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76节
或许因为是老来得子的缘故,卫仲道从出生时起,在家中就很受父母宠爱,加上从小体弱多病,因此家里人都让着他宠着他。
卫伯觎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弟弟为了一个女人而变得形销骨立,因此干脆帮他求了这门亲事。
可卫伯觎亲自去了一趟蔡邕府上,道明来意之后,却只得到了冷冰冰的两个字作为回应,还是蔡琰亲口所说。
“不嫁。”
蔡琰明亮的双眸眼下只有冰冷和厌恶,即便是卫觊这位河东卫氏的家主亲自登门为弟弟卫仲道求亲,蔡琰也丝毫没有要给卫家面子的意思,直接态度强硬地拒绝。
卫家好歹也是名门之后,蔡琰哪怕是婉拒,都有些得罪人,更何况是这种态度?
简直是奔着结仇去的!
卫伯觎也是脸上有些挂不住,当即怒而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
蔡邕看着倔强的女儿,忍不住叹气:“其实卫仲道这个人挺好的,上次的事情,倒也怪不得他。”
蔡琰却是摇头:“元旭曾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個人平日里装的再好,遇到大事时也会露出最真实的本性。上次卫家不救父亲,我并不怨恨,毕竟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但卫仲道不帮我便也罢了,却连见我一面都不肯,生怕受到父亲牵连。这种人,不值得琰儿倾心于他。”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祁侯倒是好文采啊,难怪昭姬你对他念念不忘。”
“父亲!你瞎说什么啊?琰与元旭只是至交好友罢了。”
“是是是,我信还不行吗?”
蔡邕捻着胡须,笑声揶揄,显然根本不信,不过对于蔡琰与王景,他倒是乐见其成,甚至觉得王景真当了自己的女婿,貌似也挺不错。
而一提及王景,蔡邕此刻又开始忧心忡忡起来:“都这么长时间没能传回消息,祁侯该不会是……”
“不会的!吉人自有天相,我相信先生一定会平安无事!一定!”
蔡琰心中默默为王景祈福,只希望他能安然无恙,顺利归来。
此时,函谷关上,清风徐来,黄河涛声依旧。
王景身形傲立于城墙之上,挺拔高大,面朝东方举目远眺。
不一会儿,一只信鸽落下,被王景身后的暗卫举起手来稳稳接住,很快便确认了信封上的符号印记,快步呈递到了王景面前,语气恭敬:“将军,甲级二等急报。”
“嗯。”
王景随口应了一声,目光淡然地接过密信,指尖一划,流动的火光便如同锋利的刀剑一般,烧开了封口。
读完心中的内容,王景不发一语,直接传给了身边的贾诩和李儒二人。
如今这两位都是他麾下谋士,此次清剿西凉军残部更是立下大功,因此也算是缴纳了投名状,正式进入了北军的中枢决策圈了。
贾诩和李儒两人一起接过密信,随后一目十行的看完。
李儒第一个开口,他为董卓效力之时,曾与董承打过交道,因此多少知道一些关于董承的为人,此刻提醒说道:“主公,董承如今手握重兵,想来不久之后,必会对徐将军和荀侍郎动手,若是后路被断,梁县与虎牢都极有可能会失守。”
徐晃和荀攸所率领的部队都是精锐,战斗力固然强悍,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董承真想下黑手,根本不需要直接出面,只要断绝后方的粮草供应,那么前线的大军必然不战自溃。
贾诩也补充了一句:“公达领兵出征之前,早料到洛阳会生出变故,因此带足了半年的粮草,而徐公明镇守的虎牢关,也有囤积了不少存粮,因此眼下粮饷反倒不是最大的问题。我更担心的是,陛下若是与世家合流,内外夹击,我军怕是会失去大义名份,立陷死地。”
刘协虽然年幼,但终究有着皇帝这个身份,因此他真要站出来,号召天下兵马一同讨伐,这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主公,虽然没能钓上最大的大鱼,可眼下局势,已经不能再等了。”
李儒和贾诩,异口同声地向王景发起劝谏。
他们都知道王景的计划,这次钓鱼,最主要还是奔着袁隗去的,毕竟对方可是太傅,位在三公之上,有着帝师的身份。
甚至比起传授刘协剑术的王越这位“帝师”,袁隗这个辅政大臣的帝师份量更足一些,受到整个儒门的认可和支持。
因此只要袁隗不主动犯错,王景就不能无故而加之,否则在政治上就是巨大的失分,会导致自身权力的合法性遭受质疑。
王景思虑片刻,最终还是认可了他们二人的谏言:“袁隗,杨彪,果然都是老狐狸,这都能沉得住气不动手,看来是我小看他们了。”
李儒双眼露出凶光:“主公,此二人杀之又有何难?随便找个借口,说他们包藏祸心,勾结外郡诸侯图谋造反,到时候大军合围,以兵煞战法镇杀之,纵使他们是儒门三君,也唯死而已。”
贾诩是毒士,李儒则是毒蛇。
贾诩献计杀人,通常都是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但李儒不一样,他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杀人,而且手段极其狠毒,不留余地。
故而在李儒看来,袁隗、杨彪这等所谓老臣,也就名声唬人而已,或许炼神修为高深莫测,能一言破万法。
可儒门圣言之术亦有极限,兵家的兵煞战法就是儒术最大的克星,任你炼神修为惊天动地,我万众一心,杀你也是宰鸡屠狗罢了。
真要不管不顾,直接集结数万大军,摆开阵法,就可灭尽对手满门。
谋士献策,但采纳与否,决定权终究还是在王景这位主公身上。
对于李儒的这个建议,王景想也不想就摇头否决:“若是杀人能够解决问题,我早就大开杀戒了,但袁隗和杨彪不同,他们不仅是朝中大臣,更位列三公。杀他们,得用法度,而不可以私愤处置,否则国法荡然无存,天下必然大乱。”
王景的话,让贾诩和李儒大为震动。
掌握权力而不滥用权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世间又有几人?
“儒受教了。”
李儒对王景躬身一拜,心中十分敬服。
王景表现出来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不因为政见不同而随意杀戮,绝不成为董卓第二。
历史上,董卓就曾因为袁绍和袁术的事情,杀了袁隗全家,但最后依旧是屁用没有,反而更加坚定了汝南袁氏造反的决心,没了袁隗和袁基,袁绍和袁术反而能够调动更多的政治资源,此举直接加速了西凉军的败亡。
同样的错误,王景自然不能再犯,那未免显得有些太蠢了。
要知道世家豪族所属的阶层,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炎汉帝朝的整个上层阶级,他们手里掌握着最多的土地和财富,掌握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与他们为敌,可以说是逆天而行。
杀一两个人,根本无济于事,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名声,然后被世家豪族集体排斥,甚至被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
所以这次袁隗和杨彪既然没有跳出来,王景便也懒得处置。
不过蹦跶得最欢的董承,还有不肯安分的刘协,却是必须要处理的。
“看来,我也是时候回去了。”
“主公,是否需要召回荀侍郎麾下的河东精锐?”
荀攸麾下有两千河东精锐,战斗力不俗,因此李儒才会提议让他们回来,以策万全。
王景闻言则是摇头:“孙文台非是易与之辈,梁县不容有失,公达那边的人手不可轻动。至于洛阳内董承之流的杂鱼,吾反掌之间就可镇压,何须大军随行?”
说出此话时,王景展现出了不可一世的霸气和傲然。
因为他手里,始终握着一张王牌不曾动用过。
那就是金甲神将!
“这……是否太过冒险了?”
李儒和贾诩都有些担忧。
“放心,局面一直在我掌控之中。对了,返回洛阳之前,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你们去做。”
随后王景开始发号施令:“文优。”
李儒随即拱手:“属下在!”
“你负责安排人手,在洛阳城内散播消息,就说陛下纵容国舅残害百姓,致使许多民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此举实在有伤天和。”
很显然,这是舆论战的攻势,王景要动摇董承麾下士卒的军心。
“属下明白!”
“文和。”
贾诩拱手:“属下在。”
“你居中调度,掌握情报,观务必仔细观察时局变化,若有大事,立刻告知于我。”
“属下遵命。”
而王景则是亲自率领三千并州甲士,十分高调地踏上了回程。
一路上,浩浩荡荡的大军也不曾隐藏身份,反而公然打出了北军的旗号,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朝洛阳逼近。
而听闻王景“王者归来”,整个京师都为之震动,一日数惊,有人为之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可此前大搞小动作的一些势力,此时则是战战兢兢,寝食难安,生怕被王景秋后算账。
消息很传回洛阳的第一时间,就让刘协彻底慌了神:“祁侯伤愈了?难不成是天要亡朕?”
终究只是个小孩子,遇到这等生死攸关的大事,难免六神无主。
而且刘协心里也很心虚,毕竟王景当初从董卓手里救了他,还一直对他照顾有加,从未有过丝毫不敬。
可他却在听说王景伤重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剥夺北军的指挥权,想要将这支强大的武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此举动,与忘恩负义有何差别?
董承见刘协神色慌乱,只好站出来安慰道:“陛下,王元旭手上只有三千甲士随行,而我军足有两万之多,只要选一良将,灭之易如反掌耳。”
眼见董承如此自信,刘协这才稍微放心:“祁侯平河东却匈奴,更是单枪匹马便搏杀董卓,击溃西凉军诸部,可谓天下一等一的猛将,自出道以来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谁可统兵与之一战?”
“太仆朱公伟,有大将之略,策无失谟,征无遗虑,可委以重任。”
董承第一个就向刘协推荐了朱儁,卢植回乡归隐,皇甫嵩远在长安,昔日镇压黄巾之乱的帝朝三杰,如今居然只剩下一个朱儁。
“对对对,钱塘侯忠勇果敢,确实可堪大任。”
刘协终于镇定下来,开始让人拟诏,拜朱儁为大汉右骠骑将军,命其领兵两万,阻击王景于洛阳城外。
太仆府内,皇命一到,朱儁便跪地接旨。
前来传诏的小黄门,念完了圣旨之后,特意叮嘱朱儁说道:“军情如火,还请太仆即刻启程,绝不可让乱兵踏入洛阳一步。”
对手是王景,朱儁表情凝重,但皇令已下,他虽有诸多疑问,却不敢抗命,只能对着圣旨抱拳垂首:“臣朱儁,遵旨。”
“父亲,陛下怎如此糊涂?”
等人走后,朱皓这才走到朱儁面前,神色不忿,悲声疾呼:“祁侯功在社稷,并无大过,陛下此举未免有兔死狗烹之嫌,此例一开,以后谁还敢一心为国效力?”
毕竟是将门之后,同为武将阵营的一员,朱皓显然在为王景打抱不平。
“陛下自有陛下的考量,我等身为臣子,岂可妄测天意,私下非议?”
朱儁喝止了想要继续开口的儿子,然后立即召集府内亲兵,为他披挂宝甲,准备兵器和良驹。
眼下军情如火,从函谷关至洛阳,区区三百里路,因为官道通畅的缘故,总共也不过是六天的脚程。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