,这一切只是开端,此后不久,华东地区又迎来雪灾,洞庭和鄱阳两湖都被冻住,不消说行人,就是马车行走在上面都不会掉下去。

  这种可怕的寒冷并没有随着明朝灭亡而消亡,反而愈演愈烈。

  之后清时期,湖南连下40多天的大雪,冻死无数。

  长江以南尚且如此,长江以北更是让人绝望,不少人躲进洞穴,最后再也没有出来。

  天幕一句句,天南海北的各个片段,没有家仇国恨,没有戏剧的转折,述说的却是遥远的未来。

  这才是残酷的现实,残酷的雪灾。

  唐,长安城。

  春满庭中,甘棠、清砂等姑娘忍不住抹泪,风尘女子大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因此比常人更能共情底层老百姓的悲惨遭遇。

  不止她们,长安城不少百姓都为此而痛心不已,连着天幕提及的汉唐巅峰的喜悦都淡去不少。

  汉唐巅峰,不少人又庆幸不已。

  【其实别说老百姓了,就是皇帝在古代的冬天也不好过】

  【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乾隆的卧室只有10平方米,堂堂大清帝国的石泉老人,住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小呢】

  【因为冬天冷呀,为了保暖的需要房间不敢弄那么大怕留不住热气,乾隆步入老年以后,几乎每个冬天都窝在自己10平米的小屋里,没有事情绝不出门】

  【另外大明的灭亡或许并不能全怪小冰河期,但是在小冰河期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朝廷依然横征暴敛,把百姓往绝路上逼,这肯定是他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可以这么说小冰河期的中国古代到处都是雪乡,处处是极光出现的村落】

  【但在那个时候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你肯定就没有欣赏游玩的兴致了,恐怕你想的最多的是如何保住这条小命】

  明,金陵城。

  “没了吗?”朱元璋已经调整好了心态,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但确实没有了,天幕已经开始重复播放了。

  “怎么会没有相关解决办法呢?”朱元璋捂着胸口,一时间胸闷不已。

  “爹,你没事吧!”朱标眼见情况不对,急忙道:“宣太医!”

  “不用!”朱元璋强撑着一口气拒绝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眼下最重要的是看看有无解决办法。

  朱祁钰朱祁镇,朱祁镇还被后世称之为叫门天子。

  他默默念着两人的名字,心中念着高瞻祁见佑,推算着大致的时间。

  至此时也不过五代人的时间,这大明还真是千疮百孔.

  他只能将希望放在评论区,看有无解决的方案。

  粮食、保暖之物。

  《最后的小冰河期结束是在1980年》

  《我六零后小时候,我们上海小河上有冰,没事上去走过,不过很危险。》

  《1980以前是真冷,在东北出门不戴绵帽子,耳朵都冻掉,1980后,中央电视台上有专家说,明清小冰河结束了!》

  《九几年四川田里面都是冰现在没有了》

  《我表哥84年的,他说小时候池塘冬天结冰,有一两寸厚,可以在上面跑跳,湖南人,我就只见到很薄的冰,手指挫下就碎了》

  《我80后小时候在安徽老家几乎每个小孩子手脚都会长冻疮》

  《看红楼梦就奇怪金陵一带怎么会有大雪,原来是小冰河期》

  一众大臣望着天幕的现身说法,猜测后世极可能处在一个温暖期。

  朱元璋目不转睛,可依旧没找到任何有用的建议,后世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吗?

  《小冰河期的各种描述,主要来源各地的县志和地方志文献。我可以打包票,告诉大家这种造假是很难的》

  《各地描述一致,根本不可能造假,可信度极高》

  《明末海南儋州都下雪了,不能想象长三角会降到多少度。》

  儋州都下雪了

  朱标心中胆寒,那可是儋州!!!

  不消说大明众人胆寒,大唐长安城的一众人皆是寒毛炸起。

  身处贞观年间的他们根本不能想象儋州会下雪!

  儋州,酷暑难耐的儋州都下雪了,那其他地方得冷到什么程度。

  那更别说在北边的长安呢?洛阳呢?

第42章 宋朝的经济为什么这么繁荣

  贞观年间,长安城太极殿前。

  李世民闭目自顾自推演着,唐末也是小冰河期。

  这种死局一眼就能看得明白,应该是无解的了。

  首先是人口,一个王朝由弱到强,伴随着的必是人口的快速膨胀,其人口极限就是该国粮食供应的极限。

  所以当小冰河区降临,导致降雨量变少,从而导致粮食歉收时。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的问题。

  因为人口已经到了粮食供应的极限,所以当农作物歉收时,必然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导致无数人饿死。

  而且到那时的人均土地拥有情况肯定远不如今,一个是人口的快速膨胀稀释了人均土地拥有量,另一个就是土地兼并会导致土地大量集中到少数人手上,且情况会极其严重。

  土地兼并再碰上小冰河区,矛盾就会被迅速激化,各地流民四起,这帮人为了生存,定会劫掠各地。

  所以想要解这一死局,首要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的问题,而粮食的增产极难极难,唯一的途径恐怕只有天幕中提及到的高产农作物。

  其次是极端气候情况,寒冷的天气会冻死无数人,这种情况可能更无解。

  “陛下可曾记得天幕提及的蜂窝煤和烟囱?”房玄龄突然说道。

  “蜂窝煤?”李世民皱眉。

首节 上一节 51/1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

下一篇: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