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262节

  倒是太史慈出身寒门,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还受自己莫大的恩惠,可以积极争取。

  太史慈也正是听说王景在兖州与黄巾军交战,为了报恩才一人双骑,前来驰援襄助,进而有了今日的相遇。

  王景兴高采烈,当即抄太史慈伸出橄榄枝:“子义,我知你有惊世之才,更有鸿鹄之志,可愿随我征战天下,再造太平盛世?”

  前来投奔之前,太史慈显然早就打听过了王景的作为,知晓王景厚待百姓,素有仁义之名。

  而且北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前途远大,于公于私,太史慈早已将王景视作明主,如今得到王景亲自招揽,更是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承蒙不弃,慈愿追随主公,平定天下!”

  “哈哈,得君之助,吾如虎添翼也!”

  王景朗声大笑,心中更是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便将射声营交给太史慈来统领,将飞羽射手交由他来训练和指挥。

  另一边,青州黄巾军大营,此时正陷入混乱的状态难以自拔。

  跑得快的人,如今都已经跑了个一干二净,剩下的人全是老弱妇孺,根本逃不过王景军的追击,如今绝望地龟缩在大营中,等候着自己的命运。

  因此大营内,不少黄巾军士卒都回忆起了七年前的可怕记忆,当初大贤良师张角所领导的黄巾之乱,朝廷是如何残忍地对待他们。

  无数同袍被屠戮杀害,砍下头颅垒成京观!

  这一段可怕的记忆,至今仍让不少老黄巾记忆犹新,而死亡的恐惧也悄然弥漫,压得所有人都为之惴惴不安。

  直到管亥赶了回来,召集众人,说了投降的事情。

  其中几位极有威望的老者,站了出来,询问管亥说道:“祁侯真的愿意给吾等一条生路?”

  “是啊,不会投降之后,又要把我们都给砍了杀鸡儆猴吧?”

  朝廷的信誉,早就在黄巾之乱后跌入了谷底,青州黄巾众显然不太相信管亥说的话。

  若非管亥在青州颇有威名,根本镇不住场子。

  一些老黄巾肯定是信不过朝廷和官军的,但他们信得过骁勇善战的管亥,毕竟管亥亲手杀过不少贪官污吏,真要砍头,管亥肯定是第一个被拉上刑场的。

  要知道管亥本就是青州黄巾军出身,而且是一路从底层爬到渠帅的位置,因此自然明白众人的想法。

  为了完成任务,也为了避免惹怒王景逼得他大开杀戒,管亥不得不耐心向所有人解释道:“尔等就算不信朝廷,难道还信不过祁侯吗?”

  管亥把王景的名头搬出来,还真让不少黄巾众难以反驳。

  王景虽然因为推行新政而在世家豪族那里名声很差,但是对待普通百姓却宽仁亲厚的名声还是传扬开来,哪怕是距离洛阳甚远的青州,也有不少人去过洛阳游历经商的旅客带回了各种消息。

  以至于青州的底层百姓都很羡慕洛阳一带的民众,羡慕他们在王景的统治下,生活越来越好。

  随后管亥又拿徐晃出来说事:“徐公明将军你们听说过吧?他就是白波黄巾军出身,如今都当上扬武将军了,还被祁侯任命为东郡太守,日后封侯也未可知。”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咱们黄巾军出身的人,也能在朝廷里当大官?”

  在他们看来,造朝廷的反,不被抄家灭族都算好的了,居然还能当官?

  管亥趁热打铁:“为何不能?徐将军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听说祁侯平定河东白波军的时候,也没大肆屠戮俘虏,只诛首恶,从者全部纳降。现在听说河东那边,大搞屯田,还有练兵,根本没人饿死,参军的话,待遇极好,一旦立下战功,还能为子孙后代搏一个出身。”

  “此话当真?”

  “瞧你这话问的,我管某人何时有过虚言?”

  管亥还真没说谎,虽然这些消息都是王景转述,但王景麾下确实有不少河东兵,而管亥本人也见过了徐晃,认出了他的身份。

  造反本来就是为了活命,现在听说追随王景待遇更好,当即一个个都打定主意要投降了。

  历时数月,兖州之战终于结束。

  王景通过此次战役,成功拿下了豫州北部,以及大半个兖州,地盘飞速扩张,增加了足足一倍之多。

  而兖州与豫州乃是中原腹心之地,农业技术发达,土地深度开垦,人口稠密,以至于王景治下的人口增加了三倍以上。

  此战,王景再次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作为新的地盘,而且还收编了青州青壮五万,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成为基干部队,为后续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兖州治所,昌邑。

  城中州牧府,原先刘岱的住所,如今全都便宜了王景。

  王景如今正以卫将军的身份,兼领兖州牧,加上洛阳所在的司隶州,还有张辽的并州,名义上王景已经算是占据了三州之地。

  打下来的新地盘,还需要安排人手好好治理,才能迅速转化为正收益。

  因此王景不得不在心中认真权衡,考虑人事任命的问题,内政和智谋双绝的王佐之才荀彧显然是镇守兖州最为合适的人选,不过考虑到忠诚度和相性问题,王景还是决定任命贾诩。

  因为贾诩追随自己的时间更长,而且最重要的是,王景知道贾诩和自己是一条心的。

  虽然贾诩这家伙经常明哲保身,上班摸鱼,但却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也没什么底线的人。只要是王景的命令,无论多么离谱,只要不涉及贾诩的安危,贾诩都一定会照做不误,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

  但是荀彧就不行了。

  荀彧很有能力不假,但是他的思维,是典型的儒士思维,哪怕他本人算得上是儒门之中的开明派和温和派,但说到底还是保皇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守主义官僚,利益和立场是站在世家豪族那一边的,并非是王景这种坚持锐意改革政见的同路人。

  历史上的荀彧,最初和曹操也配合默契,如同知己。

  但是后来照样成为了保皇派,站在了世家这一边,反对曹操称公。

  也因此而被调离权力中枢,没过几年就死了。

  有说是郁郁而终,也有说是被曹操毒死的,但无论如何,都说明了荀彧这个人,可以用,但是不能重用。

  用得好了,自然是王佐之才。

  但若是用不好,王景还真有点担心自己会步上曹操的后尘,百年之后,基业被世家豪族所篡夺。

  因此现在开始,王景就要防着荀彧一手,暗中也对投靠过来的世家豪族,保持十二万分的警惕。

  打定主意之后,王景召集文武重臣,开始商讨战后需要处理的事项。

  戏志才擅长民生和内政方面的工作,并且在洛阳时,也曾与贾诩讨论过关于王陵在河东郡推行屯田政策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成果。

  所以王景一开口,他就胸有成竹地站出来建议道:“启禀主公,如今兖州大战方休,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而青州降兵有百万之众,也需要好好安抚,才能免生事端。属下建议,不如在兖州推行屯田之策,以强根基。”

  青州黄巾军,这次是真的倾山倒海来进攻兖州。

  王景在任城的一战,也只是击败和俘虏了青州黄巾军的主力,还有一大堆零零散散的残部,分散各处,肆虐州郡。

  想要彻底镇压,需要不少时间。

  如今归降的“青州军”,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其实真算下来,只有三十万出头。

  不过对王景来说,正好不需要养那么多人,可以先开展屯田,再慢慢清缴剩下的那些散兵游勇。

  甚至阴暗一点想,这些横行的青州黄巾军残部,肆虐地方,多杀点世家豪族,还能清空出不少无主的田地,省得到时候王景在兖州搞清田再杀一次。

  戏志才的这个建议很不错,王景欣然接受,甚至还对他委以重任:“既然是你提出的建议,那我就任命你为东平太守,专门负责屯田事宜,安置青州降兵。”

  三十万青壮男女,想要好好安置可绝非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不过戏志才的能力王景亲自验证过的一流人才,自然有这样的能力和决心,而王景也对戏志才的能力十分信任,认为他能处理妥当。

  同时王景还安排管亥作为副手,协助戏志才管理那些青州降兵,免得有人暗中生乱。

  兖州位于黄河与济水之间,因此水流充沛,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所辖郡县,大多十分繁华富庶。

  除了治所在昌邑,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位于于后世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基本上全都是中原的核心精华区域,除了地理位置不好,无险可守之外,一切都十分完美。

  但正因为完美,所以想要抢的人也多。

  徐州陶谦,北海孔融,南面的曹操和袁术,北方的袁绍和公孙瓒,这些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王景不怕打不赢,就怕打着打着,把整个繁华的兖州都给打烂了,到时候正收益变成负收益。

  那样就算最后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也毫无意义。

  所以王景不得不向郭嘉和荀攸等谋士征询意见:“兖州文化荟萃,人口繁盛,又处四战之地,必受各方觊觎,诸君可有良策?”

  郭嘉擅察人心,而且早就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如今见王景问起,当即回答说道:“主公,我军当行远交近攻之策,与远在辽西的公孙瓒结交。正好嘉得到消息,听闻公孙瓒正与张饶争夺青州平原郡,主公若是暗助公孙瓒击退张饶,想必可以换取结盟。”

  郭嘉的计谋自然不会仅仅如此而已,只见他又为王景分析起当前的局势:“张饶拥兵三十万,实力为青州三帅第一,麾下黄巾军主力当在五万以上,更兼有大河之地利。以公孙瓒之能,想获胜容易,想歼灭却是难如登天。”

  公孙瓒此时纵横北方,麾下拥有强大的幽州骑兵——白马义从,在与乌桓突骑交战后迅速名动天下。

  但是有黄河阻隔,张饶又是青州本地人,公孙瓒劳师远征,想要歼灭张饶的主力确实并非易事。

  而郭嘉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建议王景暗助公孙瓒,从而达成两军结盟:“主公,张饶一旦失利,必然就会退回青州。而他主力未灭,为了重振声威,就必然要用新的胜利来挽回之前的失败,否则他渠帅的位置,就坐不稳了。”

  王景都不用怎么去想,就明白了郭嘉的用意。

  张饶干不过公孙瓒,又不敢来来兖州撩虎须,那唯一能去的地方,就只有孔融所在的北海了。

  王景手指轻叩桌面,洒然一笑:“以张饶牵制孔融吗?驱虎吞狼,确实好计谋。”(本章完)

第194章 鬼才嘛,鬼点子多很正常

  郭嘉的这一条计策,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孔融这个威胁,又让公孙瓒成为北军的盟友,成为王景用来牵制袁绍的筹码。

  “剩下的两个问题人物之中,其实真正对我军有威胁,就只有野心勃勃的袁绍。至于徐州陶谦,此人年轻时尚有几分气概,如今垂垂老矣,沦为庸碌之辈。只要我军展露强势,他必然不敢动作,只会采取守势。而袁绍不同,他在统一冀州之后,必然会倾巢而动,南下征伐。”

  这一通分析,将天下大势剖析得明明白白,若是让刘备听了,怕不是要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若是早几年前他有郭嘉这样的谋士,何至于混成今日这副凄惨的模样啊!

  只能说郭嘉不愧是郭嘉,不仅消息灵通,而且分析到位,将中原各路诸侯的心态看了个透澈,仿佛掌上观纹一般。

  鬼才之名,实至名归。

  “袁绍,确实是一个强敌,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王景目光沉凝,不禁想起了三国历史上的袁绍。

  在官渡之战前,这位袁家庶子可谓是气运加身,如有神助,做什么都顺风顺水,仿佛是受到天命眷顾一般。

  转战冀州之后,韩馥手下大将麴义立刻反叛,给了袁绍可乘之机。

  与麴义合作之后,派出荀湛,三言两语,就吓得韩馥将邺城乃至整个冀州拱手相让。

  再然后,袁绍便与公孙瓒爆发军事上的冲突,明明袁绍军实力屈居劣势,不被天下各路诸侯所看好,结果袁绍却愣是凭借着大将麴义所率领的精锐部队大戟士,在界桥之战中打得公孙瓒大败亏输,之后更是连战连捷,最终攻入辽西,灭亡了强盛一时的公孙瓒军。

  可以说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基本上就没怎么经历过惨败,就算是讨董失利,实际上主力部队也没怎么折损,反倒是曹操损失惨重,甚至差点连命都输掉。

  纵观如今的天下大势,在各路诸侯之中,论才能和实力,袁绍可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除开王景之外,天下间能比得上袁绍的英雄豪杰,也不过是曹操、刘备和孙坚、孙策等寥寥几人罢了。

  但真正能让王景顾虑的,不是袁绍的才能或者实力,而是他的运势。

  和官渡之战前的袁绍交手,等于在赌桌上和一个鸿运当头的赌徒对赌,对方光是靠运气,就强得离谱,能让你无可奈何。

  但对手强大,才需要未雨绸缪,认真准备。

  王景心中开始琢磨着要如何在冀州打败袁绍,决不能把战争再带到兖州,否则就算能胜,沦为两大势力角逐战场的兖州也绝对会变成一片白地,到时候重建的话,又不知道得出多少血了。

  冀州是大平原,地形开阔平坦,适合骑兵作战。

首节 上一节 262/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