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91节

  李元徽这才肃容道:“刘校尉,你现在是我手下校尉,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但在我手下,要守军纪,否则我能饶你,军法却不饶伱。”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刘聚从正堂退出来之后,这位淮上有名的大盗,顿时汗流浃背,跟身边的一起出来的常雁衡道:“常兄弟,李将军虽然年虽不高,但气势着实有些骇人,我刚才一上堂,心里就慌得不行,随意瞥了我一眼,就汗流浃背啊。”

  常雁衡宽慰道:“刘大哥你放心,咱们这位李将军,不是嗜杀之人,不过听说他的军法严苛,日后却不可犯在他手中啊。”

  刘聚连连点头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大贼刘聚被招安的消息,很快在李元徽的示意下,被透露给天柱山的。

  老营议事厅,郭风和跟夏元弘、陈崇仁等首领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摆放着的是李元徽命人送来的书信。

  “都在,那就商议商议吧。平南将军府看样子是想要招降我等,不知诸位有什么意见?”

  一个身材壮硕的汉子出声道:“这还有什么可商量的,咱们在山上逍遥快活的,为什么要下山看他人的脸色?依我看没什么好商议的,直接拒绝他就是了,听说平南将军是个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子,是因为做了慕容英的女婿才被提拔高位的,何必怕他?让他来攻山好了,就天柱山的险要坚固,只要不是慕容英亲自率中军来,我们都不必担心。”

  “就是,郭公,这等事还有什么可商议的?让他来就是了”

  众人几乎是异口同声,拒绝燕朝的招安,找有这个心里准备的郭风和继续道:“你们别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刚来的消息,给咱们运盐的刘聚已经降了,而且现在江都张家的两个孙子都在李元徽麾下效力,明白什么意思嘛?整个江淮,咱们可能都买不到盐了”

  “这只是其一,李元徽在信上说了,若是我等不降,就让人把六安、舒县一代的民众全部迁徙到寿春,并且会把坞堡一直修到咱们山脚下,所有田地都会被付之一炬,耗也要把咱们都耗死”

  刚才还叫嚣的众人一听,全都傻眼了,好像蛇被捏住了七寸。

  若是被卡死了粮食和食盐,这几万部众迟早都得饿死在山里陈崇仁则想要说些什么,被夏远弘眼神示意给阻止了。

  “不知道郭公是什么意思?我等都听郭公的。”

  “对,都以郭公为主,请郭公决断.”

  郭风和一摆手,“郭某也不知眼前困局该如何解,不过后日就是李元徽约我在六安县外见面的日子,到时候我会跟夏将军通往,若是我等回不来,你们就自求多福吧.好了都散了吧”

  议事结束,众人散去。

  只有夏远弘等几个人跟着郭风和父子一起进了议事厅后面的书房。

  “官军的封山之策,未必就能困死我等,不知道郭公你刚才为何要那般说话?”

  陈崇仁很是不解,他都能看出破局之法,所以他不相信郭风和想不到。

  “你还真想就老死山里?”郭风和没说话,倒是夏元弘出言道。

  陈崇仁明显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表示不解。

  郭风和道:“大郎刚回来那日,我们还计划若天下大乱,我们可与这位李小将军联手,订立盟约,现在看真是痴人说梦.我等作困深山,所能凭借的不过是这几万部众和天柱山的地势险要,而在江淮三郡,我等不过是偏居一隅而已,即便有办法破封山之策,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那郭公您的意思是?”

  郭风和摇摇头道:“后日下山,与其见面再做计较。”

第137章 大魏忠臣?

  六安之行,李元徽只带了张坚和他麾下八百人,另外还有一队重骑。

  其余各部,几乎倾巢而出。

  步军之中,校尉周本所部,行军司马朱兴宗部,张镇恶部,校尉刘聚部,合计三千步卒乘巢湖水师的船出濡须口入大江,在皖口登录上岸,与从舒县方向包抄的骑军马得意部,王统部一千骑军,徐州军四千余人,庐江两千郡兵,新募兵卒四千人,合计水师步军骑军共一万六千余人同时发动合围攻势,目的是剿灭流窜在庐江的几股流寇。

  留守合肥的只有殷拱所部八百余人。

  两日后,李元徽与江淮大贼“郭凤凰”在六安城外的淝水河畔会面。

  即便是知道新任平南将军是个少年郎,才十六岁,但一见面那一刻,郭风和还是觉得有些惊讶。

  模样看起来却是很年轻,就是个少年郎的模样,身穿锦袍华服,器宇轩昂,让郭风和不由感叹真是天生富贵。

  两人的谈话是在一艘船上进行的,只有张坚和郭风和的儿子郭兴两人跟着。

  一上船,李元徽就开玩笑道:“郭首领,和郭郎君可临窗而坐,若是我等想要动手,你们父子两个可以跳入水中逃脱。”

  郭风和没想到自己只是看了一眼窗口,就被李元徽发现了这个心思,“哈哈哈,那就多谢李将军提醒了。”

  另一边,郭兴在上了船之后一直打量着在李元徽身侧负手而立的张坚。

  自觉告诉他,这个人很危险。抛开直觉不谈,能被李元徽待在身边,两人就敢来见他们父子,就凭这一点就能判定这人定是身手极好的。

  郭兴很担心李元徽约他们见面是场鸿门宴,所以神经紧绷着。

  倒是李元徽和郭风和在船舫内落座之后,开门见山。

  “郭先生,说说你的来历吧,别说你是什么淮南钟离破落户,西平郭氏在前魏,可是名门望族,累世簪缨。如今为何躲躲藏藏的?”

  郭风和闻言,大笑道:“哈哈哈哈,若是将军不说,我已经快忘记自己出身西平郭氏的事情了。”

  郭兴则冷汗直流的望着李元徽,却没想到对方能直接说出他们父子的来历。

  李元徽轻笑道:“呵呵呵,这也不是什么隐秘事。三十多年前大燕文皇帝率军追击前魏恭帝一行人至淮南,魏恭帝虽然成功渡江南逃,但其子赵王曹启,司空郭政之,右将军夏侯呈等人都失散于淮南,不知所踪。不知道哪位郭司空,是阁下什么人?”

  郭风和闻言起身,身手向上抱拳道:“郭司空乃是家父。我是幼子,几位兄长,都死于乱军之中却没想到李将军还记得几十年的旧事。”

  李元徽道:“伱们作为前朝旧臣,却始终避具山中,真是令人敬佩,有古贤人之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不过如此.”

  本来是夸人的话,伯夷叔齐因为不满周武王灭商,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

  到哪落在郭风和耳中,这就有点讽刺了。

  因为他们从来不是因为气节不肯降燕,早些年是因为没有门路。若是贸然暴露身份,没准等待的他们是什么,这几年则是因为朝廷越发乱来,大燕俨然就是一艘已经漏水的大船,就没有必要跳上去了,所以就一直在山中观望,敛谷聚兵.

  实际上,郭风和他们的父辈,确实是抱着不食周粟的心思,隐居山中避祸。

  但那些前朝老臣们早就不再世了,现在活着的,都是抱着伺机而动的想法。

  一个空乏的复国口号,可不会让他们为之卖命。

  毕竟大燕立国之后的前二十年,可是有不少大魏宗室之后在各地组织反抗。

  最近十几年才消停下来,而文皇帝之后也基本被杀的血脉凋零,可以说心怀故国的,死的差不多了。现在谯郡曹氏最为风光的也就是陈思王曹植一脉,因为出了个大燕皇后。

  郭风和尴尬的笑了笑道:“将军过誉了,我等只是有所不为而已,比不得古之贤人,今日应将军之约前来,还请将军直言。”

  李元徽点点头道:“好,那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等在山中收容流民,凭险自固,本与我无碍,我也想跟你们井水不犯河水,但我听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想这个道理,郭公也应该清楚吧?”

  郭风和闻言皱了皱眉,李元徽这番话已经说的很直接了,他不是要在江淮简单混个资历就要走的人。

  这个地方是他的“卧榻”,翻译过来就是这个地方我是要哪来当根基的,你们识相点就赶紧投降。

  “将军,未免有些咄咄逼人了。封山之策虽然稳妥,但耗时费力,您未必耗得起。”

  “哈哈哈,我年方十六,而郭首领你,要跟我耗?我只需要把六安皖县的民众都迁往合肥,你们能坚持三年吗?你应该个知晓了吧,卖给你们盐的刘聚已经归降我了,我知道你们在庐江还有门路,但我告诉你,前日来六安之前,我已经调动了马步军万余人,加上巢湖水师,围剿庐江郡的那几支流寇,我不信庐江那几家强宗豪右在见到我的大军的兵威之后,还敢给你们天柱山运粮运盐,若只有数千人,你们还能糊口,但你们部众可是有数万人,只靠山边那点土地,可是养活不了这些人吧?”

  郭风和闻言并未激动,而是缓缓说道:“将军自然是有时间的,但您把精力都放在天柱山上,天下大势也会给您时间嘛?”

  李元徽闻言大笑道:“哈哈哈哈,我家中行四,上面有三位兄长,皆是当世人杰,才智军略,胜我十倍。我父唐国公更是深谋远虑,我只需要经略好江淮之地,其余诸事,不是我要考虑的。”

  郭风和听到这又是眉头微皱,心想这年轻人还挺难缠的,话语间竟然是半点口风都漏不出来。

  李元徽继续道:“你们一时半会想不通也没关系,我给你们时间,可以继续考虑,想要了可以随时来合肥见我。不过你们的时间,可不多了。十五后,我会立即开始迁徙山民修建坞堡烽燧,行封山之策,不过我要提醒你们,封山之后,不在受降。其实你们还有一条路,或可以翻越大别山,去江夏郡”

  说完之后,李元徽率先起身,带着张坚一道离开。

  郭风和也站起身来,随后下了船跟等在外面的人汇合。

  夏元弘,或者应该称其为夏侯元弘,见到郭风和出来之后也是松了口气道:“郭公,如何?”

  “元弘,日后你不必自称夏元弘,可以恢复旧姓了。”

  夏侯元弘顿时有些意外,却只见郭风和叹息道。

  “困死山中和下山求活,还需要选择吗?”

第138章 何至于此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李元徽治下的江淮三郡日趋稳定。

  淮南郡、广陵郡、庐江郡,都属于扬州治下,李元徽这个平南将军相当于管辖了扬州在江北的三郡。

  至于临近的州郡,情况各异。

  扬州的江南四郡,包括会稽、豫章、丹阳、吴郡,相对于北方州郡的混乱状态,实际上面临的情况要好一些,但也没好太多。

  丹阳人曹元静自称是魏武帝之子燕王曹宇之后,自称魏公,拥众十万人,横行江东。

  此外还有吴郡人沈淮之,会稽人周崇仙各拥兵数万人,名义上奉曹元静为主,但却是各自为政。

  都督江南四郡的征南大将军莒国公宇文谭屡次发兵征讨曹元静,都没有建功。

  此外徐州的情况在新任都督裴敏之上任之后,情况也大为改观。

  裴敏之老成持重,剿抚并用,谯彭一带的义军根本不是这位名垂北疆裴将军的对手,都流窜入青州兖州,其中大贼王乾佑,王辅估计是觉得都督江淮三郡的李元徽年幼,不如去劫掠富庶的广陵郡,然后率领万余人一头扎进了江淮

  而天下间所有义军之中,势力最大的瓦岗军,正跟左领军赵翊打的不可开交。

  赵翊本来统辖左领军两万五千余人,为了让他尽快平灭瓦岗军,监国太子慕容超直接让其兼任兖州都督,并且加派了一万五千中军精锐给他。

  这让赵翊此时实际上能够调动的兵力达到了五万余人,实力大增。

  而瓦岗军的实际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但论及精锐程度自然是远不如赵翊的麾下的燕军精锐。

  不过赵翊在得到了援军和兖州都督的职位之后,战事仍旧是十分焦灼。

  而瓦岗军在对峙期间,得益于不少豪强和士人的加入,整体的技战术水平不断的提高。

  尤其是原来齐郡太守城阳王慕容选余党投奔而来,可谓是如虎添翼。

  慕容选虽然败亡了,但他的几个儿子,和一众心腹幕僚和主要将领都可都逃出生天了。

  以至于与他们对阵的赵翊都在感叹对方的实力与日俱增。

  毕竟这些人身上的东西,差不多是瓦岗军最为或缺的。其中就包括治理地方的经验,和对军队整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经验。

  跟赵大对峙的仍旧是翟让之兄翟弘,不过随着燕军增兵,翟让派遣大将,也是旧日恩人黄君汉率军两万过来增援,并且嘱咐翟弘等不可轻易与之交战,只需要拖住,把赵翊所部限制在陈留一线就行。

  翟让这率领本部,加上从梁郡败退回来的程知节、单雄信、齐彪等人重新整队,会同巨野泽大盗梁五进攻济北、泰山。

  准备把青州兖州的部分郡县,当做根据地发展。

  三个外出的皇子,吴王慕容鞅就任豫州牧之后,异常的低调。从不插手豫州刺史王瑕的政令,而豫州都督傅修之,一直在外领兵,忙着剿灭流寇盗匪,根本就没有见面的机会。

  益州的蜀王慕容昌,到了成都之后跟慕容鞅也差不多,整日读书,偶尔会去请教益州都督李源,益州刺史安定王慕容迁一些问题,并且完全以晚辈自居。

首节 上一节 91/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