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98节
儒家千百年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官员们的传承。
对于官场、对于科举、对于学问,任凭朝代怎么更迭皇权怎么争斗,那一套东西实际上都没怎么变过。
哪怕是元朝时候,外族入主中原了,最终也只能按照之前的规矩弄科举、弄官制。
可不曾想,到了大明,这个得国最正的汉家王朝,这开国皇帝不讲武德啊。
朱元璋可不管你儒家是怎么一代代传承的,反正他觉着好的他就用,他觉着不行的那就必须改。
没二话可讲!
当然了,你也可以头铁不答应,甚至还可以暗戳戳的反对。
然后朱元璋就会送你上刑场,然后立马换一个愿意当官愿意听话的来接替伱的位置。
你看,就这么简单!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整个大明朝堂慢慢的还真就习惯了朱元璋时不时弄出点事情来了。
可这次宣布的两件事,影响太大了。
其一、官员招录考试!
这事儿他们刚刚经历过。
甚至他们中间不少人还亲自参与到了其中,哪怕不是主要经手人那也是知道内里的情况的。
对于这次的考试,所有人都觉着不错。
既帮着六部迅速补充了一批堪用的人手,又让六部都参与了进去,从礼部手里分润了些许功劳。
可以说,大家都很满意这次的招考。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这事儿是一次性的基础上的。
若是把这事儿变成一个长期的差事,那里边包含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更何况,听刚刚朱元璋吩咐的情况,要做成一年一届。
好家伙,科举可是才三年一届呢。
三年一届的科举还得一轮又一轮的参考,过谷关斩六将之后才能拿下进士功名。
之后再去翰林读书、修书,熬上几年以后才能放到六部去参政。
可以说,这一套已经沿用了千年了。
可如今,朱元璋直接把这事儿给改成了一年一次不说,关键是考试内容压根就不是以前他们所学的那些四书五经了啊。
可偏生这样的考试,直接就能当官啊。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贵官”了,可那品级、职位可不是假的!
这里边牵扯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而且,稍微想想就知道,如果每年都开考的话,那么拿出来的职位呢?
考试内容是不是还能调整?
这里边牵扯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而后,内阁是个什么鬼?
刚刚朱元璋也解释了,内阁直属于皇帝,上面没有专门的衙门管控。
而职责居然是看奏折、写条陈、督促六部办差!
天哪!
要知道,这三条以前可是丞相的权利!
如今居然分到了阁臣的手上?
那岂不是说,丞相制虽然取消了,可改头换面以后又重新冒出来了?
这想法一冒出来,无数人心头一阵火热啊。
但凡当臣子的,谁还没个当宰作辅的梦想来着?
可以说,位极人臣这四个字,之前就是为丞相这个位子准备的。
之前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多少人夜不能寐。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梦想被浇灭了啊。
如今倒好,自己的梦想改头换面之后又回来了。
所有人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朱元璋对于内阁一事的说明。
‘咦,阁臣有七个?’
‘哦,还得分责权啊,一人对应一个衙门不说,还有一人对应地方?’
‘那三司呢?该不会没人管吧?哦,对应地方的还兼管这三司啊!’
‘这岂不就是把丞相之权拆分成七份了?’
‘哦,还有监督之权,那这事儿有说道了啊!’
如今还能站在朝堂之上躲过了李善长一案的,那就没一个傻的。
这些人可能干别的不行,但绝对看得清形势。
因此几乎这些话刚从他们耳朵里进去,他们就明白这事儿的关键了。
说白了,这就是皇帝给自己找了一帮子助手。
看似限制极大,但实际上责任也小了不少啊。
能参政国事、监督六部三司,这妥妥的天子近臣啊。
而且,因为所有阁臣加在一起可能才原本丞相手中权力的一半。
这固然是对他们职权的一种削弱,可反过来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这些日子下来,实际上朝臣们都明白了,朱元璋之所以杀李善长,无非就是因为李善长坐上了丞相之位而已。
他憎恨的是这个位子,而不是某个人。
那如今内阁至少明面上的责任就小了太多太多了。
而且,这事儿说起来也好听啊。
一时间,不少官员的眼睛都亮了。
这事儿,但凡能参与进去,那就是妥妥的青史留名啊!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围绕着内阁七人名单,整个朝堂都闹腾起来了。
而朱元璋则是拉着自家胖儿子朱标琢磨了好长时间,然后终于定了下来。
汤和、徐达,这二人代表的是勋贵,必须进!
毕竟很多时候,内阁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志,光放文官是几个意思?
而后,章善稀里糊涂的进了内阁。
他仅仅只是工部尚书而已,可偏生如今顶级朝臣凋零得厉害,然后他就捡漏了。
如今的他是兼任的内阁大臣,工部尚书的事儿他还得继续做。
看似多了一项工作,还仅仅只是个四品的职司。
可章善接到这份圣旨的时候,好悬没当场笑出声。
太特娘的爽了!
而除了他们几个以外,还有四人都是朱元璋手里的老臣。
接到圣旨的七人,几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朱元璋为他们准备的职房内。
这职房就在皇宫,为的是方便他们能第一时间跟朱元璋交流。
当然了,还有给他们配备的书吏。
这是协助他们干文字工作和跑腿的。
仅仅试运行了两天,朱元璋就差点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娘的,轻松太多了!
349.第349章 朱元璋:舒服了
349.
七个内阁大臣,固然不都是文臣出身。
可那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论资历、论能力那都是一等一的。
关键是,这些人可不仅仅是只有身份、地位、资历,他们是实打实的一步步从微末走过来的。
可以说,哪怕是徐达、汤和这等实打实的武将,那也是有着足够的手段和能力处理政务的。
因此,一应奏折交到他们手上,还真就处理得极为妥当。
最重要的是,这几个人不用如之前的朱元璋一般处理那么多政务,所以他们的闲工夫其实还蛮多的。
这几天他们才刚刚接手内阁大臣的差事,正是兴头最足的时候。
当他们几个看到不满意的奏折的时候,那是真会拿着奏折就直奔对方衙门,冲过去指着鼻子骂娘的。
关键是,对方无论是六部部堂还是侍郎,那是真扛不住这几位阁臣的责骂啊。
别说指着鼻子骂了,就徐达这样的,真惹急了他动手都是有可能的。
而内阁经过两天的试运行,慢慢的几位阁臣也找到了内阁正常运行的感觉了。
看看奏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写个条陈,然后夹在里边等着太监搜集齐了再一起送到朱元璋那边。
等到朱元璋看完以后,同意的,他就会直接画个圈。
而不同意的,要么直接给出批复,要么干脆就直接把人叫到谨身殿商量一二。
反正内阁的职房本就在宫中,这来往倒也方便。
而且,看似内阁只有七人,可实际上,还有一名隐藏的阁臣,那便是朱标。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