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泼皮

大宋泼皮 第69节

  “杀的好,这群该死的匪寇杀俺父母,夺俺妻儿,呜呜……”

  “……”

  听着百姓们的惊叹和赞赏,刘都头心头无比得意。

  一些百姓甚至当街跪下,以表感谢。

  这些百姓俱都是家中至亲遭了石宝的毒手。

  刘勇赶忙跳下马,将这些人一一扶起,口中安慰道:“莫要如此,剿匪本就是俺的职责,让这石宝横行乡间数年,实在是俺的过错。”

  这番做派顿时引得围观百姓直呼仁义。

  就连那些弓手县兵,都觉得与有荣焉,一个个挺起胸膛。

  绕着县城足足转了一圈,这才来到县衙。

  常知县早早地便得了消息,此刻眼角挂着笑意,领着三班衙役等在了门口。

  平白得了一件剿匪的功绩,他当然高兴。

  况且,石宝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贼寇,而是实实在在的坐山虎。

  手下匪徒数千,聚拢逃户上万,实乃一方巨寇!

  他说数千,那便是数千!

  有了这笔功绩打底,外加卸任时招安韩二,再使些银钱上下打点一番,还怕当不了京官?

  说不得,还能做一做那升朝官儿!

  念及此处,常知县眼角的笑意更浓了。

  “属下幸不辱命!”

  刘勇跳下马,躬身作揖。

  “嗯!”

  常知县轻抚胡须,嘴角含笑道:“刘勇,你此番做的不错,当居首功!”

  闻言,刘勇赶忙说道:“此次剿匪全赖知县指挥有度,用兵如神,属下不敢居功。”

  常知县满意地点点头,而后朝着跟来的百姓,朗声道:“诸位乡亲,如今石宝已除,往后官道无虞。”

  百姓齐齐躬身拜谢,高呼青天。

  “你等也辛苦了,且去领赏钱罢。”

  又安抚了一番弓手乡兵,常知县在一声声青天大老爷中,领着刘勇进了县衙。

  “那韩二怎地说?”

  书房内,常知县端着茶盏抿了一口。

  刘勇如实答道:“石宝首级十头耕牛,大小头目一人一头驴,剩下的山贼三十头肥猪。”

  常知县沉吟道:“嗯,明日你辛苦些,将猪牛等牲畜送过去。”

  自昨夜徐、郑、伍三家被铲除后,他在临淄县彻底没了掣肘,剩下的那些个富商大户,翻不出什么浪花。

  先前送五头耕牛去小王村,还需掩人耳目,分批进行。

  此时,已没了这些顾虑。

  “知县若无事,属下便先回去了。”

  “等等。”

  常知县叫住他,缓缓开口道:“你此番剿匪有功,本县欲举荐你为县尉,你可愿意?”

  县尉?

  刘勇心跳骤然加速,呼吸急促。

  待回过神后,他赶忙应道:“属下愿意,属下愿意!”

  先前,常知县曾说要保举他为主簿。

  但刘勇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一张永远吃不到的大饼罢了。

  唐时,对主簿的要求并不高。

  胥吏若有功,也可升至主簿。

  可到了如今,读书人太多,也太卷了。

  以至于每年只有寥寥几个实缺,却有上百个进士争抢。

  这导致一个芝麻大小的从九品主簿,都成了香饽饽。

  读书人都得抢,哪里轮得到胥吏?

  但县尉就不同了,虽与主簿同为从九品,食同禄,可实际地位却比主簿低下很多,是最不入流的芝麻小官。

  而且县尉这个职务,大多读书人都看不上,只因这是个武官。

  北宋初期,县尉是彻彻底底的文官,到了中期,因各地起义造反次数频繁,又改成了武人担任。

  地位最低下,又是个武官,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争抢。

  可即便如此,对刘勇而言,却是个鱼跃龙门,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都是官啊,能让他直接跨越一个阶层,从吏变成官!

  常知县提醒道:“莫要急着谢,本县只是举荐,最终还得看州府的意思。”

  “不管成与不成,刘勇都感激大人的提携之恩!”刘勇真情实意地说道。

  常知县摆摆手:“有此心便好,且去罢。”

  “属下先行告退。”

  刘勇说罢,转身出了书房。

  目视他离去的背影,常知县微微一笑,撩起袖口,开始写请功表。

  他起先是想独吞了这笔功劳,至于刘勇,赏些钱财便是了。

  后来转念一想,觉得刘勇若是当了县尉,便可兼着主簿的职责,这样朝廷也就不会再另派主簿。

  这刘勇又与那韩二关系密切。

  如此一来,自己的生意便可万无一失!

第72章 【小郎君打算造反?】

  第72章 0070【小郎君打算造反?】

  托石宝的福,韩桢等人的晚餐很丰盛。

  几乎就是照着中午的宴席,又摆了一大桌。

  此外,韩桢还吩咐胖厨子又做了几碗蛋羹。

  蛋羹是给重伤的病号吃的,魏大他们几个重伤的逃兵,也分到了一碗。

  这个举动,让逃兵们对他的好感更深了。

  待到吃完晚饭,夜幕彻底笼罩天际。

  韩桢安排了一队士兵巡夜放哨后,便招呼士兵们将王五三人搬到后院的床上,最后又吩咐两个士兵轮流照顾他们。

  若是能挺过今晚,基本便没有性命之忧了。

  至于大蒜素能否起到效果,韩桢心里也没底。

  主要是这种土法提取的大蒜素太少了,估计一碗蒜泥水中蕴含的大蒜素,还不足0.1克。

  “你二人今夜辛苦些,轮流看护,若是有人发热,便喂一碗蒜泥水。”

  “俺们省的。”

  两人点头应下。

  交代一句后,韩桢便回到聚义堂。

  逃军们找来被褥,铺在角落地上,打算在大堂里凑合一晚。

  韩桢刚坐下,张益便捧着厚厚一摞纸走上前,恭敬道:“小郎君,这是寨中逃户们的登记文书,包括厨子和俺在内,总计八百七十一人。”

  随手翻了翻,发现统计的很细致,甚至还分了户,这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韩桢满意道:“做的不错,明日一早,你便下山去罢。”

  “小郎君仁义!”

  张益道了声谢,欲言又止。

  见状,韩桢挑眉道:“怎地,还有何事?”

  “小郎君,俺能否在寨中讨一份差事?”张益说罢,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韩桢的脸色。

  他又不傻,见韩桢如此对待逃户们,比之石宝不知心善多少倍。

  下午的所作所为,显然是想好好经营山寨,又与官差称兄道弟,背景深厚。

  他一个卖嘴说书人,下了山又能干甚?

  家中父母早已去世,自己一个光棍无所依靠。

  与其在人生地不熟地临淄县饱一顿饥一顿,倒不如在寨中混一个差事,起码衣食无忧。

  “你倒是有几分眼色。”

  韩桢瞥了他一眼,沉吟道:“既如此,便在寨中当书吏罢,负责登记文书,月俸五百文。”

  趁着发米粮的间隙,他已寻仇牛几人问过,这张益确实如先前所说那样,地位很尴尬,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平里日给石宝等人说书解闷。

  “多谢小郎君!”

  张益顿时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打发走张益,韩桢借着油灯昏黄的光线,翻阅起手中的逃户信息。

  一共二百六十六户,总计八百七十一人,四十岁以上的老人及十四岁以下孩童,仅有二百三十三人。

首节 上一节 69/7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