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38节

  轰~

  随后就见它一副吃饱喝足的模样,懒洋洋地摊在了案几上,美美地拍着肚皮,还打了一个饱嗝。

  显然刚才那一团火苗,直接就让它吃撑了。

  王景见小金乌没事,便也懒得多管,继续转头吸收丹羽圣炎去了。

  而这一次,他要炼化的,是运动系统,因此需要强化的器官比消化系统更多,包括了分部在周身各处的骨骼,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神经,血管,滑囊……

  这种强化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每次炼化之后,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完成三十六个周天之后,丹羽圣炎走遍全身,王景豁然而起,凌空打出一拳。

  轰~

  劲力震爆空气,卷起疾风,吹得屋内一片凌乱,门窗上糊好的桑皮纸更是被哗哗作响。

  这一拳的威力,相当惊人!

  比之前全力打出的一拳,威力提升了五倍不止!

  并非是王景的力量上限拔高了五倍,而是他包括骨骼,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神经,血管,滑囊等部位,仿佛被某种力量整合起来,拧成了一股绳。

  劲力贯穿周身,层层迭加,方才拥有了这般不可思议的威能提升幅度。

  王景活动了一番自己的手脚,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实际上倒也差不多,经过丹羽圣炎的炼化,他的根骨资质,已经在向着上乘迈进。

  等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天生神力什么的,也不过是手到擒来。

  而那一天,并不好太过遥远,或许一两个月的沉淀,便足矣。

  此前经过小半年的测试,王景不断开发法身的新功能,就连他也为自己炼气的效率感到震惊。

  王凌已经称得上是天才了,并且每日苦修不辍,雷打不动的打坐吐纳天地元炁六个时辰,但王景的提升速度,却是他的三倍以上,是寻常炼气士的几十倍!

  这就意味着王景一年挂机,就抵得别人二十年苦修!

  之所以效率差距如此之大,已经和努力还有资质无关了,毕竟王凌就属于那种既有资质,又足够努力的天才,可效率依旧还是远不如王景。

  其中差别,在于炼气是水磨工夫,需要通过吐纳天地元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本质。

  而每一次运转功体,调度天地元炁,都要求修习者全身心的投入,练功期间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在这一点上,人的意志永远比不过人工智能,因为只要系统没有BUG,人工智能从不犯错。

  只要制定出一条最完美的运功路线,法身便能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吐纳天地元炁炼化体内的细胞,让元炁流转途经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经脉,乃至每一个细胞,都能受到元炁的润泽和滋养。

  这样的练功效率,永远不是靠着人工的努力能比拟的。

  就好像再牛逼的工匠,也无法在生产效率上和智能化流水相提并论。

  王景用力一握,掌心直接捏出了气爆声:“现在的我,很强!”

  估算了一下自己此时的战力,若是再遇到何曼这种级别的武将,王景觉得自己已然具备了正面击杀对方的能力,哪怕无需借助天地四方伏龙大阵这样的外力,他也有将对方格杀的信心。

  或许要经历一番苦战,可最后的胜利却是毋庸置疑的。

  终于,在乱世中苟活于世的底气又增加了几分。

  王景心中无限欢喜。

  ……

  几天后,洛阳传来消息。

  皇帝刘宏,驾崩了。

  中平六年三月,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

  少帝时年十四,其生母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

  何太后以其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因此形成了外戚何氏专权之局。

  君王之死,天下缟素。

  可对王允而言,却是因祸得福。

  此前王允就一直是站在何进这一边的,曾坚决反对刘宏废长立幼,支持嫡长子刘辩继承皇位,政治诉求与何进相同。

  当然,最重要的是何进为了让何家跻身世家之列,也极力拉拢太原王氏这样的名门望族,因而与世家走得很近。

  如今刘宏病逝,张让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何进立刻就对王允发出了邀请,希望王允能够回到洛阳,与他共谋大业。

  整个王氏上下都为之兴奋,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太原王氏沉寂已久,也是时候该再次进入权力的中枢了!

  长子王盖、幼子王定,以及侄子王晨皆出声庆贺,就连性格最为沉稳的王凌,都难掩喜色,心情激荡。

  众人中,唯有王景心情惆怅,暗暗劳神:“果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起来了。这一次,是福是祸,就看能不能破局成功了。”

  王允原本心情大好,见王景神色异样,忍不住问道:“元旭,何故闷闷不乐?”

  “父亲,常言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若是太平盛世,自然越是靠近权力中枢就越有跻身上层的机会。可如今之天下,可称得上是盛世乎?更何况朝堂之上,大将军与十常侍之间势同水火,吾等被卷入其中,生死尚且不能保证,又谈何荣华富贵?”

  此话一出,不止是王允,就连王盖和王凌等族中的年轻一辈,也面色为之一变。

  大哥王盖忍不住问道:“元旭,你是不是过于杞人忧天了?”

  王景摇头,语气慎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总归不是一件坏事。”

第26章 霸王,别姬

  经过一番劝导,王景总算是说服了王允,官职与兵权,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

  大哥王盖继承王允在政治上的利益,走文官路线,而王景则投身军旅,为家族握紧兵权。毕竟利刃在手,做事才有底气,可以有而不用,但不能需要用的时候没有。

  当然,能做成这些事,并非王景的话多有道理,更重要的是王景如今的根基和修为,已经是家族中年轻一代的最强者。

  又有在豫州讨伐汝南黄巾的作战经验,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值得家族下注。

  大厅里,王允看了居于次席的王宏一眼。

  后者心领神会,很快就把许岚叫了进来,对她吩咐道:“绮云,以后你就跟着元旭吧。”

  随后王宏还分派了一百剑卫给王景,这些可都是太原王氏多年积攒下来的私兵,总共也就三百余人,皆以昔日大秦锐士的练兵方式训练而成,花费的资源和精力,简直难以计数。

  此前家族就曾分派过一百剑卫帮助王景驰骋于豫州战场,不过那时的兵,是“借”的,如今这一百剑卫,则是切切实实的彻底归入王景麾下,成为了他个人的私兵,算作是家族对他的投资和下注。

  而当场战将培养的许岚,也一并交由王景统属。

  许岚抱拳躬身,应了一声:“是。”

  随即就默不作声地站到了王景身后,只是表情已经冷冰冰的,看不出喜怒。

  王景眯着眼,笑着说道:“岚姐,以后还请多多指教了。”

  许岚面无表情,只是拱手行礼:“都尉有事,吩咐即可。”

  很显然,她对王景并非心悦诚服,只是碍于王宏的命令,不得不听从王景的指挥罢了。

  对此王景倒也洞若观火,只是他不着急,毕竟来日方长,收买人心这种事,可以慢慢来。

  马上就要启程前往洛阳了,离开陈留前,王景去了一趟飞白经馆,和好友“羊瑄”告别。

  蔡琰得知王景要离开,有些不舍:“你真要走?”

  王景也是不由想起了高中毕业后和老同学们的告别,感慨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嘛,只是不知今日一别,以后还有无再见之时。”

  这个时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旦离别,或许就是永远。

  唯有功参造化,能够飞天遁地的强者,才有资格朝游北海暮苍梧,视大河高山如无物,横渡千山万水。

  “离别在即,昭明可否再为我吹奏一曲凰羽仙音?”

  “好。”

  蔡琰手握青笛,吹起渺渺仙音,曲调华丽恢宏,如凤凰翱翔于天际,展翅之间,便横跨万里。

  王景瞬间就听得有些上头了,连忙让法身记录下音调的变化,很显然这一段《凰羽仙音》,又是他之前不曾听过的部分。

  倾听着动人心弦的笛声,王景的思能化作浪潮,亦随之起伏,然后他就感觉到了一丝丝的不对劲。

  只见眸光中,‘羊瑄’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虚幻起来,而透过朦朦胧胧的虚影,王景仿佛看见了一位头戴珠钗,身穿浅紫色襦裙的少女,细腰长裙,身姿绰约,罗衣飘飘,轻裾随风,像极了一株清秀婉约,娇而不艳的君子兰。

  王景心思一动,下意识便施展了《紫薇帝气篇》中记载的望气术。

  思能汇集于眉心之处,随即额头上的法眼瞬间开启。

  法眼一开,眼前幻术立即无所遁形。

  而王景也有些傻眼了,和自己称兄道弟了这么久的“羊瑄”,居然是个女人?

  琰,意为美玉。

  瑄,也是美玉。

  说自己姓羊,却能一直住在飞白经馆的后院自由出入,而且还是个女人,再稍微对比一下年龄,王景忽然间就猜到了眼前之人的身份。

  王景对此亦是哭笑不得,忍不住揶揄了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笛声戛然而止,蔡琰眼神略显慌乱,但还是强装镇定:“元旭何出此言?”

  “交友贵乎诚,我是该继续称呼你为昭明,还是该叫伱昭姬?”

  “你……都知道了?”

  “嗯,最近学了一门秘术,方才看穿了你的幻术伪装。传闻中,画技达到妙笔生花之境者,其所绘之画神乎其神,足以被称之为名品,有以假乱真之能。”

  王景目光灼灼地看向蔡琰,眼里满满的求知欲,显然对此充满了好奇心。

  蔡琰见身份暴露,便也不再隐瞒。

  只见她取出一只随身携带的兔毫画笔,朝着自己的鼻尖轻轻一点,随即水墨四散,身上更是浮现数道七彩流光。

  幻术解除,一卷散发出浓郁思能之力的画卷,稳稳落入蔡琰手中。

  此画正是蔡邕的得意之作——《讲学图》。

  作为东汉末年最负盛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精通音律的同时,还是一位画技出神入化的画家,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妙笔生花,思能惑心,如此神乎其技,还真是教人大开眼界。”

  蔡琰变身的这一幕,让王景不禁啧啧称奇。

  这比易容术什么的可要高端多了,除非掌握相应的炼神秘术,否则还真休想看破蔡琰的幻术伪装。

首节 上一节 38/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