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泼皮

大宋泼皮 第249节

  言多必失的道理,他们岂能不知。

  尤其是在这个节点,一句无心之失的话,被旁人听去了,说不定就会横生波折。

  走进大堂,一眼便看到端坐在堂案后方,那道英武霸气的身影。

  众人都不是第一次见到韩桢了,但此刻依旧被他的气势所震慑。

  一双锐利的目光,缓缓从众人身上扫过。

  咕隆!

  谈兴忠咽了口唾沫,微微垂下眼眸,避开韩桢的视线。

  “小民见过县长!”

  众人躬身作揖,齐齐问候。

  韩桢收回目光,缓缓开口道:“听闻你等想应征胥吏?”

  他不认识这些人,但有人却认得。

  方才来通报的皂吏,已将几人的家世身份详细介绍了一遍。

  “是!”

  祁蒙拱了拱手,答道:“我等得知府衙正值用人之际,因此打算尽些绵薄之力。”

  韩桢目光落在谈兴忠身上,问道:“你是王重开的学生?”

  嘶!

  谈兴忠只觉头皮一阵发麻,不晓得韩桢是何意,只能硬着头皮如实道:“禀县长,确实如此。”

  韩桢意味不明的笑了笑,说道:“王重开乃易学大儒,想必你的学问也不差,做个胥吏,岂不委屈了?”

  “小民不觉委屈。”

  谈兴忠大脑飞转,面色恭敬道:“为国者,为官择人;为臣者,陈力就列。若志小谋大,力微任重,岂敢顾惜残躯?胥吏虽小,但却是一国之基石,蕴含大学问。”

  “到底是饱读诗书之人,果真才思敏捷。”

  对方回答,韩桢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对方的态度。

  呼!

  谈兴忠暗自松了口气,总算是过关了。

  韩桢摆摆手:“难得伱等有此心意,我允了,去吏曹入职罢。”

  “小民告退!”

  众人躬身行礼。

  待出了大堂,几人立刻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

  方才韩桢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以至于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谈兴忠撩起宽大的袖口,擦了擦额头冷汗。

  ……

  目视几人离去的背影,韩桢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朱达几人不过是仗着家中资源,提前得知了麻允迪升官的消息,算不得什么。

  反倒是那个名叫祁蒙的书生,家境清贫。

  如果不是朱达这些人告知他,而是凭借自身想到这一层的话,那么此人倒是值得培养。

  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韩桢继续投入工作中。

  眼下需要他处理的事情有很多。

  军械工坊要盯着,进奏院同样要盯着,以及三日后的锁厅试。

  此外,用不了几天,聂东与刘锜就会带着武卫军以及大批敢炽军战俘归来。

  届时,青州军人数将会突破一万大关。

  按照计划,镇海军直接解散,武卫军也只留精锐,其余被淘汰的老弱病残,与镇海军士兵一道,放归乡间种田。

  作为一军统制,他必然全程都要在军中。

  待到将上述事情全部处理完之后,他需要马不停蹄的去一趟广陵,整顿盐务。

  那是今后的钱袋子,不亲自走一趟,他实在不放心。

  对了,还有打通商道之事。

  如今李黑虎盘踞济南府,张叔夜在东平府,这两个人一上一下,一南一北,将其他路进入青州的路堵的严严实实。

  像步人甲、神臂弩这类军械倒还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蒙混过关,但战马就不行了。

  太显眼了!

  想组建五千人的重骑兵,哪怕按照一人两马的最低标配,也至少需要一万匹战马。

  事实上,这个数字只能多,不能少。

  因为算上训练以及作战时的战马损耗,一万五千匹才算合理。

  京东两路的几处马监加起来,满打满算最多也就只能凑出三五千匹,剩下的只能从其他路引进。

  这么多战马,必须得开辟一条安全的商道。

  ……

  ……

  翌日。

  在韩桢的授意之下,锁厅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郡城。

  胥吏能当官?

  一时间,郡城沸腾了。

  普通百姓只是将此事当作谈资,茶余饭后吹牛打屁,消磨时间。

  但读书人彻底疯了。

  有人破口大骂,也有人觉得此举乃利国利民之策,能彻底改变胥吏散漫狡诈的风气,两种论调吵得不可开交。

  然而更多的读书人,选择应征胥吏。

  先前凭着麻家与苏家的声望,虽也有读书人来应征,但人数并不多,拢共也就招了三十多人,且都是些不得志的秀才,没几个举人。

  府衙的大门都快被踏破了,短短半日时间,便招了足足三百名读书人,其中大半都是参加过省试的举人。

  招满三百人后,在韩桢的吩咐下,皂吏在府衙大门旁竖起一块牌子。

  “胥吏招满,静待下回!”

  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八个大字,让府衙外排成长队的读书人发出一阵不甘的哀嚎。

  虽心有不甘,但却没人敢闹事。

  一名年过四十的儒生上前一步,朝着皂吏拱了拱手,问道:“请问公差,这下回是何日?”

  皂吏摇摇头,朗声道:“县长说了,如今官位有限,所以只招三百人。至于何日再招,并无确切日期!不过尔等放心,若再招胥吏,定会提前通知。好了,都散了罢!”

  闻言,那老儒生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其他人也三三两两的散去,口中低声议论。

  “怎地不多招一些呢。”

  “你可知如今胥吏俸禄是几何?足有一贯多钱,招那么多,每月光俸禄都是一大笔钱。”

  “俺倒觉得,钱是其次,毕竟前几日县长归来时,可是带回数百车金银财宝,关键还是官位有限。”

  “唉!县长也真是的,都打下寿光昌乐了,怎地不将千乘、博兴与临朐一起拿下!”

  “就是!一旦拿下这三县,又能多出十来个官位实缺。”

  “不如我等联名上书一封,请求县长发兵如何?”

  “这……不妥罢?”

  “有何不妥,我等又不是闹事,乃是一片赤拳之心。”

  “这倒也是!”

  ……

  当天,韩桢就收到了城中一千八百名读书人的联名上书。

  不得不说,这封折子引经据典,文采飞扬,让人看了,不由升起一种不发兵便对不起天下百姓的错觉。

  大堂下方,赵霆语气谄媚地恭维道:“恭喜县长,贺喜县长,此封联名奏疏,千古未闻,说明县长已得尽郡城民心!”

  有一说一,近两千名读书人,联名上书一个反贼,请求反贼发兵攻打朝廷治下的县城,确实罕见。

  随手将折子扔在一旁,韩桢问道:“锁厅试的考卷可出好了?”

  赵霆连忙从袖口取出一份考卷,双手高捧,恭敬地呈上堂案,同时口中说道:“下官连夜将考卷赶出,请县长一观!”

  接过考卷,韩桢打开后仔细翻看了起来。

  片刻后,他合上考卷,神色满意道:“此事你办的不错,记你一功。”

  别看赵霆平日里表现的像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佞臣,但才能还是有的。

  从这份考卷上的出题便能看出,他是懂治民,晓内政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赵佶手下为官时,却只知滥用职权,贪污腐败。

  赵霆心头一喜,面上却谦虚道:“下官不敢居功,都是县长点拨的好。”

  韩桢自动过滤了他的马屁,收起考卷道:“对了,那宋维怎地说?”

  “禀县长,宋维称病婉拒。”

  赵霆打量着韩桢的脸色,提议道:“县长,此人性情刚烈,若是留下说不得会整出幺蛾子,不如……”

  说着,他隐晦的比划出一个割喉的动作。

  闻言,韩桢摆摆手:“不必,我非嗜杀之人!”

首节 上一节 249/7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