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9节

  要知道,一名官员,别说是能做到“主印”这个级别,也就是一方主官这个级别的。

  哪怕是“副手”,那也是能兴起一方家族的。

  毕竟光是朱元璋给出来的“有功名者免税”的条款,就足够一应百姓投献土地挂靠在老爷们的名下了。

  更别说,这些涉事官员还是读书人中的优胜者。

  再加上,但凡能做官的,谁还没个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的?

  如今大难临头,为了保命,那可不就是奇招迭出了?

  于是,这段时间的应天府,那可谓是乱成了一团。

  锦衣卫的番子如同鬣狗一般,拎着李善长李大丞相交上去的那份名单,四处出动大肆抓捕。

  而且他们可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大白天的冲到各路衙门乃至官员家里,不由分说的就上手抓人。

  但凡有半句多话或者反抗的意思,抡起刀鞘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打。

  若是犯官家属机灵一点,能悄无声息的送上一份“诚意”的话,他们倒是不介意关照一二。

  放人什么的,他们倒不敢,可让犯官过得稍微舒坦点,少受点折腾,他们倒是保证。

  于是这段时间,一个个官员被抓,一个个官员家里开始破财,整个大明官场都是风声鹤唳。

  好些人根本无心办差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待会儿就有一帮子凶神恶煞的番子冲进来,一把把自己打为阶下囚。

  而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李善长的名声不由自主的也受到了影响。

  他固然不需要担心自己受牵连,可那些锦衣卫,口口声声都是“按照李丞相递交陛下的名单抓捕”。

  这话可不是喊了一两遍!

  这下好,黄泥巴落裤裆,不是他也是他了。

  毕竟之前他拉着一帮子御史在户部查案子的时候,可没遮掩。

  这下可好,乌央乌央的门生故旧、官员家属前赴后继的来到了韩国公府。

  他们所求的都是同一件事,求李大丞相高抬贵手。

  这些人一方面是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也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前脚你李大丞相上位,我家老爷还声援来着,后脚你上位了,你就这么把人往死了坑,这不有点太没意思了?

  另外,涉事官员里,还真有几个本就是李善长麾下的,那叫的就更大声了。

  哪怕同为淮西老乡的一些官员,此时人托人之下,也悄咪咪的递话过来了。

  “李大人,伱要竖旗,这正常,可你不能连着自家人一起打啊!”

  “以后要干这种事儿,你招呼一声啊,我们还能拦着你不成?”

  话里话外一幅替李善长考虑的意思。

  可李善长听着这些话整个人都快吐血了。

  这……这…这自己也是被坑了啊!

  谁能想到朱元璋,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明明不过是官场上再正常不过的一些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罢了。

  原本以为朱元璋会拿着这事儿敲打众人一二。

  可没想到,朱元璋这是直接把桌子都掀了啊。

  这下自己可被坑惨了啊。

  那些求爷爷告奶奶,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犯官家属,如今死死攥着李善长不松手。

  毕竟如今能出面救人的官员中,李善长无疑是官最大的,那自然也就是希望最大的。

  可李善长可是直面过朱元璋的,当日里名单刚刚交上去就试探过,朱元璋一口就拒绝了。

  甚至之后李善长被几个真有些沾亲带故的烦得不行的时候,还真就再次试探过朱元璋的态度。

  结果,之间还对他客客气气的朱元璋半点面子没给他,好悬当场给他骂出来。

  于是,无奈之下的李善长,逼得没办法了。

  索性,闭门不出,干脆躲在府上装病。

  面对外间的风风雨雨,他这会儿是焦头烂额,半点办法都没有了。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胡府里,却是一片的安宁祥和。

  倒不是没有人上门找过胡惟庸,可都没见着胡惟庸人,就被胡义给糊弄走了。

  不说胡惟庸早有交待,光是胡惟庸退下后,养病期间连句问候都没有,这时候找上门来,指望胡义胡大管家能给人好脸色看?

  胡大管家倒也没有落井下石,嘴里连连说的是“抱歉、可惜”,可实际上屁股都没动一下,压根没给人通报或者引见的意思。

  反正就是一句话,“我家老爷如今已不是丞相,不过一介翰林学士而已,人言轻微,有心无力!”

  这话一出,零零星星几个找上门的也就知道了,这条路,算是走不通了。

  胡义规规矩矩的把人送到门外后,盯着门子重新关闭府门,又叮嘱了两句后,这才兜兜转转的绕到后院,看着在脂粉堆里打了几天滚,又开始对着池塘下力气的自家老爷,轻声问道。

  “老爷,客人倒是送走了,只是,此事不会牵扯到咱家吧?”

  胡惟庸轻笑着摇了摇头:“你啊!把心放肚子里!”

  “若老爷我还是丞相,那哪怕没牵扯其中,也得焦头烂额。”

  “可如今,老爷我只是个空领俸禄连衙门都没去过的翰林学士啊!”

  “管他外面怎么闹腾呢!”

  “反正咱们老老实实关上门过日子嘛!”

  “实在不行,老爷我再上封折子,连这翰林学士都给他辞了!”

  “无官一身轻,陛下总不能把老爷我这一介白身也给牵扯进去吧!”

  胡义闻言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还得是自家老爷厉害啊。

  瞧瞧这急流勇退的果断,听说那韩国公府天天都有人闹腾。

  这要是自家老爷不退,这闹腾的可不就是自家府上了?

  胡惟庸笑眯眯的收下了自家官家的马屁,转头握紧了鱼竿继续悠哉悠哉的过自己的日子。

  有句话他没说,这才哪到哪儿啊,空印案看着厉害,也不过是个开始而已啊!

第12章 管他冬夏与春秋

  外间的血雨腥风、哭天抢地,影响不了胡大老爷一心摆烂的悠闲生活。

  继美人、钓鱼、歌舞等兴趣爱好被胡大老爷一一发掘出来后,后脑勺上的伤愈合得差不多了的胡大老爷,终于不用忌口了。

  于是,嘴馋了好久的胡大老爷,终于开始琢磨起了吃食了。

  其实这段时间的小日子过下来,胡大老爷对于吃食倒也没说完全接受不了。

  因为,他发现自己厨子至少会炒菜,而且会用高汤。

  再加上府上又不缺这点饭菜钱,那自然就做的还不错了。

  可胡惟庸还是不满意。

  因为眼下的高汤,基本就是老鸡汤一种。

  提鲜也主要靠海鲜和高汤。

  因为应天府离着海边还不算远,尤其是依靠着长江水运,物资格外的充沛。

  这就给胡大老爷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以至于胡府厨子看着自家老爷兴冲冲的冲进厨房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娘咧,自己不过是偷吃了个蹄髈而已,老爷用得着亲自来抓人嘛。

  就在厨子五内俱焚、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等死的时候,胡惟庸踹了他一脚,让他起来,老老实实回答问题。

  而胖厨子聊着聊着,感觉不对劲了。

  嘶……自家老爷,啥时候对吃食这么了解了?

  而跟自家厨子聊了一通以后,胡惟庸也大概摸清楚眼下“美食界”的情况了。

  正所谓上行下效,只有顶层的“风向标”开始在某个方向上发力的时候,下面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好死不死的,以前一两百年占据着整个中原顶层的,乃是异族。

  征服了亚欧板块大部分的黄金家族固守着他们所喜爱的烤肉、美酒,并且固执的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坚持了下来。

  而想要在这些人手底下过日子,那自然就得顺着他们的来。

  于是,烤肉这本来就盛行的玩意儿,愈发的精湛了。

  这是没了忌口以后,吃了一顿厨子弄出来的烤肉得到的结论。

  至少在火候上,还有食材提前腌制、处理等等环节上,胡惟庸得到的结论。

  但根据聊天还有自己观察的结果,胡惟庸得到了一个结论。

  第一、调料太过匮乏。

  有钱有闲还贪吃的老爷们还是太少了,要是多几个如苏东坡那般的人,或许这会儿吃食会更加的美好。

  第二、菜式花样还不够多、不够精致。

  元末乱世易子相食苦苦求生的几十年,让不少手艺都断了传承。

  能有几手不错的厨艺,那都是下了功夫的幸运儿了。

  所以,指望着厨子去开发什么新菜,那就甭想了。

  不过,这些问题,放在胡惟庸胡大老爷这里,那就不叫问题了。

  “我不会做,还特么不会说嘛!”

  上辈子看了那么些让自己流口水的美食视频,总感觉自己脑子会了手不会。

首节 上一节 9/6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