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45节

  矛头直接就对准了本届恩科的主考胡惟庸。

  理由倒是很简单,破罐子破摔罢了。

  反正如今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了,哪还担心将来官场上会不会被胡惟庸这个前丞相怪罪啊。

  他们怕是连什么时候有资格踏入官场都不知道了。

  一个不小心,怕是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那与其憋屈的躲在家中唯唯诺诺不敢言的读书、种田,那还不如放开胆子破口大骂呢。

  不说别的,先把心中那股子怨气给洒出去一半再说。

  这股风潮,来的是如此猛烈,哪怕对官场、政坛最最敏感的应天府,似乎也同样波及到了。

  这不,还是那个无名的小酒楼,几位考前就常常聚在一起的学子,此时便聚在了一起畅所欲言。

  “段兄,在下恐怕要跟随家父打理一段时间家中产业了,届时我等相聚怕是没这么容易了啊!”

  “啊?晋鑫兄为何如此啊?这府试刚过,连放榜都不曾,你便要丢下书本了?”

  “呵呵,不如此又能如何?不怕告诉你,那位胡大人弄出来的最后一题,我答得是稀里糊涂,此次必然名落孙山!”

  这位老兄说到这儿,眼眶都红了,眼圈里更是水汽弥漫,声音也哽咽了起来。

  “我本就不是什么才智高绝之辈,勉强只算得上一个勤勉而已。”

  “我家中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哪里能容我这等不事生产的废物长久沉迷下去?”

  “若是能得个功名,那家里多少还能看到点希望,周边的富户或许也能帮衬一二。”

  “可如今胡大人这县试一题、府试一题的,我扛不住了。”

  “与其再耽误下去,还不如孝顺一下家中父母,多少也是尽尽孝心!”

  这番话一出,彻底把整个酒局给干沉默了。

  实在是,这话太特么的实在了。

  他们这些人能聚在一起,本就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家境都相差不大。

  虽衣食无忧,但也绝不是能大手大脚的富贵之家。

  故此,这位晋鑫兄这番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是感同身受啊。

  他们家中何尝不是因为他们读书一事而头疼不已?

  要知道,一位不事生产的读书人,那就意味着,此人不仅不能给家里做贡献,还要消耗大笔的银钱。

  若是科举之路一些顺遂,那或许还无所谓,将来哪怕投献的土地都能打着滚翻着倍的挣回来。

  可若是科举之路不顺呢?

  段兄此时也没了往日里的笑容和镇定,苦着张脸看了看众人道。

  “为兄听到这番话,也是感触颇多啊!”

  “其实,为兄此次也谈不上多好!”

  “或许侥幸能过,但……为兄这几日总是夜不能寐的琢磨一件事儿。”

  “这特娘的才是府试啊,后面还有个院试呢!”

  “等院试熬过去了,为兄才能拿个秀才功名!”

  “连秀才都艰难成这样了,那以后的举人、进士,是不是为兄干脆想都不要想了?”

  “好吧,难处我先放到一旁不管,你们知道最让为兄绝望的是何事?”

  这位段兄此时直接往嘴里倒了一碗酒,哐当一声把酒碗扔在了桌上,才喷着酒气说道。

  “为兄最绝望的是,为兄埋头苦读了将近两个月,为的,就是能搏一搏胡大人所处的怪题。”

  “结果呢?哈哈哈,半点作用全无!”

  “二?好一个二啊!”

  “还得是策论?”

  “哈哈哈哈,为兄发现,读不读书的,其实都一样啊!”

  “反正不会的还是不会,那为兄埋头苦读,究竟为了啥?”

  这位段兄这番话一出,所有人心头顿时悲从中来的冒出了个想法。

  “胡大人,伱是真该死啊!”

第57章 杨宪要搞事了!

  第五十七章杨宪要搞事了!

  应天府、江南、江西、北方……

  但凡今年有士子参考的地方,对于胡惟庸的怨气可谓是冲天而起。

  说白了,胡惟庸这下算是直接把不少人的科举之路直接给打断了。

  这要是放在玄幻小说里,高低得来一句“阻道之仇,不共戴天”。

  眼下只是抱怨几句,而不是直接冲到胡府去质问胡大老爷,那已经算是这帮子学子性子不够暴躁、胆子不够大了。

  而随着各地士子怨声载道之声越来越大,胡惟庸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可谓是彻底臭大街了。

  虽说这种情况本就是胡惟庸所追求的,可落在其他人眼里,那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当朝右丞相杨宪的府邸之中,此刻,一帮杨宪麾下的心腹,就着这个话题正热烈的讨论。

  “杨相,胡大人之前县试之时,一道圈圈题便难倒无数学子,不曾想反倒被陛下夸赞了。”

  “胡大人或许是觉着此举可一便可二吧,这不,府试考卷又出幺蛾子了。”

  “以一个二字为题,出了道单字策论题!”

  “据下官所知,眼下不仅仅是应天府,但凡本科恩科开考的地方,就没有学子不骂的。”

  “胡大人此举,颇有些弄巧成拙啊。”

  “陛下的马屁拍没拍好暂且不知,可这天下士林的怨气,他要如何面对,怕是要头疼了!”

  这话说得有些阴阳怪气,可杨宪听完后,却大声赞道:“好!”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一愣。

  他们这些人虽然跟胡惟庸一直关系不远不近的,平日里嘴臭一两句也无所谓。

  可杨宪这位领头人、当老大的,直接当着他们这些人拍掌叫好,是不是有些过了啊。

  众人的脸色变化,杨宪都看到了眼里,不过他先是冲着一旁伺候的下人挥了挥手。

  等闲杂人等都退出后,杨宪这才沉声道:

  “不瞒诸位,本官自蒙陛下信重履新右丞相一职以来,日思夜想、辗转反侧,为的不过是两件事。”

  “其一,便是将手中的职司要做好,如此方能上对得起陛下信重,下扛得住诸位期望。”

  “这其二嘛,本官也不藏着掖着,本官也想窥探一下李善长那左丞相的位置。”

  “于公,那厮结党营私,联合一众淮西勋贵、老臣,把持朝纲、堵塞言路、勾连地方,可谓是我大明的一大毒瘤,本官身为陛下亲封的右丞相,岂能坐视此等国贼做大?”

  “于私,丞相既分左右,那为何本官只能为右呢?”

  “本官自认才学、手段、心性都要强于李善长那厮,唯独资历、出身略有不如。”

  “但他为左丞相,本官为右丞相,若是把他弄下去了,这左丞相之位,舍我其谁?”

  “因此,本官方才听到胡惟庸的消息惊喜不已。”

  众人一听杨宪这话,便知道,这位带头大哥今天这是要玩坦白局了啊。

  毕竟他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摆明了就是要搞李善长,要自己爬上左丞相之位了。

  那他们这些蝇附骥尾之辈,想的不就是带头大哥赶紧上去吗?

  带头大哥位子更高,那将来他们的好处也就越大啊。

  因此,杨宪这话一出,众人想都不想的赶忙站起来,拱手道:“还请杨相吩咐!”

  杨宪一见士气可用,顿时哈哈一笑道:

  “诸位同僚,杨某固然对左丞相之位有心思,但杨某也不是乱来之人。”

  “若是以往,李善长半点破绽不露,那我等自然不动如山。”

  “可刚刚孙大人那番话倒是提醒了杨某。”

  “我等固然不能一下子打下李善长,那何不先冲着那胡惟庸来一刀呢?”

  “此人如今虽已不是丞相了,但实打实的淮西出身不说,资历、威望都在。”

  “若是咱们借着最近这股风浪直接把胡惟庸给弄下去,那帮淮西勋贵,又当如何?”

  “毕竟,咱们可不是栽赃陷害,更不是诬陷忠良,咱们不过是替我大明的那些士子们发声而已,有何不可?”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笑出了声。

  是啊!

  这事儿又不是他们编造出来的,他们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如今民怨沸腾,不都是胡惟庸自己惹出来的嘛。

  一想到真把胡惟庸打下去弄出来的动静,这帮江南出身的官员们,激动得满脸潮红。

  当即摩拳擦掌的开始分配任务、确定批次、对好口供等等。

  显然,这帮人,这是把“倒胡”一事,当做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来办了。

  为的,就是给胡大老爷一点点来自江南人的震撼。

  翌日,早朝。

  朱元璋高坐上首龙椅之上,身着大红衮龙袍,隔着冠冕看着眼前排成两列的臣工。

  而先期的加急事务处理完后,还不等宋利喊出那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杨宪毫不犹豫的当先站了出来。

  举着手中的笏板,杨宪冲着朱元璋躬身一礼道。

  “陛下,臣有奏!”

首节 上一节 45/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