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51节

  【吴承恩,明朝人,也就是《西游记》的作者】

  【他墓被找到的过程,我真是看一次笑一次】

  【1974年淮安市的中学老师在课上讲完西游记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个题目,说】

  【历史上吴承恩的坟墓一直没有找到,大家可以去找找吴承恩是咱们老乡的证据或者资料】

  唐,长安城。

  李世民扶额,有些头疼和无奈,后世这帮瘪犊子怎么喜欢到处挖人坟墓呢。

  一个个的,难道不懂得什么叫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吗?

  而自己身为一国皇帝,恐怕也是后人争先光顾的对象吧。

  朕如今春秋鼎盛,恐怕有朝一日还能见到一千多年后的自己?

  这不TM扯淡吗?李世民气得想打人。

  都怪曹贼!

  不仅仅是李世民,一众大臣都有些无语,尴尬对视一眼后,纷纷在心里大骂,琢磨着百年后不立墓碑或者简葬?

  不过不立墓碑成何体统?

  烦死了!!!

  【于是史上最抓马的古墓发掘过程就此拉开序幕】

  【几天后一个学生在自家猪圈里找到了吴承恩墓的墓碑】

  【而这个学生后来证实竟然是吴承恩的后人】

  【顺着这条线索发现,盗墓者将吴承恩棺材板,卖给了这个学生上学的学校】

  【考古学家也证实了这是吴承恩的棺材】

  【趴在吴承恩的棺材板上听西游记,这是什么地狱笑话】

  洪武年间,金陵城,和兴茶食店内。

  “这过程属实是曲折坎坷,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我命由我不由天!”

  “滚一边去!”

  “西游记?没听说过啊!”不少人皱眉思索,完全没有一丁点印象。

  按后世的说法,我大明的小说极为昌盛,竟然能和唐诗宋词比肩,乖乖,那是什么高度。

  像后世提及的《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版了,一开始大家还以为又是盗版乱写的,像什么罗贯申版的。

  也是因此,金陵城掀起了一股小说潮,并且还慢慢向民间蔓延,金陵城民众也知道不少小说。

  当然,民间的传播是以说书为主,毕竟大部分人都识不了几个字。

  “没准是还没出版的小说?”矮矮胖胖的苏先生捏着下巴的黑痣,也是极为感兴趣。

  “想来是了,不过这小说竟然能传世几百年,后世还对其身份进行确认,想来内容定是十分精彩。”

  “你说的我都心痒痒了!”几人议论纷纷。

  《祖坟被刨了,然后后代趴在祖先棺材上,听老爷子写的魔神小说》

  《应该挺开心吧,自己没白写。那么多年后还有孩子听。》

  《开心是开心,但是蛮无语的[捂脸]]》

  《吴承恩表示:老师布置任务的时候,咱以为他看见咱了[捂脸]》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

  【中国古代一共经历了四个小冰河期,分别是西周、魏晋南北朝、两宋以及明清】

  【其实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汉唐会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顶峰】

  【因为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高度依赖气候的好坏,汉唐正好处于与小冰河期相反的温暖期】

  【温暖期与小冰河区的温度差在2-3°之间,可别小看这2-3度的温度差,要知道这可是以地球为单位的温度上升】

  【在温暖期,温度上升带来的热量足以使陕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变成亚热带地区,就像我国如今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作物一年两熟,粮食产量大增】

  【比如先秦文献记载了殷商时期军队动用“象兵”对付东夷部落,所以河南也简称豫,意思是一个人牵着头大象,你能想象如今的河南有大象吗?】

  【又比如唐朝时关中是能种橘子的,国都长安年年都栽有橘树,而那句我们都极为熟知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使楚》,说出这话晏子是生在寒冷的春秋时期,由此可见春秋时期与大唐时的温度变化】

  【小冰河时期,气温的下降最直接的因素是降雨量的减少,雨水不足又会导致连年歉收,粮食歉收就会导致灾荒】

  【此后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灾荒死人瘟疫肆虐,而北方游牧民族也大受影响啊,为了生存只能南下抢夺生存空间于是祸乱四起】

  【而唐朝时期,百姓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生存比较容易,国家自然就强盛,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其唯一的辉煌,也正好处在唐朝时候的温暖期中】

  【后面到了晚唐,小冰河期再次降临,青藏高原又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吐蕃从此也就一蹶不振】

  明,金陵城,武英殿前。

  朱元璋和一众大臣都脸色大变,头皮发麻,一股战栗感直冲脑门,几乎站立不稳!

  这是数千年王朝兴衰的重要原因,然而却也是最为人忽视的一点,历代无数贤人总结王朝兴亡规律,却无人能堪破其中玄机。

  温度!

  仅仅两度的温度差,背后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按后世的说法,明清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

  朱元璋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金陵城,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听懂了,也都脸色大变。

  和兴茶食店,苏先生筷子都惊掉了,嘴巴大得能塞进鸡蛋,旁边的还是上次的年轻人,他也吓得脸色发白。

  原来我大明,开局这般差吗

  唐,长安城。

  李世民脸色也是悚然,在这种自然的伟力之下,人力是多么的渺小。

  而历朝历代苦苦追寻的兴衰之道,就藏在气候之中,就在人眼皮底下!

  灯下黑!

  “朝闻道夕可死矣!”有人叹息一声。

  也有人迷茫,在这种自然规律面前,人该如何抗争?

  房玄龄忙催醒一帮被吓傻了的小吏动手抄录相关资料,其中出现的一副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温度,可以看见夏商、春秋至汉、唐等几个时期温度都较高,其他时候基本都是较低,特别是明清时期。

  【那么小冰河期的古代中国,冬天到底有多冷呢】

  【明清是离我们最近也是气候最极端的寒冷期,明清的小冰河期从明朝中期开始,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1900年,清朝将要灭亡的前夕】

  【明清两朝的雪灾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频繁,据《中国气象综合大典》记载,建国前的17次严重潮寒灾害中,明清两朝就占了13次】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的景泰四年,大明全境都下起了罕见的大雪,那一年连广西省大雪都下了足足有一个月之久】

  【诸位想一想,处于中国相对最南方的广西都下了一个月的雪,其他地方雪灾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景泰四年这次雪灾,仅江苏苏州一地就冻死了上万人。河水断流,太湖上面全结满了厚厚的冰层,地面积雪达三尺之厚,也就是一米深,人走在外面半个身子都在雪里面埋着】

  【全国上下到处都是雪灾肆虐的景象,南方北方没有什么区别,路上穷人冻僵的尸体随处可见】

  【安徽等地大雪封门人出不去活活被困死在屋内,但伱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汉末南郡。

  刘备光是听描述就像置身于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里,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江河被冻住不见鱼群踪影,村庄枯寂,千里无人烟。

  而如此大规模的雪灾,冻死者肯定不计其数。

  庄稼、地里的作物等恐怕也难逃灾厄,而大批大批的作物冻死

  “还有更糟的情况吗?”张飞都有些不忍,语气也沉痛了许多。

  然而没有人能回答他,在场一片寂静。

  天幕继续娓娓道来,将那副乱世画卷彻底掀开。

  正如天幕所言,这一切只是开端,此后不久,华东地区又迎来雪灾,洞庭和鄱阳两湖都被冻住,不消说行人,就是马车行走在上面都不会掉下去。

  这种可怕的寒冷并没有随着明朝灭亡而消亡,反而愈演愈烈。

  之后清时期,湖南连下40多天的大雪,冻死无数。

  长江以南尚且如此,长江以北更是让人绝望,不少人躲进洞穴,最后再也没有出来。

  天幕一句句,天南海北的各个片段,没有家仇国恨,没有戏剧的转折,述说的却是遥远的未来。

  这才是残酷的现实,残酷的雪灾。

  唐,长安城。

  春满庭中,甘棠、清砂等姑娘忍不住抹泪,风尘女子大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因此比常人更能共情底层老百姓的悲惨遭遇。

  不止她们,长安城不少百姓都为此而痛心不已,连着天幕提及的汉唐巅峰的喜悦都淡去不少。

  汉唐巅峰,不少人又庆幸不已。

  【其实别说老百姓了,就是皇帝在古代的冬天也不好过】

  【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乾隆的卧室只有10平方米,堂堂大清帝国的石泉老人,住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小呢】

  【因为冬天冷呀,为了保暖的需要房间不敢弄那么大怕留不住热气,乾隆步入老年以后,几乎每个冬天都窝在自己10平米的小屋里,没有事情绝不出门】

  【另外大明的灭亡或许并不能全怪小冰河期,但是在小冰河期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朝廷依然横征暴敛,把百姓往绝路上逼,这肯定是他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可以这么说小冰河期的中国古代到处都是雪乡,处处是极光出现的村落】

  【但在那个时候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你肯定就没有欣赏游玩的兴致了,恐怕你想的最多的是如何保住这条小命】

  明,金陵城。

  “没了吗?”朱元璋已经调整好了心态,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但确实没有了,天幕已经开始重复播放了。

  “怎么会没有相关解决办法呢?”朱元璋捂着胸口,一时间胸闷不已。

首节 上一节 51/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

下一篇: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